报记者 刘旺 北京报道
自20世纪80年代,特许经营模式进入中国市场,至今已走过了40年的光阴,已经成为了餐饮、零售、生活服务等行业的主要发展模式之一。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许经营也展现出了新的特点。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了解以特许加盟为主要发展模式的连锁企业的最新情况,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开展了“2023年商业特许经营TOP280”统计调查工作。而透过这份调查报告,或许可以窥探到特许经营行业发展现状以及趋势特点。
对此,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彭建真进行了相关解读,他认为,好的加盟体系,加盟商通过正常经营可以挣钱,是合作的基本条件。
集中度高
在彭建真看来,《2023年商业特许经营TOP280》(以下简称“《TOP280》”)呈现出的特点,首先是集中度高。
“TOP280门店总店数达到了631003家,同比2022年门店数572130家,增长了10.29%。其中,拥有万家以上门店的加盟品牌有9家,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彭建真表示,此外,前面20%的企业(前56家)占门店总数的66.98%。
记者注意到,280个企业涵盖了餐饮、便利店、生活服务、专业专卖店等业态,其中餐饮业98家、占比35%,便利店80家、占比29%,生活服务60家、占比21%,专业专卖店42家、占比15%。
榜单还显示,门店在5000家以上的品牌35家,占比12.5%,门店总数占TOP280门店总数的54.32%。门店在1000—5000家的品牌99家,占比35.36%,门店总数占TOP280门店总数的34.63%。
实际上,近年来关于特许经营门店实现万店或者冲击的消息越来越多,有实例证明这或许并不是空谈。记者注意到,在《TOP280》当中,规模最大的是美宜佳控股有限公司,其为便利店业态,2023年门店总数为33848家,其中加盟店数量为33814家。排名第二的蜜雪冰城,门店总数也超过了3万家,其中加盟店数量为32266家。
在彭建真看来,除了数量上的集中度,还有业态的集中度——加盟热点聚焦在新茶饮、零食折扣、咖啡等业态。
透过《TOP280》,彭建真认为,近几年来,随着服务行业的发展,加盟领域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新茶饮,咖啡、零食折扣和食品专卖业态表现亮眼,很多企业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发展到了很大的规模。例如,零食折扣业态的赵一鸣和零食很忙已超过7000家,新茶饮业态的霸王茶姬超过3700家,咖啡业态的瑞幸咖啡达到16000家等。
做对了什么?
从特许经营规模上来看,快速发展的企业似乎并没有受到疫情和经济周期调整的影响。在彭建真看来,这些企业具备几个相同的特点。
首先是市场下沉,大部分新兴企业不仅在一二线市场有竞争力,同时在下沉市场,尤其是三四五线市场都有良好的表现。
其次是性价比和质价比高。新的经济周期,除金字塔顶端的那部分之外,绝大多数消费者普遍看中性价比和质价比,同时更多的渠道选择,让消费者不愿为产品支付溢价,这些企业普遍适应了变化,具备较高的性价比。
此外,彭建真表示,这些品牌的消费场景适应性高。他提到,在一二线城市,消费者追求便利性,对外卖和即时零售的需求较高;三到五线城市,消费者闲暇时间相对较多,逛的意愿更强。这些扩张迅速的品牌,在不同区域、不同场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能力都很强。而茶饮企业作为中式轻餐饮的代表,模式便于复制,产品可携带,便于就餐,有很强的扩张属性,可以适应不同的消费场景,也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扩张。
同时彭建真提到,快速发展的企业偏重制造型,重视企业效率。“观察这些发展迅速的企业,都主要是以年轻人作为目标客户主体;并大多偏重在制造型和普遍集中在小业态企业中(企业研发、制造并销售产品,便于掌控产品品质,管理各环节生产和运营效率);同时都采用数字化手段,拓宽管理边界和管理效率。”
优秀加盟体系是怎样的?
实际上,企业规模快速发展,还是依靠成熟的加盟体系。而在彭建真看来,优秀企业构建的加盟体系,有以下特征。
首先是企业自身具备有竞争力的商品和服务,赢得消费者信任。
其次是让加盟商可以盈利,赢得加盟商信任。特许加盟本质上是企业和加盟商之前的合作和分享利润:总部和加盟商各自投入一定的资源,通过合作,各自创造各自的价值,共同获利。
“好的加盟体系,加盟商通过正常经营可以挣钱,是合作的基本条件。”彭建真认为。
最后是良好的生态,赢得上下游供应链伙伴信任。彭建真认为,随着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特许企业通过上下游企业的密切合作,优化每个环节的成本结构,是企业高效运营的关键。因此,赢得上下游供应链伙伴的信任和支持,共创高效的供应链协同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同时,彭建真表示:“特许企业和加盟商本质上是合作契约关系,需要有关部门建立规则和制度保护双方。”
(编辑:于海霞 审核:厉林 校对:颜京宁)
饮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餐饮老板们都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我该走加盟模式还是直营模式?这已经是餐饮业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和企业发展战略有关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很有可能会决定品牌未来几年在市场上的地位。
一个品牌创立的初衷是创始人为了赚钱或者是解决某项社会问题,当品牌度过初创期,商业模式经过市场验证以后,创始人会考虑如何赚大钱或如何为更多人服务?这时就涉及到连锁化发展,连锁的模式主要分为直营模式(含内部合伙人机制)、加盟模式(含特许经营和外部合伙人机制)。
那直营模式和加盟模式的优劣势在哪里?
直营的优势
1、有利于控制成本
相对于加盟,直营获取的是整体链条上的价值,更利于总部进行成本把控,获得规模化采购、供应等方面的成本议价能力。比如原材料价格上涨,直营的餐饮品牌可以采取战略储备原材料,也可以采用供应商直接供货至公司仓库 ,以缩短供应链过程的方式,来减轻成本压力。
2、利于产品品控与分店管控
有利于质量把控,将品控、门店拓展速度、门店管理等运营维度均牢牢把握在总部手中,从而达到统一性,维持品牌形象。因此,品控,是很多餐饮大牌不约而同选择直营模式的关键因素。
3、利于输出统一品牌形象
相对于加盟店,直营店有着更统一化的管理,输出的便是更统一化的形象。从店面装修到服务动线,从店员衣着到服务语言,更统一的品牌形象有助于加深顾客的印象,提升品牌“气质”。这也是“星巴克”让很多消费者感到“高端”的主要原因所在。
直营的劣势
1、重资产、重模式,运营不灵活
直营背后需要全面的“配套设施”,品牌方不仅需要拥有大量的资金去支撑规模扩建,还需要先进的管理运营系统,以及不断的人才团队建设等等。重资产,一般的餐企承受不了;重模式,需要强大的核心团队支撑,这便意味着运营的不灵活,一旦企业需要转型,极难操作。
2、品类红利慢与快的较量
几乎所有品类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特别是新兴品类,红利期更为明显。那么,做慢生意的直营,就可能会错过一部分品类红利。
< class="pgc-img">仅供参考
>加盟的优势
1、小投资,低风险
近两年,加盟被一些不良企业拿来做赚快钱的工具,依靠的便是其“小投资,低风险”的特性。对于餐饮品牌来说,少了开店成本,且能从加盟商手中收取一部分“加盟费”、“品牌使用费”等,有助于企业快速回收成本,盘活资金流,进行下一部的战略计划,让加盟是中小餐饮品牌扩张的首选模式。
2、迅速占领市场且存活量高
加盟有利于快速扩张,迅速占领市场。
3、轻体量,易转型
当品类红利已过,人们消费升级,餐饮门店需要转型或者店面升级时,相对于直营从资金到团队均需要“大动干戈”,对于主加盟的品牌来说却可以将一系列的战略行动主要归纳为规划输出与意见指导,在资金与人才上不会为品牌带来较大的压力。
加盟的劣势
1、盲目开放加盟,透支品牌
盲目开放加盟,盲目加速扩张,透支的不仅有加盟商的信任,还有品牌本身。一旦品牌因为加盟市场的混乱被透支,便很难再弥补。
2、品控与管控难度大
加盟商就喜欢“简单易复制”的供应链,他们将品牌的供应链复制过来后,就可以摆脱总部的管控,“另起炉灶”。这种现象在餐饮业并不鲜见。最有名的就是吉祥馄饨“策反事件”。
对于总部来说,对这样的加盟商更多的时候是“鞭长莫及”,而由于供应渠道的改变,品控也无从谈起。这也是加盟的一大风险,一旦一个门店“失控”,出现食品安全等不良事件,影响的则是整个品牌的形象。
3、加盟商过于依赖总部
很多人选择加盟,除了加盟品牌影响力外,另一层面就是“图省心”,他们加盟的是“流程”、“制度”,以及总部的“保姆式管理”。
过于依赖总部,很多加盟商失去了自己对餐饮的领悟,以及针对当地市场的持续调查,导致很多加盟商应对市场的能力就会变差,加上经营不当,往往都是以关门收场。
4、品牌迭代更新不能迅速下沉
上述有说到,相对于直营,加盟在面对转型与升级时压力更小,但这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由于加盟门店并不能像直营门店一样与总部团队有着紧密的联系,很多加盟门店也不能像直营门店一样对总部的战略规划快速反应。加盟店的战略行为延迟甚至不作为,也会导致拖延整个品牌的发展进度。
< class="pgc-img">仅供参考
>那品牌该如何选择连锁拓展的模式呢?
在餐饮“鄙视链”中,有一条便是“直营>加盟 ”,甚至在消费者的概念上,直营店似乎也要比加盟店“高大上”许多。
那么,对于餐饮品牌来说,直营就真的优于加盟吗? 不见得。在直营与加盟各有利弊的情况,是直营还是加盟更好,取决于品牌的自身情况!
1、根据实力量力而行
无论是坚持直营还是加盟,都需要量力而行。
如果你实力雄厚,能有稳定的供应链和流动资金,想坚持打造品牌,那么可以选择直营。
如果你的品牌需要快速扩张才能占领市场,模式小而轻,容易标准化,而你需要资金,那么加盟很合适。
如果在扩张战略既定的情况下,就要着重考量自我实力是适合做直营还是加盟,预计资本增速又是否能跟得上扩张计划的脚步。
2、寻找“做好”与“做大”的平衡点
几乎每一个坚持直营的品牌都有一个初衷——扎扎实实做品牌,通过直营模式对每一家分店严格把控,不断强化、美化与优化品牌形象。而如果说直营模式的初衷是“做好”品牌,那加盟的初衷便是“做大”品牌。
那么,作为品牌方,先在“做好”与“做大”中间找到平衡点,是坚持直营还是开放加盟就不难抉择了。
3、参考品类性质
加盟还是直营,其实这个是与品类的特性有关的。
如果你的产品相对单一,服务也相对简单,产品与服务都更易实现标准化,这样开放加盟的风险比较低,也适合做加盟。
如果餐饮品牌产品体系、经营环境、服务架构都相对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加盟店更容易“失控”,风险也就越大。
< class="pgc-img">仅供参考
>混合模式
其实,对于餐饮品牌来说,直营与加盟没有绝对的适用。匠心做直营的品牌依然可以在品牌影响力已经稳定,经济压力过大的时候通过开放加盟来获得品牌发展的“第二春”;同样,以加盟为主扩张工具的品牌,同样可以在实力允许的情况下,多开直营店加强品牌形象。直营与加盟,二者并不冲突。比如肯德基、香他他煲仔饭走的都是混合模式。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于百度
>综上,选择各种拓展方式,取决于老板本身(资金储备、经验、团队、以及老板的决心)。无论是直营还是加盟或者混合模式,各有利弊,合理选择,把控风险,正心做事,鸿运当头,在当下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中或有一线生机。只要站在品牌长远发展的角度,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js_underline_content defaultNoSetting " id="js_content">/林昱彤
新茶饮第二股之争已然是尘埃落定。
根据港交所公告,4月15日,茶百道正式开启招股,拟发行1.48亿股股票,发行价为每股17.50港元。预计不久之后,茶百道将正式以“2555”为股票代码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正式成为继奈雪的茶(以下简称“奈雪”)之后的“新茶饮第二股”。
招股书数据显示,茶百道的营业收入由2021年的36.44亿元增加16.1%至2022年的42.32亿元,并进一步增加34.8%至2023年的57.04亿元。2021年至2023年,茶百道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达21.6%。
强劲的财务表现背后是加盟商的撑腰。根据茶百道今年2月更新的招股书,2023年,来自加盟店的营业收入达到56.59亿元,占总营收的99.2%。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茶百道在中国共有7927家门店,其中有7921家加盟店,仅6家为直营店。这与奈雪依赖直营店收入的模式大不相同。
“好的时候,平均每月净利润是在8万以上。我大致算了一下,去年这家店的流水是710万左右。”茶百道上海江湾地铁站店加盟商吴龙飞,是一位已经入行数十年的老茶饮人,经历了粉冲奶茶到奶盖茶、水果茶的更迭,还曾开过多家餐饮的加盟店。
决定加盟茶百道之前,吴龙飞考察了上海、杭州的多家门店,甚至在一些新开业的门店做了一周左右的临时工。“充分了解之后,感觉品牌势能、运营等多方面都挺不错的,就觉得这个品牌一定能长久。”
稳健的加盟模式也让资本市场对茶百道充满期待,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在资本市场赋能之下,茶百道或将有更出色的表现,更有望成为新茶饮赛道的稳健领跑者,刷新资本市场对于中国茶饮企业的估值。
高增故事
2020年,茶百道业绩从外卖渠道起飞,2020—2022年,茶百道分别新增门店数量为1485家、2844家、1817家,成为门店增长最快的新茶饮品牌之一。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按2023年零售额计算,茶百道在中国现制茶饮店市场中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6.8%,前二分别是也在上市进行中的蜜雪冰城和古茗。
从门店选址到人员培训,从产品更新到外卖支持,茶百道通过全生命周期向加盟商提供全面支持和赋能,从而形成稳定的加盟体系。
“选址定生死”,在吴龙飞看来,这一说法毫不夸张。选址即决定了后续的成本和运营压力。“平均开一家店选址要选半年。公司会给我们一些选址的方法指导,比如每天早晨十点,下午两点、五点这样分时间段去看杯量,我们照着这个方法去摸店,挑出几家意向店,后面公司再考察审批。”
在选址上,茶百道临港新天地店加盟商徐若馨也下了很多功夫。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奶茶店是许多“奶茶脑”女孩的梦想,徐若馨也不例外。但从瑜伽老师转行开奶茶店,并不轻松。
门店选址便是她要过的第一关。
“开第一家店的时候,选了n多个地址。”更令人崩溃的是,费心费力找的地址还会被公司否决。徐若馨提到公司在加盟管理上还是很严格的,不过“换位思考这也是公司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如果点位不好人流不好,其实对于我们加盟商来说就是一种亏损的状态,开了是没有意义的。”
“选址这一块我觉得茶百道是我做过这些品牌当中最认真的。”吴龙飞也很感恩茶百道在选址上的用心。正是这样“真心换真心”的双向奔赴,为茶百道赢得了众多加盟商的信任和支持。招股书显示,截至12月31日,茶百道共拥有5538名加盟商,其中595名加盟商的门店数量超过两家。
值得一提的是,茶百道还将扩张的目标瞄准在下沉市场和海外市场。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茶百道在四线及以下城市共有1732家门店,占比22.2%;而2022年同期,这一比例仅为19.7%。
此外,茶百道海外首店于今年1月落地韩国首尔,茶百道在招股书中表示,海外存在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式茶饮市场,结合茶百道海外供应链和运营体系的搭建,计划将门店扩张至海外市场,未来计划优先拓展东南亚地区市场。
而此前,喜茶、蜜雪冰城已于2018年分别在新加坡、越南开设海外首店。据喜茶官方数据,去年8月开业的喜茶伦敦SOHO店单日最高销量达2000杯,日均销量超1300杯,单日销售最高超1.2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1万元)。10月,喜茶墨尔本Swanston店开业后,单日最高销量近3000杯,单日销售最高超3万澳元(约合人民币14万元)。
海外市场和下沉市场的开拓有望为茶百道带来更多机遇和更大空间。
双向奔赴
加盟商为茶百道提供业绩,茶百道做加盟商坚实的后盾。
在外卖业务上,也是“公司带着做的”。吴龙飞在江湾地铁站的店,外卖业务在销售额中占比七成,他表示,“申请开通外卖之后,公司会帮忙搞一些新品促销、外卖补贴之类的。”
值得关注的是,茶百道近六成的销售额来自于门店外卖业务。数据显示,2021—2023年,茶百道外卖订单产生的销售额分别为61亿、84亿、100亿,分别占同期总零售额的61.3%、62.9%及59.0%。
而外卖的火爆离不开发放优惠券、广告投流等营销动作。对此,徐若馨提到“前期公司会带着我们做这些,全程指导傻瓜式操作,公司说要投流就跟着投。这样追踪一个月左右,后期慢慢就要我们自己去研究。”
正是这样的周到考虑和贴心保护,使得茶百道的闭店率远低于同行。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1年至2023年,茶百道加盟店的闭店率为0.2%、1.1%和2.3%。
另一方面,严格的监查也为加盟商的持续稳定经营筑起了护城河。“每个门店都有自己的班主任,就是督导。”吴龙飞介绍道,“督导之外还有区域稽查团队和总部稽查团队,督导每个月来三次以上,稽查正常是一个月来一次,三条线交叉管理,层层叠加,从而保证了加盟店的食品安全和高质量服务。”
“其实我当初看好茶百道也是因为市场上比较火的产品茶百道都卖。”吴龙飞补充道,“茶百道以水果茶为主,上新大多数都是按照应季水果来的,材料比较新鲜,水果基本上都是精挑细选过的,不会有烂掉或者不好的。”
面对茶饮产品越来越同质化的竞争局面,茶百道主打一个全面,杨枝甘露、芝士葡萄、生椰西瓜这些市面上比较火的经典单品在茶百道的菜单上都能找到。值得注意的是,茶百道还会挖掘一些比较小众的水果,用不常见的水果开发新品。比如近期的新品真香鸡屎果采用了鸡屎果(芭乐)加草莓的小众组合,清爽又低脂,赢得了不少好评。
除了给力的研发,为了进一步把控产品质量,茶百道保证了鲜果的集中稳定供应。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茶百道已实现集中采购及配送大部分门店的常用水果,并将积极发掘各地区的特色水果,从而为消费者提供富有区域特色的差异化产品体验。
在徐若馨的店里,普通材料是一周一盘点,水果这些则要一天一配货。“水果的话,我们每天都要进货,而且为了保持新鲜,我们必须要控制它的进货量。前期对于进多少货,总部会给到建议。但后期我们自己都摸透了,就看自己的估计。”
如今,随着上市进程的推进,茶百道已经逐渐成为新茶饮赛道的稳健领跑者,而比茶百道更有野心的则是茶百道的加盟商们。徐若馨从产品本身、公司发展、公司管理等方面衡量了茶百道的品牌势能,她直言道:“第一家店开了第二个月我就想开第二家了,我觉得既然开店不可能就为了一家店而去。而且这种大概是越早开,会越赚钱。”
吴龙飞则更加直白:“茶百道其他的都还好,就是店开少了,希望未来公司能提供更多好的选址定位。”
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