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一冷,每个周末台台只想窝在被子里,享受肥宅生活的同时,还得找几部美食综艺过过眼瘾,云吃美食。
细数今年新上线的美食纪录片和综艺,好几部都是有生之年不容错过的:广受好评的《风味人间》第二部、呈现城市里的烟火气《街头大厨》、暖心爆哭综艺《忘不了餐厅》......
台台仔细整理了15部值得看的美食纪录片和综艺,@各位干饭人,你们的下饭综艺list该刷新了!(排名次序按豆瓣分数排列)
记住手边准备好食物再看,真的会把你馋哭!
风味人间——第二季
< class="pgc-img">>豆瓣评分:9.1分
时隔两年,陈晓卿带着《风味人间》第二季回归。豆瓣9.3分,水准有增无减。
如果说合格的美食纪录片记录的是单个美好的美食,那《风味人生》纪录的是食物的本质,不仅仅局限于某种食物的特定吃法,而是要给你看意想不到的。
就拿很多人都排斥的杂碎来说,在《风味人生》里的打开方式多种多样,从肥肠,猪下水到牛头,羊头,而后,顶级珍馐鹅肝,再到卤鹅,牛杂,下转猪蹄收尾。拍得不仅全,还真和细,几乎每一帧都能截图做壁纸。
而且《风味人间》第二季把范围扩展到了世界,共拍摄了超过300种美食,跨越山和大海,科普了全球的或稀有或独特的珍馐美食,再配上李立宏老师的标志性嗓音,刷n遍都不觉过瘾。
早餐中国第三季
< class="pgc-img">>豆瓣评分:9.0分
早餐绝对是一天中最幸福的存在。而中国人的早餐文化,估计拍100集都不为过。
第三季延续前两季的风格,一集7分钟,介绍一家街头早餐店和它背后的故事,一开播就勇夺豆瓣9.1的高分。
30集早餐中,最豪横的浙江舟山海鲜面令人记忆犹新。在海岛普陀,选用最新鲜的当季鱼货,一碗有虾有蟹有鱼和贝类的海鲜面,让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打卡。
用排骨、猪脚、鱼头、鱼骨头和猪皮煨出来的海鲜面,汤汁浓稠鲜美,海鲜新鲜娇嫩,面条入味爽弹,好吃到连面带汤一滴不剩。
风味原产地·甘肃
< class="pgc-img">>豆瓣评分:8.6分
继潮汕、云南后,陈晓卿导演团队这次将新一季风味原产地定为西部地区甘肃。
甘肃,东西横跨1600多公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甘肃文化中的饮食文化熠熠生辉。
比起壮阔宏伟的自然风光,甘肃地区特有的饮食方式更具诱人魅力。所以视频一上线就获得豆瓣8.8分,达到了风味原产地系列的最高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羊肉、羊杂、胡麻、面筋、呱呱,西北菜的美味,一帧我都不想错过。
街头大厨
< class="pgc-img">>豆瓣评分:8.4分
广州是众多吃货首选的旅游目的地。这部介绍广州街头厨师的人文纪录片《街头大厨》是今年美食纪录片的一匹黑马,它把关注点聚焦于美食背后的“人”,那些拥有不同故事的街头厨师们,给广州的美食文化注入了灵魂。
《街头大厨》每一集都有一个充满深意的名字:滴水之恩、我命由我不由天、开心就好、浪子回头、绝处逢生,每次还没打开就已经勾起台台强烈的好奇心。
不忘初心、一心一意做好一只鸡的清平鸡传承人冼伟文;一开就是38年,中途搬家6次,却仍有老顾客紧紧跟随的大德炖品;靠一把风筒吹烧烤江湖,却仍然能将内心的柔情留给女儿的风筒辉烧烤......美食背后的故事永远值得细细品味。
台台还很欣赏这部纪录片的拍摄风格,偏“王家卫”式的影像风格,每个画面弥漫着浓郁的港式风情,偏昏暗的色调中带着丝迷幻感。
寻味东莞
< class="pgc-img">>豆瓣评分:8.3分
广东好吃的城市哪止广州一个!《寻味东莞》又让台台默默种草了宝藏城市东莞。
从《得天独厚》、《山水相逢》、《欢宴流转》这三个分别对应天时、依山傍海和迁徙交融不同的角度展开,呈现了东莞的特色美食文化和人文风情。
东莞人仿佛天生的美食家,桂味荔枝、磨皮豆浆、林旁粽、膏蟹、黄油蟹、莞式烧腊,岭南风味实在馋人得很!
向着宵夜的方向
< class="pgc-img">>豆瓣评分:8.3分
最新上线的美食纪录片《向着宵夜的方向》,是腾讯自制IP“一日之食”系列中的第二部,将镜头对准了城市夜景下的烟火气。
中国人的宵夜地图多姿多彩,每个城市都有发言权:滋补的奇味鸡煲、外酥里嫩的炕锅羊排、甜辣过瘾的汤火鸡爪、冬天必吃的烤羊肉串......
对于我们早出晚归的打工人来说,一顿夜宵妥帖又落胃。记忆最深的是纪录片里外卖小哥们结完工资后的宵夜聚会,“想找个女孩度过一生”,“先买房把生活稳定下来”,朴实的话语展示的是努力生活的普通人,为梦想而努力的日常。
我想每个深夜,氤氲在美味宵夜里的除了香气,还有人与人之间的脉脉温情。
主厨的餐桌——烧烤
< class="pgc-img">>豆瓣评分:8.3分
美食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国外的美食纪录片也有治愈人心的温度,激发出我们的食欲。
Netflix出品的美食纪录片《主厨的餐桌》记录了来自意大利、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瑞典的六大名厨的厨房生活,曾荣获过艾美奖的提名。
今年推出的全新烧烤系列,它从四个不同视角展现了闻名世界的烧烤美食和创造它们的顶级主厨。
猪肉是常见的烧烤食材。在美国,烤全猪是一种常见的街头烧烤。主厨斯科特是专门做烤全猪美食的烧烤主厨,制作的过程中,猪肉的油脂不断滴入炭火中,生出的烟中充满着油脂香气,通过不停翻转飘散出来。
烤出来的肉在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多了层烟熏味,这样的美味甚至吸引到了《纽约时报》前来报道。虽然台台只能对着屏幕咽口水,但烤肉油脂滋滋分泌的画面,诱人到移不开眼!
沸腾吧火锅
< class="pgc-img">>豆瓣评分:7.3分
如果你是一名火锅控,那你绝对不能错过今年年初上线的《沸腾吧火锅》,集合了中国大江南北的火锅,从口味清淡的潮汕牛肉火锅到重麻重辣的重庆毛肚火锅,统统一网打尽。
记得纪录片上线时正值疫情初期,大家不能出门,1200多万粉丝齐聚弹幕云吃火锅,翻滚的锅底里全是一颗颗想吃火锅跳动的心啊!
《沸腾吧火锅》一共十集,重庆火锅的泼辣、东北酸菜白肉火锅的豪爽、老北京涮羊肉的讲究、粤式打边炉的精致……最让台台难忘的是每集的最后,火锅店的老板们都会捧着火锅表达祝福,可爱又充满着人情味。
除了川渝火锅、广式打边炉、北京涮羊肉外,《沸腾吧火锅》里还介绍了一些小众的地方火锅,比如四川南部的高县土火锅。
它要选用专门土制砂锅,以最耐煮的芋头为底,再逐层铺上猪蹄块、鸡块、冬笋、木耳、肉等,再放入金钩、墨鱼及老姜、花椒、胡椒、盐等加上清汤加盖煨炖,口味老少咸宜。
最美不过菜市场
< class="pgc-img">>豆瓣评分:6.7分
一直以来,菜市场都被我们冠以“脏、乱、差”的称号,但其实它是一个城市的缩影。美食大家蔡澜老师曾说过,他每到一地,一定会去当地的菜市场逛一圈,感受下当地的风俗民情。
纪录片《最美不过菜市场》正是瞄准了菜市场里的烟火气,拍摄了中国、日本、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等12个菜市场。
和其他纪录片不同,《最美不过菜市场》的视角是从制片人殳俏的视角打开,她邀请了她的朋友们,有米其林七星级大厨、导演徐峥、演员金世佳等,由他们作为“导览员”,一起逛当地的菜市场。
台台就种草了里面的“网红菜市场”昆明篆新农贸市场——一个堪比5A景点的菜市场。如果没去这个菜场打卡,就相当于你白去了一趟昆明。
云南的菜市场什么都有得卖,什么都买得到,可能有些蔬菜水果你都是第一次见。如果恰好遇上野生菌上市的时间,羊肚菌、鸡枞、竹荪、红菇、牛肝菌......恭喜你这次有口福了!
忘不了餐厅第二季
< class="pgc-img">>豆瓣评分:9.5分
今年下饭美食综艺中,台台强烈推荐《忘不了餐厅》第二季。早在2019年第一季开播时,它就成为了国内年度口碑最高的综艺,超过3万人在豆瓣上打了9.2的高分。
和其他美食综艺不同,忘不了餐厅的初衷源自于日本的一个公益活动:开设一家“会上错菜的餐厅”,邀请十多位阿尔兹海默症患者为客人服务,旨在引起社会对于此类患者的关注。
或许食物部分和其他综艺相比并没有那么诱人,但却自从这个综艺播出后,大量的认知障碍人群得到了关注和理解,这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其他综艺所给予不了的。
我独自李食堂
< class="pgc-img">>豆瓣评分:9.4分
爱看韩国综艺的小伙伴都应该知道:“罗PD出品,必属精品。”他导演的《姜食堂》系列是台台的下饭必备综艺,尤其是比脸还大的大脸猪排,台台曾经还复刻教学过。
作为不可或缺的灵魂人物,寿根叔在综艺里展现了不可或缺的存在感和业务能力,也因为“订阅人数超100万就去月球的赌约”,罗PD为寿根叔亲自开了档《我独自李食堂》的综艺,一上线就在豆瓣上取得9.8的高分。
和《姜食堂》不同的是这次没有帮手,一个餐厅,事无巨细,全靠秀根叔一人包揽。下地挖土豆、洗土豆、削皮、煮饭、扇火,招待客人、上菜、收银,只是讲讲就觉得不太可能完成。但我们南韩梗王不仅搞笑,干活能力也不在话下,独自一人撑起整部综艺。
虽然少了嘉宾之间奇妙的化学反应,但就像是一人食,一个人也能吃得尽兴,而且还让我们全方位地看到了秀根叔的个人魅力。
煮面男
< class="pgc-img">>豆瓣评分:8.6分
众所周知,韩国人对于泡面的喜欢几乎达到痴狂的程度。《煮面男》每期节目中,姜虎东都会前往韩国不同的地方寻找最美味的拉面,并发掘各种吃拉面的方式。
你认为拉面什么时候最好吃?答案是:肚子饿的时候最好吃,所以第一期虎东就被忽悠去爬山,野外露营煮拉面,戏剧性十足。
一碗好吃的泡面和放水的数量、面条烹饪的时间和配料的多少都息息相关,而且每款拉面的烹饪诀窍也都各不相同,不知道台台的粉丝们喜欢哪一款拉面呢?
拜托了冰箱——第6季
< class="pgc-img">>豆瓣评分:7.1分
陪伴了我们5年的《拜托了冰箱》今年携着第6季如约重磅回归。虽然暂别了“何尔萌”组合,但何老师和魏大勋的“魏何”组合也是火花满满,相爱相杀。
如果提名这一季中最有趣的嘉宾,那一定是张若昀和郭麒麟,堪称行走的梗王。尤其是看到郭麒麟作为外卖生活家,不规律生活、为了吃到好吃的外卖特意搬家,仿佛看到了95后现状。
但主厨运用冰箱里的东西进行即兴料理对决,永远是《拜托了冰箱》里最大的亮点,第六季中还请了两名小鲜肉厨师,令人更加期待。
向往的生活
< class="pgc-img">>豆瓣评分:7.0分
台台的下饭剧美食综艺list中,《向往的生活》一直都有一席之地。尤其是每每看到黄小厨做的饭,就算手边拿着白米饭都能胃口大开!
最新一季的蘑菇屋选在了“彩云之南”西双版纳:一个本身就很让人向往的地方。美食部分最记忆犹新的正是傣味包烧,用芭蕉叶把调好味道的食材裹起来,再用香茅叶系上,通过炭烤而成,看得人口水直流。
远离世俗的喧嚣,看着节目里黄小厨大展身手,彭彭和妹妹在周围帮忙,三五好友边享用鲜嫩可口的菜肴边畅聊人生,这难道不就是向往的生活吗?
中餐厅
< class="pgc-img">>豆瓣评分:5.1分
老朋友《中餐厅》今年也如期而至,黄晓明继续挑大梁,赵丽颖回归首秀,林大厨和张亮两位做菜王者,再搭上一位高情商的妹妹,阵容可圈可点。
与前三季在国外开餐厅的设置不同,本季节目明星们把餐厅开在了邮轮上,沿着长江展开了一场关于美食的奇幻漂流。
可惜今年节目效果比较平淡,也没有再产出类似于“明学”的经典金句,不过倒是带火了长江三峡邮轮旅行,从滋味丰富的荆州到早餐之都武汉,这一路不仅好看还好吃。
一部优秀的美食剧或综艺不应该仅仅聚焦于美食本身,更多的应该是透过美食看到背后的文化和人文情怀,这样每一次重刷后才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看完台台分享的15部下饭美食纪录片和综艺后,你有没有默默种草哪部呢?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喜欢的下饭剧,共享宝藏美食纪录片list!
文 | 猪弟
图 | 来自网络
<>果说,有间韩国“食堂”,还没开业就万人排队领号、抽签摇号入座、吃不吃上全看命,是不是感觉这噱头有些过分夸张了?
< class="pgc-img">>但其实,这不是炒作、来排队的人也不是托儿。而是真实事件就发生在本月4号韩国庆州市花郎教育院旁边的韩屋里
< class="pgc-img">>只不过,这食堂不是普通的食堂,而是走进第二季的韩国综艺《姜食堂》
< class="pgc-img">>是的你没看错,时隔一年,第一季豆瓣9.5的爆笑高分韩综《姜食堂》,又成功回归了!
依旧还是原班人马——罗PD导演,五位mc“可爱杀手”姜虎东、“抹茶皮肤”李秀根、“综艺鬼才”殷志源、“老婆最大”安宰贤、“手指制霸”宋闵浩,悉数合体上线
< class="pgc-img">>作为“《新西游记》大型番外”,上一季加盟《新西游记》的表猪猪P.O,这次也将作为新晋店员来食堂打工
< class="pgc-img">>并且,还有一个好消息,去年因入伍被迫退出节目的SJ圭贤,今年退伍后的他,也将合流《姜食堂》,在某一期中惊喜上线
< class="pgc-img">>这档《姜食堂》,其实和之前罗pd拍的《尹食堂》一样,是档明星开餐厅的综艺
< class="pgc-img">>只不过,与《尹食堂》节目主打的慢节奏生活不同的是,《姜食堂》主打的,就是“姜虎东、李秀根、殷志源、安宰贤、宋闵浩”这群好玩又可爱的人
< class="pgc-img">>前几天,《姜食堂》新一季招募客人,节目组原定是按抽签制,营业当天上午8:30到10:30分发抽奖券,中奖者在11点之后由节目组直接联系预定就餐
< class="pgc-img">>结果没想到,现场人流远远超出了原本的预期,单是排队就已经排了至少五条街,一张图里都看不到队伍的尽头
< class="pgc-img">>为了能提前拿到有限的抽奖券,有的人甚至凌晨4点就来到现场等待
< class="pgc-img">>超高人流量导致光抽签结果发表就要大概3-4个小时,于是只好改成网络摇号
< class="pgc-img">>而原定计划只供应午餐,也紧急修改为追加晚餐供应,以应对海量客人们(几位大厨们又要有的忙咯)
< class="pgc-img">>虽然排队排得过分夸张,但也能侧面证明,人们对于这档《姜食堂》,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 class="pgc-img">>《姜食堂2》还没播,豆瓣的短评就已经超过一百多条,从去年节目结束到今年,几乎每个月都有人去“想看”打卡等上线
< class="pgc-img">>不关注韩综的人可能不知道,其实tvn的综艺表里,原本压根儿就没有《姜食堂》这么一档综艺
< class="pgc-img">>是因为“姜虎东、李秀根、殷志源、安宰贤、宋旻浩”几个人参加罗pd另外一档综艺《新西游记》时,赢了节目组一个巨大的赌注,才换出来的一档综艺
< class="pgc-img">>原定节目组就是想恶搞几位mc,在超大的转盘上画了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圈儿,写上了“兰博基尼”与“保时捷”,声称是“原地大象鼻子转15圈之后,手指按到什么礼物就给他们什么”
< class="pgc-img">>原本以为转完晕头转向的他们只能点到一些“百洁布”之类的小玩意儿,结果谁成想,完全不晕的宋旻浩,靠着一根超神的“金手指”,抽完“兰博基尼”又抽“保时捷”,害得节目组瞬间翻了船
完全没有这个经费预算的罗pd,无奈只能趴在桌子上讨价还价。也是因此,一直被整蛊的几位mc,虎口夺食,“敲诈”节目组,为自己赢来了这档新综艺《姜食堂》
虽然目前明星做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姜食堂》之所以能拿下9.5高分,就是因为这几个人化学反应实在是不能更有趣
< class="pgc-img">>姜虎东,《姜食堂》店长兼主厨
< class="pgc-img">>表面上的权力拥有者,实际料理超级菜鸟,并不会做饭
< class="pgc-img">>安宰贤,主厨助手,店中唯一掌握做饭技能的人,比主厨更像主厨,唯一值得信任的存在
< class="pgc-img">>宋旻浩,《姜食堂》诞生的始作俑者,同时也是店内跑堂小弟
< class="pgc-img">>为了当好店员,mino特意考取了咖啡师资格证,并作为店内唯一“美术特长生”,为餐厅绘制了画像与logo
< class="pgc-img">>殷志源,号称能让点餐率翻倍的大堂经理,实际上也是姜食堂的跑堂小弟
< class="pgc-img">>唯一技能会说英语,但并不能在济州岛店里派上什么用场
< class="pgc-img">>上面这几位职责倒是相对固定,而最后一位李秀根,则是负责“开车,接预约,洗碗,买菜,整理鞋子,宣传推销,and管理调节姜主厨的精神面貌……等等”
< class="pgc-img">>简称就是,《姜食堂》“奴隶”,哪里需要哪里搬
< class="pgc-img">>因为主厨及一干店员煮菜技能缺失,为了餐厅正常运转,几位mc决定餐厅就主营最简单的炸猪排
< class="pgc-img">>只不过为了打造《姜食堂》特色,这个猪排要比其他餐厅大很多,名叫“姜虎东猪排”的猪排,就真的和姜虎东的脸一样大
< class="pgc-img">>大到每次上菜的时候,客人们全都一脸惊讶
< class="pgc-img">>看上去菜品很创新很别具一格,但谁成想,实操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每个超大猪排,为了保持口感,都得从一块儿小的猪肉开始一点一点慢慢手工敲
< class="pgc-img">>于是,原本在餐厅辛苦了一天的店员们,晚上回到家,还得一点一点弯着腰敲猪排
< class="pgc-img">>甚至偶尔工作量大的时候,到了凌晨都还在敲,原本温馨的小屋,愣是变成了只有“咚咚咚”声音的猪肉加工厂
< class="pgc-img">>虽然辛苦,但在韩国大神厨师白种元的指导下,餐厅的菜品,无论口味、还是卖相,那绝对都是一级棒
< class="pgc-img">>超大个儿的炸猪排、半熟的蛋包饭、暖暖的糖醋肉辛拉面、再配上店里自己熬制的浓香酱汁……每回看完都被馋到加点好几份外卖
< class="pgc-img">>虽然《姜食堂》主题是“不要吵架哦,是为了幸福才做的”,还特意把这句话写到餐厅题板上。但事实确是,这几个活宝成天互怼个不停
< class="pgc-img">>经常为了一些后厨或前厅的小事儿,就莫名其妙拌起嘴来(当然是没有结果、分不出胜负那种)
< class="pgc-img">>于是就被节目组强制切换了画面,“暂时,为了内心安定的画面调整时间”
< class="pgc-img">>虽然,做饭综艺并不是什么新颖题材,但《姜食堂》胜就胜在它真实又有人情味儿
< class="pgc-img">>对于节目中出现的各种bug意外,节目组从来不去刻意隐藏,甚至还在字幕中上演第三方视角、来个最为致命的“官方吐槽”
< class="pgc-img">>而几位mc也没有什么在做节目的架子,完全就是日常怎样节目中就怎样来甚至超爱玩的几位还在节目中整起导演来
< class="pgc-img">>有次宋旻浩因为行程排不开需要回首尔,结果其他几个人就把罗pd给拖下了水,让他作为新一届“杂务担当罗奴隶”,顶替mino去后厨洗碗
< class="pgc-img">>而最有趣的就是,导演也放得开玩的来,说洗碗就真洗碗,被整蛊就乖乖认怂
< class="pgc-img">>从不介意出镜,也没有什么导演包袱,反正就是怎么好玩怎么来
< class="pgc-img">>而对于以往综艺里那些故意靠剪辑编剧故意制造的矛盾冲突、或者为了炒火节目而搞出来恶意噱头,在这里更是通通看不到
< class="pgc-img">>反倒是因为mc过于真实的表现、有趣又可爱的化学反应、以及努力向上生活的模样,节目被观众称作是“综艺版的新《老友记》”
< class="pgc-img">>这就是《姜食堂》,也是制作出包括《姜食堂》、《新西游记》、《三时三餐》在内,11档均分9+综艺的罗英锡PD的魅力吧
< class="pgc-img">>还记得罗PD曾说过,自己的愿望就是成为一名“能够制作出展现人与人之前爱的意义的制作人”
而这,其实也正是当下综艺应该发展的方向与意义。不再只停留在浮夸的综艺效果,在内容有趣的基础上,用真实与诚意,燃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 class="pgc-img">>而也往往是最自然不做作、最有人情味儿的故事,才最能打动人
< class="pgc-img">>《姜食堂》第二季下周五就正式上线啦!还没追上进度条的你,可千万别再错过这部综艺版的《老友记》!
>辄敲锣打鼓,要么就是联动着所有店员齐声呼喊,“某某菜,上菜咯!”五花八门的上菜仪式,似乎越来越多出现在各大餐厅。只要涉及餐厅招牌菜或核心菜品,就必定少不了一通“热闹”。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上菜仪式?
< class="pgc-img">>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餐饮人开始被灌输关于菜品仪式感重要性的认知,其原因无非围绕以下几点:
① 营造氛围,提升菜品价值感
观察所谓的上菜仪式,用词无不围绕菜品展开,以突出菜品的重要性,“您好,大众点评三连冠,xxx,请慢用”“您好,中餐厅指定湘菜,xxx,请慢用”。
这种营造出来的隆重感,很容易让顾客产生“这菜有点儿来头”“这菜很贵吧”的印象,对于请客的人来说无疑是件有面子的事,对于被请客的人来说,则能够体会到被重视的感觉。
② 博眼球,容易产生话题
< class="pgc-img">>曾经在长沙的某餐厅,店家在上招牌菜猪脚海鲜煲时,会有扮演成猪八戒的模样的店员,用小号的九齿钉耙作为餐具来上菜,可谓赚足眼球;而敲锣打鼓、列队抬着菜品上桌,员工配合表演节目等上菜方式,也曾经在不少餐厅当中出现过。
当餐厅出现新奇的、从未见过的上菜仪式,第一次见到它的人出于猎奇、新鲜感的心理,会用手机拍下来,传播在社交平台或传给自己的好友。从传播的角度来看,它吸引了人的注意力,这么做的确是成功了。
③ 讨个好寓意
“你好,有请尊贵的客人点燃吉祥之火,祝大家红红火火、鸿运当头!您好,为您打开财富之门,鱼头大,嫩肉多,鱼头越大越好吃。”类似这种半解说式的、传达美好寓意的上菜仪式,其实在尤其在逢年过节时极为常见。
在多数时候,这种方式是讨喜的、活跃就餐氛围的——毕竟谁也不会拒绝一个美好的祝福,对吧?
④ 与顾客互动,加强参与感
在不少重要菜品上桌时,会在器皿的盖子上附带一条红色封条,由服务员邀请在场重要的食客来“剪彩”;前几年曾流行于各网红餐厅的“拍碎玫瑰花”的上菜仪式,更是在各大社交平台留下不少痕迹。
这种仪式,让顾客加入到菜品呈现当中,打破了等菜上桌的单调,其实就是在增强顾客参与感,从一定意义上可以提升他们的满意度。
是真·礼仪还是“雷人”?
< class="pgc-img">>看似颇有道理,且大多数讲究热闹、活跃的用餐氛围餐厅,设计这样的上菜仪式当然是出于好意。只是这类行为真的适合每一个餐厅吗?是否一定会给品牌带来正面印象?未必。
我曾经外出就餐时,点完单后正与友人谈论二三,才刚入主题,猛然被服务员热热闹闹的上菜话术干扰,不得不停下来,硬生生地看着他“表演”直至完成。抛开普通员工的身份,他也是一个普通人,或许也感受到了我们的情绪,末了时抿了抿嘴,但还是挤出个微笑,默默走开了。
这还不算过分,只是简单的打扰而已,而有些餐厅员工夸张的装扮和令人皱眉的表演,例如甚至要拉上顾客非给你喂一口餐食的仪式与设计,有些人碍于场面只能强忍不悦、被逼着张嘴吞下,若是遇上自由洒脱的耿直人,还不得当场翻脸吗?
“热情”“有趣”或许是店家一厢情愿,更多时候,“尴尬”“太吵”或许才是顾客心中所想:“我就想安安静静吃个饭,不行吗?”
什么是好的上菜仪式?
< class="pgc-img">>好的上菜仪式,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但却可以从那些强调讲究用餐体验的餐厅服务中窥得一二。如蓝麒麟、鲤隐台、新长福、天然台1908等餐厅当中,他们大多并没有高调喧嚣的上菜仪式,服务也多以“润物细无声”一般存在,不过多向你灌输企业或菜品文化,而当他们意识到顾客对菜品或者店里任何事物有兴趣时,才会尽自己所能,为顾客答疑解惑,整个过程,热情和距离感都被拿捏得恰到好处。
点到即止,方可谓之“礼”
无论多有趣的上菜仪式,在一张桌子上也不宜出现过多次。太多往往会分散顾客注意力,忽视掉真正重点的菜品。
况且,再好看、好玩、有文化,就餐最重要的还是品尝食物这件事。试着想想,你刚坐下来夹一块肉,还没送到嘴边呢,这头又上来个仪式唱唱跳跳,刚坐下不到五秒,又被邀请站起来揭个盖、剪个彩——试问,谁愿意一顿饭吃出个日理万机的感觉?
有文化底蕴,有人文色彩
当然,隆重的上菜仪式中,也有表现出色者,例如乌龙山寨的土家族牛头宴。上菜前,会先有歌手们哼着民族歌谣向来宾们祝贺,尔后,牛头被抬上桌,再邀请重要宾客掀开遮盖菜品的布帘,从牛头上切取下肉来食用,而整个用餐过程,还会配合拦门酒、高山流水、山歌对唱等湘西当地的生活习惯,而颇有趣味。这种上菜仪式并非凭空杜撰,而是真正蕴含了一方风俗——实际上,与其说这是上菜仪式,倒不如说是湘西少数民族饮食场景和文化的一种还原,当中实在有太多耐人寻味之处。
若是强行给寻常的家常菜增加个锅盖、贴张红纸,还非要拉着顾客学小学生剪纸一刀剪开就谓之“剪彩”,那才真叫让人摸不着头脑。
尊重顾客选择
想要把食物所承载的丰富内容传达给顾客,这是作为餐饮人的表达欲望,但总归餐饮是“服务”,那也就意味着,客人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不同的餐厅,所面向的顾客群体不同,在制造这些“热闹”的仪式时,千万要记得你的目的是满足目标顾客群体的需求,照顾他们的感受,而不是图自己开心。
在讲究用餐人情氛围的社区店,上菜仪式要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下功夫,可以适当热闹些;在宴请为主的酒楼和餐饮,不宜过多喧哗,要在仪式中融入文化、礼节上,讲究的是一个得体;而私密性较强的会所,则要注重个性化定制的仪式,可以根据客人的具体用餐需求来设计上菜仪式。
当然,这一切的举动,都是建立在顾客不反感、不拒绝的基础上,最好能提前商量。切记,上菜仪式不是“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