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淘气购
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伙开餐厅,成功的有多少?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而文中的主人公更惨,赔光了自己的钱不说,还外债高柱,在此将他的经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从中汲取一些经验教训。
本人是一名80后,开店已有5个年头。
吃过不少亏,也栽过不少跟头,多多少少也积攒了一些开店的经验和心得。
要说在餐饮方面有什么建议的话,那就是和别人合伙干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因为一个不小心,将会万劫不复血本无归!
合伙开店,半年赔掉30万
5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一个开餐馆的朋友,闲谈中了解到他赚了不少钱,又准备开第二家。
"趁年轻就要多折腾,不然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能干 "
想着自己也将步入而立之年,事业仍没有起色,正在为此犯愁纠结时,朋友的话无疑给了很大的触动。
考虑几天后,我下定了决心:离职创业,哪怕失败了,大不了一无所有 。
看到朋友开餐馆挣了大钱,自己也就想着开一家餐馆,当时想着餐饮的门槛低,找个门面,雇一个大厨和几个员工就可以开起来。
因为刚开始干,也担心经验不足,再有钱也不是很多,就想到和别人合伙干,这样自己承担的风险也会小一些。
于是找了一个开过餐馆的朋友,朋友又找了一个大厨,我拿出所有积蓄,又借了10万,一共出资30万,占45%股份;朋友出了25万,占40%;大厨不出钱,以技术入股,占15%。
当时聊合伙是在一家饭馆里,大家兴致勃勃,雄心万丈,很顺利达成一致,合伙协议也是草草拟定,但信心十足,还共同举起酒杯预祝开店成功,赚大钱的美梦成真。
可万万没想到,这个美好的梦想却恰恰成为了我噩梦的开始……
< class="pgc-img">>专烧熟人
朋友干过几年餐饮,有一定的经验,无论门店选址、店面装修、活动营销等方面做的还算比较成功,第一个月就赚了30多万。
接下来几个月门店的生意仍然不错,排队场面火爆,大家都认为我是赚翻了,可我却面临30万元流水还倒亏好几万的尴尬。
后来我核对了各项开支,都对的上,但赚的钱哪里去了呢?
后来我才明白,原来问题出现在采购上,每月的牛肉用量明明只有三四百斤,采购、财务、厨师长给出的用量却是高达七八百斤,这也只是牛肉一项,再加上其它的,更别提有多少了。
最关键的问题是这些人都和朋友都有这样那样的亲戚关系。有句四川话叫做"专烧熟人",我算是尝到了这个苦果。
大厨临时涨价
不得不说,大厨在菜品方面还的确有一套,得到很多顾客的好评,回头客也自然多了起来,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来店里吃饭。
就在生意火爆的时候,大厨突然提出一个要求:要增加股份。
他认为饭店的火爆,主要是因为他手艺好,当初说好的15%干股太少,要加到25%。
股份的事是当初开店的时候说好的,怎么能随便说加就加呢?
我和朋友当时没有同意,大厨直接撂挑子不干了。
我们只好临时换大厨,结果口味大变,很多回头客因此都不来了,营业额直线下降。
没办法只好答应原来大厨的加价的要求,又把他请过来。
可原来老顾客又不知道口味变了,我又通过传单、打折的方式进行宣传,可效果不尽如人意。
营业额比原来少了30%。
后来有通过别的办法来解决客流问题,可始终没有很好解决。
分工不均
开店之前,我就和朋友之间有个口头约定,我负责饭店的日常管理,他负责食材采购,刚开始还能进行下去,可到后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朋友找了好几亲戚过来帮忙,他当起了甩手掌柜,在外面干起了副业,有时经常好几天不来饭店,都是通过电话来安排工作。
起初我倒觉得没什么,可到后来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一方面材料总是对不上号,大厨说肉品进少了,采购员说是按照老板的意思采购的数量,互相埋怨,导致顾客要的高毛利菜品经常满足不了。
再有就是采购员不服从管理,凡是都听朋友的,即使我有时说话,他们也不听。记得又一次采购的黄瓜质量很差,一看就是好几天前的,我问怎么回事,他们直接怼了我一句:"市场上都是这样的"。
考虑到他们都是朋友的亲戚,也就没有过于批评。
后来找朋友谈这些事,朋友简单回复了一句:"回头我多说他们几句",再后来呢?就没有后来了。
时间一长,和朋友的矛盾越深,最后落得个分道扬镳的下场,至今形同路人。
随着这些问题越积越深,饭店自然也就开不下去了,半年后,散伙关门。
30万啊!
才半年的时间,就打了水漂,借来的钱花了好几年才还清,真是血的代价!
< class="pgc-img">>现在想想,怪就怪自己当时不懂行,天真地认为和朋友一起开店就能一起迎着朝霞上路,遇到困难,彼此鼓励,高兴了,相互鼓掌认同 。
残酷的现实却告诉我,高兴了是扒拉算盘子,有困难了,是互相啪啪打脸。
所以想要合伙开店的小伙伴,一定要慎重!
合伙开店的正确姿势
后来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几年后,才发现很多合伙开店失败的,都在这几个方面出现了问题:
分工问题:工作当中总有人感觉自己最累,心态失衡,更有甚者在外面干兼职,让别的合伙人无法安心干下去。
经营问题:也就是谁说了算的问题,合伙人一般都是朋友或熟人,哪怕投钱少,也想说话有分量,其他的合伙人也不不好意思驳面子。
分红问题:有的想提前分红,有点想比事前说好的多分红。
耐心问题:总想着一开起来就生意爆满,一遇到问题就想着关门,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没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合伙开店前,一定要做好各项规划,最好白纸黑字落实到纸面上。
< class="pgc-img">>明晰合作职责
很多合伙开店的人,在初期都是口头约定,或者是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导致在饭店在营业的工程中,合伙人之间都不好意思互相拒绝,甚至在后期的经营中互相推诿扯皮,反目成仇,好多的开店合作中都因为责任明细不够,导致管理混乱,经营不善,最后不得不散货关门。
因此,在合伙开店之前一定要明确彼此的职责,谁管理哪一块,谁负责哪一片,谁是最终的决策者等等,最好能落实到合同上,省的到时互相不认账,这样也才能长期合作。
做好股东退出机制
合伙人退出非常常见,因为合伙人退出导致反目成仇,饭店关门的现象也是比比皆是。
所以一定要做好退出机制,什么时候退出,退出时的投入比与退出比的比例,以及怎样补偿,是谁承担?等等这些问题一定要搞清楚,而且要提前书面明晰,签到合同里。
这样也就能避免义气用事,省去不必要的瓜葛。切记,合理的退出机制是合作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初和我合伙开店的大厨说退就退,造成后来的客流的严重下降,就是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做好财务监管
亲兄弟也要明算账,既然做生意,就要把钱算清楚, 每一笔开销与入账都要仔细记录,公开给合伙人监督审核。
大家都知道,餐饮采购是财务的"大黑洞"。而且一旦涉及到钱,最能影响合伙人的心态,所以这方面一定要慎重。
同时,这也是导致关店散伙重要的导火索。一般来讲,食材的价格很难量化,买10斤一个价,买50斤是另一个价;早上一个价,下午一个价。如果不能很好处理这方面的问题,很容易引起彼此的猜疑。
选对合伙人
选合伙人首先看人品,其次看性格。
能力越大,人品却不可靠的人,破坏力越大。合伙做生意,首先要考察他的为人处世,可以亲自了解,也可以从他之前的合作事业做评估,看他是否正直、诚信。人无信而不立,善良永远比聪明更重要。
做生意不能小气,要气量大,能容人、容事。而且,你最好能跟他多相处,看看你们性格是否合得来。尤其是跟朋友的朋友一起合伙,你们俩都跟老王关系好,可你们俩不一定合得来。
除了人品可靠,还要尽心尽力、有担当。千万不要干着这个,想着那个,在经营饭店的时候,在外面还干着兼职,里外都挣钱,时间长了,肯定出问题。
预防合作摩擦
开火开店不要想着彼此之间会永远和气。
摩擦和矛盾会经常出现。而且主要集中在后期经营权和利润分配上。
这要合作前期有一个合理的安排,明晰合作双方的利益,保持一个良好的经营合作氛围。
最重要的是要一个有摩擦的心理准备,这样也才能预防摩擦,重视摩擦,解决摩擦!而良好的合作心态通常是解决摩擦的方法!
< class="pgc-img">>小结
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有一句台词:"不要和朋友一起创业"。可是在创业初期,由于经验、资金、风险等各种原因跟朋友合作创业是一种常态。
问题的关键是,朋友成为合伙人之后,要及时"建章明责",应坚持"先说清、后不乱"的原则。通过书面协议,事先对出资数额、盈余分配、债务承担、入伙、退伙、合伙终止等事项做出约定。合伙协议写得越清楚,对合伙人的保护程度也就越高。
要知道合伙开店一旦发生纠纷,往往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看问题,导致矛盾加深。"比起磕过的头,我更相信签过的合同 " 相声演员曹云金这句话或许是最好的警示。
餐谋军师:100万中小型餐饮店扶持平台,餐饮行业垂直媒体,为传统餐饮企业拥抱互联网提供全方位的资讯和指导,微信搜索点击订阅我们。
>< class="pgc-img">>们常将小店比作“城市的毛细血管”,一批开业,一批歇业,周而复始地供养城市这具躯体的活力。若将小店作为坐标,我们会发现一座城市如何在时间与空间的尺度上缓慢变化。
作者/ 王一旦
图/ 受访者提供
2023年年初,青年创意人XXL在成都城郊找了个空置多年的铺面,成立了“治丧委员会”,打算在这里替50家倒闭的小店办一场“葬礼”。这个铺面位于一个创意园区,空置多年,未通水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算是城市代谢出的“废弃物”。
XXL想,在这里办“葬礼”,也是冥冥之中的巧合。她在《成都日报》的中缝发布了“小店讣告”,追悼会的花圈、丧席、白事演出一应俱全。这些小店歇业时或无声无息,但告别时算得上轰轰烈烈。
参加“葬礼”的小店,一大半是餐饮店,其余的则遍布各行各业:打印店、足疗馆、服装店,等等。这些小店就在附近,但人们鲜少留意它们的诞生与消亡。
2023年7月31日,上海新天地商圈附近的淡水路。这里不仅梧桐成荫、石库门建筑好看,不少小店也好吃、好玩、好逛。(图 /IC)
2023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7.1万亿元,小店经济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人们常将小店比作“城市的毛细血管”,一批开业,一批歇业,周而复始地供养城市这具躯体的活力。若将小店作为坐标,我们会发现一座城市如何在时间与空间的尺度上缓慢变化。
城市地图中那些歇业的小店,以宏观视角看或许微不足道,但于个体而言,一家小店,也是一段微观史料的记述。《新周刊》找到三位创业人,聊了聊他们的小店故事。我们试图厘清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青年梦想着开一家小而美的店,却总是反反复复地陷入失败?
半佛仙人:
开倒10家店,我佛了
“近些年我差不多开倒(闭)了10家店,各种类型的店都有。我投资过朋友的幼儿园,做过民宿、宠物、奶茶、咖啡、剧本杀,还开倒(闭)了3家外卖店,有做粥的,有做炸鸡的。其中民宿赔得最多,总之没一家好的。”
2014年,自媒体人“半佛仙人”(下文简称“半佛”)与朋友在杭州合伙开了一家饭店。这是他第一次创业,以与朋友拆伙告终。
半佛仙人。(图/由被访者提供)
此后10年,半佛一直维持着“开店—关门—再开店”的循环。这些年唯一一次赚到钱的,还是与朋友合伙开饭店的经历——中途,他因经营理念不同被合伙人退股,但他随后拿着那笔退出来的股金在杭州买了一套房。10年过去,当初开的那家饭店倒闭了,他买的那套房升值不少。
2024年年初,半佛在播客《三五环》中讲述了自己近些年的开店故事,发誓说:“再去开店,我是狗。”这一期分享,被听众认为是“金字塔尖”级别的“开店失败说明书”,完全可以结集成册。近些年,半佛在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上,也持续在不遗余力地“劝诫”年轻人——没事儿别老琢磨开店。
如果你想要逃离“996”,去开一家小而美的小店,即将面对的很有可能是365天无休的“007”,以及梦想七零八落后的一地鸡毛。对于开店的人来说,很多时候“直面现实”这四个字并不是一句鸡汤,而是一条硬性的要求。
(图/《咖啡时光》剧照)
“很多人在开店之前,要么只上过学,要么只上过班,人生里从来没有做到为自己经营的一切负责和买单。我开过很多店,最终发现自己能将30%的时间放在店铺的运营上就不错了,剩下70%的时间全在处理各种‘破事儿’。”
具体而言,这些“破事儿”指的是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一切意外,它们甚至可能与实际经营没太大关联。“比如有厨师一边炸鸡一边拿手机看小说,不知道怎么,手往油锅里伸了一下,最后你还得赔钱;一早来开店,发现玻璃被人砸了;有人专门到你的店门口呕吐;有些顾客往剧本杀的剧本上乱写凶手,还有偷桌游道具的;还有的业委会内部搞分裂,头一天一拨人来收过钱,第二天另一拨人又来了,这钱你给不给?怎么给?”
此外,办理各类合规文件、计算财务数据、处理税务和消防手续,还有选址、招聘、产品研发等,每一样都是问题,它们无法像廉价网页游戏一样,靠“氪金”就能被一键解决。用半佛的话来说,“打工人做梦都梦不到的问题,以做梦都梦不到的角度,出现在做梦都梦不到的时间里——折磨你”。
(图/《咖啡时光》剧照)
对于“小而美”的浪漫想象,是经历过失败的人所踩的另一个坑。职场打工人对开店的终极期许是“自由”。但层出不穷的问题出现后,人们才意识到开店后第一个失去的就是自由。因为开店是一件无法逃避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开店也算体力活。
或许大部分年轻人想要的只是一家面积不足20平方米的小店。但“小”跟“简单”之间,并不构成因果关系。半佛建议人们在真正拿出积蓄开店之前,或兼职或摆摊,总之要以尽量低的成本来买一张行业“体验卡”。
半佛曾和朋友尝试出早餐摊。那段时间,他每天凌晨1点起床备料,5点多出摊,10点左右再收摊;然后回去继续准备第二天的材料,每天也没什么睡觉的时间。出摊一个礼拜后,半佛浑身上下没有不疼的地方,“太可怕了”。
“这(开店)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开店之前,要想清楚几个问题:你要赚谁的钱?你以什么方式赚钱?你怎么找到他?你怎么说服他为你掏钱?这些事情,每一件都要围绕对方、围绕为你买单的人去思考,而不是‘因为我喜欢这个,所以一定有人给我买单’。”
(图/图虫创意)
开一家小店,你所面对的并不总是阳春白雪。半佛有一位从大厂离职后开事务所的朋友,他的产品相当垂直:“许多‘大厂人’有离婚代理的需求,也有一些人不希望自己拿到的股权被分走。这当然很残酷,但这确实是现实世界里的刚需。他的工作就是帮这些人做筹划,怎么分财产、保护财产、隐藏财产。收入非常可观,并且客户络绎不绝。”
时至今日,创业的门槛似乎越降越低,人人都在谈论下沉市场和县域经济,看起来遍地是机遇。但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县城也很难成为都市人避世的后路。回到县城,“人的问题”反而更难解决。
“如果你是外地人,尤其不要在你家以外的县城开店。”半佛认为,县城是一个非常封闭的圈层。“你会发现县城里的加盟店基本是同一圈人开的。店铺是他们自己的,他们无所谓这家店赚或亏。对于一个外来者来说,如果没有混进这个圈子,是挺残忍的一件事。”
一线城市行之有效的行事法则,未必适用于县城。当半佛的民宿装修好,还在散甲醛的时候,隔壁同期装修的民宿已经开始迎客。半佛问隔壁老板是否担心甲醛问题,隔壁老板回复:“不会。每人每次住两个晚上,只吸一点不影响。”
半佛喜欢玩一个叫作《冰汽时代》的策略类生存游戏。当玩家历尽千辛万苦,做了违背自我的抉择存活下来之后,游戏反而会质问玩家:“但这一切值得吗?”半佛说,打出这个结局,屏幕上出现这句话的那一刻,他突然与自己过去开店的经历和解了。
“(我)就突然意识到,自己不适合开店。没那么心狠,还有退路,也做不出很绝的事情。那就的确竞争不过人家。”半佛最后说。
“告诉苍天,我认输。”
XXL:在“追悼”之前,
我也是店主
“经营不当,发财无望”,“小店追悼会”发给宾客的吊丧袖标上如此写道。
为50家小店举办“追悼会”的想法,源于XXL自己的失败经历。2014年,当XXL经营的果蔬汁店被转让出去时,她看见自己亲手设计的招牌被新店主当作废品扔掉。关店5年后,她开始尝试收集那些废弃的招牌。“后来,捡回来的招牌在家里越堆越多,我觉得需要有一种方式去呈现,就有了这个展览。”
XXL为50家小店举办“追悼会”。(图/由被访者提供)
召集这些倒闭小店的店主时,XXL也见识到许多开店人所经历过的荒唐时刻。令XXL印象最深的,是一家倒闭的自助成人用品店铺。理想中这类自助店铺占地面积小,装修、维护成本都低,是打工人搞副业的不二之选,但现实是,店主几乎每个月都报过警。
“店主每天早上起来看监控都心惊胆战的。有些男性顾客在半夜酒后购物,机器反应迟缓、出现故障,他们可能就会有打砸行为。还有人直接放火,虽然没烧起来,但还是对机器表面造成了一定损伤。”疫情期间,这家店还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但当疫情防控放开后,人们的娱乐选择更多,店里的生意反而差了不少。劳心劳力又不赚钱,最终店主索性“关门大吉”了。
XXL说,许多店主在关店时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戏剧化。许多小店就是极其平淡地结束了最后一天的营业,没有一句告别,只是这扇店门此后再也没有打开过。
对于“追悼会”来说,XXL是举办者,也是参与者。在“追悼会”的角落,XXL也为自己倒闭的小店立了一座“墓碑”。“墓碑”上写着这家寿命不足1年的小店的高光时刻与“墓志铭”——“一家压力很大的冷压果蔬汁店”。
XXL为倒闭的小店办展。(图/由被访者提供)
这家死于2014年的小店,同样也生于2014年。
这一年,从上海某广告公司辞职回到成都的XXL决定开店,从设计、拍照到产品,XXL都亲力亲为。店址方面,她选中了当时成都的几个最有调性的街区,“我刚回成都,不知道成都的平均租金水平”。XXL挖空心思想要找一个看起来“有档次”的店铺。“它旁边都是一些书店、日料店,以及一些比较文艺的店铺。但其实现在看来,那个店铺太大了,有五六十平方米,空间利用率很低。”
10年前,这家店铺的租金就已经达到1.5万元。XXL说,办展后,她发现很多小店的租金甚至只有她当年这家店的十分之一。加上街区的人流量不大、店内的果蔬汁价格偏高,小店的收入一度难以支撑房租。为了缓解经营压力,她也做了许多尝试,比如开辟一片区域卖进口商品,在平台刷单吸引客流,但收效甚微。
当一家小店经历过长时间持续性的亏损后,创业者的心态也会发生改变。XXL说:“以前你会想怎么把这个产品做好,但当你后面要去负担这么高的经营成本之后,你想的可能就不一样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得先卖出去。”
(图/由被访者提供)
面对令人头痛的经营问题,XXL开始觉得“没有意思”。最终,这一场创业以亏本30万元收场。“年轻的时候会比较‘虚荣’一点,想着我这个店要很有个性、很有态度,但其实这些东西都是要花钱的。这更多是满足自己的理想主义,但从经营角度来讲,这对转化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回到职场的XXL,在成都的广告公司沉淀了几年,准备出来二次创业。这一次,她在街边开了一家小小的创意工作室。有过经验后,这次选择的门店月租只需1700元。目前工作室生意很好,甚至还因为玩梗“大冰的小屋”,在社交媒体上小火了一把。
办展期间,XXL回到那条曾经萧条的商业街,看到曾经歇业的商铺有了新主人。一批店关掉,还有一批新的店开起来。XXL对《新周刊》说:“很多年轻的店主回去上班了。不过我问他们之后考不考虑再开店,他们并不排斥。”
XXL始终觉得,虽然店开倒了,但大家不会对开店本身失去信心。就像“追悼会”的“治丧”致辞所写:“祝大家不要被失败吓倒,继续好好上班,继续转发锦鲤,继续保持乐观。”
六零:将理想变成现实,
是最难的部分
在这次的采访中,六零和阿仁是以实体店创业成功的店主。
2022年年中,六零面临大厂裁员危机,与此同时,六零的男友阿仁也敏锐地察觉到他所处的行业正处于下行阶段。阿仁萌生了创业的想法,正在裁员焦虑中挣扎的六零决定加入,一起开一家采耳店。
经过大半年的筹备,六零和阿仁最终将小店开在广州人流量最大的网红街区。在这里,六零见过许多店铺来了又走。人们把店开在网红商圈,并不意味着它一定会成为网红店。“现在有开店想法的人比较多。我隔壁的一家店,今年3月份刚开业,5月份就关门了。”
六零和阿仁的“得闲采耳铺”。(图/由被访者提供)
对于这些“朝生暮死”的小店,六零总结说:“网红社区的租金较高,有些店的转让费达到几十万元。新手开店,如果前期经营不理想,现金流很容易断掉。那些能在这里开下去的店,要么就是产品力很好,能保持较高的复购率;要么就是很会营销,能够把量走起来。”
一些小店经营不善,很大原因是一开始没想清楚商业模式。对于新手店主来说,理想中的商业模式可能与现实境况有很大差距。这一点,也是六零和阿仁在经营中走过的弯路。起初,他们想做一家不推销的采耳店,但前期没有稳定客流支撑时,很难实现他们的理想。直到六零想方设法将线上流量做起来,能够吸引足够多的自然客流到店,这个“不推销办卡”的设想才能够真的落地。
“我见过很多没有想通商业模式的年轻店主。比如说我身边有朋友开了一家书店,他想靠卖书和咖啡盈利,但是后来发现很多人只是来拍照打卡,所以他又加卖瓷器,还做了收费的活动。商业模式变得很复杂,运营起来也很累。其实这家店的线上流量也不错,但是没有成功地变现。所以初期最难的,其实是要想办法跑通我们理想中的商业模式。”六零说。
六零。(图/由被访者提供)
而年轻店主在开店上吃的另一个亏,可能是无法轻易摆脱“乖乖仔”和“好学生”的身份。一毕业就在大厂工作的六零说:“大厂很像一个象牙塔,而开店则更像人们要在都市丛林里面去打猎,这是完全不同的体验。开店要面临很多意外状况,小到修水管、处理邻里纠纷,大到报警抓小偷、堵物业维权,有各种各样你想象不到的问题。”
太守规则、不懂成本,是首次创业最容易踩的坑。装修也是六零交过的“学费”之一。“第一次装修时花了十几万元,很多东西都很较真,导致装修延期,空付房租,最终超支许多。”到第二次扩店时,六零已经了解坑点和套路在哪里,将成本控制在五六万元,而两次装修的最终效果并没有太大差别。
(图/由被访者提供)
“不计成本的完美主义,有时是有害的。有朋友在装修上砸了十几二十万元,花时间和精力去打磨那些圆拱形的门,挑选摆放在店里的瓷器。不是说这些不重要,但开店的人一定要有成本意识,要计算投入的时间成本、金钱成本,以及能否回本。”
去年10月,隔壁店铺倒闭,六零考虑许久决定接手,将两家铺面打通。今年年初,六零的采耳店已经排在美团的广州采耳店销量榜榜首。但对于现阶段的六零来说,采耳店并不是她的生活重心,她还在尝试做远程职业,尝试运营个人的自媒体账号。
一次成功的创业经历,除了现实的收入增加之外,更大的意义或许在于让她跳出了一个巨大的系统。
“我的人生好像突然间有了许多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上班这一条路。以前我总是很焦虑,害怕部门变动,担心被裁。但跳出来后,我发现世界上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你的一个位置的。”
运营:小野;排版:魏娉婷
封面:《咖啡时光》
原标题:《信奉“小而美”的开店人,往往输得很惨》
新周刊专题《小店中国》现已上市
<>< class="pgc-img">>019年11月01日
第【524】篇原创
骑虎难下,是因为关系不匹配
--张大宽
合伙开家饭店,现在骑虎难下
昨晚和一位读者在微信上沟通了一会。他说他现在挺发愁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饭店,他个人投入了二十多万,店开了一个多月,一直在亏损状态。
最近肉涨的很厉害,店里的排骨没有利润,他的合伙人不知道从哪搞来了一批冻货,而且品质很差。
他再三强调不能用这东西糊弄人,他尝过,太难吃了。但合伙人还是执意要用。
这几天卖出去几份,顾客也没有说啥,于是合伙人卖冻货的信心更大了。
他觉得,合伙人没有远见,这么弄,走不长。
现在,无论是出品,还是服务,体验都不好,前厅后厨都有问题,试营业回头客也不多,很难留住人。
但现在,开工已经没有回头箭了,他有心去扭转,但觉得到处都是问题,而且还有一个理念不合的合伙人,太难了。
我问了一下合伙的情况,情况是俩人也没有很明确的合同,合伙人出资比例比他高,但盈亏五五分。可以说是很模糊。
类似这样合伙的情况,我之前也见过,结局大多不太好。如果他不快点做出调整,可能也会出现不希望看到的结局。
合伙这事情,真的不简单。
< class="pgc-img">>同心协力,同归于尽
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总是有限的,所以想要干一件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很多人都会选择合伙。
就像上面这位读者,他们两个人一起,开一家店,一个负责前厅,一个负责后厨。类似这样的合伙方式,在餐饮里也常见。
这么干的原因,无非是各自发挥自己的强项,希望能把这家店开好。
但我们见到更多的合伙,结局并不乐观。
经常会看到几个人从开始的同心协力,到同床异梦,再到同室操戈,最后同归于尽。
能够一起合伙的,大多是亲戚,或是多年的好友,玩伴,因为一次合伙,甚至弄的老死不相往来,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人希望走到这种伤心的结局,但这样的情况真真实实的每天都发生着。
< class="pgc-img">>清楚你们的关系
本来挺好的事情,为啥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呢?
有人说,是因为利益面前,人是会变的,也有人说,这是人性的自私,没有办法。
但我想说,这些,都是表象,更深一层的,是合伙人之间的关系是否匹配。
我来举个例子,一家企业,一个组织里,有着这三种关系。
1、共同规则
所谓共同规则,就是大家在一起,都遵守同一个规则。
比如企业里的规章制度,就是大家共同的规则,几点上下班,不能迟到早退,遇见什么问题,按照相应的规则来执行等等。
遵守共同规则的人,就是你店里的员工,对他们来说,只要遵守好规则,拿到应有的回报就好了。
在你这呆的好,就呆着,呆的不好,就换一家企业。
2、共同利益
所谓共同利益,就是你们的利益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比如有的老板,开店的时候资金不足,有人愿意出钱投资他,做得好了,就一起分钱,做的差了,一起赔钱。
大家的利益是绑定在一起的,这就叫做有共同利益。
3、共同信仰
而共同信仰呢,就是大家为了同一件事情,同一个目的聚在一起。可以称之为有信仰的组织。
比如“要把肉夹馍店开遍全球,把中华美食发扬光大”,这就是一种信仰,比如乔老爷子的“改变世界”。往往,信仰和情怀是混在一起的。
三种关系看完了,那么请你琢磨一下,什么样关系的人,在一起合伙更容易成功呢?
我想你心里也有答案了,那就是有共同信仰的人。
合伙创业这条路上,从来没有一帆风顺,都是沟沟坎坎。
如果只有共同利益的人在一起,一旦出现利益上的变动,同室操戈就成了日常。而利益上的变动,是常有的事情。
?共同规则的人,更是不可能在一起打江山,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爱咋咋地,反正也不能欠工资,不是吗?
那么,当具有共同信仰的人在一起的时候,你才会看到那些不计较个人得失,甚至愿意付出生命的例子。
只有这样的人在一起,才能坦然的面对各种不确定性,才能相互依赖,成功的机会才更高。
所以,当你觉得找人合伙的时候,首先要弄清楚你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关系对了,才能往下一步走。
< class="pgc-img">>合伙人选择原则
关系对了,才有合伙把事情做好的基础。但只有这个基础还不够。
下面,再给出几条选择合伙人的原则,供你参考。
1、价值观有较大分歧的,坚决不合伙
比如最前面读者的例子,为了降低成本,不惜用劣质食材糊弄顾客,这是价值观的问题,这样的合伙人,坚决不能要,俗话说,不作死就不会死,这种死,都是作出来的。
2、做事理念无法统一的,坚决不合伙
做事理念不统一,一个往东一个往西,劲使不到一起,就变成了内耗,最终大多走向同归于尽。这也是为啥说拥有共同信仰的重要性。
3、出资超过自身能力的,坚决不合伙
合伙,一个是合能力,另一个是合钱。如果你的合伙人只是因为相信你,倾家荡产甚至不惜举债借钱来和你合伙做事,这种情况,一定不要合伙。
本身合伙就是在使用杠杆,如果你的合伙人再使用杠杆,一旦出现问题,不但你们的关系会受影响,甚至会害了他,毕竟他没有这么大的承受能力。,
4、拥有资源能用钱买的,坚决不合伙
上面说了,合伙是合能力,是合钱,说白了就是合资源。
如果意向合伙人所拥有的资源,你用钱就能买到,那么宁可花钱也不要合伙。
比如说,你朋友有官方资源,能够介绍人来店里吃饭,你也觉得挺好,就和他合伙一起做。
那么,如果有一天,他的资源断了,你们还要合伙吗?
或者说,有另外一家,比你家店条件更好的店,愿意给他丰厚的提成,他是不是会变心呢?
话说回来,只要你愿意付出提成,同样会有别人来帮你拉人。这个资源,是用钱能买来的,也就没有合伙的必要。
5、不愿意提前把规矩白纸黑字的,坚决不合伙
合伙人能够在一起,靠的是情感认同,但规矩也不能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这个算账,不仅仅是钱,还是规矩。
在合伙之前,就要把该说的话说清楚,如果合伙人不愿意提前立规矩,不愿意把丑话说到前面,那坚决不能合伙,后期会有巨大的隐患。
以上五条,就是最基本的合伙人选择原则。
那,做到这些,就一定能合伙好了吗?
不一定,因为合伙有着非常多的不确定性。没有一定之规,能守住这些原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系统性风险。不至于踩很多坑。
能合伙的,大多都是因为关系不错,大家在一起干点事,一起赚点钱。但因为合伙闹到老死不相往来的例子,太多太多了。
想要避免这些很悲催的结果,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让他开始,而不是上了路再调整。
就像姑娘小伙结婚,肯定是先要谈一段恋爱,相互了解之后,确定对方是对的人,才进入下一阶段。
如果没有前期充分的了解,先上车后补票,出现问题的几率就会很大。
最后,最重要的,就是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宁可不做,也别乱来。把问题解决在合伙之前,切忌先上车后补票。
我是大宽,每天一篇原创文章,解决一个餐饮问题。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与大家一起交流。你有哪位朋友是不是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你可以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他,或许你能帮到他。著作权归张大宽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张大宽 微 信 个人 ID:BG9FBG,头条号:张大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