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连续在15°以下,
即使是出太阳的晴天,
一阵阵的冷风仍吹得人直哆嗦,
不过小编心里却不禁暗暗高兴,
因为这样的晴冷天气,晒酱油肉最合适不过。
小时候只有像过年这样的节日,
大人才会舍得买个十几斤的三层肉晒成酱油肉,
正月里拿来招待客人,剩下的就成了一年里的牙祭。
如今美食层出不穷,
风味独特的酱油肉仍令文成人念念不忘。
冬至一过,文成阿姨们便利用自家地理优势各显神通晒起酱油肉来。
有的将酱油肉挂在竹竿上,
横贯出自家二楼的阳台,
有的晾在落地房顶楼的平台上,
有的干脆挂在晒衣服的架子上。
在酱油肉大晒其道的季节,
浓浓的酱香味飘荡在空气里,
令人垂涎欲滴,酱油肉做起来并不复杂,
只是酱油肉要晒出色香味,还是很有讲究的。
一大早,
要去菜市场挑新鲜三层肉,
趁着天气好当天就开始晾晒。
片出层次分明的肉条,
太薄了看着可怜,
太厚了晒不匀表里口感不一,
两公分厚度差不多刚刚好。
调制酱料是决定酱油肉口感的关键,
加白糖与味精充分溶化融合,
如果感觉酱油太咸可以兑几碗水,
淡淡咸中带甜鲜,这样的酱油肉最好下口。
趁着太阳头正好,
赶紧拿出去晾晒,反复晒个三五天就成了。
好的酱油肉表面干燥,
肉不失弹性,
一口咬下去是浓浓的咸鲜味却不遮盖肉本身的香味。
蒸,最能体现食材的原汁原味。
刚蒸出来的酱油肉,
散发着淡淡的酱香味道,
肥肉还在轻微的滋滋作响。
夹起一片含在嘴里,
肥肉几乎就融化了,
瘦肉部分软硬正好,
一口咬下去是浓浓的咸鲜味又不失猪肉本身的香味。
浓浓的酱香味配上三层肉肥瘦相间的口感,碰上饭桌上有酱油肉的日子,小编能多吃一碗饭。你呢?
>国有三分之二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那么如何做米饭更有营养呢?有人说开水煮饭更营养,因为开水煮饭,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保护维生素B1不大量溶于水,相对冷水做的米饭,其维生素B1含量可以高出30%。那一直用冷水煮饭的人是不是做错了呢?
大米中含多少维生素B1?
我们日常吃的大米都是经过精磨处理的,维生素B1 等B 族维生素已经相当少了。以市场某品牌粳米为例,维生素B1 的含量为0.16 毫克。我们正常成人每日需求1.4 毫克,不考虑淘洗、烹煮过程中维生素B1的损失,我们一天需要吃875 克大米方能满足需求,已经远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给出的每天谷薯类250~400 克的建议量。若考虑到烹煮损失和不同品种差异,那还要吃上更多。
冷热水煮米有何不同?
米饭作为主要的碳水能量来源,大米90%的成分为淀粉,而淀粉及大米中大部分的营养成分并不会因为烹饪温度逐渐升高而受损。且日常煮饭利用的是淀粉糊化的原理,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水温低的时候,大米中的淀粉很少一部分溶解于水,并不会产生浓稠的汤汁。第二步,当水温达到大米淀粉的糊化温度时(粳米淀粉糊化温度为59℃~61℃),淀粉颗粒便会迅速吸水膨胀。这个时候锅中白色悬浊液的黏度也会迅速上升,成为淀粉糊。
第三步,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黏度也进一步提高。自此,便完成了从大米到米饭的华丽转身。
因此,开水煮饭缩短了第一、二步骤,且煮出来的米饭会更完整,口感也更筋道。对于喜爱较硬米饭的朋友来说,是个不错的做法。但喜欢米饭细腻绵软口感的,或消化系统不够完善的老人、孩子、肠胃不好的成年人,冷水煮饭更适合。
米饭如何吃最营养?
当然是要粗细搭配。在烹煮大米的时候,适当添加花生、小米、糙米、红薯、红豆、绿豆等食物,不但满足种类多样,还可以从营养素的含量进行强化。以维生素B1含量为例,同等重量小米是大米的2 倍,花生是大米的4.5 倍,红豆是大米的1.3 倍等。同时,粗细搭配还可以延缓餐后血糖上升的速度,保护身体血糖调节能力。以上添加的粗粮还富含膳食纤维,对于改善便秘和维护肠道健康也有很好的作用。
文/刘晓雪
者:张 涛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公布《广西壮族自治区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明确禁止“在动车组列车上使用能够诱发烟雾报警的自带加热食品”等行为。据报道,除广西外,福建、四川等地也曾出台类似规定,禁止在高速铁路动车组列车内吸食或者使用能够产生烟雾的物品。(8月4日《北京青年报》)
“不用火、不用电,只需一瓶水,就能享用美食”,近年来,自热米饭、自热火锅等自热食品系列迅速流行开来。目前我国民用自热食品市场规模已超过30亿元,年增速超过20%。
不过,自热食品走红的背后,却暗藏隐忧。自热食品的发热原理是发热包和水的化学反应,发热包由生石灰、铝粉等组成,遇水后在3到5秒内即刻升温,温度高达150℃以上,蒸汽温度达200℃,很容易导致使用者被烫伤。一旦加热包发生破损或膨胀,可能会喷出高温液体,这时如果通气孔堵塞,甚至可能造成小型爆炸。这并非耸人听闻,自热食品引发的意外事故时见报端:2017年12月,上海的方先生在加热自热火锅时引发爆炸,汤汁溅入右眼导致视力受损。
作为速食食品的主要消费场所,高铁因乘客使用自热食品时误触烟雾警报器造成减速的事件屡有发生。高铁是一个全封闭环境,人员又比较密集,一旦自热食品引发起火、爆炸,后果不堪设想。从铁路运行安全的角度出发,立法禁止动车上使用自热食品是很有必要的。只是,这种“拉黑”做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自热食品的安全隐患,虽然无法带上高铁,自热食品在其他场合仍可能成为“定时炸弹”。
自热食品属于新生事物,在国家食药监局发布的2016年版现行《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中,方便食品只有油炸方便面、方便米饭、方便粥、方便米粉等,自热米饭、自热火锅等并未收录。这意味着自热食品不需要通过食品生产许可,也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标准的缺失,导致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加之利润超过100%,许多民间资本纷至沓来争夺蛋糕,仅自热火锅一项就有数百个品牌涌入。不少品牌采取贴牌代工模式,产品质量缺乏控制,良莠不齐。一些厂家为了赚取更多利润,擅自采用成本低廉但反应过程不稳定的发热剂,进一步加剧了安全隐患。
此前,中国商业联合会曾发布《自热方便菜肴制品》团体标准,已于2017年12月15日实施。作为自热火锅的发源地,成都市食品工业协会组建了方便自热食品专业委员会,推动行业自律和行业标准统一。但应看到,团体标准设定建立在自愿性原则基础上,标准的使用与实施不具有强制力。行业自律也只是对政府监管的有益补充,不可能越俎代庖。
自热食品被多地列入动车“黑名单”,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思考,尽快制定自热食品国家标准,遏制其野蛮生长,让自热食品行业步入健康发展轨道,使公众消费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张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