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环球网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环球网无人机综合报道】7月21日上午,南京,无人机仅用5分钟就把一箱海鲜活着从集散地运到餐厅,而过去用货车运输可能需要数小时。这条航线已经常态化运营,无人机让这些虾蟹更新鲜。
食材供应商称,对餐厅来说,这也降低了高价值食材的运输损耗成本。目前无人机价格较高,且需要专业人员运营,但随着场景的拓展和航线的成熟,未来无人机空运的成本将会比传统方式更低。
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陈立非】蔡英文当局上台后下令产业链“去红化”,对无人机产业更是无限上纲上线,从禁止“大陆厂牌”到“大陆制零件”,结果使岛内陷入尴尬的“无人机空窗期”。
校园餐厅都要“禁陆”
据台湾《联合报》3月31日报道,台“行政院”以“资讯安全”为借口,禁止各“部会”使用及采购大陆厂牌通信产品后,无人机使用率高的单位如台湾“交通部”“环境部”“农业部”都面临挑战。台“农业部林保署副署长”廖一光称,去年年底“林保署”开标采购无人机,最后没有任何厂商来投标,只得暂停采购。目前,各分署还有符合规定的无人机,但数量较少,理想情况应该是37个工作站各配置一架无人机,用于航拍、森林火灾侦察等,在没有添购新无人机的情况下,各分署虽然可以互相支持,但很不方便。基于边坡巡查等需求,台“交通部”也依赖无人机,结果“禁陆令”刚上路就引发困扰,不是公务人员担心买错重买,就是厂商抱怨规定严格,为避免争议直接外包给无人机厂商,合约注明不得使用大陆制产品。
另外在大学,“高教深耕计划”第二期去年已上路,首度新增“资讯安全专章”,学校被要求禁止公务使用大陆厂牌的通信产品,并扩及校园外包餐厅、商店等。有大学表示,除计算机等常见用品外,打印机、监视器、航拍机等均在被禁范围内。
有大陆制零件都难过审
民进党上台后,大张旗鼓地推动产业链“去红化”,前“行政院长”苏贞昌更是在2019年要求各“部会”淘汰各种大陆制通信产品,范围从无人机、网络摄影机、服务器、云端服务到打印机等,无论是否涉及信息传输,通通不能用。2022年美国时任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台,台铁左营站公共屏幕被黑客入侵,出现批评佩洛西的字眼,苏贞昌震怒之下下令全面盘点大陆通信产品,结果无论是哪一国家或地区的厂牌,只要外壳、记忆卡上面写着“Made in China”都不放过。
“去红化”的后果是过去一年,岛内多个“部会”采购无人机都流标,像台“农业部”农试所、“农委会林业及自然保育署”“原能会核研所”“海委会海巡署”、台电及多个大专院校都曾流标,有些部门甚至无法开标。一名当局部门采购人员称,去年6月,台“行政院”再次重申,各公务机关使用通信产品时,无论软件、硬件或服务,都不得使用大陆厂牌,且关于“大陆厂牌”的认定无限上纲,就算是台产无人机厂商,但如果有大陆制零件也难过评审关。
根据台湾“数字发展部”的审核标准,截至今年2月底,通过资讯安全检测的无人机共有21款,包含测绘型、侦察型、监侦型、多旋翼无人机等。而在这21款中,有9款为军规无人机。其余多数金额在30万—65万元(新台币,下同)之间,几乎是过去的8到10倍。有采购需求的当局部门称,过去用大陆的大疆无人机约三四万元,如果以同规格采用非大陆制,费用20万元起跳,贵则六七十万元。
岛内无人机协会发言人张扬称,马达可在台湾生产,但全世界都没办法保证“磁粉、铜线不在大陆生产”,碳纤、镜头封装等零件都一样,即便从美国进口,也无法完全排除原物料来自大陆。当局此举不利于台湾相关产业的发展。据台媒报道,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当选人赖清德日前参访亚洲无人机AI创新应用研发中心,现场展示能搭载轻型导弹的无人机螺旋桨驱动马达,赫见“Made in China”字样。“无人机台湾队”厂商经纬航天称,该款是与土耳其及英国合作开发的无人机,目前国际使用的无人机零件依赖大陆,未来台湾要寻找替代的供应链来源,推动“非红转换”。
当成“反中”工具
台湾联合新闻网3月31日称,2015年无人机被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从商用、军用到农业、航拍等,被称为“无人机元年”,如今过了9年,岛内有了“无人机台湾队”,而蔡当局“去红化”的结果是使台湾陷入“无人机空窗期”的窘境。
《联合报》3月31日称,民进党当局禁止使用大陆产品的说辞就是“资讯安全”,但资讯安全的核心是服务器,在“行政院”要求之下,“禁陆令”无限上纲,例如大陆制马达,既不可能泄密又非独门,选择性价比较优的大陆产品,没有不用之理;难不成连铜线、磁粉、螺丝、外壳,都不能用?文章说,民进党把资讯安全当成“反中”工具,将有一丝“染红”的无人机都排除采购之外,“行贸易壁垒之实,却没有任何配套措施”,开给“部会”可以采购的“白名单”,不过是价格高过数倍甚至十倍的欧美厂牌,“但有采购需求的‘部会’却没有获配同等增加的预算,等于是看得到吃不到,无视许多攸关人民安全的业务无法进行”。
月9日上午,南京东路外滩附近,经过报备申请后,一架无人机攀升之后盘旋在半空中。
这台无人机并不是在拍摄黄浦江两岸的美景,它搭载的高清摄像头和红外摄像头对准和平饭店,如同做CT一样仔细检查大厦外墙的每一处。高清相机用来捕捉外墙开裂等肉眼可见的“外伤”,红外相机在检查外墙空鼓、渗水等墙体“内伤”,从而排查外墙及附属物高空坠物安全隐患。5G则将无人机高空拍摄的画面实时回传,并且为操控无人机提供更好保障。
这是上海电信利用“5G+无人机”技术,联手同济大学房屋质量检测站为和平饭店进行“体检”。半小时左右,和平饭店正面外墙就“体检”完毕,效率之高让和平饭店工作人员也发出赞叹,5G新技术帮助他们解决了大烦恼。
“几天的活,无人机一小时搞定”
沙逊大厦于1929年建成,后改名和平饭店,堪称是上海这座城市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让这座92岁“高龄”保持“健康”,更好传播建筑之美、艺术之美,同时也避免外墙石材脱落风险的发生、更好保障行人和游客安全,是和平饭店管理人员一直想要解决的难题。
和平饭店作为历史保护建筑,这些常规作业方式有可能对建筑带来伤害。
得知上海电信能利用“5G+无人机”技术对高层建筑外墙进行检测后,同济大学房屋质量检测站随即“找上门来”,双方一拍即可,达成合作。
8月9日一早,上海艳阳高照,这样的天气有利于“5G+无人机”作业。检测团队只用了15分钟,就完成了和平饭店靠近外滩一侧墙体的检测,用了30分钟完成了正面墙体的检测。这天下午,联合团队还对和平饭店背面墙体进行了检测。
这样的检测方式很先进,将对饭店住客的影响降低至最小程度。
画面传输、信号保障靠5G
在为和平饭店进行“体检”之前数天,上海电信利用“5G+无人机”,携手同济大学房屋质量检测站为同处外滩的华尔道夫酒店大楼进行了外墙检测。
华尔道夫酒店大楼建筑高度80米,建筑外墙采用开放背挂式隐藏悬吊干挂法石材幕墙,幕墙内侧采用100轻钢龙骨双面贴防潮石膏板内填充岩棉。
和平饭店大厦外墙则是花岗岩石材,除了要检测是否有裂缝,还要检测墙体内部是否有鼓包、渗水等问题,所以采用了高清检测和红外检测两种方式。无人机同时搭载了高清摄像头和红外摄像头。
电信5G为无人机检测作业提供了坚强保障,一方面,5G的大带宽、低时延特性确保高空拍摄画面的实时回传;另一方面,5G为无人机操控提供了多一重保障,让无人机以更良好的姿态进行作业。
用科技的力量守护城市
去年以来,上海电信“5G+无人机”频频升空,为多栋高层建筑进行了体检,在城市数字化治理领域展开全新探索和应用推广,得到城市管理部门的认可。
传统违法搭建巡查主要采用“人巡”“车巡”方式,所需人力和时间成本高,且难以覆盖死角。通过无人机,补齐了巡查的空中力量,城管执法人员能更快速、更高效发现违法搭建。而且,通过对AI自动分析、影像数字孪生、无人机正摄、5G无人机飞控网等技术、能力的协同使用,进一步提升巡查违法建筑的效率。
另外,传统的违建巡查工作完成后的信息整理、建档工作一直以来比较繁琐,无人机自动巡查则提供事前、事中、事后全数字化的解决方案,满足城市数字化转型的需求。
编辑 / 孙超慧
资料/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