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丙中洛与秋那桶,网上最常见的关键词是“人神共居”、“世外桃源”。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但去过的人一般都会认同这种说法。
如果你想寻访世外桃源,来一场带有朝圣色彩的旅行,沿着怒江峡谷一路北上是不错的选择。
1 从昆明到六库
开年想去云南待几天,但没有列具体行程,只提前锁定了昆明这一站。接下来去哪儿,完全没有计划。
昆明海埂公园,张文武摄于2019.2.6
>从一位深圳驴友口中得知,怒江峡谷滇藏交界处有个“人神共居”的丙中洛,于是记在心里。
原想从昆明去大理、丽江逛逛,打开手机才发现这些地方人满为患,索性改道丙中洛。
去丙中洛必须经过怒江州首府六库。
于是,买了昆明西部客运站的长途票。票价在200上下。2月7日下午6点半出发,坐了十来个小时的汽车卧铺,次日早晨7点左右抵达六库。
如果不想这么累,建议先到大理缓冲一下。昆明到大理,2个小时动车;大理到六库,只需要5个小时的汽车。价钱差不多。
六库下车之后,本可以直接坐车去丙中洛,但春节期间由于修路等原因,班车取消了。只有直达贡山县城的车,票价100左右,最晚一班8点20。
因为之前没有做过功课,也不知道贡山去丙中洛很方便。一听司机说六库老客运站那里有直达丙中洛的车,就开始去找老客运站。
路上跟当地一位老人聊天,老人建议不要去老客运站,那边全是黑车,贵,还不安全,回新客运站坐贡山的车就可以了,贡山去丙中洛很方便。
再返回新客运站,借对面的酒店一楼方便、洗漱了一番。向前台问起丙中洛,一位正在退房的女士说,最好别去,路太差,颠得厉害。她自驾刚回来,到现在屁股还疼着。说完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
听完也没放心上,说了声谢谢,就返回客运站售票厅。这时候已经过了8点20,没有去贡山的车了。
售票员给了两个选择:要么坐中午去福贡的车,票价50左右;要么坐次日去贡山的车。
正在犹豫的时候,遇到了重庆妹子何仙姑。也要去丙中洛,已经在六库住了一晚,因为出门晚,错过了贡山的车。还没想好是坐中午的车去福贡,还是去老客运站坐黑车直接到贡山。
车站门口负责咨询的白族阿姨赵凤何女士建议我们:在六库住一晚,第二天坐车直接到贡山。福贡没啥意思,而且吃住都比六库贵。后来才知道还有一个原因:福贡去贡山没有班车,只能包车。
六库当地也没什么可玩的。车站门口拉客的人会向你推销著名的“澡塘会”:温泉里有男女混浴,而且还不穿衣服。但车站的赵阿姨透露了真相:那些不穿衣服的,都是一些老奶奶。
有去过的朋友说,虽然没有门票,但景点体验很差。到处都是拍照的人。根本不值来回的车票钱。
登埂澡塘会一瞥,张文武摄于2019.2.8
>因为想早一点到达丙中洛,所以我们最后选择了先去福贡,没在六库停留。
2 从六库到福贡
在六库吃完早餐,还剩几个小时的时间。没什么地方可逛,就在车站门口跟赵阿姨聊天,听她耐心讲解当地的旅游交通、民风民俗,还有她自己的故事。
仙姑原计划先去怒江原首府——废城知子罗,然后再去福贡。赵阿姨说,去知子罗要在匹河附近下车,那边包不到车,废城只有一家客栈,客栈老板是不会开车接人的。她建议我们返程时从福贡过去,包车更容易。
2月8日12点40分,我们坐上了六库开往福贡的小巴,沿着怒江一路北上。我坐在副驾的位置,仰头可见一张符,贴在挡风玻璃上方。
挡风玻璃上的符,张文武摄于2019.2.8
>看来这一路会有诸多磨难。不由想到那位自驾回来直喊“屁股疼”的女士。
出了六库,我们一直都在吃土。班车开始不停颠簸,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感觉自己就像坐进了一台洗衣机。
因为江边路窄,途中只会停一两次车。喘息的机会都很少。
怒江两岸的标语,张文武摄于2019.2.8
>汽车一开始走的是左岸,到匹河附近开始过桥走右岸。沿途也有诸多风景,但在洗衣机模式下,实在是无心赏玩。
下午六七点钟的样子,班车抵达福贡客运站。没有去贡山的班车,第二天也没有,只能包私家车走,这才明白赵阿姨为什么建议我们在六库待一天。
问了价格,包车600。如果是第二天白天走,是一个人100。这么一算下来,跟在六库老客运站包车价钱差不多。
最后仙姑问到了一个去贡山的回程车,一个人150。
于是,我们随便吃了点儿东西,便星夜兼程赶往贡山。现在想来,当时有些莽撞,如此曲折颠簸的山路,白天走都有些凶险,夜里更不应该走了。
3 从福贡到贡山
我们坐的是一辆SUV,减震效果非常不好,一遇到大坑,就把我们从座位上弹起来。底盘触地剐蹭的声音时时传来,弄得人耳朵痒痒的。
悔不该在福贡上车前吃得太多,一路狂甩之下,到石月亮乡的时候实在憋不住了,就停下来方便了一下。
在黑暗中,可以看到江对岸山顶上的巨石,有一个圆圆的孔,如果当晚刚好有月亮升到山顶,就能看到月亮与石头融为一体的奇景。
石月亮乡观景台,何仙姑供图
>天黑下来之后,车里就开始放歌。最先放的是傈僳语的赞美诗。司机是家住贡山的傈僳人,是位虔诚的基督徒。
在听不懂的多声部合唱中,汽车的颠簸似乎没那么厉害了,最后甚至逐渐在夜色中平稳下来。过桥换到怒江左岸之后,车身再没摇晃过。
透过车窗向怒江望去,从江面到山顶,时时可见点点光亮。
怒江峡谷两岸的居民,大部分都住在山上。
房子一直盖到山顶,你不知道看到的是房子里的灯,天上的星,还是江里的倒影。
车子路过一个乡村时,有个在亲戚家刚喝完酒的人要搭车。一开车门就有一阵酒气袭来,白天声称从来不晕车的仙姑,顿时晕起车来。
司机跟醉酒的人,用我们听不懂的语言聊了一路。下车的时候,司机收10块,醉酒的人给了20。
2月8日晚上十点多,我们到了贡山,准备次日赶往丙中洛。
这一天基本上没走路,但是打开微信运动,发现自己排名第一,将近四万步。坐车甩的。
4 从贡山到丙中洛
记忆中晚上还是星星堆满天,躺下去之后去一直能听到雨声。
一早推窗才发现,真的下雨了。山腰上绕着屡屡薄雾,各色楼房在竹林和绿树间发着幽幽的光亮。
贡山县城一隅,张文武摄于2019.2.9
>我们在门口随便逛了一下。原计划去爬爬山,或者到江边走走。转了一圈之后,决定直接去丙中洛。
这时候还没有班车,我们便坐了私人的小巴过去。30块钱一个人,比班车贵10块。
向西通往神秘的独龙江,向东通往著名的丙察察线
>贡山到丙中洛的大路还在修,小巴没走大路,走了山顶的水泥路。虽然很窄很陡,但是没有砂石和坑洼,所以不算颠簸。
从六库过来的时候,仙姑跟我讨论过山上房子怎么盖的问题,搞不懂那些建材怎么运到山顶,此时才明白,原来路会一直修到山顶。
贡山县城的标语,张文武摄于2019.2.9
>一路上可以看到很多条幅、标语,大都是关于扶贫、环保和义务教育的。其中有一条是推广核桃树肥料的,无怪乎能在山上看到很多高大的核桃树。
山上还有一种经济作物:草果。长长的叶子在山坡林间纷披着,让人不由想知道山民们会用什么方法去收割。
经过几个小时的曲折行进,我们终于靠近了丙中洛,看到了传说中的怒江第一湾。
怒江第一湾,张文武摄于2019.2.9
>怒江在这里拐了一个两百七十度的大弯,江对岸凸起一块半圆形的“小岛”,远望去就像一只巨龟,把头伸向碧绿的江水。
一块块油菜花田点缀其中,云烟雾霭环绕山间,绿色的怒江波平如镜,峡谷中一丝风都没有,让人感觉就像置身3D画中,又像在观看超高清的iMax电影。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乘车去贡当神山,从那里俯视怒江第一湾,视野会更开阔。
5 雾里村与秋那桶
我们把行李寄存在友谊宾馆,准备次日晚上住在这里。宾馆离丙中洛汽车站不远,老板很热情,他们家的火塘很暖和。
然后,我们在宾馆老板侄儿子小刘的带领下,开始沿怒江徒步,向秋那桶进发。
从汽车站那条水泥路走下来,可以看到大片农田。田里有着很多大棚,里边种的是羊肚菌。这种开阔富饶的景象,自进入怒江峡谷以来实属罕见。
丙中洛的大片农田,张文武摄于2019.2.9
>水泥路左拐弯处下坡,可以抄近道穿过村子,走到著名的重(zhòng)丁教堂。在低矮的民居围绕下,洁白的重丁教堂异常醒目,如同怒江边的一粒明珠。
这座教堂最早是由法国传教士任安守修建,样子仿照的是香港天主教堂。任安守亲手种植的栗子树,在不远处伫立(不是图中这棵),就像一名尽职尽责的卫士,守卫着这方土地。
重丁教堂远景,星辰供图
>眼前的画面如此宁静祥和,很难把它跟那段惊险曲折的传教历史联系到一起。关于任安守和天主教进驻怒江的历史,已有诸多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我们路过的时候,教堂门锁着,钥匙在藏族老人丁大妈那里。离开丙中洛时,我们在村委会一位年轻干部的帮助下,找到丁大妈帮我们开了门,拍了一些照片。
碧罗探游小分队,何仙姑供图
>丁大妈拄着拐,走起路来很吃力,但还是很热情地帮我们开了门。开门的费用看心意,没有固定价格。
< class="pgc-img">重丁教堂,张文武摄于2019.2.11
>沿江继续逆流而上,不远处就是石门关。随性写意的怒江峡谷,到这里突然有了一种兵家重地的感觉。
刀砍斧劈般的绝壁耸立两岸,神似火影木叶村口那两尊巨像。无怪乎当地人叫它“纳依强”,也就是神仙都很难通过的关口。
江的东岸,可以看到传说中的手掌印,如果仔细搜寻,还能看到岩上刻的藏语经文。
如果驾车自北向南行驶,能看到两岸绝壁像大门一样逐渐开启的效果。
石门关西侧,张文武摄于2019.2.9
>石门关观景台附近的江边,有一座凉亭。小刘的一群朋友在这里煮着火锅喝着酒。
这群年轻人大都是在外打拼,过年才回来。有个姑娘嫁到了安徽;有个小伙儿在重庆某部队当兵。当天他们本来准备去西藏,因为下雨,大流沙那里没法通行,只好折回丙中洛。
他们热情邀请我们喝酒吃肉。至今还记得佛手瓜的根和他们自制腊肉的美味。
石门关野餐的年轻人,张文武摄于2019.2.9
>
酒菜下肚之后,饥寒交迫的我们顿时浑身是劲儿,开始继续前行。
石门关向北不远,可以看到路边一片崭新的安置房。同样的黄色,同样的造型,同样的窗帘和家具。过于现代化的元素,看起来有些索然无味。据说当地居民并不喜欢住在安置房里,因为不如山上自在。
途中会经过一些旧房子,一家便利店,一座不知道是否还在使用的学校。
四季桶希望小学,张文武摄于2019.2.9
>偶尔可以看到几个村民,有的在山坡上种地,有的在江边打鱼。
怒江边打鱼的人,张文武摄于2019.2.11
>还可以看到当地人养的猪崽和鸭子。
背上有条纹的猪崽,张文武摄于2019.2.11
>再走一段路,就可以抵达雾里村了。雾里村,又名“五里村”,官方名称是“翁里村”。
有吊桥可以过江进村。但我们没有过去,一是因为时间不够,二来是因为雾里的美主要在于远观。
与何仙姑合影,2019.2.9
>雾里村,竹林听雨摄于2018年3月20日
>雾里村,竹林听雨摄于2018年3月20日
>雾里村的地势相对平缓。两侧有青峰包裹,背后是皑皑雪山,前方是奔流不息的怒江。
一片黄绿相间的田野上,原生态的民居错落有致。偶尔可见袅袅炊烟升起,与上空的云雾一起缭绕山间,完全是世外桃源景象。
午后的雾里村,张文武摄于2019.2.11
>雾里村向北,可以清晰看到崖壁上的茶马古道。偶尔还能看到摩托车从古道上驶过,不过,这种宛如特技的画面,在当地村民眼中倒也稀松平常。
驴友星辰对岸的缝是茶马古道,张文武摄于2019.2.11
>从雾里村向前,路边看到一株金盏花。
< class="pgc-img">金盏花,张文武摄于2019.2.9—2.11
>一路上可以看到很多白色的柴胡,和柠檬黄色的颠茄。鲜黄的果子远远望去,还以为是野菊花。
< class="pgc-img">石缝中的野果(有毒,不能吃),张文武摄于2019.2.11
>
继续向前,有三座桥。其中有两座已经废弃,最新可通行的是一座钢筋水泥大桥。过桥不远,可以望见正前方两侧的雪山。
进入秋那桶之前,会有一个边检站,所以一定别忘了带身份证。
过了边检站继续前行,可以看到路边立着“秋那桶”字样的牌子,沿路上山,就是神秘的秋那桶了。这是云南省在怒江峡谷最北端的一个村子。
6 秋那桶的日与夜
秋那桶,也有人叫它“秋那通”。
秋那桶,星辰供图
>据说,“秋那”是黑水的意思,村子背靠的山坡上,原来有一汪黑黑的潭水,当地人喝了没事,外地人喝了则会发生不祥之事。“桶”有山间平地的意思,又有坝子之意,寓意和平、安宁。
村口是秋那桶村的秋那组。再往上还有嘎嘎堂、贡卡、初干几个组。
秋那桶天主堂,张文武摄于2019.2.9
>秋那有一座气派的臧式建筑,看起来像是寺庙,但不是寺庙,而是秋那桶的天主教堂。教堂门口,是一个大操场,年轻人常在这里打篮球,也可以用来停车。
拐过去没几步,就是阿白客栈。
老板阿白已经醉得不知去向。老板娘要去教堂念经。
阿白客栈门口的“藏族姑娘”,张文武摄于2019.2.10
>老板年轻有为的弟弟若瑟接待了我们。
这位藏族小伙儿讲起故事一箩筐,拉着手讲起自己在外闯荡的过往,以及对口珠海市在家创业扶贫的精彩事迹。他经营的养殖场里,鸡蛋可以卖到8元钱一枚。
若瑟与仙姑一见如故。为了表达爱慕之情,他大展身手,又是唱歌又是跳舞,用一桌丰盛的酒菜招待了我们;还承诺要送仙姑一万只鸡、一百头羊、十头牛做聘礼。我们的仙姑妹子真是不虚此行啊!
2月10日,初六。八点多钟,天开始亮了。我们往山上散步。
秋那桶的早晨,张文武摄于2019.2.10
>雨水过后,山里的云雾绵延不绝,放眼望去,处处都是仙境。
秋那桶的早晨,张文武摄于2019.2.10
>秋那桶的房子,基本上都保留了原生态的木石结构:木头地板,木头墙壁,石板瓦。
秋那桶的传统民居,张文武摄于2019.2.10
>
石片瓦近景,何仙姑供图
>嘎嘎堂可以看到几栋油光发亮的木头房子,非常醒目,背靠平缓的山坡,在晨雾鸟鸣中显得异常宁静。这里是小刘的朋友小熊的家。
小熊的家,张文武摄于2019.2.10
>
女孩与狗,张文武摄于2019.2.10
>
两只一样的狗子,走了一只,摄于2019.2.10
>
小熊有着一头酷毙的自然卷,留长的时候,就是The Jackson 5的那种爆炸头。
自然卷的熊老板,熊国军供图
>
他曾经跟自己的藏族好兄弟小陆一起,到广东深圳和广西等地打拼过。回来后准备在村里筹建客栈,会继续盖新房,然后按照客栈的标准进行装修。
中午,他用一整条羊腿和各种自酿美酒招待了我们。
火塘上的羊腿,何仙姑供图
>
热腾腾的火锅,何仙姑供图
>
小屋里陆续来了很多村里的朋友,有怒族有傈僳族有藏族,围着桌子边唱边跳,边跳边喝。热闹的气氛似乎可以一直持续下去,三天三夜都不会冷却。
小熊的亲友团还把贵重的藏族服装拿出来,非要借给我们穿,说这样才有节日气氛。你看,我们的何仙姑换装之后,秒变卓玛。
何仙姑秒变卓玛,何仙姑供图
>
与小熊妈妈合影,何仙姑供图
>
火塘边的聚会,张文武摄于2019.2.10
>
虔诚的老大哥,张文武摄于2019.2.10
>
因为当天是大年初六,秋那桶教堂正在举办一年一度的盛典。各家各户都拿出美食美酒在那里聚餐,还会有念经和歌舞等活动。据小熊介绍,元宵节那天,初干教堂也会有一次类似的聚会。
于是,我们坐着小熊的铁哥们小陆的车,下山到了教堂。教堂一楼空间很大,桌子上、地上摆着各种大锅饭。
聚餐还在进行中,能看到一些游客在这里吃喝。就是在这里,我们遇到了来自杭州的驴友星辰。碧罗探游小分队由此诞生,我们相约来年一起去爬碧罗雪山。
当然,游客参加聚餐也不是为了蹭吃蹭喝,主要是因为全村都在参加活动,你到别处也找不到饭吃。
聚餐间隙,星辰供图
>
聚餐过后,是活动的高潮。
打扫完毕之后,男女老少围在一起唱歌跳舞。男的半圈女的半圈,男女声对唱响彻屋顶。
舞步看似简单,可对于没学过舞蹈的人来说,短时间内学会却也不容易。我们跟着跳了几圈之后,完全跟不上那越来越快的步伐,只好退出来站在一边观望。
秋那桶天主堂里的歌舞,张文武摄于2019.2.10
就这样,教堂里的歌舞为我们的秋那桶之行,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因为时间关系,贡当神山、普化寺、桃花岛等地,我们都没去成。期待下次重游再补上。
7 游玩贴士
接触过的怒江人,大多对金钱的态度比较豁达。
秋那桶的藏族小伙儿小熊,曾把一栋崭新的木头房子送给好兄弟小陆,一分钱没收。
在贡山坐班车的时候,半路搭车的乘客都是下车再给钱。遇到老人上车,有些司机会直接不要钱。乘客也很大气。一位当地少年下车付钱时,司机没钱找,让他扫微信,少年摆摆手说不要,直接下车了。
怒江人的热情让人无法抵挡,去老乡家借个厕所用,都会拉着你喝一杯自酿的白酒。
热情的老大哥,何仙姑供图
>
不过,不要因为当地人热情,就心安理得地享用免费午餐。在享用之前,可以先弄清价格。如果对方不是为了赚钱接待你,也最好给予一定回报,比如发红包或者回赠礼物表示感谢,这都是人之常情。
此次怒江之旅路线回顾:昆明—六库(澡塘会与刀山火海,不推荐)—福贡(建议返程时去看看知子罗和老姆登)—贡山—丙中洛(怒江第一湾;重丁教堂—石门关—雾里村—秋那桶;桃花岛;普化寺;贡当神山)。
昆明—六库—贡山—丙中洛,都有班车往返。如果你是坐班车,又不准备去知子罗和老姆登,可以在六库坐车直接到贡山。
坐班车的话,最好关注一下“怒江交运”公众号,可以直接查询和购买汽车票。
去丙中洛和秋那桶游玩,跟怒江其他地方一样,最好错开雨季。
听小熊说,秋那桶刚结束绵长的雨雪天气。村子一度被积雪覆盖,美不胜收。
秋那桶的雪,熊国军供图
>
美固然是美,但也给村民带来了一些麻烦,到处塌方,哪里都去不了。
比较理想的旅游时间是春节。怒江碧如翡翠,气温不冷不热,村民们多半赋闲在家,可以好好感受当地人欢度佳节的气氛,还不用担心会像热门景点那样人山人海。
这条路线适合深度游,走马观花最多能看到表面的美景,无法感受何谓“人神共居”。
说到美食,一定要尝尝漆油鸡,如果你对漆油不过敏的话;喜欢喝酒的朋友,可以尝尝当地人自酿的各种酒,好喝不上头。
玉米酒,何仙姑供图
>
去秋那桶那天,鞋子湿了。在山上的便利店里看到了一双三五三七,马上买来穿上,感觉很时尚。只要25块,还是高帮的。
防滑效果特别好的三五三七,何仙姑供图
>
想去丙中洛和秋那桶游玩的朋友,有任何疑问,都可以点击下面的打马小程序发贴问我。关于地陪或者吃住行,各类咨询、求助都OK。
>丰
执笔/蒋丰
今天,日本人最担心的一幕出现了。
从“钻石公主号”上检查结果呈阴性且无症状的500名乘客被允许下船,利用公共交通回家。日本神户大学大学院医学研究科教授岩田健太郎对船上情况的描述,更加剧了很多日本人的恐慌心理。
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说,“船上真的很恐怖”。“在非洲和在中国的防疫区,我都没有感到害怕,但船上太惨了,我从心底感到害怕”。据日本厚生劳动省今天早些时候透露,停靠在日本横滨码头的“钻石公主号”邮轮上,又有79人确诊新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到目前为止,已累计报告621例。
形势的确紧张!
1
然而,东京街头依旧有一半人没有戴口罩。
原因呢,是他们压根买不到口罩。各大商场和连锁便利店的口罩柜台都张贴着一张纸“入荷未定”,也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进货。
日本甚至还发生了口罩失窃的案件。
2月17日,神户红十字医院向警方报案,平时保管在医院3楼机械室内的医用口罩,被盗走了四大箱,共计6000只口罩。
日媒分析认为,这批被盗口罩可能已被高价转卖。
该院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医院还有库存,所以不至于影响工作,但在新冠肺炎感染扩大,口罩供货不足的现在,发生这种事情实在是遗憾。”
如今,日本多个购物平台都出现了高额转卖口罩的情况。
例如,尤妮佳的“超快适”口罩原本一箱(16盒,每盒30只)的正常售价为2万5000日元左右,但现在竟卖到了10万9980日元。
对此,日本民众和媒体都表示,希望政府能加强对购物平台的管理,严惩恶意抬高价格的转卖行为。
另外,日本的电视台称,有在日华人高价倒卖口罩。
由于日本现在有限购,一人一天只可以购买一包,这个人就雇中国留学生和在日华人华侨去排队购买。据说报酬是货款加路费再加1500日元酬金,每多买一盒就再加1000日元酬金。
一包700日元的口罩,光是排队购买的报酬就这么高,可见转卖价格将会增长几倍。
不过就在节目播出后的第二天,就有多位日本人给电视台打电话、发传真抗议,认为节目存在导向问题,容易引起误解。
其中一个传真是这样写的,“我的妻子是中国人,我的单位里也有中国同事。他们眼见家乡的亲人需要口罩,所以想尽一些自己的力量,他们是从这样单纯的目的出发,每天一早到药妆店门口排队,努力地收集口罩寄回中国。节目里说那些排队购买口罩的都是为了倒卖,这种说法让人难以置信。的确有一部分中国人可能不守规矩,日本人当中也有不守规矩的人。希望贵台的节目不要再有偏颇,抹黑中国人的形象,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贵台能就之前的节目发声明订正。”
一位名叫王琴的中国留学生给我讲述了她买口罩的故事。在一家药妆店买口罩的时候,日本人店长表示现在已经限购了。
当她用英语表示,自己购买口罩是为捐赠给中国的时候,日本人店长立即取消限购,并且还告诉她,“明天早晨九点半你过来,这里到货了,先让你拿,你拿余下的我在卖。我们有三家店,你需要的话,我可以帮你联系,加油……”
当她结完单,转身要离去的时候,一位日本大叔在后面拍拍她的肩膀,温和地说,“对不起,我这样打扰你。请问,你是中国人吗?”当她点头说“是”时候,这位日本大叔把买好的口罩递给她,并说,“这是我刚刚买的三包口罩,赠送给你,请你收下。”接着,日本大叔用中文说:“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2
善意往往是相互的。
一位微信名叫“飞行中的思念”的在日华人,乘坐巴士时看到一位日本老人戴的口罩表面都磨得起毛,知道是买不到新的,所以反复戴了多日,便从包里拿出自己备用的送给了老人。老人一个劲儿地向她说“对不起,谢谢”。
在东京新宿街头,中国企业SEIKOU株式会社的一位年轻的姑娘,站在寒风里不停的鞠躬,为过路的日本人无偿分发口罩,一人一只,以感谢这段时间日本各界对中国的援助。
装着口罩的箱子上写着“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据我观察,现在东京都内的华人企业和华人餐饮店,门口都会放着消毒液和口罩,供来访者自取。《日本新华侨报》的4楼办公室入口处,就放着一大瓶消毒液和一大盒口罩,上面写着“请自由使用”。
2月18日,一位来送快递的日本邮政人员很不好意思的说,“门口的口罩,我可以拿一只吗?”
位于东京上野的“小肥羊”火锅店的门口,也放着一大盒口罩,限定是一人一次只能拿两只,但考虑到日本各界在疫情发生后对中国的援助,以及日本人的确是买不到口罩,所以负责人甚至会劝日本人,多拿几只备用吧。
即便如此,日本人一次最多也只肯拿3只。同样是位于东京上野的中餐馆“何仙姑”,也在店门口摆放口罩,供客人使用。
3
回过头来再说日本。
在国际法上,有一个“国旗主义”原则,也就是公海上的船舶归所属国管理。
所以,日本其实没有义务应对英国船籍的“钻石公主号”。但日本出于人道主义精神,在多国拒绝其入港的前提下,同意接纳。
为此,日本政府及媒体每天在发布确诊人数时,采用的日本国内和日本境内两种说法。日本境内,就是包括“钻石公主号”上的人在内。
或许正因为境内不同于国内,所以日本政府一直以来在对应上很是佛系,连中国网友都看着着急,说“日本真是连抄作业都不会抄”。
日本国内的传染渠道已经非常明确,源头是一家屋形船上的新年会。
这场新年会由东京都个人出租车协会组织,参加的都是出租车司机。其中一名司机,在参加新年会前,开车载过武汉前来的游客,因而成为了日本首位被确诊的患者。
这名司机的同事,在接受日本TBS电视台时,还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
他提到,自己曾与首位被确诊的患者在屋形船上一起度过新年会,并且座位只有一桌之隔。在被采访的一天前,他去过东京的一家医疗机构检查,医生告诉他,一旦确诊会打电话通知。
刚讲到这里,他的手机响了。司机在摄像机前接通了电话,医疗机构正式通知他,“您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了。”
他一时难以接受,还在电话里说,“我没有症状啊,现在正接受电视台的采访呢。”吓得电话那头赶紧告诉他,“请立即与采访组保持距离。”
司机颤抖着手啊,一边举着电话一边后退……就这样,采访被迫中断。TBS电视台获得了“一手消息”。
更可怕是,同样是参加过新年会的另一名出租车司机,现在还“涉嫌”将新冠肺炎病毒传播到了首相官邸。
这位司机被确认入院后告诉媒体,自己曾经连续多日驾车接载过日本共同通讯社的记者,人数在10名左右。而其中一名女记者,是共同通讯社安排的首相跟班记者,每天进出首相官邸参加记者会,这几日跟安倍晋三首相和菅义伟内阁官房长官“走得很近”。
细思恐极。
可即便如此,日本政府公开的就诊方针依旧是,不做强制约束,鼓励自我防护,普通人出现症状4天后才可以咨询就诊,易重症人群为2天后。
就在昨天,日本厚生劳动省甚至还宣布,新冠病毒检查呈阳性的无症状感染者的住院时间从此前的12.5天缩短至2天。只住48小时院,真的够吗?
不管我们觉得够不够,反正厚生劳动省是觉得够了。
2月18日,被称为日本的“吹哨人”、神户大学大学院医学研究科教授、神户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传染病内科诊疗科长岩田健太郎以个人名义,在推特上曝光,指出“钻石公主号”上管理混乱,没有专业防护,危险区与安全区没有明显的区分。
因为岩田健太郎教授在2月17日上过一次“钻石公主号”,所以现在正在家自我隔离,只能通过这种形式发出警告。
或许日本政府是对本国的医疗有自信,或许是不想引起恐慌维持正常经济生产模式,但面临上述情况,让人们不由得不为日本捏一把汗。
(作者蒋丰是《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
图片均来自网络
责编:刘婕
<>孤娘半夜敲打我窗,0终托孤,将袁家四少爷这个英俊挺拔的巨婴塞给我,“姊妹,你就放心走吧,只要我尚有一口气在,就不会少喂咱四爷一口奶喝。”
袁老四是谁?
他就是在寸金寸土的春熙路,还拥有四家火锅店器大活好财大气粗的男人,早在一年前,我们都曾体验过它的滋味。
那时候的它在众多火锅店里是一股清流,装修素雅,浑身上下都透露着一股性冷淡的气息,仿佛在告诫我们:女人,别玩火。
一年过去了,当年那个劈柴浇花诵经禁欲似甘露寺的地方已变得青砖灰瓦、飞檐展翅欲飞,摇身一变正宫的气质。
“女人,还满意你看到的吗?”
满意,何止满意,倘若灰孤娘在天有0,也会下凡承受你的雨露恩泽。
从袁老四老火锅太古里店的前厅踏进去,往里延伸,还有一座拔地而起的二层古风楼,这时候就会感叹有钱真好。
因为有钱,可以在春熙路挨着开四家店;因为有钱,摆盘的餐具都是特别定制:
不知情的游客,看到此时此景,恐怕还以为四川人民每家每户的火锅都吃的这么精致,舍不得下口哩。
袁老四的鸭肠长度真的很可观,你看呐,伸展开来还需要垫脚。
因为长,所以不用斤斤计较,姐妹人手一根,且涮且烫,口感全凭火候。
但谁要是一股脑的丢进锅里,捞起来形如枯槁,就休怪我一把将你狗头摁进锅底,绝不允许这样暴殄天物的行为出现!
好吃的毛肚有网状和毛刺状,网状口感肥厚,毛刺状的爽脆,在温度、熟度、爽脆度上才能达到神之绝味,袁老四的毛肚同时兼备了以上两点,
稍微涮一涮,挂味儿,蘸蒜泥,入口,这便是牛下水的魅力了。
珺肝不比其它下水,很难控制时间,所以我们一般采取放养政策,丢进锅底让它在沸腾的锅里升腾,一朵花慢慢炸开来,珺肝底部没有血色了才算好,一口一个才尽兴,牛油的厚重就在这朵花里淋漓尽致的展开。
即使你不爱吃虾滑,也可以点一份看看“你当我是浮夸吧,夸张只因我害怕”的摆盘。我跟南一说,“你提着这盘虾滑,就像何仙姑下凡”“诶,你别动,我再摆一张”“好了可以吃了。”
看到没,既可拍照又可食用,物超所值有没有。
在所有袁老四的菜品里,肥牛和本味牛肉算是最为朴素的了,肥牛散成一朵花状,花芯里盛着不知名的白色液体,应该是牛奶,沾了再下锅煮,会更加滑嫩吗。
本味牛肉比较莽,盛在一个鼓上,没码什么料,全凭牛油的醇厚赋予它另外一番滋味。
一次探店袁老四的时候,我都不留余地的狠狠的夸了一遍他们家的妈妈丸子,看色泽都知道是新鲜捏制出来的。
每一颗都很丰韵饱满一口咬开,葱姜蒜末的肉香都飘了出来,很下饭。
吃到“杀角”这个时候呢,一盘酥烂鲜香酥肉就很有必要了。
刚炸出锅,每一块都香得不了且还挂着微微的油汁,一口下去肥而不腻的同时酥脆爽口,瞬间把火锅的辣和腻甩到天边去。当然啦,那种一咬下去全部都是肥肉的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
袁老四说,“还要把火锅继续干下去。”
他还说要把袁老四火锅推向全世界。
我觉着,一个男人,能几十年如一日的干同一件事,本身就是一件极具魅力的事。
“干得漂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