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8日,香港最大的休闲餐饮品牌太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太兴集团”)向联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资料,交银国际作为独家保荐人。募集资金用于开设新餐厅、翻新旧餐厅,加强及拓展香港食品厂房及内地的食品厂房。
根据招股书披露,截至最后可行日期,集团的餐厅网络有185间餐厅(178间餐厅由我们经营、7间由特许经营商经营),当中122间位于香港、62间在中国内地及1间设于澳门。
2016年、2017年及2018年1-9月,集团为不同品牌旗下开设28间、32间及23间新餐厅,大部分门店通常在2至3个月内已达到收支平衡。
招股书显示,2017年,太兴在香港自营休闲餐饮餐厅市场收益排名第一、在香港台式休闲餐饮市场的餐厅数目第一、内地自营休闲餐饮餐厅市场收益排名第二。
毛利率高达70%
2016财年、2017财年及2018年首9个月,集团分别实现收益约25.13亿港元、27.71亿港元、23.49亿港元,净利润分别为1.97亿港元、2.10亿港元、2.89亿港元。毛利率分别为70.7%、71.6%、71.6%;
多元品牌经营
太兴集团的前身为‘太兴烧味’,由陈永安于1989年在香港西湾河太安楼创立,最初只是家传统小规模的烧味快餐店,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太兴’逐渐蜕变成闻名全国的大型餐饮连锁集团,以港式烧味、港式奶茶驰名。
目前,以香港经典烧味闻名的旗舰品牌太兴餐厅外,透过自创、收购及授出特许权成功壮大品牌组合,包括 台式美食和甜品“茶木”、 高级粥品店“靠得住”、黯然销魂饭“敏华冰厅”、越南牛肉粉“锦丽”、日本料理“东京筑地食堂”、京川招牌菜“渔牧”及自助快餐“饭规”。
尽管孕育多个品牌,目前太兴餐厅仍是收入贡献主力。2016财年、2017财年及2018年首9个月,来源“太兴“品牌收益分别为18.68亿港元、19.01亿港元、15.40亿港元,分别占总收益的74.4%、68.6%、65.6%;来源“茶木”收益分别为3.92亿港元、5.37亿港元、4.20亿港元,分别占总收益的15.6%、19.4%、17.9%。
不过,从每日销售额来看,“茶木”、“渔牧”品牌的单店盈利水平已经接近太兴餐厅,整体收入贡献差距主要由于这两个品牌餐厅数量规模和太兴差距还很大,若门店数量提升将进一步提升收入。
翻台率高达五次
根据招股书披露数据,2016年、2017年及2018年1-9月,太兴旗下所有餐厅的综合翻台率分别为每天5.0次、5.2次、5.1次,在餐饮行业处于较高水平,与之前在港股上市的海底捞相当,其“敏华冰厅”、“锦丽”等餐厅翻台率更是日均超过10次。
人均消费70元,港澳地区贡献大半江山
地域分布来看,香港澳门地区是太兴的主战场,收入占比超7成,且不断扩大,内地城市销售额则呈现逐渐下降趋势。
从顾客平均消费数据来看,“渔牧”消费水准最高,2016年人均消费为214.9元,而太兴人均消费67.3元,报告各期平均消费额则为71元左右。
餐厅员工平均薪酬约10万元
报告期各年员工成本分别为7.44亿港元、8.59亿港元、7.67亿港元,占总收入的29.6%、31.0%、32.7%,收入三成用在员工成本上。
截至2018年9月30日,太兴拥有总员工数量为6543人,其中餐厅及厨房员工合计5828万人。
若以2018年人数通过简单除法计算,则2017年,人均年薪约12万港元,折合人民币10.39万元,远超同行业。
由于餐饮业多是现金交易,采购经营账目不透明,财务收支的规范化、内控管理和标准化难度大。同时餐饮消费者索要发票的比例较低,通常会出现成本、收入的计量与实际不符的情况,还可能存在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问题,除此之外食品安全问题也是餐饮业高发灾区。
在A股,高达4.3万亿的餐饮行业规模,A股上市餐饮企业市值占比却不足1%,近年ipo的餐饮企业也寥寥无几。
与A股餐饮上市情况不同,港交所餐饮平均市值较高,品类占比最大,香港资本市场对于传统餐饮更为认可。
不过,目前,与太兴非常类似的翠华控股,在上市大涨后一路下跌,市值蒸发很大,目前股价甚至还不足1港元。
如若成功上市,预计太兴也难逃这样的现状。租金、员工成本高企一直是压在餐饮企业身上的大山,未来扩张情况、餐品质量能否维持现有水平等问题,也都会影响它上市的表现。
>百年历史的餐厅已经不稀奇了,
奥地利的一家名为St. Peter Stiftskeller的餐厅,
有着1200年的历史,
可以算是世界最古老的餐厅。
对于餐厅最早的记载是在公元803年,
那时的中国还是大唐贞元年间。
经历了黑死病侵袭以及二战,延续至今。
说这家餐厅是历史上的“网红”也毫不为过,
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
你能从许多书籍和史料中发现它的痕迹。
公元803年,西罗马的查理曼大帝就曾经来此用餐。
1760年,奧地利作曲家米歇尔·海顿居当年住在餐厅楼上。
19世纪出版的世界名作《浮士德》里,
出现了对餐厅的描述。
拿破仑曾经在此驻扎。
出生于奥地利的莫扎特,
更是与这家餐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首次指挥演奏C小调弥撒曲就是在这里。
St. Peter Stiftskeller位于萨尔茨堡的圣彼得修道院内,它是由查理曼大帝的追随者、修道士学者Albuin首先记录下来的。最早是供人住宿的客栈,兼营餐厅。
尽管这家餐厅的结构被翻新,同时被扩建了无数次,还是很大程度地保留了当时的巴洛克风格以及古老的树状大吊灯。
并且在2015年时,欧洲古迹办事处还对大门进行了完整修缮,使它恢复到了1710年的状态。让你在迈入餐厅的一瞬间,时光仿佛穿越到数百年前,一场世纪之旅旋即展开。
一进门就能看见鲜花围绕的庭院,客人可以安逸地先喝杯红酒,聊聊天,等着服务人员领位。
大门正对着的是院落中央的天井花园,白天的时候有阳光铺洒下来。露天的就餐区氛围雅致,还有一个小区域可以供食客小酌。
沿着过道往里边走,就是位于石穴内的用餐区。这里也是餐厅最古老的部分,从前是修士们酿酒的酒窖,演变成餐厅之后仍然让人有在洞穴内用餐的新鲜感。用手摸着这里粗糙的墙壁,仿佛一下子触碰到了1200年的历史。
一旦踏入室内,便有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内里宽敞又充满古典韵味。而且面积很大,有开放的公共就餐区,也有包厢宴客厅。
华丽的壁灯、木质的吊顶以及古老的壁画,在摇曳着的略微昏暗的灯光下,无一例外地散发着古典风情。
餐厅内提供的是地道的奥地利料理,主菜味道好,甜品也是十分诱人。最高人气的甜品是萨尔茨堡的特色——Nockerl,算是一种巨型的舒芙蕾吧!像小山一样,却绵软到入口即化,那口感与味觉的搭配让人很难用语言描述,所以一定要去试试看。
不过吸引大多数人来着就餐的还是每周都会举行的莫扎特晚宴,灯光下,表演者穿着莫扎特时期的衣服重演这位著名音乐家的一生,才是真正的时光流转。
晚宴上的菜单和上菜的礼仪,都是依照了18世纪的传统。三道菜的烛光晚餐会给你惊喜,当地生产的黑麦包,肉桂白柠檬奶油汤,意大利苦杏酒和皮兰菜共同熬制的嫩小牛或者红酒和香草搭配炖制的鸡肉,再配上修道院内菜圃中种植的新鲜蔬菜,一定会让你的味蕾雀跃起来!
甜品则是充满了“莫扎特”风格。因为这位音乐家酷爱甜食,当地一家点心店制作的“莫扎特巧克力球”至今都是必买的伴手礼。所以在莫扎特晚宴上,餐厅特地以巧克力粉铺制而成的莫扎特剪影装饰冰激凌果冻。
在一道道菜肴的更换之间,演奏者和歌者穿着中世纪的服饰演奏着莫扎特的乐曲,歌唱莫扎特三大歌剧《魔笛》、《唐乔凡尼》、《费加罗的婚礼》中脍炙人口的咏叹调。
值得一提的是,举办晚宴的巴洛克大厅至今仍准许使用蜡烛照明。摇曳的烛光中,舌尖饱浸美味,耳边又有经典乐曲的回响,简直“梦里不知身是客”,如痴如醉。
1200年的历史,经典的奥地利美食,视觉、听觉、味觉三重享受的莫扎特晚宴集于一身。所以,St. Peter Stiftskeller入选TripAdvisor猫途鹰「旅行者之选」奥地利最佳高级餐厅,可以算是实至名归。
而现在又快到圣诞了,院落中成排的圣诞树和无处不在的节日装扮应该也已经准备好了。古老的洞穴、点点的灯光,是一片你不能错过的童话世界。
所以如果去萨尔茨堡,一定要把这家餐厅作为了解城市的开始。循着千年的时光和不变的美味,来一场奇妙之旅。
St. Peter Stiftskeller
地址:St. Peter Stiftskeller - Das Restaurant,Sankt-Peter-Bezirk 1/4,5020 Salzburg
这是「旅行者之选」第03个故事
将会为你继续讲述入选者背后的那些事
本文由TripAdvisor猫途鹰原创,严禁抄袭
点击【阅读原文】去看看更多「旅行者之选」榜单
位主妇太太,趁婆婆不在的时候决定改造一下家里脏旧的厨房,给厨房换一个新面貌,同时也清理一下厨房的杂物和垃圾。
这次整理改造总共持续了15小时的时间,可以说从上午改到了晚上,那么,改造效果究竟如何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改造开始
< class="pgc-img">>改造厨房开始的时候,这位主妇太太的目标就两个——改变现在脏旧杂乱的样貌,以及尽可能降低预算。
< class="pgc-img">>她先是将厨房中堆积到地面上的杂物,全部清理了出去,同时将一些塑料袋、过期的食材、调味品丢弃掉,将厨房里的东西尽可能腾空。
< class="pgc-img">>剩下需要留下的东西,暂时堆放在餐厅里,打算待改造完成后再放回厨房中。
当然,收拾的过程,她也尽可能将这些物品进行了简单的分类,方便后续的收纳和整理。
< class="pgc-img">>接下来,她直接开始了最难的部分——拆油烟机,原本的油烟机其实就是一个排风扇,是家里人自己“组装”而成的,外面用挡板组合成油烟机的形状,主要靠墙面上的排风扇进行油烟排出,排烟效果比较一般。
< class="pgc-img">>将挡板全部拆除后,露出了后面的排风扇,可以看到上面也是积聚满了油烟,脏兮兮的很难清理,将排风扇拆下后,油烟机的部分告一段落。
< class="pgc-img">>由于新买的油烟机还未到,所以这位主妇太太决定先对橱柜进行改造,恰逢此时婆婆回到家,两人一起对橱柜上陈年油污进行清洁,为后续的刷漆打下基础。
< class="pgc-img">>她选用了白色的漆料,打算营造出一种干净、明快的氛围感,覆盖上原本有些陈旧压抑的红色橱柜,当然,一遍的刷漆很难掩盖之前较深的红色。
< class="pgc-img">>我个人有些不能接受的是,橱柜的台面也用油漆进行了覆盖,想要改成白色的台面。
其实,这样做不仅会让台面质感下降,同时漆料的附着度也一般,看上去没有想象中那么漂亮……
< class="pgc-img">>刷完一遍漆后,天基本上已经黑了,后续吃完饭反复刷漆到第三遍时,时间已经来到了12点,漆料也变成原本透色的样子,变成现在这样很实的颜色,质感好了很多。
< class="pgc-img">>终于,在第三遍漆全部刷完的时候,她也完成了室内的改造工作,一起来看看最终效果吧~
改造后的厨房
< class="pgc-img">>改造后的厨房,由原本深红色的橱柜变成了白色,台面刷漆也比想象中的要稍微好看一些,当然,不能和人造石台面的那种质感相比。
同时,一些之前摆在地面上和台面上的杂物清空后,视觉上看上去也清爽了很多,之后只需要再往台面上放上一些简单的调味品,保持这种整洁,厨房用起来会顺手很多。
最后,这次改造总共耗时15小时,花费了一百多块,大家觉得算不算成功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