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都知道,我投过一家奶茶店。
其实,我还加盟过一家饭馆。有一些经验和收获,随便聊聊。
一.
这家店在北京,主做日料,原来只有一家馆子,收入也好,所以老板一下子弄了四个加盟店。我投了其中一个。
只出钱、不干活,经营还是老板和他的团队来。
但一年激增四家,步子可能迈的有点大,管理半径就出了一点问题。
举几个栗子:
几个加盟店里,有一家的口味怎么都不对,有时候食材不新鲜,卖相也不够好。
挺坏口碑的。但老板又无法盯着这一家去改善。
另外一家店因为位置不好,客源有点弱,经常需要发发传单,做做促销什么的。
也顾不上。
只有一家店时,老板会处理的非常好,运营很精细。
但现在一下子多了四家,新的团队跟不上,老板又没有同时运营多店的经验。
显得有些左支右绌了。
二.
我的加盟是托管模式,只出钱不参与经营。正常来讲,老板每隔一段时间,应该整理一份财务报表给我们。
看看流水啦、利润啦,大家一起分析教训得失。
就和买股票一样嘛,上市公司要发年报季报半年报,发了后还要开电话会、见面会,跟投资人沟通一下。
一样一样的。
但我加盟的这家店呢,由于门店数量多了,每家店的经营状况又不同,报表需要一家一家做,这方面的工作量也是激增。
所以经常在deadline过了很久之后,才能收到报表,而且很多时候报表都比较粗糙。
从上面你看不出来为什么突然多了一块成本,为什么某段时间的收入明显下降blabla。
总之账本也等同有名无实了...
三.
另外,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做餐饮,还有很多「不可控因素」。
去年开党的大会,饭店关了一段时间,歇了个把月...
年末大火之后,清理低端产业。因为缺员工,店又停业了很久...
什么叫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我这应该就是吧...
关键是晒网的时候,房租还要继续付啊~
明年不知会不会有所改善。
四.
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讲——
就普通人而言,与其把钱投入加盟,不如拿来做一些固定收益的理财。
一是没那么操心,二是风险更低一些,回报更稳健。
当然了,我的个人经验可能有误区。
因为我的经历都在北上广深,这些地方竞争惨烈,人力、房租成本已经被抬得非常高。
一些核心地段的底商,小店很难支撑高昂的成本。基本都是房产中介或金融机构才租的起——反正你混不起,总有人能混得起,竞争就是这么残酷。
可能在二三四线城市,竞争还没那么大,人力成本也没那么高,而消费需求还在增长中。
也许加盟还有一些机会。
而且在小城市做实体店,可能还有一个优势。
即使不赚钱,你也顺便帮家里人找个事做,解决了一两个就业。
我一个阿姨在老家开服装店,每个月可以赚两千块左右,纯利润,挺开心。
但她这个两千块,是没有把自己的辛苦劳动的成本剔除掉的。
之前也有很多读者跟我说过,他们在自家小区加盟一家便利店,家里的老人每天管一管,不累又有收入,老人也可以打发时间。
他们还是挺满意的。
公众号:越女事务所
欢迎关注,感受金钱的最大善意
>是内参君为您分享的第935期内容;新朋友点标题下蓝字或搜索微信号cylbnc关注。
“
杨国福、张亮、刘一锅、无名缘、辣庄……你或许听说过这些品牌,但未必知道他们创下的连锁加盟业绩:7年2000余家店;6年6000家;一年新开1000家……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们起家于同一个地方:哈尔滨!
被“莆田帮”吓得“闻加盟色变”?隐形老大“哈尔滨军团”告诉你,餐饮连锁正规军的店是靠这4个秘笈开起来的!
? 餐饮老板内参 王建萍 发于北京
1
餐饮加盟的隐形老大:哈尔滨军团!
▼
以下这些连锁品牌,你或多或少一定听说过:
△
这些品牌背后的共同点你知道吗?
2003年,始创于哈尔滨永和街的杨国福麻辣烫,如今拥有近4000家门店,以近3年每年开店1000家的扩张速度让业内惊讶;
张亮麻辣烫2008年打起“新派麻辣烫领军者”的招牌,与杨国福红黑对垒,现已拥有2000余家门店;
后起之秀无名缘米粉2009年另辟战场,在哈尔滨开了面积仅8平米的第一家店,2011年底其加盟店总数超1000家,并在4年之内扩至6000家;
2007年,老牌特色火锅刘一锅筋头巴脑在黑龙江密山市蓄力3年之后,进军哈尔滨,在文府街开了一家近千平米的店,之后不急不缓在全国拿下近千家门店;
火锅新锐辣庄从2014年开始,边玩穿越边开店,一年半开下200余家店……
你是否发现了,这些品牌、数字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起源:哈尔滨!
如果从加盟连锁的数量上来看,这些品牌的加盟店加起来有上万家,比麦肯的数量还多,堪称壮观。而他们成功的背后,更有一些相似的基因。
2
别被“莆田帮”吓傻了!
正规军是靠这4个秘笈做连锁加盟的
▼
抢占品类,先者胜出
可以看出,“哈尔滨军团”崛起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他们无一例外抢占了品类,他们也许不是该品类的开创者,但却是最先定位品类,用品牌迅速占领消费者心智。
△
抢占品类制高点,迅速俘虏消费者
杨国福麻辣烫以“能喝汤的麻辣烫”打破传统麻辣烫不能喝汤的局限;无名缘米粉以“肉沫米粉开创者”占领品类先机;刘一锅则在火锅大品类里找到了“筋头巴脑”这一细分领域深耕数年,将“筋头巴脑”与“刘一锅”捆绑在大众的认知里。
选择消费者非常熟悉但还没有被巨头占领的品类做精确定位,一来,此品类本身拥有广泛的消费者基础,无需教育市场;二来,大品类拥有足够大的挖掘空间,只要定位精准,就有获胜的先机。
“哈尔滨—东三省—全国”三步走
品牌在面对市场从小到大的挑战时,自身亦经历一个从初阶到中阶乃至高阶的自然而扎实的成长过程。递进式发展更有利于品牌夯实基础,不断打磨商业模式。
△
只有根扎的深,基础打得牢,才能开枝散叶
哈尔滨作为中国最北端的省会城市,受俄国文化影响深远,其时尚又注重享受的城市气质不仅体现在女人们的黑丝和貂儿上,还体现在满街的餐馆酒楼和小摊上。
“哈尔滨餐饮竞争相当激烈,只要能从哈尔滨走出来的餐饮品牌,大都能在东北或是全国走得好。”在哈尔滨做了9年餐饮,先后开创3个品牌的辣庄老板鲁小旭如是说。
与一线城市同样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相比,哈尔滨相对较低的试错成本为普通餐饮创业者提供更大的周转余地。
注重供应链体系建设
加盟模式的命脉是供应链,掐住供应链就掐住加盟商管理难题的七寸。从源头保证产品质量,为加盟商从成本上拉升利益空间,毕竟所有生意的开始都是为了“利”字。
△
前期管控好供应链,有利于拉升利润空间
杨国福麻辣烫杀出黑龙江省之后,建立了第一座标准化食品加工厂,后陆续建成6大物流基地+大型现代加工基地,全国范围配送汤底料包涮品,保证加盟店口味一致;无名缘在建立5万平米的生产基地后,才进军全国;张亮麻辣烫也建立了中央厨房。
供应链不仅是管理加盟商的命脉,也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的竞争壁垒。新辣道创始人李剑认为:“如果企业做到五六百家之后,还不自建供应链,风险就越来越大。”
除了抓住供应链,无名缘米粉还创造了自己的7S连锁发展模式。从店长培训,物资管理,运营服务,品牌传播,项目创新等7个方面建立流程化体系。无名缘米粉正是凭借这套模式实现了6年6000家店的发展速度。
筛选加盟商,首先看人品
与东北的餐饮老板聊天,总绕不开两个短语:“踏踏实实干”,用来概括企业成功的原因;“人品要好”,要来解释用人之道,包括选择加盟商,录用员工,选择合作伙伴等所有的关系。
他们的观点几乎一致:能力差人品好,可以慢慢培养,但人品差,能力再强也不能要。杨国福选择加盟商的三个条件是:人品好,认可品牌,服从管理。
喜家徳水饺在创业前几年生意一直不太好,但也正是此困境为喜家德选择了一批日后的干将,在他们看来,困境不仅锤炼能力,同样考验人品。
因为人品好,决定这个人可不可以交往,而做生意就是做人。将人品好列为加盟商的第一条件,在源头选择时就为日后省去许多管理上的纠纷和麻烦。
统筹:张琳娟|编辑:王艳艳|视觉:陈晓月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tinachenjiao
转载原创请加微信neicanmishu
云老太婆摊摊面斩获“重庆小面50强第一名”,成为《舌尖2》重庆小面唯一拍摄店,老太婆摊摊面如日中天,从一个棚子、几张桌子的摊摊面发展成为全国800多家加盟店、3000多名学徒的小面帝国。
没人知道秦云究竟赚了多少钱,只知道近2年时间里他买了3部豪车,一部玛莎拉蒂、一部保时捷和一部宝马。与此时的光芒四射相比,秦云过去的生命轨迹则显得有些黯然无光,家庭拮据,学业不佳,初中毕业后就踏入社会。
从行商到坐商,从16岁到26岁的秦云似乎什么都干过。直到1994年,秦云将原先的火锅店改为小面馆。起初每日只卖几斤面,基本由周围麻将馆的外卖承包,后来建设厂工人们发现分量足、味道好便口碑相传传开了,生意日渐好起来,一天能卖上百斤面条。
在重庆商报联合重庆天涯社区举办的“寻找重庆小面新版50强”网络评选中,这家店一举夺魁,秦云和母亲端着面的照片第一次登上媒体。随后不断有食客闻名而来,命运第一次垂青这个在小棚子里煮了15年面的汉子。
2010年,老太婆摊摊面进入规范化运作,注册商标成立公司,招商加盟,传授学徒,有了110多平方米的店铺。
重庆小面大多是小本经营,一家人守着一个店面或者摊位,环境脏乱差,味道麻辣鲜,上午开店,下午打牌,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对于做大做强几乎没有野心。当第一家小面网站“老太婆摊摊面”主题网站推出时,很多重庆本土媒体争相报道,当时天天630用这样一句形容它“一个卖小面的居然建立一个官方网站。”
没过多久,老太婆摊摊面的招商加盟、收授徒弟正式开启,秦云主内,负责技术上的传授和厨房的相关工作;而更为外向健谈的妻子王剑梅则负责公司里所有对外的事务和公司的行政管理工作。夫妻二人分工明确,从一家夫妻店做到了如今全国加盟店800多家的餐饮帝国,年营收上千万,收授学徒3000多人。
本文来自生意经,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关注创业家公众号(ID:chuangyejia),读懂中国最赚钱的7000种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