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开展以来,清嘉所以落实“畅行陇原高速 体验五心服务”品牌服务为中心,以“一线”的勇气直面困难,以“一线”的思维方式投入工作,以“一线”的精神状态履职尽责,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展会和人民美好出行的能力,把“五优”行动落实落细。
强业务提技能,锻造本领优。每天坚持开展岗前业务学习,互动交流,经验分享,做到“三懂四会五严”,把提升业务技能本领作为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基石,常学常新常用常态。
转作风提形象,创造服务优。加强内部管理,开展专项培训,从着装、语言、实效上下功夫,把微笑服务、主动服务始终贯穿工作全过程,用实际行动让司乘切实感受到无处不有的“五心”服务。
< class="pgc-img">>常培训共分享,应急处置优。增强对特情处置培训和交流,落实首问责任制,因地、因时、因事快速处置各类特殊事件,提升人民群众通行高速公路的体验感快捷感。
勤巡查主动干,安全保畅优。结合路段实际,开展全路段多方位巡查检查,主动为各部门提供安全保畅方案建议,有效应对辖区收费站拥堵和道路安全等事宜,为多部门协同保畅提供远程服务。
< class="pgc-img">>重稽核履职责,综合素质优。强化内部稽查和业务稽核,规范职工各项行为操作,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积极做好业务稽核,精准处理各项特情,为司乘能够正常通行高速和规范通行行为,提供数据保障。
< class="pgc-img">>供稿|田晶晶、王蕊娥(清嘉收费所)
编辑|韩 娜
审核|付晶华
024年上半年,市总工会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深化“五心”服务,推进营商环境重点领域改革攻坚,优化创新制度供给和服务模式,切实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
加强有关经济领域立法和制度建设
3月1日起由江苏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批准的《宿迁市产业工人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部关于产业工人的地方性法规,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指明路径方法。
5月16日,宿迁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吴小雨,天合光能(宿迁)科技有限公司厂长罗言红,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泗阳酒体设计中心主任李薇受邀做客中工网“圆桌访谈”,围绕《条例》、宿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等特色重点工作与主持人进行深入探讨。访谈中,吴小雨从“服务、传承、创新”三个方面全面精准地阐述了《条例》的立法目的,从时代性、规范性、保护性、实践性四个维度阐释了《条例》对建强产业工人队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现实意义。《条例》在《新华日报》、学习强国、中工网等主流媒体也进行了报道,制作系列宣传视频,点赞量超2万。
《条例》共分为五章四十条包括总则、职业发展、服务保障、权益维护等五个方面,制度设计主要体现在12个方面。《条例》的制定施行,进一步彰显了宿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不断迈向法制化、制度化,必将有力推动我市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的建设步伐。
扩大宿商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激励广大职工向劳模学习,进一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市总工会充分发挥组织优势,联合宿迁学院等共同举办,发挥各自部门资源优势,有效组织开展1场全市劳模企业家讲堂。邀请知名专家教授授课,组织经验交流分享,惠及职工200余人。
以服务职工为出发点、以服务企业为落脚点,以服务企业家为结合点,寻求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点,加快推进产学研联合,以企业家的素质提升带动企业发展,以企业的发展推动职工能力的提升。本次劳模企业家讲堂,通过劳模的亲身经历和故事,为职工们提供了学习的榜样,有助于加深职工对劳动的理解,促使他们在劳动中丰富人生理想,实现个人价值。
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和培训
今年以来,市总工会紧扣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和15条重点产业链建设,立足职工所需,发挥工会所能,创新构建产业工人助学成长、竞赛成长、激励成长、帮扶成长等机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人才基础。截至目前,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0.28万人,获证技能劳动者1.66万人。《坚持“四聚焦” 着力“四培养” 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出成果见实效》被市委工作简报刊发;《以政策“小切口” 构建产改“大格局”》《打造“看得见”的产改品牌》被省产改专报采用;《江苏宿迁市出台〈宿迁市产业工人服务条例〉》《江苏宿迁成立产业工会服务中心助推产改走深走实》先后被全总产改专报采用,中工网、《工人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我市产改工作50余次。
构建竞赛成长机制 按下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快进键”
推动示范性竞赛促成长。紧扣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定位和“技能宿迁”总体规划,深化培训、练兵、比武、晋级、表彰“五位一体”职业技能发展模式,围绕全市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分层分级开展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100余场次,参赛职工超3万人次,全市新增技能人才1.66万人。推动创造性竞赛促成长。围绕“6+3+X”制造业产业体系和15条产业链建设重点,组织引领产业工人深入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和“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评选优秀案例128个,我市5项职工科技创新案例被列为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参展项目,1名高技能人才获全总职工创新补助资金40万元。推动安全性竞赛促成长。以“安康杯”竞赛为载体,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隐患随手拍”等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推动500余家企业参与,覆盖职工达10万余人次,切实维护职工安康权益。
构建激励成长机制 拓宽产业工人体面劳动“主渠道”
给予荣誉激励实现体面劳动。健全激励机制,提高一线产业工人在各级各类劳动模范评选中的名额比例,对劳动和技能竞赛、职工创新活动中表现突出的98名个人授予“宿迁市五一劳动奖章”、153名个人授予“宿迁市五一创新能手”称号,全市获全国、省五一劳动奖章分别为2名、9名;表彰市劳动模范200名,其中产业工人96人,占总数的48%,为历年最多,引领更多工匠人才爱岗敬业、建功立业。给予薪酬激励实现体面劳动。在全市范围内实施“金蓝领”人才赋能增酬计划,公开选树100名技能高、创新突出、示范作用明显的优秀工匠人才,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每人每月发放500元岗位补贴,期限2年,补贴金额达120万元,示范带动广大职工努力练本领、肯钻研。给予关爱激励实现体面劳动。注重关心关爱苦、脏、累、险岗位人员和在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活动中发挥骨干作用的一线职工,坚持“疗”“休”并重、“医”“养”结合,组织近1000名一线职工参加疗休养,通过开展健康体检、康复理疗、心理疏导和拓展训练等文体活动,帮助疗休养人员放松身心、增进健康,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蔡蕉阳)
真是方便啊!工作人员现场给我发放了《食品经营许可延续一次性告知书》和《食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告知书》,新的《食品经营许可证》电子证书第二天就能拿到!”近日,在宝鸡市金台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金台区某餐饮店负责人周先生说道。
“一次性告知书”“告知承诺制”“周末延时服务”......今年以来,宝鸡市金台区行政审批局聚焦“三个年”活动,积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擦亮“五心服务金心办”政务服务品牌,服务提质,效能提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 class="pgc-img">>业务流程标准化 群众办事有指南
服务大厅窗口多,办理事项杂,如何让群众知道去哪里办什么事?
“我们有‘一次性告知书’!这是我们按照‘事项名称’‘法律责任’‘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办公地址’等5大模块统一制作而成的,范围覆盖金台区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中87项许可事项下的168项子项,完全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金台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工作人员介绍道。
为了让“一次性告知书”真正成为群众的办事指南,金台区行政审批局组织工作人员亲身体验、修改,再体验、再修改,以求一次性精准告知申请人办理事项提交的所有材料清单及相关要求,确保群众办事“一看就明白,一填就正确,一审就通过,一次就办好”。
< class="pgc-img">>审批程序规范化 干部服务有水平
窗口人员时常轮换,如何做到同一事项审批标准、审批手续统一?
金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将涉及的87项行政许可事项以及市级委托的共计94项行政许可事项编制成《审批事项工作规范》,逐项规范事项名称、实施依据、审批时限、申报材料、流程图等15项内容,对特殊情况进行详细说明。经过长期查找和翻阅,这本规范已经不仅是审批人员常在桌上的“手边书”,也是记在心里的“工作经”。
此外,金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定期进行案卷评查抽查,进一步规范审批行为,完善“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好差评”评价等制度,实行“帮办代办”、“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领导班子“坐窗口”等举措,开展延时服务、上门服务和不见面审批服务,推行“一站式”导办、“跨省通办”、“一网通办”、“容缺办”、“马上办”,审批工作从“台前”延伸到“幕后”,干部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 class="pgc-img">>专区设施便利化 惠企便民有实效
不同市场主体需求不同,如何做到分类施策、对症下药?
“一件事一次办”专区、企业开办专区和助企纾困专区则是金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面向不同市场主体所打造的“三大工程”。
“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改革工程,升级20个跨部门“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建立“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受理、一次办结、一键评价”金台模式,全区目前办理1994件。
企业开办“一站式”办结工程,1个工作日内,最短3个小时完成企业开办,1-9月新发展市场主体4004户。
“助企纾困”座谈会桥梁纽带工程,开展座谈会21期,参与企业66户,解决事项98件,申请财政补助资金60万元,协调贷款9513万元。
同时,服务大厅内设置金融服务专窗,增设爱心驿站、母婴室、图书借阅点等便民点,为企业群众提供金融信贷、免费印章、免费ukey等一站式、一次办的便利化服务。(供稿人:王艺璇)
编辑:高阁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