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则心相知,心相知则力相合。
来自一名店长的困惑——
某餐厅店长最近和餐见君分享了一个困扰他已久的问题:最近半年中,店面人员一直不稳定,凝聚力弱,半年换了两批同事,他在团队建设上也花了很多精力:聚餐、沟通,但都不见成效。
团队凝聚力到底该怎么打造?
新年伊始,餐见君分享以下6个方法,作为老板或店长的你不妨可以尝试一下,打造一支高凝聚力团队决战新年。
01、发动外部竞争
一个团队的凝聚力有时候是来自外部的刺激。比如,美国经常通过发动外部的战争让团队内部更加得团结,让两个阵营的人目标一致。
对于团队也是如此,这里更好的形式是团队竞争,而非个人竞争,通过竞争来将一个团队凝聚起来。 比如,老板可以和自己店附近有竞争且起鼓相当的店达成“竞争合作关系”,让两个店面有机会一较高下。
人的内心都是渴望胜利,这样的良性竞争也是提升内部凝聚力的方法之一。
02、适当挑战权威
在“亮剑”一片中,李云龙是一个非常有领导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很懂得凝聚团队的人。他经常展现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不服管教的样子,而这也正是让小兄弟们信服,更团结。
具体的作法可以是:在经营上挑战下重来没有战胜过的对手,甚至是一个巨无霸对手这都是让人非常happy的事情,比如开连锁店的,可以拿一个三线城市去搞一个二线或者一线城市,还提出“偶尔嚣张,有利健康”这样的口号,绝对是很提气的。
当然,这里要用得更巧妙,千万不要去挑战组织文化,那就会死的很惨,没有企业会去支持那些只有个人领导力而不懂得服从的人。
03、尽量多的制造胜利
千万不要以为胜利是一踯而就的,一场真正大的胜利是无数小的胜利积累下来的,要让团队活在一种“赢”的状态中,而这种赢就是要找到不同“赢的角度”。
比如,除了每月的营业额,店长可以设置人均消费、翻台率、点单率、会员充值金额、新入会数量、每周营业额等目标,尽可能多的让团队体会胜利时“赢”的感觉。
胜利可以是本周营业额超过以往各周、可以是本月新入会会员超过1000名、可以是招聘菜点单率创新高……总之,当团队有“赢”的心态,处处皆可创造“赢”的可能。
04、鼓励要对外放大对内缩小
在团队内部树立“标杆”是很重要的,但千万不要在内部培养“明星”,所以在对表现优异的同学包装宣传更多的是对外发送 ,而在内部更多的是鼓励其分享和支持其它人,团队成员之间应该是平等和互助的。
甚至有时候如果有人尾巴上扬,是要予以打击的,让大家彼此看到对方的闪光点,捧杀和棒杀都是我们在管理上曾经犯过的错。
05、内部轮岗加外部换岗
总是待在一个工作环境,面对同样的工作内容确实容易让人疲劳。那么定期让不同岗位的人轮下岗是不是能起到缓解的作用呢?答案是肯定的。
在厨房内部,定期让技术含量接近的岗位换换岗,比如炒A组菜的人换成炒B组菜,切配跟打荷换一下岗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让前厅与后厨的岗位对换,厨师到前厅去传两天菜,服务员跟着厨师们在厨房里学两天烹饪。不同岗位的人换岗,达到更好的相互理解,更有利于工作的配合度。
这样,很多对于现实不满的人可能会发现,原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如意,相比而言,自己已经很值得满足了。
06、适当组织聚会与郊游
这一招是很多企业都在做的。
但有时候会因为经费的原因,好多店面不愿意实施。其实这部分费用并不难解决,一方面可以通过卖店面垃圾(原调料的包装盒、纸箱等)产生,另一方面大家也可以实行AA制,但是管理层都要拿得多一点。用句俗话讲就是“官越大的拿钱越多”。
如果普通员工每人出50元,领班就得每人出80-100元,店长就得出150-200元,大家凑钱一起聚会吃饭或K歌或郊游,一起放松,缓解疲劳又培养感情,一举两得。
小 结
团结就是力量,一个企业是否有效率,是否能够成事,往往取决于团结的程度,也就是企业是否有凝聚力。
>胆子没那么大了,开店的欲望也没那么高了”“世上没有救世主,企业自救要靠自己”……
大疫三年,餐饮人最真实的生存现状是怎样的?我们采访了近十位餐饮人。
< class="pgc-img">>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周沫。
疫情这三年,餐饮人过得很不容易。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餐饮行业注销门店超过32万家;2021年,餐饮行业吊销或注销了93.5万家店;2022年上半年,餐饮相关企业共注销吊销37.3万家。
同时,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餐饮收入39527亿元,同比下降16.6%;2021年,餐饮收入46895亿元,同比上涨18.64%;2022年1-5月份,餐饮收入16274亿元,同比下降8.5%。
消失的门店,骤降的收入,犹如一把把高悬在餐饮人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逼迫大家行动起来,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近日,红餐网(ID:hongcan18)围绕心态变化、自救挑战、预判思考等主题,采访了近十位餐饮人,试图呈现他们当下最真实的想法和思考。
< class="pgc-img">>仟福粥点总经理 胡永祥
“胆子没那么大了,开店欲望也没那么高了”
疫情这三年,我们最大的变化是,没有以前那么胆大了。以前习惯重资产投资、开大店,开店的速度也比较快。但这几年缩减了投资,开店的欲望也没有那么高了。
现在全国疫情还反反复复,对业绩、利润的影响非常大,再加上“三高一低”愈演愈烈,我们做的每一个决策也都比以前更谨慎了。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这两年多以来,为了降本增效,降低管理成本,缩减人员开支,我们也做了不少调整和改变,比如把一些大的店分割一部分铺面出租出去,减少租金压力;缩短营业时间,降低经营成本;做线上线下营销、推出新品,力促业绩提升。有些店稍微有那么一点利润,效果并不明显,但至少亏损没有那么严重。员工都有事情做,能领工资,我们心里也得到一定安慰。
不过,虽然疫情对餐饮业造成的影响很大,接下来可能还会有一场无可避免的大洗牌,但我觉得,行业仍然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只是做法和以往不一样了,门槛也会变得越来越高。
接下来想要做好,还是要有新的模式、新的产品、新的营销,同时也要有精准的数据分析和数字化运营能力。怎么选赛道?怎么定位?怎么发展?做什么样的品牌?我们一直在认真思考这些问题。
< class="pgc-img">>老甄聊餐饮、鲍厨娘创始人 老甄
“很多餐饮老板没绷住,都关门了”
刚开始的时候,很多餐饮人都以为这次的疫情会和十年前的非典一样,只是一个短暂的坎,咬咬牙坚持两三个月就过去了。谁也没想到,它持续了这么长时间。
经历了这几年的反反复复,很多人现在也都看清看淡了,没有一开始那么紧绷了。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但餐饮业毕竟是现金流行业,疫情一来就两三个月没有收入,但是房租要交,工资也要付。很多房东的房子都是贷款买的,人家不可能给你减租,更不可能给你免租。
老实说,对员工比较多、门店比较大的品牌影响会很大。相对而言,我们这些做小快餐的,受到的影响已经算相对较小了。
我也看到很多餐企在自救,做外卖、做团餐、做零售,这可能有用但是用处不一定大。
据我所知,大部分餐企都在硬抗,用之前赚到的钱给大家发工资、付房租,想扛过这三个月。但,还是有一大批企业绷不住,倒在了黎明前。
< class="pgc-img">>小放牛 创始人张志民
“闲时练兵,深度思考,做足准备”
从7月份最新的数据看,我们在河北门店的营业额已经恢复到了100%,北京店也恢复到了疫情前的9成。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疫情之下,餐饮业受到的冲击是巨大的。我身边很多餐饮人都因此变得异常的焦虑迷茫,但我认为,迷茫和焦虑不能改变现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重新思考,做足准备。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疫情这两三年,我们没有像很多餐企那样去发力外卖,或者通过直播、预制菜等渠道寻找增量。但是我们也没有停下来,我们做的更多的是思考如何活着?怎么比别人活得更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调整战略让企业变得更强大?
闲时练兵,这段时间我们对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体系进行了深度梳理,包括对员工进行培训、对管理制度进行改进等。
这几年,我们也调整了开店策略,放缓了开店速度,以前每年开5家,现在每年只开1家。
疫情对于一些创业初创者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但对于一些有时间积淀,在疫情下活下来的品牌而言,我觉得这反而是一个机会。
< class="pgc-img">>桃花源记创始人 张大伟
“世上没有救世主,企业自救靠自己”
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已经经历过三波疫情的影响,南京因为靠近上海,受上海疫情的影响也很大,从三月开始,到六月份才算基本恢复。
餐饮是一个必须有营业额现金流支撑的行业,我们也面临过现金流困境,后来找银行贷款才解决。为了自救,我们也曾经裁员和降薪,给公司层面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所幸,通过输出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管理层和员工们的信心和战斗力没有丢失。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疫情反复这三年,是我们最痛苦最难熬的三年,但世上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企业自救只能靠自己,我相信总有疫去春来的一天,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坚挺活下去。
< class="pgc-img">>柒酒烤肉创始人 熊明文
“餐饮还是一个有前景的行业”
疫情前两年,柒酒几乎没有受影响,但今年受到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因为疫情反反复复,门店的收入变得不稳定,我们的开店速度也有所放缓。
但我们也趁着这段时间打磨团队,优化产品。比如我们一直在做私域,把门店服务做好,维系好老顾客,同时也让加盟商可以有依靠,让他们有信心渡过难关。
虽然目前大市场行情不好,但我们一直坚信,餐饮是一个有前景的行业。在马太效应下,未来餐饮市场的弱者会被加速淘汰,强者恒强,连锁化程度和市场集中度会越来越高速度。企业一定要脚踏实地,把自己的模式优化好,产品打磨好,团队训练好。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 class="pgc-img">>洞氮胡记羊肉馆总经理 刘刚
“行业正经历一轮大洗牌”
洞氮胡记运气还算不错,每次大的疫情我们都避过了,多数门店都没有受太大影响。但市场上的投资者变得更加保守了,很多人都在观望不敢投资,这对我们还是有影响的,因为洞氮胡记羊肉馆是以加盟为主的品牌。所以疫情期间,我们做的最多的就是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帮助现有门店和代理成长。
其实,眼看着行业以及同行被疫情折腾,我们也变了,更加未雨绸缪了,重视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保证企业、品牌能够在市场出现变化时从容应对。
餐饮市场正经历一轮大洗牌,但这也会催生出更多优秀的餐饮集团。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有竞争力的品牌在疫情期间几乎都实现了逆势增长。
未来,随着供应链端的工业化及品牌端的资本化越来越成熟,餐饮将朝着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同时市场对创新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些,都是摆在企业面前的挑战。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 class="pgc-img">>酒拾烤肉创始人 周喆
“疫情平息后,市场一定会迎来反弹”
这三年,是我们逐步认识疫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不断调整经营策略。
例如,在开拓新店方面,我们更加谨慎,对新店位置的要求更加严格;会针对受疫情影响的区域门店拓展外卖业务,提高门店的营业额;会从服务的各个细节开展练兵比武,交流经验,相互学习,提升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升团队士气。
在企业自救上,我们也总结了两点经验:
一是守住现金流,在疫情不明朗的时候,第一时间切断不必要的分支业务,把资金抽回,用来做内部补贴,保证员工的稳定性和凝聚力;
二是在疫情不平稳的时候,完善供应链搭建以及做好疫后的品牌规划布局,以便在经营环境明朗的时候能直接进入正常经营状态。
我相信未来的餐饮仍然是大有可为的,消费者对于美食的需求仍然是长期存在的,等疫情平息后,市场一定会迎来一次反弹消费。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当然,受疫情影响,餐饮业一定会经历一个洗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相信那些具有良好品牌管理基础,以及强大后勤保障能力的连锁品牌,会相对更安全地渡过。
对酒拾烤肉来说,未来前端会继续攻,不断抢占市场占有率,同时也会继续深耕烤肉品类,包括技术和组织上的创新、变革。
小 结
三年来,餐饮行业因疫情受到重大冲击,已有不少餐饮企业因为熬不住关门歇业,黯然退场。
眼下,行业的复苏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再加上经济整体下行,餐饮企业也面临着诸多现实的困难,比如难以压缩的租金、原材料、人工三大固定成本,锐减的客流量以及难以恢复的消费信心等。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大部分餐饮人并没有选择“躺平”,而是顺应时代变迁积极应对,在坚持和应变过程中,也对企业未来的长期发展有了更深层的思考和规划。
未来餐饮业的发展依然空间无限,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些懂得在危机中孕育新机,在变局里寻找开局,在不确定中找确定的企业,终将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本打算在春节期间大有作为的餐饮业,却被新冠肺炎疫情来了一次“精确打击”,成为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最近一段时间,各地陆续传出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餐饮企业恢复营业的消息。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2019年餐饮行业的整体收入达到了4.67万亿元,而其中有15.5%的收入便是来自春节期间。这意味着,春节期间餐饮行业的收入约为7200亿元。而今年春节,全国各地的餐厅纷纷关门停业,人们也都居家不敢出门,很多提前预订了年夜饭的,也纷纷取消。
恒大研究院前不久发布的一份疫情报告估算,受此次疫情影响,餐饮零售业仅在春节7天内的损失就可能高达5000亿元。
而受疫情影响,餐饮行业在股市也同样遭遇了至暗时刻,市值大幅缩水。以海底捞为例,有“券商”做了一份数据调研报告,假设海底捞停业15天,它的营业收入损失将高达50.4亿元。
众所周知,餐饮行业最大的魅力是现金流。现结现卖、实付实销的交易模式,让餐饮企业通常拥有丰厚的现金流,这样才能承受日益增长的人力与土地成本。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正常营业,一旦闭店歇业,现金流也就断裂了。有业内人士认为,在现金流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一些餐饮企业可能只能维持2至3个月。
真正困扰这些商家的问题是:复工之后,店铺是继续开业还是不开?总体来说,这轮疫情让餐饮业衍生出一个系统性的寒冬。
努力求生的企业度过寒冬的主要方式,是关闭堂食,发力外卖。此外,将员工派遣到生鲜快递企业工作,也是自救方式之一。比如,云海肴、青年餐厅、西贝等餐饮企业员工赴盒马生鲜各地门店“上班”,此举既能补充盒马激增的人力需求,也能缓解停业餐企的成本压力。盒马生鲜和这些员工签订的是短期劳务合同,疫情结束后,员工可回到原来的餐厅上班。
广东餐饮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程钢表示,政府的行政十分高效,极大地鼓舞了餐饮行业的士气。目前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复工复产,庞大的员工用餐仅靠外卖平台难以支撑,同时作为民生服务行业重点保障领域的餐饮行业,在此次疫情中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仅靠外卖收入难以维持巨大的成本开支。通过开放一定程度的堂食,让餐饮行业能有更多正向收入,同时也能保障餐饮店周边社区家庭,以及复工企业的正常餐饮需求。
长期看来,很多餐饮企业依然看好未来,这是基于中国每年在增长的5万亿元餐饮消费的需求量级,也是认定在疫情过去后,餐饮等第三产业会有报复性反弹的判断。
疫情迟早会过去,在一些从业者看来,真正的挑战在复工之后,疫情可能会带来餐饮业的一次洗牌。(记者 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