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觉得天冷就想吃火锅是一种矫情,现在觉得那其实是一种求生欲!
有时我就在想到底是谁这么有智慧发明了火锅这个东西,真的很想给他鞠上一躬。
火锅也是一种古老的食物,早在一万多年前,人们一发明出陶器,便开始用陶盆、陶钵来煮食物吃。
后来炊具有了精细分工:蒸食物的叫“甑”,煮食物的则叫“鼎”,鼎有三只脚,也有四只脚的,足间可以生火加热。
在这个意义上还是“鼎”还只是一个锅,到了商周时期出现了“盘鼎”,这才是火锅的最初形态。
这种鼎分上下两层,上层用于放食物,下层托盘烧炭火,边吃边煮,这可不就是火锅嘛!
到了三国时期,鼎又经历了一次改良,在里面嵌入寄到隔板,分成5个独立的隔断,每格煮的都不一样,煮出来的味道也不尽相同,这就叫做“五熟釜”,差不多看着就像我们今天鸳鸯锅,子母锅了。
不过火锅只是一个形式,重点还是锅中煮制之物。
从古至今,中国人利用自己当地的食材,做出了各自地方特色火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出一方火锅。
铜锅涮肉
涮肉火锅简直就是冬日里滋补的代表!
和浓郁热烈的麻辣火锅不同,涮羊肉用的是清水,最多放几片生姜几段大葱,讲究点的人家放些干香菇或口蘑之类的,切记不能乱放其它调料。
用清水一涮,吃的就是食材纯朴本味,所以羊肉品质才是涮肉的灵魂。
细薄如纸的羊肉,在铜锅里轻烫几秒,鲜红的羊肉片,变成灰白色,蘸上芝麻酱、韭花、酱豆腐,遮腥膻又提香,还不能冲了羊肉本味,吃的就是一个鲜!
其实这涮羊肉的由来也是挺有意思的。
据说是成吉思汗(也有人说是忽必烈)出征的时候,有一天想吃清炖羊肉。哪知道刚杀好羊就接到的敌军来犯的报告,为了不耽误大汗用餐,伙夫情急之下就把羊肉切成薄片,在滚水里一涮就熟了,撒上盐就赶紧让大汗吃,从此以后大汗就喜欢用开水直接涮羊肉吃了。
(这……大汗也是淡定啊,大敌来犯也不能耽误了吃羊肉)
当然这就是传说了,早在辽金时代,契丹等北方游牧民族就已有支火锅涮羊肉片的习惯,涮几秒就能吃也是很适合游牧民族马背征战的生活特点的。
羊蝎子火锅
羊蝎子火锅是推味君的最爱!
以前还不知道羊蝎子是啥的时候,以为是什么稀奇古怪的昆虫火锅,听了名字都不敢吃。结果后来才知道……后悔死了少吃了多少顿好东西。
羊蝎子就是羊脊骨,也是一道有年头的小吃了。
康熙年间,蒙古王爷奈曼王有次打猎回来路过后院闻见香气扑鼻。跟下人打听才知道是新来的厨子给下人们炖羊脊骨吃。奈曼王爷一尝味道鲜美。然后看脊骨那形状酷似一只蝎子,就起名为“羊蝎子”并且作为府上的食谱。
吃羊蝎子既有啃骨头的乐趣,也有大口吃肉的畅快,吃羊蝎子肉香嫩而不腻,其骨多髓而不滑,其汤浓香而不膻。
更关键的是羊蝎子低脂肪、低胆固醇、富含钙质,多吃也不胖,冬天进补吃羊蝎子最有理由了!
川渝系的麻辣火锅
川渝系的火锅相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在这俩地界儿,空气闻着都是麻辣味的。
最好吃的火锅必须是点毛肚、黄喉、鸭肠、胗花、鸭血、麻辣牛肉,配着红油满铺的九宫格。
吃的时候再蘸着香油、香菜、蒜泥才算合格,嗦完苕粉再烫个脑花,最后喝一口冰粉结束这场日常战斗。
但不得不说能和四川人和重庆人一起吃鸳鸯锅,这真的是他们的极大包容了。
四川豆花火锅
四川人爱吃火锅也爱吃豆花,于是就又有了豆花火锅。
吃豆花火锅,锅底里主要配的就是豆花和酸菜!不是东北酸菜的那个酸菜,是“老坛酸菜”的那个酸菜。
刚端上来的豆花火锅的汤都是白色的,酸菜也是刚放还没有煮入味,所以一定要耐心等待。
豆花大坨又耐煮,多煮一会,酸菜的味道开始渗透到豆花之中,豆子的清香醇厚,搭配上酸菜的酸爽可口,这样的搭配一生推!
蘸上料的豆花更是香辣开胃有下饭,开局吃点酸菜豆花开开胃,豆花捞干净了就可以开始涮菜吃,接下来的步骤就和吃其他火锅一样了,只不过酸菜味的锅底会让你越吃胃口越好,一定要控制好自己,别一不小心撑了肚!
贵州酸汤鱼火锅
贵州的酸汤鱼火锅是苗家特色小吃。有多特色呢?光这个酸汤锅底的制作就已经很奇特了。
酸汤有两种,清酸汤和红酸汤。
清酸汤是把淘米水烧开,放入坛子中,加入适量的面粉、酵母、水或者是白醋,野葱、木姜子发酵而成的。
红酸汤则是西红柿加盐泡在坛子里腌制15天发酵而成的。
只有这样的制作才能得到浓郁的发酵酸味,酸汤煮鱼肉,去腥开胃,而且由于酸汤的刺激,吃完整个人都整体通畅、神清气爽!
(氮素!这个酸汤真的很酸啊!吃不习惯的小伙伴可以通过在锅底中兑水来缓解……推味君也是吃不了酸,我只能帮你到这了)
云南腊排骨火锅
云南的腊排骨就得数丽江。
腌制腊排骨要精选当地特有的走地猪的排骨,加上适量的盐、辣椒、香料等腌制一天后取出挂在阴凉透风的地方风干,十多天后即成腊排骨。
腊排骨可比新鲜排骨有味多了。
丽江腊排骨可以有效地融合肉味和骨质味,让经过腌制和晾置处理后,排骨的香味很容易地散发到汤汁中。这样不管锅里烫什么菜,烫出来的火锅都融有腊排骨浓郁的香,吃着特别香。
真的去丽江别只顾着风花雪月酒,去尝尝腊排骨火锅,啃啃肉吃吃菜,比酒吧求偶遇什么的浪漫的多了!
云南菌子火锅
云南就是全国人民的蘑菇篮子,说火锅自然不能落了菌子火锅。
我一直觉得,菌菇是最能接近肉类的生物,无论是口感还是味道上,吃蘑菇都比不上吃肉差,而鸟苷酸的存在让蘑菇吃着比肉还要多一层鲜香味。
所以这菌子火锅吃的就是蘑菇的鲜甜味。
新鲜香菇、金针菇、黄丝菌、大脚菇、鸡丝菌、鸡枞菌、牛肝菌、三辨菇、竹荪……这一大锅野生菌煮着吃,闻着比看着香,吃着比闻着香。
而且菌类富含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叶酸、乳酸等物质,能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调节生理机能,保健效果也不弱!
潮汕牛肉火锅
这两年潮汕牛肉火锅势头迅猛,也可以称得上是主流火锅了。广东人吃东西都是也是追求一个食物本味,潮汕牛肉火锅也不例外。
潮汕牛肉火锅锅底有清水和牛骨清汤,清水锅底有时会放几块白萝卜,而牛骨清汤会加几块牛肋排,放入白萝卜和玉米,每锅牛骨清汤出来,都透着牛骨天然的鲜香清润。
白萝卜和玉米,起到吸油解腻的作用,还能够提鲜,增加涮肉中的清香之气,吃起来也是香香甜甜的。(不是骗你,这玉米拿肉我都不给换!)
如果锅底是张白纸,那么好的牛肉就是浓墨重彩的那一笔!
潮汕牛肉火锅对于牛肉的要求特别高,除了对牛肉的新鲜度的保障,这对牛肉的分解也是达到了极致。
嫩肉,牛舌,三花腱,五花腱,匙柄,匙仁,脖仁,吊龙伴,吊龙,肥胼,胸口朥,在吃潮汕牛肉火锅之前,我都不知道牛肉竟然可以精细到这种程度!
牛肉在锅中短暂烫熟,蘸上沙茶酱,牛肉嫩口,味道鲜香,肉吃够了再烫上一份粿条,过了嘴瘾,也饱了肚子,吃的就是爽快!
广东打边炉
在中国大多数地方,火锅通常都坐着吃,但在广东,它的最传统吃法却是站着吃。
关于“打边炉”一词,宋代便有记载,只不过当时叫“打甂(音‘边’)炉”。“甂”就是小瓦盆,“打”则是涮的意思,打甂炉即涮瓦盆火锅。但或许“甂”字太生僻,逐渐就被误传为“边”。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顺德县志》记下了人们对打边炉的理解,已经转变为:“以鱼、肉、蚬、菜杂烹,环鼎(边)而食”。
如今,打边炉的锅具早已变成了砂锅。但吃的阵势不变,仍讲究要站着吃,所以使用的筷子既要够长,又能禁得住久烫不变形——长竹筷子自然是首选。
另外,打边炉讲究汤水一直要处于滚沸的状态,高温短时间烫出来的生鱼片、生虾片、鱿鱼片才足够鲜嫩。
海南椰子鸡
椰子鸡算火锅届的小清新选手,还是第一名的那种!
锅底是火锅的大背景,椰子鸡的背景自然就是椰子了。青椰破壳后取出原汁椰子水,再加上几条椰子肉,越煮越甘甜。
椰子鸡的鸡也是名牌鸡,海南四大名菜之首“文昌鸡”,甜甜的椰子水和鸡肉同煮,满嘴都是鲜嫩鲜甜。
吃椰子鸡,配菜多放竹荪和马蹄,竹荪饱吸汤汁鲜甜口味也不属于鸡肉,马蹄吃着清脆可口,更像是在吃火锅里的甜品。
从锅底,鸡肉、到配菜,椰子鸡这个小清新的风格贯彻的是足够到底!
小伙伴们你们最喜欢吃哪种火锅呢~
更多美食关注微信公众号:推味( tui_wei )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js_underline_content autoTypeSetting24psection " id="js_content">电话:028-87107877
电话:13689015759
电话:18180858918
电话:18180403097
电话:028-61948904
地址:奎光路505号
电话:13880337109
地址:宝莲路179号
主办 | 中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中国的饮食文化里,火锅绝对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而在不同的地域,各地的火锅种类也是琳琅满目。不论严寒还是酷暑,既有麻辣火锅驱寒,也有椰子鸡火锅抵暑,可以看出,人们对火锅的喜爱指数从未有过下降。
< class="pgc-img">火锅!火锅!图/soogif
>火锅统一了中国人的审美,但在口味上,却是百锅千味,也可以说是汇聚了不同地域不同饮食文化的集合。
在我国最靠北的东北地区,要说冬天什么味道最浓,那肯定是酸菜味儿,遵循着“铁打的酸菜,流水的搭档”的道理,自然而然酸菜火锅诞生了。
< class="pgc-img">翠花上的是这锅酸菜吗?图/网络
>酸菜火锅是以酸菜丝、里脊肉等食材制成的一道菜品,而酸菜的头等原料大白菜在头年秋末初冬早已备好,时不时可以拿出来享用,时间越长、酸菜味儿更浓,酸菜火锅的汤料也更鲜美。
< class="pgc-img">酸菜,是独属于东北人的记忆。图/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3》
>肉既是东北火锅永恒的主题,也是华北的主打菜。老北京涮羊肉火锅首当其冲,卷起的羊肉,顺势下入汤中,地道的老北京铜锅,几乎看不到调料的影子,清水的锅底中,仅有大葱段、干香菇、枸杞、姜片作为点缀,翻腾一分钟左右捞出,放入沾满韭菜花调和的芝麻酱的油碗中,香浓别致,直勾得人口内生津。
< class="pgc-img">老北京火锅
>除了涮羊肉火锅,羊蝎子火锅也是北京百姓餐桌上的常客。羊蝎子就是羊大梁,因其形状酷似蝎子,故而俗称羊蝎子。“吃猪不如吃牛,吃牛不如吃羊。”大块的羊大梁铺满了整整一锅,热气从骨头的缝隙中飘出,裹着羊肉的香味直往食客的鼻腔里窜,这是羊蝎子火锅独有的魅力。
< class="pgc-img">羊蝎子火锅
>跨过秦淮线,到了南方,火锅的种类更是五花八门,不论是成都以清油为主的火锅,还是重庆以牛油锅底为特色的火锅,是各有各的特色,这两地火锅的核心无外乎辣的感受不同罢了。成都火锅像是“笑里藏刀”,麻是其最大的特点;而重庆火锅则更“豪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个“辣”字。
< class="pgc-img">辣不辣?爽不爽?
>吃惯了那些大街小巷无不以辣为主的火锅外,各地有特色的“小”火锅也是层出不穷。
尝尽中国美食的《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在被问及吃过最好吃的火锅时,脱口而出的依然是家乡的味道:“更习惯的是我们安徽的火锅,也就是小时候吃的火锅,叫一品锅。”
< class="pgc-img">一品锅制作过程及其复杂,对火候的要求非常之高,如今在安徽,只有红白事时才能见到。图/网络
>相传,此菜由明代"四部尚书"毕锵的一品诰命夫人余氏创制。而名字则由皇上品尝到他家的家常火锅,赞美不绝后所起的。
胡适在用“一品锅”招待绩溪女婿梁实秋时,梁实秋吃后大赞:"一只大铁锅,口径差不多有二尺,热腾腾地端上了桌,里面还滚沸,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一层油豆腐,点缀着一些蛋皮饺。紧底下是萝卜、青菜,味道好极。"
< class="pgc-img">经改良后,海鲜也成为一品锅的新晋食材。图/图虫·创意
>再往南,我国的最南方,广东潮汕总是以吃而名扬天下,潮汕牛肉火锅就是其典型代表。
< class="pgc-img">潮汕牛肉火锅
>牛肉锅的汤底,是牛肉火锅的灵魂所在。牛大骨小火熬制六七个小时,鲜香馥郁,骨头的精华尽在一锅汤内,骨头的香味、鲜味扑鼻而来。用酱油和料酒调好味道的火锅底汤一煮沸,就把准备好的蔬菜和肉放进锅里,煮熟后加调味汁即可。
< class="pgc-img">海南椰子鸡火锅
>如此多的火锅种类,到底哪一种才是你的最爱呢?
- END -
文丨莺时
编辑丨堃堃
本文为地道风物原创文章,原文有删改
本文图片来源于版权方,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个人未经版权方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