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熬过三四月的,都是神仙店了”
“三月营收与去年同期相比,真是拦腰斩”......
在厮杀激烈的火锅赛道,有人调整战略方向,一边练内功一边等待市场好转,但有火锅店也已经悄悄退出这场竞争。
第 1565 期
文 | 大龙
1.27万家火锅企业“阵亡”
“春天”并未真正到来
最近,在行业的交流中,有不少火锅店的老板纷纷开始焦虑,门店生意不好,眼看很多兄弟品牌陆续关店,有的火锅店已经开始让员工调休了。
很多火锅店的老板,都想与爆火的天水麻辣烫一样,能够有一个机会,体验一下甘肃天水的热闹。
也有火锅老板告诉火锅餐见,原本同一条街打价格战的火锅店,已有多家店黯然离场。
企查查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新增火锅相关企业1.14万家,期间注销吊销企业数量1.27万家。
在社交媒体,火锅店闭店、转让的案例不胜枚举这里不乏一些全国连锁、区域大牌子。
河南信阳火锅某火锅(万达店),也在3月11日发出“关店会员退费公告”。公告中写明因特殊情况不适合继续营业,决定于2024年3月11日闭店,有充值的会员可以来办理退费事宜。
此外,3月26日,该品牌(菏泽万达店)正式闭店,门店负责人发布短视频称,“满含泪水拍完这个视频,没有永远的巅峰也没有永远的低谷!江湖再见!”
无奈、不舍,充斥在创业者表露的字里行间。
3月17日,位于浙江绍兴银泰火锅店某王门口,赫然放着一个闭店的通知,上面写道:本店将于3月17日关店。据了解,此店成立于2018年,作为人气火锅店,它的关闭也让很多人表示惊讶。有网友表示惋惜:每次去都排队,怎么说关闭就关闭了。
通知还写道,如果还想吃某王的话,就只能去绍兴柯桥万达店或者万和城店就餐。
不止是生意艰难,也有头部火锅在对其门店进行优化。
一个多月前,某奴毛肚火锅在平顶山的一家门店也宣布闭店,缘由是店内环境设施老化,并推荐顾客到就近的门店享受优质服务。
除此之外,前段时间网红知名火锅“某某锅”,在经历了短暂的高光时刻后,也走向滑落,目前显示位于广州、深圳、上海等地的门店,均为“歇业闭店”状态。
火锅店开始闭店,也是火锅行业现状的一个缩影。随着开店数量的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内卷”愈发激烈,在行业加速洗牌之下,想要实现突围更是难上加难。
餐饮关店潮来临
一众火锅利润承压
闭店歇业、成本压缩、品牌收购,这两年火锅行业似乎很不平静,从头部连锁品牌到中小商家,都受到了波及。火锅餐见此前就曾报道,2023年火锅店闭店3.37万家,今年经营状况压力骤增。
很多品牌最终也没有熬过出头之日,用关店来压缩运营成本,成为了很多火锅店的必经之路。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品牌火锅店纷纷闭店呢?
1、网红不是长久之路,口碑下降成为闭店原因之一。
即使有流量夹持,也难逃闭店魔咒。像网红火锅店某某锅的闭店,自身也存在了一定的原因。
闭店前期,就有消费者反馈,“某某锅的产品、服务已经出现下滑。”“上菜很慢,服务员态度也不好……”由此可见,客流量的下滑、口碑的下滑都导致了某某锅的运营不堪重负。很多网红火锅店,开业时依靠线上流量等传播,迎来爆火,但是后期不注重对产品的把控,最终口碑下滑。
2023年5月,某某庄卤味火锅位于广州、北京、上海等地的门店全部关闭,品牌有明星加持固然很好,但是一波流量之后,就剩下了冷清了。
所有流量最后依然是靠品质、服务来支撑,当品质下降的时候,人流就会随之下滑,这也让火锅店走向闭店之路。
2、行业“内卷”加剧,为生存大打价格战
对于火锅行业来说,锅底、菜品、人工、房租等成本居高不下,但是行业价格内卷,很多情况下支撑不了运营开支。不少火锅品牌因此出现资金链断裂、门店持续亏损。成本和盈利达不到平衡,但是品质不能下降。造成一些门店退出市场。
曾经有火锅品牌老板告诉火锅餐见,他们家只是火锅底料的成本都在79元,如果降低成本品质势必受影响。
目前,很多商家开始采取降低价格,利用抖音退出团购,价格的内卷虽然短期内看到了巨大的流量,但是在核算成本的时候,就会发现盈利基本没有,有老板说就是在赔钱赚吆喝。
从营销到供应链,每个环节都在内卷的环境里”摸爬滚打”,当利润率长期受到严重挤压,一些火锅店只能闭店。
有火锅资深从业者认为,这波闭店潮可能将持续到年中,一些盲目进入餐饮圈,认知跟不上的老餐饮人都会逐渐淘汰,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加速了行业的洗牌。
3、没有充分的理由吸引顾客到店。
有些火锅餐饮品牌并不注重营销,甚至不去做相关的营销服务。
当你不动的时候,就会有品牌在这个方面努力。比如火锅店门口外摆、在吃火锅的时候给予顾客一定的情绪价值,这些都促使顾客想要去店内消费。
就像,海底捞以服务为行业头部,怂火锅将情绪价值给足;后火锅、萍姐将火锅店的场景、氛围给全面打造好,每个火锅品牌似乎都在使出全身的力气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火锅餐见了解到,有些火锅店品质很好,味道也不错,但是并没有做任何的营销或者有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动作。酒香也怕巷子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时候火锅店还是要多去做一些动作,吸引顾客进店。特别是在商场店,更需要一个进店理由,让顾客在众多的餐饮品牌中选择你。但有时候,真诚也是必杀技。
总结
在内卷加剧的火锅市场里,火锅赛道依然是“热辣滚烫”。而越来越多的火锅店在这波流量里,使出浑身解数。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摆在面前的问题早已不是多赚少赚,而是如何活下来度过寒冬,又或者是更好的活下来才能“剩者为王”。
不好的时代终将过去,对于火锅人来说,好与不好都需要提高自己的认知,苦练基本功,什么时候都有机会!
期看点:
1、春节档火锅品牌成绩单出炉
2、下沉市场出圈,县城仍是黑马
3、春节折射出哪些火锅趋势?
第 1545 期
文 | 张冬 大龙
最狠一天5.5万
“这哪是在过节,分明在打仗!”
潜伏许久的餐饮消费需求,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档得到释放。
大年初七,就有火锅餐见餐创联会员称,“年后每天(营收) 4.5万,最狠一天 5.5万”。另有会员称,返乡潮+外出游玩,让县城、地级市都迎来了新增长。
< class="pgc-img">>根据抖音发布的《2024年春节消费数据报告》显示,春节假期,抖音上美食订单同比增长99%。
而一些旅游城市、大型社区、商圈店更是表现不俗。
>旅游城市火锅店迎来流量井喷
春节假期头几天,多个火锅品牌迎来了客流高峰。拿成都的吼堂老火锅来说,春熙路店平均每天翻台达10轮以上,每天连续排队等位超过3000桌。
吼堂的一名店长发圈,连续作战15小时。当日小票也摞成小山。“这哪是在过节,这是在打仗!”
值得一提的是,吼堂还将“庙会”搬至门店,为等位顾客表演变脸、吐火等技艺,引发众多顾客围观。
在2023年冬天火爆出圈的“尔滨游”,让哈尔滨的火锅餐饮也截了一波流量,位于热门景区中央大街的海底捞新一百店,初一至初六的累计客流较去年同期增长超70%。
不止是火锅,也有哈尔滨餐饮人告诉火锅餐见,哈尔滨的铁锅炖、烧烤异常火爆,成为南方的小土豆们的必吃项。
>大型社区、商圈依旧把持节日流量入口
以门店多开在大型社区、商圈的海底捞为例。在2月10日到17日的8天假期里,海底捞共计接待顾客约130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超35%。
今年西安海底捞的春节接待量仍据全国城市排行榜第一,共计服务顾客超过65万人次,海口、三亚、北海等南方旅游城市的海底捞普遍迎来40%以上的客流增幅。
在全国多地好评不断的巴奴毛肚火锅,光是在大年初一,全国大多数门店翻台次数超过6次,最高翻台门店更是高达8.5次,全天营业时间内座无虚席。
初一至初八,呷哺集团旗下呷哺呷哺、湊湊、趁烧、茶米茶等品牌累计接待消费者超180万人次。其中,呷哺呷哺共有31家餐厅打破历年业绩记录。
春节档下沉市场“热辣滚烫”
越火爆,却越心酸
春节期间,在“返乡潮”拉动下,下沉市场门店也是一位难求。
美团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民众日均消费规模较上一年度提升36%,由于四线及以下城市所代表的下沉市场迎来了大批返乡青年,假期消费规模的增幅更为明显。
“一直到正月20,我们都排满了”
海底捞在河南驻马店、河北保定、山东济宁等二三线城市的门店,春节接待顾客量均出现了60%以上的增长。
火锅餐见餐创联会员单位、芳竹园火锅在下沉市场表现突出,河南鹿邑店日最高营收达到了5W+,黑龙江桦南县店营收达到了4.5W+。
还有火锅餐见餐创联会员单位、二十九栋烂火锅的下沉市场也表现优异,春节期间,地市、县城门店营收较平日高出2倍。
◎ 芳竹园火锅
芳竹园火锅创始人梁继坤告诉火锅餐见,春节期间不会太担心流量,主要是各门店能够稳定出品和保证服务品质,目的是确保品牌的美誉度;
其次,在客流量集中的情况下,梳理好出餐及回餐的流程,在保证翻台率的同时,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2024年的下沉市场春节档,与往年略有差异的是,更多顾客乐意选择品牌连锁餐厅,要么就是一些本地存在十几年或几十年的老餐厅,而一些无品牌或新开的自创品牌,生意远不如前两者。
像去年11月份在河南某地级市开业的许府牛,出道就很火,店长说,一进腊月,几乎天天翻台两三次,而且每天都有预定,“一直到正月二十,我们都排满了”。
◎ 许府牛产品
在下沉市场,鱼虾鸡等有料火锅是很受欢迎的品类,一位在陕西某县城做王婆大虾的老板介绍,“虽然客人很少预定,但每天都会排队,尤其是腊月十五以后,店里19张台,每天差不多能开40张左右,算下来,能翻一轮多;来客一般都是家庭聚餐,老主顾”。
“春节挣这点钱,根本不够填窟窿”
由于重庆火锅的高歌猛进,下沉市场也随处可见其身影,且顾客多为年轻群体,一位在河北某县城、加盟某重庆火锅品牌的老板告诉火锅餐见,春节档确实“很喜人”,因为一年来生意一直不温不火,现在每天都会翻台两三次。
◎ 老破小场景在下沉市场也挺吃香
对于春节档的火爆,这位年轻的火锅人并不乐观,一来,从总部拿货,听从总部定价,实际利润并不高,但自己又不敢随意“串货”,一年下来,只是勉为生计;
二来,小县城客流量有限,虽然房租不高,但每天看着坐不满的大厅,内心总会惴惴不安,用他的话说,“自从开了这个店,就再没了幸福感。”
有着同样体验的火锅人不在少数,一位在湖南某县城做烤涮一体自助餐厅的老板说,虽然春节档忙得要死,七八姑八大姨都喊过来帮忙,但挣的这点钱,远填不够2023一年亏的窟窿,他最近一直在思考,干这个餐厅,坚持下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就算火爆,我也要转店了”
在采访过程中,很多火锅老板都流露出一种“越火爆,越心酸”的情绪,他们认为,当下的火爆,只是春节的恩赐,像是“一场幻觉”;过了春节,又要进入下一个痛苦而难熬的季节,而且还不清楚会有多漫长。
一位在河南某县城做重庆火锅的90后老板介绍,因为在2023年看到重庆火锅的火爆,萌生了开店想法,川渝地区逛了一圈后,觉得加盟费高,于是决定自己搞,找设计、找厨师、找供应链,轰轰烈烈地装了两个月,9月份开业,迎来国庆档第一波客流高峰,而后就是无休止地陷入死寂,每天十几桌人,根本顾不住人工和房租。
◎ 春节后会陷入一波闭店潮
即便是春节期间,一到夜间10点,店中就没什么客人了,尤其是正月初五之后,客流腰斩;运营数月以来,投资三十多万,回本无期,这位年轻的老板决定“在3、4月份转出去”。
不难预料,2024年的3、4月份,火锅行业将迎来最大淡季和一大波闭店潮。
最后
春节档火锅行业的火爆,让很多人看到希望,也让很多人死心,前者可能会摩拳擦掌、要么入局、要么拓店,后者则会考虑抽身离场。
2024中国经济一定会向好,这是大势所趋,但这并不代表是所有人的欢乐场,毕竟,在牌桌上赢钱的还是少数。
所以,无论生意如何火爆,还是要时刻保持清醒和警惕,不要盲目乐观。鏖战过春节档,热辣滚烫的火锅市场竞争仍会继续。
< class="pgc-img">>、2024清明假期大众消费的3个特点
2、全国各地火锅店营业额、翻台率呈现双增长
3、火锅老板如何顺势而为的4个建议
第 1567 期
文 | 张冬
清明假期各地上演“人从众”
1.19亿人,花了839.5亿
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全国各地一片沸腾。
文旅部披露,2024年3天清明节假期的旅游数据,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19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5%;国内游客出游花费539.5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2.7%。按此计算,人均消费433元。
交通运输部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7亿人次,日均2.47亿人次,比2023年同期日均增长53.5%。
◎假期下的北京前门
大家都敢出来消费了。
国内人太多,很多人将目光瞄向了国外,上海边检总站披露,2024年清明节假期期间,上海口岸出入境人员数量达28.2万人次;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口岸出入境人员数达25万人次。
能出国消费的,绝非泛泛之辈,较之2023,从另一角度讲,大众的消费信心正逐渐恢复。
还有在社交平台上大火的开封、天水以及淄博,也在清明假期迎来了一大波流量。
像开封,美团文旅订单量同比增长近4倍;清明假期前两日,天水游客接待量达到65.76万人次;淄博更不必提,根本烤不过来,八大局的日客流量更是达到10万人次。
◎假期下的南京
清明假期,文旅的火爆带来了餐饮的热潮,大众不仅要饱眼福,更要饱口福。
来看一些火锅品牌在清明假期的表现。
海底捞全国1300多家门店,日均接待顾客人次超170万。
餐创联会员单位、东北火锅巨头熊喵来了火锅,三天接待顾客36万人,日均翻台4.7,营业额较平时周末提升35%以上。
巴奴在北京、天津、西安等城市的部分店铺,翻台率达7次以上。
赵美丽火锅,清明假期客流量较周末提升超50%以上,一二线城市门店店均翻台5.3轮、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店均翻台3.8轮,重庆单店最高翻台超7.6轮,杭州区域单店最高翻台超8.5轮。
餐创联单位程蝶衣火锅馆营业额比平时增加24.3%,全国各城市门店 客流增长150%,翻台率较平时增长120%。
◎清明假期下的程碟衣
清明假期,餐饮行业如同春风中的鲜花,正全力绽放、火力全开。
火锅行业会否迎来
一年的高峰
清明长假餐饮业的火爆,让诸多餐饮人看到希望,也有业内人士认为,2024,将是餐饮行业复苏的元年。(去年也有专家发表过类似言论)
在经过2023年的观望之后,大众的消费意愿度开始提升,而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大家的口袋,也慢慢鼓起。
此次清明假期,大众出行有3个特点。
第一、短途大于长途出行,也就是说,大众在进行试探性消费,即“我想花钱,但不想花太多”,相比去年紧捂钱包,已是莫大进步。
第二、小城市变得热门,据央视发布消息,从出游热力图上来看,天水、大同、景德镇、秦皇岛、开封、泰安、湖州、徐州、烟台,成为清明节热门旅游城市,足见,地域特色成了出行选择的重要因素,另据统计,国内十大热门场站多为广州、上海、杭州、南京、郑州等地,用户从一线、新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流动的特征比较明显。
第三、“社交平台+假期+民俗文化”成文旅王炸,赏花、放风筝、露营、文化节,全国各地为揽游客,各施奇计,提供最具“政通人和”的氛围。
以本次清明假期为支点,火锅餐见在采访众多火锅人后,梳理了一些关于2024火锅行业观点,总结如下。
◎清明假期下的赵美丽
从大势来看,2024年火锅行业在品牌创新、开拓下沉市场、挖掘地域特色、健康饮食等方面,存在诸多机会点。
·围绕品牌的核心价值点做创新
2023年的火锅行业,见证了一系列新品类、新品牌的诞生,诸如渣渣牛肉、鲜烧牛肉、油卤串串、冒烤鸭(老品类复燃)的爆火,通过社交平台的推波助澜,一度红透网络,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也引来大量加盟商、
不过,一些品类的热度往往快速升温,又迅速降温,可以预见,市场对于创新形式的接受度很高,愿意尝试新东西,但顾客总喜新厌旧,所以,大众消费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需要观察。
火锅人也应思考长久吸引流量的原动力在哪里。究竟是产品、服务?还是便捷高效?找到核心关键,不断追击优势、不断强化体验,才有制胜机会。
品牌应在追求创新的同时,围绕核心价值点去做品牌的长期建设以及培养顾客忠诚度。
·下沉市场尚处于增量状态,品牌应一击必中
2024刚开年,海底捞就放出大招,推行加盟特许经营模式,九毛九、珮姐也纷纷敞开怀抱,迎接加盟商。
此举意味着,火锅行业正进一步迈开连锁扩张的脚步,根据《2024中国火锅经营发展报告》,火锅行业连锁化率已从2019年的15.1%,上升到2023年的27.8%,远超餐饮大盘(13%—20%)。
◎假期下的熊喵来了
随着大众对品牌的认知以及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连锁企业的优势愈加明显,一些无品牌或品牌度低的企业,将会迅速衰落直至消亡,“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将会更加明显。
相关数据显示,在下沉市场,2023年的火锅门店数实现正增长,而一二线市场,则出现了负增长。
可见,下沉市场仍是一块可继续挖掘的风水宝地,更是一些火锅品牌的增量市场。未来,火锅行业包括餐饮业的增长点,将更多地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和乡镇地区,火锅人还应因地制宜,做好产品规划、调整运营策略。
及早下手,就能及早准备,免得更多外敌进入、大军压境时兵荒马乱。
·地域特色,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热门
虽然预制菜的发展,能让大众足不出户吃到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但到店消费的氛围感和烟火气,却非预制菜能比拟,地域特色,长期内仍是餐饮热门。
像去年酸汤火锅的兴起,就是地域特色走向全国的一个佐证;还有天水麻辣烫的爆火,也让火锅人看到了地域文化的力量。
◎酸汤火锅
从异业看也是如此,相关数据显示,中式快餐门店数占比(全国快餐门店)高达46.1%,而地方小吃的增长率竟达到13.6%,可见地域特色的小吃,正全国蔓延。
这一特征的背后,是地域力量的反映,火锅人可通过挖掘和推广地方特色美食,来实现品牌的差异化和门店扩张。
但需要注意的是,品类自身的周期一定要考虑在内,如果一个品类处于上升期,自然没问题,如果处于衰落期,这碗冷饭很难炒火。
冒烤鸭就是典型的例子,源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个小吃,即便是用新手段、新供应链重做一遍,但仍挽救不了品类,这可以理解为气数已尽,新技术的使用,不过是延长周期,续命而已,撑不多久。
还有一些“兴于某地、困于某地”的品类,就不必拿来拿去“移植”了,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别跟古训闹别扭。
最典型的要数螺蛳粉火锅,两广火爆,出去平平。
◎螺蛳粉火锅
·健康饮食,是大势所趋
无论是国人自身的觉醒(疫情),还是国家的战略(大健康),健康饮食都是未来重要趋势。
这几年来,大众对餐饮品质和体验的需求,也在水涨船高,除了性价比,大众还提出了“质价比”,即在同样性价比(价格、功能)的水平下,谁的品质更高。
根据美团报告,大众对健康饮食的认知排名前三的是,第一、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第二、天然新鲜,无有害添加;第三、富含优质蛋白。
火锅老板可根据这一需求,呈现并提供更健康营养、更新鲜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
这两年,牛肉火锅、鲜货火锅、海鲜火锅的兴起,也正是大众对健康饮食的需求反映。
◎某鲜货火锅店摆设
另外,火锅企业多为传统思维运营,急需数字化转型,不仅提升效率,还能降低成本,最重要的是,企业能够通过数字化优化运营、提升服务质量。
最后
2024究竟会不会反弹,多数火锅人持悲观态度,然而,悲观者永远正确,乐观者永远前行。
从大环境上看,中国的经济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重要拐点,中国有14亿人口,在经济转型的进程中,存在着极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这是中国特有的“转型红利”。
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城乡结构升级等等,都蕴藏着巨大潜力,这其中,存在各式各样的机遇。
这既是一场心力的角逐,更是一场耐力的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