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员 郑淑婧
速览
- Nika Tera海港隶属乌克兰企业DF集团。DF集团代表在6月7日公开声明,该公司在Nika Tera港口的综合设施在6月4日遭到了大规模炮击,已完全无法使用。
事件背景
近日,有“”用户发布消息称,乌克兰尼古拉耶夫港的中粮集团巨资投入建造的粮料仓储码头继四月份被炸后于当地时间6月5日第二次遭到俄军袭击,彻底毁于一旦,并随文附上了数张疑似展示轰炸现场浓烟滚滚的图片。
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2016年5月23日发布的消息,2016年5月19日,中粮集团全资子公司中粮农业在乌克兰投资7500万美元建设的DSSC码头正式投产。该码头位于尼古拉耶夫海运商业港(Mykolaiv Maritime Commercial Port),由中粮农业全资持有和运营,出口经营品种为玉米。码头总吞吐量为250万吨/年,仓储能力14.3万吨。配有两个粮食升降机,包括16个仓容120吨的筒仓和4个仓容1500吨的筒仓,最大卸货能力为10000吨/日,还配有谷物干燥机和清洁机(处理能力50吨/日)、装船机(装载能力1000吨/时,20000吨/日)及谷物质量检测实验室。
明查
网传消息中包含一张疑似展示乌克兰尼古拉耶夫港港口码头遭受轰炸的图片(右下)。对该图片进行反搜,可以发现乌克兰独立新闻通讯社Skeptic UA发布在6月5日发布的一篇报道,称根据尼古拉耶夫地方媒体Novosti N的消息,该地的Nika Tera港口遭到了火箭弹袭击,存放葵花籽的仓库被击中,引发了持续一个多小时的大火。
经核查,Novosti N新闻网站确实在当地时间6月4日晚上10点发布了相关报道,称4日傍晚,俄军的炮弹击中了Nika Tera港口,整座城市中都弥漫着大火产生的烟雾。该报道使用了上述图片,说明文字为“俄罗斯军队炮击尼古拉耶夫的Nika-Tera港口”。
Novosti N新闻网站报道截图。
此外,Novosti N在4日17时07分还发布了另一篇题为《尼古拉耶夫,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后,一道黑色的烟柱升入天空》的报道,报道中使用的其中一张图片与网传消息中出现的图片一致(左上)。
尼古拉耶夫,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后,一道黑色的烟柱升入天空。
在谷歌地图上搜索Nika Tera,可以找到一张由谷歌用户弗拉基米尔·苏德(владимир сущ)上传于2021年8月的照片,画面中清楚显示有一座灰色矩体外观的建筑,与上述港口遭轰炸图片中的一座建筑在外观上十分相像。以该建筑为参照点,在谷歌地球上考察Nika Tera及其周边环境,则可以在东经31°58’43.76’’,北纬46°51’13.62’’左右位置找到该建筑物,且周边基础设施的地理分布与网传图片显示基本相符。
弗拉基米尔·苏德上传至谷歌地图的图片。
谷歌地球(上)卫星图与网传图片(下)对比,矩体建筑物及其周边基础设施的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Planet摄于6月7日的卫星图显示,Nika Tera港口46°51'03.09''N, 31°58'54.88''E左右位置近日有被轰炸痕迹。此外,乌克兰自媒体@TpyxaNews在北京时间6月8日下午6时41分发布了一段视频,称展示了Nika Tera谷物码头在遭受了前几天袭击后的现状。视频中作为背景出现的钢制廊桥式的建筑架构与网传图片中出现的矩体建筑附近的结构相似。据此可以大致确认,网传图片显示的被轰炸地点在Nika Tera港口附近。
卫星图显示Nika Tera港口附近的仓库被轰炸。图片来源:Planet
Tpyxa发布视频展示Nika Tera谷物码头遭袭后状况。
参考谷歌地球,Nika Tera港口和中粮投资建设的DSSC码头均位于乌克兰南布格河沿岸,但二者的直线距离在10公里以上。因此,从网传图片中不能得出中粮资产被轰炸的结论。此外,推特上还有部分网友声称网传图片显示的是尼古拉耶夫弹药库被炸毁画面,但目前没有公开资料表明乌克兰在尼古拉耶夫地区设有弹药库或武器库。
而根据路透社在北京时间6月8日发布的报道,乌克兰当局声称发生在6月4日的这场炮击摧毁了乌克兰最大农业商品码头之一的仓库。尽管乌政府未公布该仓库名称,但一家名为DF集团的乌克兰企业主动承认,被毁的是其在当地Nika Tera港口的设施。
中粮的DSSC码头(上)距被袭的Nika Tera港(下)直线距离在10公里以上。
2021年1月25日,DF集团官网曾发布文章称,2020年,作为DF集团成员的Nika Tera海港成为了尼克拉耶夫地区最大的纳税者之一——该公司向各级预算支付了24.87亿乌克兰格里夫纳(约合人民币5.58亿元)的税费,相关文章的配图中同样展示了上文中强调的矩体建筑物。
DF集团官网新闻稿截图。
6月7日,DF集团所有者Dmytro Firtash的美国联合律师Lanny J. Davis发布了一份公开声明,其中提到:“位于尼克拉耶夫南部布格-第聂伯河口通往黑海的Nika-Tera港口综合设施遭到了大规模炮击……上周六(2022年6月4日),该港口码头遭受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攻击,导致港口设施完全无法使用。”
Lanny J. Davis发布的声明截图。
综上所述,网传所谓“中粮集团资产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港遭袭”的图片,展现的其实是当地时间6月4日下午,南布格河沿岸Nika Tera港口被炮击的画面,该地址与中粮集团仓库所在地的直线距离在10公里以上。
Nika Tera海港隶属乌克兰企业DF集团。DF集团代表在6月7日公开声明,该公司在Nika Tera港口的综合设施在6月4日遭到了大规模炮击,已完全无法使用。
责任编辑:黄芳
校对:张亮亮
新网上海4月27日电 (张践 周卓傲)近日,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共富新村第六居委会居民反映收到疑似劣质大米。收到大米的马先生27日告诉记者,在宝山顾村镇发放的免费保供物资中,含有一袋2.5kg大米,许多居民开袋之后闻到非常强烈的异味。
淮安谷丰米业有限公司提供的苏粮米业订单确认函 淮安谷丰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韩永付供图
记者从马先生提供的居民微信群截图中看到,不少居民表示大米打开有异味,还有居民表示有一股农药味道。顾村镇共富新村第六居委会相关负责人2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这批大米是22日收到的,大概有1900余袋。在接到居民反馈有异味之后,居委会第一时间向上级有关部门反馈。
该负责人表示,26日接到上级通报之后,居委会也及时发布公告让居民不要食用,目前居委会已经通过公告、微信群消息等各种方式,确保收到大米的居民了解相关情况。
有居民根据大米外包装袋上的信息,拨打了大米出品商江苏省苏粮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电话,电话中,工作人员表示并没有提供保供物资,苏粮集团确定这批米不是集团出品生产的,并建议居民不要食用,等待官方做出回应。与此同时,苏粮集团也已发函给宝山区顾村镇。
不过当记者联系到大米外包装袋显示的生产商淮安谷丰米业有限公司时,该公司负责人韩永付表示,这批“苏星四季”品牌大米是出自淮安谷丰米业有限公司的,淮安谷丰米业有限公司是江苏苏粮米业的生产商,并向记者提供了苏粮米业订单确认函。
小区居民收到的大米 小区居民供图
对于大米有异味的问题,韩永付表示,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对淮安谷丰米业有限公司进行了专项检查,同时封存了40吨大米,并进行采样检验。此外公司也提供了同批次大米送至上海,上海相关部门已将该批次的大米送至专业机构进行检测。
顾村镇人民政府27日下午在其官方公众号上发布情况通报:4月26日下午,有市民反映我镇发放的第三轮第二批次免费大礼包物资中“苏星四季”品牌大米(2.5kg/袋)有强烈异味,并有生产商反映该商品涉嫌假冒其公司产品。接报后,我镇第一时间通知相关市民暂缓食用,并要求市场监管和公安部门介入调查、供应商协助调查。
顾村镇人民政府情况通报 官方微信公众号
顾村镇人民政府表示,经查,该批大米供货商系苏粮集团代工企业,但其目前无法提供该批次大米的苏粮集团授权,苏粮集团提出该供应商涉嫌侵犯其商标专用权。另外,针对市民反映该批“苏星四季”品牌大米存在明显异味的问题,区市场监管局已对该批大米进行采样送检。下一步,区有关部门将进一步深入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相关企业和责任人依法严肃处置。(完)
食稳,天下安。从80万元注册公司到如今固定资产3亿多元,从单一粮食贸易到销售500多种黑龙江特色农产品……十几年的时间,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80后”的张芳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黑龙江和粮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用自己的双手开创了一个“和粮”时代。
张芳出生在黑龙江省方正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从小就受到从事粮食贸易的父母的熏陶,张芳的成长经历伴随着很深的农业情怀。2008年,她决定从卖粮开始自己创业。 “当时,父母是坚决反对的,他们认为这是一条难走的路。但我相信‘民以食为天’,人人都要吃饭,中国十几亿人口,每人每天一碗米饭,就是日均几万吨的巨大需求量。于是,我就开始了创业之路。”张芳说。
在公司的起步阶段,最初的业务是粮食收购。张芳有着这样的经历:顶着严寒凌晨随车收购粮食,独自一人背井离乡到南方各大粮食集散市场寻找客户;经历过“三九”天货车高速公路抛锚数小时,手脚冻出了冻疮;也经历过粮贩无理讹诈,被困他乡……在坚守中,趁着新零售的东风,抢抓互联网机遇,张芳和她的和粮集团一步步成长。从五常大米、有机杂粮到鲜食玉米、蜂蜜、酸菜等,张芳将黑土地和大森林的好食材通过互联网卖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农业不仅要插上科技的翅膀,还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过去我们的产品通过经销商,加盟商,代理商等中间商环环相扣赚差价,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农产品从黑土地直接到餐桌,让消费者花更少的钱买更优质的农产品。”张芳说。
“产品的品质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张芳始终这样认为。为了让消费者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得满意,和粮集团的稻米种植都是采用人工插秧、人工除草。同时,建立一物一码农产品绿色安全追溯系统,每个产品都有唯一可溯源的识别码,每个商品都有独一无二的“身份ID”,力求做到一种一苗守品质,一物一码保安全。
致富不忘乡亲,张芳在哈尔滨、五常、双城先后成立了三家大型农作物种植合作社,在黑龙江省建立种植基地25处,种植土地近21万余亩,还利用“互联网+农民+合作社+仓储+生产+销售”的新型现代化农业产业营销模式,带动1.5万农户增产增收7300余万元。近年来,和粮农业集团先后拿出800余万元用于支持农村卫生、水利等事业。并先后通过黑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渠道捐款捐物总计200余万元。
“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努力,更是我的团队,也是我的兄弟姐妹们陪着我风雨无阻、艰苦奋斗而得的硕果。”面对成绩,张芳却从未骄傲。张芳有这样一个目标,让黑龙江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去。现在,大米、杂粮、蜂蜜、山珍等优质农产品通过公司的销售渠道走向全国。让老百姓的餐桌上都有安全放心的食品是和粮集团的愿景,如今正一步一步变成现实。(记者 石岩松 石启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