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年慢慢远去,回望过去,餐饮人必定心绪难平。
这一年,互联网+餐饮成为常态,资本在餐饮市场涌动。这一年,曾经的餐饮巨头倒下,餐饮界的新星升起。这一年,大众餐饮更加追求产品质量,高端餐饮继续寻求转型……
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的书写未来。
公会君梳理了2016年餐饮界的“七宗最”。
最火爆的品类:潮汕牛肉
2016年,“一天一头牛”的潮汕牛肉火锅火遍了全国。
潮汕牛肉火锅最开始在潮汕扎根,逐步在广州、深圳、厦门等城市开分店,辐射全国。在上海和杭州,潮汕牛肉火锅店都达到了千家以上。
牛肉号称人们餐桌上最为健康的食品之一,而潮汕火锅追崇返璞归真的做法,潮汕牛肉火锅更是追求牛肉的极度新鲜,这些因素加起来,潮汕牛肉火锅成为了满足人们新需求的“爆品”。
目前,潮汕牛肉火锅店已经形成了产业链,比如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城市,有专业公司给店里配送牛肉,到了晚上还上门去回收剩余的牛肉。
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潮汕牛肉火锅,还能火爆多久?
最悲情的餐饮企业:净雅酒店
从2015年开始,净雅先后关掉了全国26个店面。关店风潮持续到2016年,其中还伴随着员工讨要工资风波。
净雅成立于1988年,2005年进京之后高举高打,一度成为高端餐饮的代表,随后,高端餐饮遭遇“八项规定”打击,净雅艰难转型,举措包括:收购经济型火锅品牌、地铁餐饮公司,收购团膳、低端中餐等,但是转型效果不佳。
前不久,在某个餐饮论坛上,还发起了“合众互帮、助力净雅”的帮扶计划,通过盘点净雅目前固定资产和估值,为净雅寻找投资方。
净雅酒店是高端餐饮失败的典型案例,它的经验教训值得后来者借鉴。
最具成长性的业务:互联网外卖
根据美团外卖2016年12月2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美团外卖日完成单量已经达到900万单。
从美团外卖公布的数据,可以直观感受到外卖业务的突飞猛进:2015年12月20日,美团外卖单日订单突破300万单,2016年5月,美团单日订单率先突破400万单。2016年8月,美团外卖单日突破500万单。9月,美团外卖单日突破700万单,10月,美团外卖单日突破700万单,11月,美团外卖单日突破800万单。
这两年,外卖市场一直都在高速增长,外卖经历从草莽生长到洗牌稳定再到规范化的过程。趋于成熟的互联网外卖的发展重心,正在由争夺市场,开始转向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融资最高的餐饮企业:西少爷
不久前,快餐连锁品牌西少爷在北京宣布完成总额为1150万美元的B轮融资,由弘毅投资领投、今日资本跟投,这一数字创下2016年度国内餐饮业融资的最高额。
在经历了标准化模式建设、连锁经营的历练之后,西少爷已经初具品牌效应。按照互联网的“打法”,西少爷将肉夹馍这一北方传统街边小吃的制作流程进行标准化、数字化分解,从而实现大量生产。
西少爷获2016年餐饮企业最大的融资,让人们对餐饮行业更加充满想象。
最有落差的餐饮企业:黄太吉
网红煎饼黄太吉,在2016年之前关闭了几家店,先是意图做餐饮平台,随后又要搞加盟。策略的不断摇摆,也反映出黄太吉目前的困境。
黄太吉从卖煎饼果子起家,A轮几千万B轮1.8亿元,最高时估值达12亿元。曾经建起的10个产能中心(即外卖工厂店),目前已经关闭了5个。当年赫畅的目标是在北京开30家,已成昨日黄花。
媒体以“2016黄太吉走下神坛”等标题描绘了其窘境。
一个做不好产品的餐饮企业,靠用噱头赢得顾客,注定没有未来。
最受瞩目的餐饮企业:周黑鸭
湖北民营企业周黑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周黑鸭”)在2016年11月登陆港交所。
这标志着,昔日街边小作坊养育的“丑小鸭”经过19年发展,一举登上枝头变成“金凤凰”,并开始进军国际市场。
周黑鸭最开始不被人喜欢,门可罗雀,甚至一度无力支付房租而遭到房东驱赶。为谋生路,周黑鸭创始人周富裕另辟蹊径,尝试将自己的卤味鸭卖到酒店,但也是被拒绝。经过几年的市场探索,周富裕决定走公司化发展之路,他认识到只有做强做大自己的品牌,才能在市场上立足,随后周黑鸭一点点发展壮大。
目前,周黑鸭全面进入湖北、湖南、江西、深圳、广州、上海和北京等市场,并且随后,将进入香港、澳门、台湾及新加坡市场。
对餐饮企业影响最大的政策:营改增
自2016年5月1日开始,包括餐饮业在内的四大行业全面实施营改增。该政策实施后,餐饮企业减税效果日趋明显。
根据调研和统计,小规模纳税人税负下降40%以上,一般纳税人也大都实现税负下降。总体来说,80%的企业减税25%以上。
同时,备受困扰的堂食与外卖业务按照不同税率缴纳增值税的问题也得到解决。外卖增值税率最终定档6%,将让提供外卖服务的餐企享受更多营改增红利。
营改增实施半年后,不少餐饮企业已经通过更换供应商等方式,使企业获得尽可能多的可抵扣进项,并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这也说明,之前业内关于营改增将倒逼餐饮产业链合规化发展的推断正在成为现实。
餐饮公会原创,转载请先联系授权。
><>016年进入倒数,回头看这一年,小龙虾、潮汕牛肉火锅火了。有几个关键词频频出现:“单品爆款”“小而美”、“年轻化”和“差异化”,而它们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单品餐饮。
随着商场的不断开发,8090后年轻群体成为主要消费人群。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就是个性,渐渐不再满足于“大而全”的传统餐厅,既要求“快”同时还要“体验好”。
于是有部分餐企抓住这一机会,推出单品餐饮,主打“小而精”,更加符合8090后年轻消费群体的用餐习惯,一举成为网红餐厅,改变了未来餐饮行业发展的趋势。
单品餐饮为何深得恩宠,分析认为有以下三个理由:
一、聚焦单品,更容易“差异化”
曾有餐饮协会,对顾客做了单品类餐饮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94.7%的顾客在选址餐厅时,往往是看在某一道菜或者某一种口味上,63.3%的顾客更倾向于小而精的单品类餐厅。
单品餐厅凭借“更专业的出品”、“更好的味道”、“更少的选择”略胜“大而全”餐厅一筹,成为更多顾客的用餐首先。
二、单品餐饮一般更会“玩”
餐饮行业品牌周期缩短,更迭不断,进入一个“快入快出”的时代,涌现了更多符合80后90后情感逻辑的场景体验餐厅。顾客也越来越喜新厌旧,不再为高溢价买单。
因此餐厅不仅要好吃,更要好玩!而单品餐厅主打“个性牌”,在门店设计、体验方式、营销互动上绞尽脑汁,不断玩出新花样,无疑更吸引人。
三、易标准化,可迅速扩张
当一家餐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遇到瓶颈,需走“多品牌”路线,寻找新的增长点。
这个时候多以单品类餐厅作为切入点,因为绝大多数的单品店面积都不是很大,前期投入资金也不高。对单一产品的专注,省了不少步骤,也就更容易实现迅速扩张,有利于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单品餐饮品牌从2013年的摸索起步,不断在场景升级、文化包装、细分人群、体验功能方面优化创新,终于在2016年大放异彩,成为餐饮行业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可以预见未来餐饮行业将继续朝“单品餐饮”发展。
><>几年,受到电子商务的影响,线下零售行业普遍一片狼藉,哀嚎不断。
在这种背景下,持续保持10%以上增长率的餐饮业,成为了跨界创业者和资本市场尤为看中的线下商业形态。也因此,过去几年,餐饮与资本表现出从未有过的亲密,行业不断传出新兴餐饮业态融资的消息。
然而,历经一波“互联网+餐饮”投资热后,2016年资本对于创业项目的投资行为显然更加谨慎。
今天,参某在2016年融资成功的上百个餐饮品牌中,筛选出其中最受关注的10个融资案例,分别从商业模式、产品、团队等多个维度,一起探讨这些餐饮品牌获得投资人青睐的原因。
1、小恒水饺:B轮融资5000万
小恒水饺,成立于2014年8月,以水饺为主营产品。2016年2月,小恒水饺获得由竞技创投领投,真格基金、险峰华兴、青松基金及联想控股现代农业与投资消费品“快刀手”朱拥华跟投的5000万融资,实现了12个月3轮融资的壮举。
受到资本青睐的原因:
产品纯手工制作,产品质量过硬;
品牌文化传达“家”的情怀;
市场无一家独大的品牌;
单品易于复制和标准化。
2、刑少爷:A轮融资1000万
邢少爷成立于2015年9月,目前主要以秦镇米皮、老潼关肉夹馍为核心,做陕西特色美食。邢少爷获1000万元天使投资,由雪冰中国邢志远、旻月科技马如宝、法泰中国徐如根、慕槿投资倪惠霖联合投资。
资本青睐的原因:
主打各地特色美食,产品拥有竞争力;
拥有自建外卖平台,独占流量入口;
自建外卖配送团队,拥有较强配送优势;
创始人资源整合能力强大。
3、遇见小面:B轮融资2500万
遇见小面2014年6月创立,是经营重庆小面为主的川渝风味面馆,目前在广州拥有10间直营店。今年11月,遇见小面成功融资2500万。
资本青睐的原因:
重庆小面品类市场火爆;
赋予传统美食新的品牌印象;
单品标准化程度高,易复制、易扩张;
经营数据好看,日翻台最高33.8次;
创始团队稳定,具有战斗力。
4、Coffee Box:B轮融资5000万
Coffee Box于今年4月获华策影视领投5000万元B轮融资,此前曾获得钟鼎创投、星创投(李静、那英、梁静、蒋雯丽等联合创立)的A轮投资以及主持人戴军的天使投资。
资本青睐的原因:
国内饮品市场乱象丛生,市场潜力巨大;
Coffee Box是一款基于快送服务的新锐咖啡品牌,模式新颖,优势;
Coffee Box受到明星投资,拥有一定的娱乐圈人脉。
5、宋小菜:A+轮融资8515万
2016年5月3食材B2B平台宋小菜完成A+轮8515万元融资,投资方是银泰投资、经纬中国、IDG中国,这是其继完成1.04亿元A轮融资后的新一轮融资。
资本青睐的原因:
市场对食材B2B有需求;
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稳定;
价格透明,对中小型餐馆有吸引力;
已经搭建完成相应系统;
生产合伙人制度,深化食材供应链上游。
6、好色派沙拉:A+轮融资2200万
“好色派沙拉”获2200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东方富海、华诺创投、FreeS。早在2015年8月,其获得千万元A轮融资,由东方弘道领投,FreeS跟投;天使轮由IDG、3W基金孵化机构发掘投资。
资本青睐的原因:
主食沙拉基本完成顾客教育,市场潜力巨大;
消费者逐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线上引流能力较强,顾客粘度高;
线下地推活动转化率较高,顾客认知性强。
7、因味茶:A轮融资5亿
因味茶成立于2015年,于今年7月获得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强东高达5亿人民币的投资,并由“奶茶妹妹”章泽天出任品牌形象代言人。
资本青睐的原因:
新式茶饮品市场巨大,正受到年轻人喜爱;
因味茶针对性的新式茶饮品自开店以来受到年轻消费者追捧,好评不断;
完善的后勤供应链管理体系;
完善的大数据架构,辅助店铺经营;
完善的人员培养机制。
8、Kao!烤铺:A轮融资2000万
Kao!烤铺今年7月完成A轮2000万元融资,由安普创投、东部开发集团共同投资,融资将主要用于新开门店。
资本青睐的原因:
堂食+外卖形式24小时运营,商业模式具有竞争力;
品牌创立以来,实现所有线下店面全盈利;
创始人拥有供应链优势,在产品成本上拥有一定竞争力;
品牌实现无厨师化,对员工依赖较少,易复制易扩张。
9、喜茶:A轮融资1亿元
喜茶,2011年成立于广东省江门市,5年期间成为广州、深圳、中山、东莞最受欢迎的茶品牌,并形成独特的“排队代购”现象。今年8月,喜茶获得知名投资机构IDG资本以及知名投资人何伯权的共同投资,融资金额超1亿元。
资本青睐的原因:
“现象级”品牌,在区域内拥有强大的认知度;
产品质量过硬,性价比较高;
品牌多为直营,管理较为规范;
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可实现快速扩张。
10、西少爷:B轮融资1150万美金
西少爷成立于2014年,仅仅用了两年8个月时间,西少爷共卖出885万个肉夹馍,截至目前15家直营门店全部实现盈利,平均坪效6800元。今年12月,完成1150万美元的B轮融资,由弘毅投资领投、今日资本跟投。
资本青睐的原因:
合理的单品商业模式:外带(30%)+外卖(40%)+堂食(30%);
肉夹馍容易标准化、规模化;
坪效远高于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巨头;
人力成本控制在11%,盈利能力较强。
小结
通过以上10个经典的融资案例,参某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单品品牌最受青睐
与其他餐饮业态相比,单品品牌在标准化、模式化方面拥有较大的竞争力。关于标准化,不仅仅餐饮行业,各行各业都在追求。餐厅实现标准化,既能简化采购等运营环节,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又能保证产品质量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味道、分量等出现较大偏差会导致消费者产生心理落差,不利经营),有助于餐厅形成规模化经营。
参某认为,单品经营模式易于统一采购、易于统一制作、易于统一工、易于复制,自然也就容易受到资本青睐。
2)市场前景是重要考核因素
近几年,主食沙拉、新式茶饮等新兴餐饮业态受到投资者更多的关注。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小众化的消费需求有了明显的提升。因此,投资者更愿意看好拥有一定市场教育成果的新兴业态。
3)餐饮平台投资减少
与前两年的投资现象不同,如今投资者对于平台类型的餐饮创业项目投资更为谨慎。这是因为,目前的平台市场已经基本处于稳定阶段,后来者在缺乏大量资金和庞大的资源的情况下,难以与行业龙头竞争。
4)投资者看中团队和管理能力
经历过盲目投资的阶段,目前投资者对于创业项目的团队能力、运营能力极其看中。创业者再也无法如从前一般,依靠一个有创意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潜力打动投资者。如今,投资者更加愿意已经实现盈利,并拥有独立资源的创业项目。
原创声明:本文作者鸦青,属餐饮界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餐饮界(ID:canyinj),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