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2日,长江日报刊登题为《工头带队 暗号接头 买后退钱 “日薪”90元 两家网红店排队者中好多“托”》的调查文章,点名指出汉口江汉路一家挂着“鲍师傅”招牌的糕点店存在雇人排队现象。
昨日,一家微博名为“鲍师傅总部”,署名为北京易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微博账号发出道歉声明,承认雇人排队,但同时声明:只是这一家店的行为,不代表其他店。而经武汉晚报、中国日报、人民网、每日经济新闻等多家媒体转发,排队门事件再次发酵,最终“鲍师傅道歉”登上微博热搜榜。
< class="pgc-img">>紧接着,另一家微博名为“鲍师傅糕点Pastry”,署名为鲍才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微博账号发出声明,指出报道中店面为“充场者(假冒者)”。
连续2家“鲍师傅”出来声明,让网友们傻傻分不清楚,到底哪家才是正宗的。
300多个体户,集体加盟了另一个鲍师傅!
据了解,雇人排队的叫易尚“鲍师傅”,而另外一家叫才胜“鲍师傅”,有网友指出,北京易尚是山寨店,正牌店是北京鲍才胜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鲍师傅”。
排队事件爆发后,才胜“鲍师傅”董事彭刚说:“给原创鲍师傅10几年积累下来的品牌美誉度,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 class="pgc-img">>实际上,两家企业已相互起诉。易尚“鲍师傅”已于2017年12月,就才胜“鲍师傅”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一案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今年“3·15”前夕,才胜“鲍师傅”宣布启动维权行动,其创始人鲍才胜还明确已起诉了“自称”是鲍师傅总部的易尚“鲍师傅”。
才胜“鲍师傅”的创始人叫鲍才胜。来自有中国面包之乡称的江西资溪县。上世纪80年代就在江苏、河南、安徽等地开过面包坊。2004年和妻子彭艳丽到北京发展,在朝阳区传媒大学附近开了一家面包房,取名本人姓氏“鲍”字,创立了“鲍师傅”商标品牌,并首创了“肉松小贝”这一品类。
从工商局的公开信息中看到,鲍才胜的“鲍师傅”注册日期为2014年,商标类别为糕点类。而鲍海兵在2015年注册了饮料类商标“鲍师傅”,只是多增加了一个人像标志。
< class="pgc-img">>去年鲍师傅在全国大火之后,北京易尚餐饮有限公司从鲍海兵手中买到带有头像的“鲍师傅”商标权,开始大范围招商加盟。虽然鲍才胜加紧追赶把直营店开到全国30家,也依然难敌易尚“鲍师傅”一年300多家加盟店的开店速度。这些假冒的加盟店正准备以劣币驱逐良币的姿态把真正的鲍师傅赶出市场。
鲍才胜铁了心要维权到底,但是维权是时间成本很高,在维权的过程中,已经让自己的“鲍师傅”错失发展的机遇,被假冒的对手给超越,鲍师傅的这种死磕到底的精神,很容易让人想到《秋菊打官司》里的秋菊: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来维权打假,就是为了“讨个说法”。
中国山寨速度惊人,商标上一定要做好准备
这次真假“鲍师傅”事件,无疑再一次给企业提了个醒,商标之争有的时候就是生死之争,中国人的山寨能力太强大了。
鲍师傅的遭遇不是个案。喜茶、小龙坎、钢管五厂小郡肝、望京小腰……几乎一个品牌火起来,就势必带来冒牌与山寨,防不胜防。
就拿喜茶来说,喜茶原来不叫喜茶,而是叫皇茶,当时做出了一定名气,立即各种皇茶的山寨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喜茶创始人想通过注册商标来维权,结果“皇茶”商标注册一直无法通过,遂果断将皇茶改名了喜茶,并注册了喜茶商标。庆幸的是当时喜茶规模还不是很大,改名的影响可控。
还记得今年的样式315晚会吗?
央视点名曝光了众多以假乱真的山寨品牌。
山寨六个核桃
< class="pgc-img">>市面上各种核桃,七个核桃,八个核桃,九个核桃,实在是太多了。
山寨旺仔牛奶
< class="pgc-img">>中国的犯法成本低、维权成本高。就连老干妈每年都要花很多资金和时间在全国各地打假维权。
聪明的企业一般在商标上,必定会提前做好准备,以防山寨的出现。
阿里巴巴
一家人最重要的就是整整齐齐。
所以,阿里巴巴注册了
阿里妈妈、阿里爷爷、阿里奶奶、阿里叔叔、
阿里外公、阿里外婆、阿里伯伯、阿里弟弟、
阿里哥哥、阿里宝宝、阿里姐姐、阿里妹妹。。
成功凑齐了四世同堂,真·家族企业。
< class="pgc-img">>老干妈
阿里承包了直系亲属,老干妈则承包了认亲行列。
老干爹、老干爸、干儿子、干女儿
我都快不认识干这个字了。。
还有你们注册老姨妈的时候,
内心是否平静?
< class="pgc-img">>小米
雷军除了小米之外,还拥有黑米、蓝米、
紫米、橙米、绿米、黄米、桔米、玉米、
虾米、爆米花。。。
五谷杂粮,应有尽有。
< class="pgc-img">>我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山寨已经蔚然成风。
我们选择一个品牌,就是对品牌的信任,
结果买到的却是以假乱真的山寨货。
久而久之,大家就对整个市场失去了信任。
打击山寨、保护品牌,有什么高招?在评论里聊一聊吧!
>常去饭店的人,大概都有过这种经历,那就是在用餐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被收取一些额外的费用,高档点的饭店有所谓的“餐位费”,最普通的小饭店,也会有最起码的餐具费。
这种现象,在多年以前,确定是没有的,这也让人很无语,而说起这个话题,还是源于头几天的一次聚餐。几个朋友去了一家看起来稍微上点档次的餐馆,这是一家新开业的餐馆,四个人要了六个菜,自己带了瓶酒,主食烧饼米饭,结账的时候,收费200多块钱。
因为这哥几个,都是经常在外面吃饭的人,点的菜心里都有数,价格都能估摸个八九成准,要的都是家常菜,两素四荤(价格不高的荤菜),这价格肯定不对,赶紧把账单拿来一看,怪不得,一人收了10块钱的“餐位费”,这就尴尬了,没想到啊。
哥几个里有做餐饮的,这样的饭店,稍微多收点餐具费之类的,也有心理准备,这一下多收了40块钱的“餐位费”,确实没想到,这就有点坑了。争执了好大一会,最后不欢而散。饭店收费引争议,各种餐具费、餐位费、服务费,这真的合理吗?
< class="pgc-img">>话说饭店里这些所谓的“额外费用”,最起码在20多年前是没有的,转折点也就是出现在2000年左右,那时候饭店里开始流行卡拉OK,所以多了一个唱歌的费用,但是这个算是比较正常,毕竟那是实实在在的消费了,去KTV还要花钱呢。
但是在这以后,各种各样的收费就慢慢多了起来,从最早的“餐位费”(坐在这张椅子上了,就得收你费),到后来的“餐具费”,还有说不上缘由的“服务费”,一时间,各种费用层出不穷。举一个例子很多人都知道,那就是全聚德10%的服务费。
< class="pgc-img">>就先说这个餐具费吧,首先声明,《食品安全法》中有明确规定,不得收取餐具费,但现实是,大部分饭店里就是收了。
有人可能会说,“你也可以不用啊,要那种没包装的餐具就行”,可是现实情况是,现在的饭店,基本上都是这种包装的餐具了,你不用还真不行。
而最关键的是,作为一个饭店,客人到你这来消费,总不能菜做好了,让客人自己从家里拿碗碟来盛吧?免费提供碗筷,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儿,而现实的情况是,要想用,必须花钱,这好像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事儿了。
< class="pgc-img">>还有一种比较幼稚的说法,有些人就说了,饭店里的餐具是老板花钱买的,人家是花了钱的啊,凭什么白给你用?这个逻辑本身就不对,你本身可以不买这些包装的餐具啊,你可以自己洗刷、消毒啊,说白了,这就是把洗刷餐具的劳动,变相转嫁到食客身上了,自己不要雇人刷碗了。
并且颇为可笑的是,“有样学样”,很多小吃也都跟着学会了,就比如说卖凉皮的吧,吃个凉皮还要自己买餐巾纸,就差碗和筷子自备了,哈哈,一言以蔽之,事情很简单,一个路边摊也这样搞,这就是钻到钱眼儿里去了。
< class="pgc-img">>另外,内行人也知道,这些所谓的“消过毒”的餐具,卫生情况到底什么样,只有老板和送餐具的知道,这个事儿头些年也报道了很多次,内行人心知肚明罢了。就比如我们这哥儿几个,拆开包装后,常规操作就是先倒点酒消消毒,没有酒就用开水冲。
这里再多说一句,因为现场我确实见过啊,那家做餐具消毒的,一个小平房里面破破烂烂,脏脏的,洗碗水不知道洗了多少套,最后冲洗用的水,也是脏脏的,根本不是流动水,节约成本啊,至于消毒?只是做个样子罢了,那是根本不存在的。
< class="pgc-img">>至于上面说到的“餐位费”,“茶位费”,这些就更离谱了,去你饭店就是吃饭的,你连坐在那吃饭的地方都收钱,难不成让食客端着碟子在你门口吃吗?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
说一千道一万,饭店里这些琳琅满目的各种收费,背后的实质,其实就是将饭店的成本,变相转移到了食客身上,而作为食客,你只能被动接受,这就是最无奈的地方。
<>0元就能雇“托”,排队炮制“网红店” 揭秘排队充场利益链 律师:雇“托”排队涉嫌消费欺诈
4月23日,记者跟随25名兼职者在长沙太平街旦3蛋烘糕小吃店当“托”。(视频截图)
< class="pgc-img">>4月23日19:30,约定时段结束,“领队”在给兼职者结算“工资”。
按照约定时间、地点集合后,26名兼职者被“牛头”分为5组。接下来2小时里,他们要做的,就是随时等候群主吩咐,在被叫到时迅速前往约定的小吃店排队当托,营造门店生意火爆的假象。这是三湘都市报记者暗访时拍到的一幕。
自去年有媒体爆料武汉江汉路步行街“鲍师傅”门店以扑克牌作“信物”,雇托冒充消费者排队以来,三湘都市报记者耗时一年,潜伏在长沙数十个学生兼职群中,体验排队充场工作,揭开小吃店雇“托儿”排队背后的隐秘江湖。
据记者调查,如今,雇托的不只是热门商圈的新开业小吃店,还有金融讲座、竞技比赛、楼盘看房等行业;长沙的“排队市场”已经形成从营销公司、“带队”到客户的一条龙服务。
暗访
“黄牛”招兼职:免费领明星演唱会门票
2018年7月10日,三湘都市报记者在名为“兼职群1”的大学生兼职群中,成功报名“14日集合地点为圣爵菲斯大酒店的排队兼职”。集合前,多名兼职在群内询问工作具体内容及着装要求,群主拒绝透露任何信息,只是要求群员上交一寸白底证件照。
14日13点,记者在长沙圣爵菲斯大酒店入口左边一个凉亭内看到一名身着黑色上衣的中年男子,其手中拿着两个快递袋及一摞用橡皮圈捆好的身份证。
见到兼职人员陆续前来,黑衣男子起身告知工作内容:15名兼职根据要求记住取票码及对应身份证号,即可在酒店内免费领取林俊杰演唱会门票,“拿到票之后交给我才能走,什么都不要问,只要按要求做事。”
为保证领票不出现纰漏,黑衣男子为15名兼职者制作了“领票专用身份证”。随后,记者领到一张住址为天津市宝坻区的居民身份证,证件右边人像部位印刷模糊,仔细对比便可轻易识破。
“好险,记错身份证数字,差点露馅。”进场五分钟后,一名姓林的大学生兼职者领到3张14日晚8点开场、面值为1280元的门票。他心有余悸地说:“工作人员要求取票人准确念出取票号码、姓名及身份证后六位。第一次做这种兼职,有点紧张。”
见到雇佣的“托”陆续从酒店内走出,黑衣男子立马从他们手里拿走刚领到的门票,表示50元兼职费会晚些时候通过微信支付。
记者观察发现,黑衣男子手中的门票领取明细上,应被领取的门票均为1280元VIP及1680元VVIP面额,其中,VIP门票大多分布在5-6排。“他们应该是‘黄牛’,倒卖演唱会门票。”林同学说。
给蛋糕店充场,5人一组轮流排队
“蛋糕店新开业,招4月23日—28日充场兼职,免费吃小吃,按要求写大众点评,工资15元。”2019年4月22日,“长沙兼职6群”内,“牛头”发布了这样一则兼职信息。
4月23日下午5点,三湘都市报记者来到五一广场地铁站1号口附近。在结算完上一批兼职者的路费后,一名女性“牛头”开始面对面建群,同时公布此次雇“托”的门店——太平街旦3蛋烘糕,现场26名兼职者被随机分成5组。
“你们先在附近逛,到时我会在群里喊你们去店里点单,排队买吃的,每人要买两次。”她要求兼职者在点单时只能购买一份产品,超出规定则无法报销;而兼职者若被发现是“托”,也不能给路费。
旦3蛋烘糕刻意营造的火爆场景颇有成效。记者排队时正值下班高峰,太平街狭长的小巷内游客熙熙攘攘,此时,旦3蛋烘糕队伍都维持在10人左右,不少路过的行人好奇地向站在队尾的兼职大学生打听:“这里排队卖什么?”
19点30分,“牛头”在群内通知,该时段兼职人员可撤退结算工资,此时集合点已有不少兼职者等待签退。随后,“牛头”拿出此前记录个人信息的黑色硬壳本核对姓名及结账小票,她将兼职者的购物小票塞进手提包中,并逐一向兼职者转账15元工资,并承诺购买商品花销与商家结算后补发。
兼职者
排队兼职要靠手快 不结工资就给差评
记者询问发现,参加4月23日充场活动兼职的80%是在校大学生,也有少数带着小孩来的中年妇女。兼职理由包括“下午没课,没事干”“好玩,见识一下”“图个免费吃喝”“赚闲钱”等等;对于充场作假行为,多数人认为“长沙人从众心理强,帮忙排队撑个场很正常”。
即将大学毕业的贺同学坦言,兼职工资低无所谓,排队既不耽误很多时间,又可免费吃,“之前在黄土岭附近一家包子铺做托,比这个累得多,70元一天。如果不结工资,反手给一个差评就是了。”
排队兼职有多火爆?潜伏一年的时间内,三湘都市报记者不下10余次报名,都因“人满”、“出现变动”等理由被拒绝。上述两次卧底经历,是记者在兼职消息刚发布5分钟内及时报名才成功的。
一名学生表示,做兼职就是要拼手速,“他们拿到兼职信息后就会在兼职群里滚动,不时时刻刻盯着,轻松的工作根本就轮不到你。上次我抢到一个给游戏比赛当人气托,在商场里全程吹空调,舒服得很。”
调查
营销公司接充场业务,30元就能雇人
记者调查发现,在长沙的“托圈”内,将商家与兼职者链接起来的大多是人力资源公司。人力资源公司与商家谈好打包费用后,将用人信息提供给“牛头”们,“牛头”将兼职改写成消息发送到上百个兼职群后,能在短时间内招到上百人。赚取中间差价,正是这些“牛头”的主要盈利方式。
7月13日,记者以商家身份咨询在兼职群内发布充场信息的“牛头”。他表示,通常小吃店在开业时“造势”雇“托儿”,兼职人数根据商家实际需要定,“小吃店一个时间段至少需要20人,方便领队随时调度。”
“一个商家的充场兼职,会分给4-5个代理。代理之间互相不认识,因此每次到场的兼职人数会有浮动。”这名“牛头”介绍,来小吃店充场的基本是大学生,必须再给15-20元路费“意思意思”,还要免费赠送店铺试吃商品,“要求软件好评或者发朋友圈,每人还要加5元。”
他还透露,充场类型包括小吃店、金融讲座、竞技比赛、楼盘看房等多个行业,不同类型场合所需时间、兼职者身份要求、商家支付佣金有所不同。楼盘人气造势收费最高,每人费用在100元左右;小吃店收费最低,行情好时只要30元。
什么样的餐饮店会雇人排队?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分析认为,雇人排队的多是网红餐饮店,其目标消费群体90后有较强的从众心里,“雇托可快速积累品牌人气,但真正叫好又叫座的产品还是要靠品质和服务。”
律师说法
雇“托”排队涉嫌消费欺诈
商家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湖南芙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钟文科律师介绍,商家雇“托”排队的行为,正是利用了消费者的从众心理,以雇人先购买后退款的方式,故意隐瞒真实的销售情况,向消费者展示虚假的火爆销售场面,欺骗性地诱导消费者作出购买的决定,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同时,根据《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规定,商家不得采用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否则将面临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还会被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钟文科表示,法律实践中,商家雇托的行为在证据层面的认定很困难,因为欺诈的确认涉及客观行为对主观上的影响,即排队是否足以影响消费者的判断,从而做出消费的决定,这一认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实践中法官对这一行为的裁量权限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