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在繁华与落寂间,上海,这座东方明珠,讲述着时光的故事。不仅是金融和商业的中心,她还孕育了无数的历史印记和文化遗产。随着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见证了一幕幕变迁的剧目,其中,一些曾繁华一时的老字号品牌渐行渐远,成为了怀旧的注脚。
< class="pgc-img">>曾经的大世界,是上海的夜生活象征,它的辉煌不仅仅体现在建筑的宏伟和灯光的璀璨,更在于它承载了一个时代的欢声笑语。今天,那座充斥着歌舞昇平的建筑已经沦为商业的符号,历史的痕迹仿佛被新时代的节奏所冲淡。
< class="pgc-img">>在知识的海洋中,新华书店曾是灯塔,指引着知识的探寻者们前进。它见证了无数人求学的足迹,承载了文化的厚重。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书籍逐渐取代了纸质书,这个曾经的文化地标也黯然失色。
< class="pgc-img">>谈及华懋糖厂,那份特有的甜蜜早已深植人心。它不仅仅是甜食的生产者,更是童年记忆的一部分。可惜,随着产业的升级和市场的转变,这份甜蜜已成为历史的回忆。
< class="pgc-img">>上海电影制片厂,一度是华语电影的代名词,孕育出无数银幕经典。它的名字,曾是质量与艺术的保证。然而,在商业大潮的冲击下,这座电影制造的殿堂不再有往日的辉煌。
< class="pgc-img">>飞马牌香烟,一时间代表了时尚与品位的结合。但如今,在时间的长河中,这个曾经的烟草巨头也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留下的只有怀旧的烟云。
当这些熟悉的名字逐渐成为记忆,它们似乎在告诉我们:变化是时代的常态,而回忆则是心中永远的温暖。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让我们不妨放慢脚步,回顾那些曾经的美好,它们是城市精神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共同的记忆。
读者朋友们,这些逝去的商标在你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它们又是如何影响了你们的生活?希望你们能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感受,让我们共同怀念那些虽逝去却依然珍贵的岁月。
电视剧《繁花》爆火之后,上海的传统特色小吃在年轻消费者中迅速流行开来。即便两个月过去,电视剧的热度已经逐渐消退,黄浦多家老字号餐馆的经典美味,以其独特的味道和历史文化魅力,持续地吸引着新一代的年轻人。
“年初天天看宝总去上海馆子吃饭,自己也想找时间尝尝地道的本帮菜。趁着周末休息,和朋友一起打卡了豫园附近的上海德兴馆。汤包、熏鲈鱼、狮子头、鸭血汤、蟹粉拌面,选两个套餐,就能一次吃遍老字号的特色菜,感觉味道非常好。”刚来上海工作的武女士听从本地同事推荐,将百年老店上海德兴馆作为品鉴上海本帮菜的第一站。
据悉,2021年以来,上海德兴馆不仅积极拓展线下门店,也持续拓展线上渠道,上架团购套餐、优惠抵用券等产品,以此触达到更多年轻消费者。美团数据显示,2023年德兴馆线上交易额同比增速达130%,用户数同比增速为122.7%。其中,95后消费者占比37.6%。
事实上,近年来多家主打“质价比”的老字号、老品牌餐饮企业,已然成为当下年轻人的“心头好”。据美团发布的《2023餐饮老品牌消费报告》,2023年,美团、大众点评收录十年及以上餐饮老品牌到店团购订单同比增长90%,上海餐饮老品牌团购订单增速高达150%。同时,餐饮老品牌消费年轻化趋势明显,30岁以下消费者占比35%,较2022年增长9%。
曾受上一代年轻人追捧的鲜得来,正在成为本届年轻人的必打卡美味。“现在外地同学来上海玩,都要去打卡排骨年糕。”在广州读书、家住黄浦的郑同学,今年以来,已经带过三批同学游览上海,“家附近鲜得来门店位置和路线都被我摸熟了,也会主动提醒广东朋友们能否接受辣酱油的味道。”
作为近期最“出圈”的上海小吃,排骨年糕已经成为外地人来上海必吃的一道菜。依靠老字号品牌信誉,鲜得来在美团、大众点评上成为年轻用户打卡排骨年糕的首选。“带朋友去打卡老字号,他们会觉得更加靠谱”,郑同学补充说道。
事实上,近年来年轻消费者热衷在社交媒体上打卡老字号。沈大成糕点、杏花楼豆沙月饼、小绍兴三黄鸡、大富贵熟食等,都已经成为老品牌“爆款单品”。此外,在外卖平台上寻找老字号平价食堂,已经成为年轻市场的一种新兴消费场景。
“当下年轻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健康、平价消费,老字号、老品牌也在顺应趋势做产品、场景创新。”业内人士认为表示。
海人与上海人之间
有一份默契叫“美食密码”。
两面黄、油墩子、柴爿馄饨……
这些让人听了有些
“摸不着头脑”的词汇,
却都能勾起上海小囡的馋!
有时间一起去黄浦
解锁老上海人的“美食密码”!
正宗的两面黄必须具备这几个口感:松、脆、软、香。两面煎得金黄的面条,光是咬下去那一瞬间的“咔吱”声,就已经超治愈!
打卡:裕兴记面馆
现如今要找到一碗优秀的两面黄着实是不易,人民广场附近新开的这家裕兴记面馆不光两面黄做得正宗,还可以自由搭配各种各样的浇头,搭配他们家招牌蟹粉就更是小资而有情调~
柴爿馄饨的皮子极薄,不是切面店卖的那种厚厚的机制小馄饨皮,用竹签蜻蜓点水般在肉馅里挑一下,粘皮子上一抹,手一捏,前后不过两秒钟就包好了。
懂经的人吃之前会撒上一些胡椒粉,再喝一口汤水味道鲜得不得了,咬一口浸泡在汤汁里的馄饨晶莹剔透,吃进嘴里软嫩爽滑,整个暖到心底。
打卡:佳家汤包
黄河路上的人气老店,店面翻新升级后更是深受年轻人喜爱,他们家汤包名声在外,小馄饨更是被戏称“会吐泡泡”,皮薄汤鲜,吃过就难忘!
油墩子这个可可爱爱的昵称是上海人独一无二的叫法。它在上海街头小吃届的地位可以说是不言而喻,只是如今真正好吃的油墩子越来越难求了。
打卡:阿婆油墩子
胡阿婆做油墩子的10年间,排队的人从来没有少过,如今终于有了自己的店面。不要小看这区区几块钱的油墩子,从萝卜丝的选择,火候把控,用油都大有讲究。咬一口就濮出来的萝卜丝清新爽口,金黄香脆的外皮口感酥脆,吃在嘴里油而不腻,宁愿烫得直往外哈气也想快快往下咽。
乍一看这个名字会觉得特别诡异,但用上海话读一读这个词,你或许立马就能心领神会,它其实说的就是我们最常见的五香豆、兰花豆。
打卡:五香豆商店
“不尝老城隍庙五香豆,不算到过大上海。”五香豆作为上海的特产,是很多游客必带的伴手礼,也曾是很多上海人记忆中的美味。塞一颗裹着一层白霜的五香豆到嘴里细细抿一抿,咸甜的滋味弥漫整个口腔,还能吃出一股淡淡的奶香味,越嚼越香!
蟹壳黄是上海久负盛名的特色点心,创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它采用油酥面加酵面制坯,做成扁圆形饼,饼面粘上一层芝麻,贴在炉壁上经烘制而成。
蟹壳黄的馅料有咸有甜,咸的有葱油、鲜肉等,甜的有白糖、玫瑰、豆沙、枣泥等。因饼形似蟹壳,熟后色泽如蟹壳背一样深红,所以得名"蟹壳黄"。
打卡:王宝和酒家
王宝和蟹壳黄以当日现拆的新鲜大闸蟹蟹粉、新鲜的虾仁与上等品牌猪肉为馅料,经过王宝和点心师傅的精心制作,成就了美味可口、实实在在的“蟹”壳黄。刚出炉的蟹壳黄奇香浓烈,咬一口既酥又脆,层层剥落,满口留香。再加上金黄色的芝麻,满嘴真是酥松喷香,赞口不绝!
对于上海人而言,吃的最多的早餐除了生煎包和小笼包,大概就是葱油饼了吧。热乎乎的葱油饼外脆里酥,葱香油润。懂经的老饕们一定知道,老上海葱油饼除开油酥、葱比较讲究外,一定要“先煎后烘”!经过这道工序之后正宗的老上海葱油饼才算做好。
打卡:王记老上海葱油饼
没有上海小囡不爱葱油饼,但能做出正宗葱油饼的店铺却着实不多了,王记老上海葱油饼新鲜出炉的时候香气扑鼻,一口咬下,酥脆的皮子与浓郁的葱油香让人仿佛一秒就穿越回童年!
这么多“上海美食密码”
你都吃过吗?
特别声明
由于条件所限,可能出现未署名的原创图片或文字,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权利人联系授权及稿酬事宜。热忱欢迎权利人与编辑部联系署名授权、稿酬等事项。
联系邮箱:tbfw780@126.com。
电话:021-62625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