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顺德有家奇怪餐厅:没有厨师和服务员,客人却对饭菜赞不绝口
导语:到外面的餐厅吃饭,一般的流程都是先跟服务员点菜,之后服务员再把客人所点的菜式传达到厨房,厨房的大厨分工合作,快速烹饪出菜肴,再又服务员给客人上菜。不过,现在有的餐厅已经实现了扫码点菜,在手机上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菜式,这样的点菜效率无疑更高了。
< class="pgc-img">>在广东顺德就有这么一家奇怪的餐厅,走进去之后,发现只有客人,一个服务员和厨师的人影都见不着,难道他们都集体“辞职”了?即使没有了厨师和服务员,客人们也能享用美味佳肴,还对饭菜赞不绝口,这究竟发生什么事了?
< class="pgc-img">>原来,这是一家全自动化的餐厅,真正的厨师和服务员都“下岗”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各司其职的机器人,例如煲仔饭机器人、煎炸机器人、炒锅机器人等,所有的食物都是由这些勤劳的机器人烹饪出来。
< class="pgc-img">>做中餐最讲究的就是火候,为了能够最精确复制大厨的炒菜方式,这一家餐厅特地邀请了十多位名厨参加了菜式的研发工作,而且每一道菜的烹饪过程,都经过了研发工程师的数千次的食盐和测试,以此做出菜肴最好的味道。
< class="pgc-img">>餐厅里的厨房都是全透明的,看着干净又卫生,你可以看见看见机器人做菜的全过程。最厉害的机器人当属拥有两个强壮“手臂”的煲仔饭机器人,它算是一个庞然大物了,足足拥有24个炉头,也就是说可以同时做24份煲仔饭。而一般的饭店,用人工来操作,通常只有8个或10个炉头,同时做煲仔饭已经让师傅手忙脚乱了。
< class="pgc-img">>虽然炉头上摆满了不同种类的煲仔饭,但是机器人一点都不忙乱,工作起来的样子,可是有条不紊,就像是一个手艺娴熟的老师傅一样,整个烹饪过程中,对于火候的掌握和控制,都做到了无比精准。
< class="pgc-img">>客人从扫码下单,到最后煲仔饭被送餐机器人端上餐桌,仅仅只要10分钟,而且还配送了一份小菜和一碗蛋花汤,这效率比人工高多了。虽然是机器人做出来的煲仔饭,但是一点都不比人工烹饪的差。米饭是颗粒分明的丝苗米,腊肠肥瘦均匀,香气四溢,对于食材的用料也是非常的讲究。煲仔饭的精髓就在锅巴,这一点机器人也完美做出来了,撬开一看,金黄色带点儿微焦的锅巴,轻轻地咬一口,酥脆香口,回味无穷。
< class="pgc-img">>如果你想吃其他的粤菜,直接在店内扫码下单即可,每一道菜的烹饪过程都是透明可见的,机器人的效率非常高,一道菜品的完成时间,只需要三到五分钟。
除了制作中餐的机器人之外,餐厅内还有汉堡机器人、棉花糖机器人、雪糕机器人等,足以满足不同客人的口味需求。
< class="pgc-img">>有人说,现在都开始有机器人餐厅里,那么未来就会有更多的厨师失业。其实,厨师机器人并不能完全取代真正的人,而是将厨师从繁杂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厨师可以把时间用在开发新菜式之上,研发出更多更美味的菜式。
< class="pgc-img">>对于机器人餐厅,你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想和想法。今天大熊的分享就到这里了,觉得文章有用的话,请分享转发给身边的家人和朋友。我是大熊饼干不加糖,每天分享给大家最实用的生活资讯,喜欢我就点个关注吧,谢谢!
(本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在熙熙攘攘的餐饮界,有这样一家看似离经叛道的炒饭外卖店,它竟然没有聘请任何厨师,却依然能保持稳定的口味和高效的出餐速度。这一打破常规的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武器?今天,我们深入剖析这家店的成功之道,看科技力量如何重塑餐饮行业规则。”
近年来,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与应用,“无厨师”模式逐渐崭露头角。其中,有一家主打炒饭外卖的店铺就以实际行动展示了这种模式的可能性。他们依赖的是一台名为长膳智能炒菜机的核心设备,这款炒菜机集AI烹饪技术、营养学知识以及云端数据管理于一身,能够在短短2-4分钟内制作出媲美5年以上经验大厨的炒饭。
借助长膳智能炒菜机,该店铺成功克服了餐饮行业中普遍存在的口味不稳、出餐效率低等问题。不仅菜品质量得到了保证,而且通过云端菜谱系统,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实现菜品的即时更新。同时,无烟净化功能和便捷的APP远程操控大大提升了餐厅运营效率和环保性,使店面在无需大量人力投入的情况下也能维持稳定经营。
这家炒饭外卖店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向世人证明了依靠智能化技术完全可以支撑起一个高质量、高效率且极具竞争力的餐饮品牌。从长远来看,这种“无厨师”模式不仅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盈利能力,更预示着未来餐饮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所在。
“无厨师”的炒饭外卖店正是科技改变生活、革新行业的生动案例。对于广大餐饮从业者而言,这无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面对不断演进的餐饮业态,您如何看待这种由智能科技驱动的“无厨师”模式?它将为餐饮行业带来何种深远影响?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一起探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新餐饮时代!
用厨师也能开餐厅?!这样的外卖你敢吃吗?
叫外卖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但当你知道自己吃的外卖,可能是半年前就做好的速食餐包时,会是什么感受?
近日,媒体曝光,在外卖平台上,不少商家售卖的并不是现做的菜品,而是通过网络渠道购买的速食菜肴包。
商家一般只需要通过微波炉或热水浸泡的方式加热菜肴包,就可以直接打包送到你的手上。
网上售卖的料理包,号称“不用厨师也能开餐厅”。图片来源:某电商平台网站截图
知情人爆料:一锅大米撑起一家店
据知情人向中新网记者透露,“我知道有一家小店,每月差不多卖出3000来份外卖,可是员工只有2人,现做的话,是无论如何都忙不过来的。”
“他们每天要做的就是蒸一大锅米饭,烫点绿叶蔬菜,然后搭配在热好的速成菜肴里面,这样一份外卖就能很快出炉,不费什么劲儿。”
这些速成菜肴几乎都是从各大电商平台购买来的,并非顾客所以为的“现炒”。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家常菜半成品”, 蚝油牛柳、糖醋排骨、鱼香肉丝、鱼香茄子等半成品料理包应有尽有。
这些产品的保质期大部分为1年。记者发现,有的产品生产日期显示是2018年4月1日,这意味着还没卖出去就过去几个月了,而到消费者嘴里不知是什么时候了。
有的快餐包最早是2月份生产的。图片来源:电商平台截图
数据说话:利润率或超300%
商家为什么用这样的产品做外卖呢?
某外卖平台上一位商家透露,菜肴包制作流程简单,对店内设施、人员技术要求不高,制作一道菜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等一下子就缩小了不少。
据他透露,一般像盖饭、卤肉饭、烤肉饭等种类的外卖,几乎都是网上购买的菜肴包,而他的店里,只有木桶饭是现炒的。
用菜肴包做餐,省时省力,可想而知,前面提到的2人每月卖出3000份外卖,每人每天做出50份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当然,利润也是可观的。
以淘宝上出售的一款“盖浇饭方便速成快餐料理包”为例,包括梅菜扣肉、卤肉、巴西烤肉等10款口味的料理包售价49.8元,平均下来一份不足5元。
可在一些外卖平台,一份梅菜扣肉或卤肉盖浇饭售价基本在20元左右。按此计算,外卖商家做复热外卖的毛利润可达300%。
平台回应:外卖出现前就存在这种做法
面对商家使用复热速食餐包销售的行为,外卖平台是什么态度呢?
美团外卖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从现行法律法规看,并没有禁止餐饮服务提供者对预包装冷藏冷冻膳食进行复热的规定。在遵守法律法规、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美团外卖允许餐饮商户采用不同方式进行生产、售卖。”
饿了么表示:“食品安全法并未对这个有限制和禁止,外卖平台对商户的管理是在法律框架内。商户这种做法在外卖出现之前就存在。”
滴滴外卖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对此并没有权力进行强制限制,但会积极查验其餐品安全性和完整性。平台方会按照要求公开餐品的制作主要原材料,至于是否公示告知该餐品是否属于复热餐品,需要商家和相关部门的明确授权。
商家说:我们跟飞机餐一样
一部分商家表示,自己用菜肴包制作餐品,和飞机餐如出一辙,“在飞机上吃饭的时候,空姐也没告诉你这是菜肴包啊!”
在一些商家看来,他们只是追随行业的做法。但在“追随行业”时,商家的做法却又“双标”了。
据了解,飞机餐的菜肴包是为了保证飞机安全飞行,根据2017年1月颁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航空食品卫生规范》规定,航空配餐冷链热食,从热加工完毕至送入成品冷库,再到上飞机供给旅客食用的最长时限不超过4天。
对比之下,外卖菜肴包的保质期则动辄180天、300天。
“
能否接受?
网友吵翻了!!!
网友对这样的快餐包反应不一。图片来源:电商平台截图
有消费者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完全不能接受,点外卖就是为了吃现做的,否则还不如自己做呢。”
甚至有部分网友认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菜肴包属于复热食品,说轻点就是剩饭剩菜,说重点就是方便食品,本质上跟方便面没什么区别。
也有网友对记者说:“可以接受,只要不影响口感和营养就行了,因为即便去外卖店里吃饭,也不排除会吃到复热食品,根本无法监督和鉴别。”
还有网友表示:“还可以这样操作呀,以后自己买一堆速成快餐料理包,比外卖还便宜”、“感觉就是另一种方便面,挺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