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新华社
原标题:拍案丨网红减肥咖啡里的“猫腻”……
原以为喝减肥咖啡躺着也能瘦,但没想到,享“瘦”的同时,头晕、恶心、失眠等症状也随之而来。
这并不是减肥带来的正常反应,而是因为咖啡中添加了一种被明令禁止添加到食品中、用于肥胖症治疗的处方药——西布曲明。
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联合发布的典型案例中披露:韩某某、洪某某在减肥咖啡中掺入国家禁止添加的西布曲明并在网上大规模销售,销售金额达800余万元,危害众多消费者身心健康。
成本8元卖298元,减肥咖啡里加禁药
2019年1月,上海杨浦公安分局接某生物制品公司报案称:有人冒用该公司名义生产并出售所谓“馈世瘦身咖啡”进行非法牟利。警方调查发现,这款“瘦身咖啡”的包装看着挺正规——粉红色包装盒上,“生产许可证编号”“卫生许可证编号”等一应俱全。
但经警方调查核实,不仅报案公司从未生产过这款“瘦身咖啡”,这些所谓的正规许可和批文号也均系伪造。鉴定结果显示,该产品中含有国家明令禁止添加的西布曲明成分。
西布曲明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具有兴奋、抑食等作用。这种药品必须严格遵医嘱服用并控制剂量,一旦滥用会导致失眠、便秘、血压升高、呼吸困难、肠胃炎等症状。
这款具有危害性的“瘦身咖啡”却受到了不明真相的消费者青睐。
警方在走访调查中发现,网络社交平台中有多家“微店”销售这款“瘦身咖啡”,涉及全国多地。
顺着“微店”这个线索,专案组很快发现了该款产品的上海主要“发货商”毛某,并掌握了其在浦东新区的囤货仓库。
经过对毛某及其余几家“微店”货物来源、资金进出等梳理分析,警方发现其上游的最终供货商均为河南省商丘市的韩某某及其妻子洪某某。
侦查员一方面佯装成买家在网络平台与夫妇俩进行接触,另一方面则在商丘当地围绕其活动轨迹开展调查。
经过连续数日追踪,发现韩某某夫妇经常前往商丘城郊一小区内的一幢三层小楼。
这幢楼房看似平平无奇,但楼内却一直有“嗡嗡”的机器搅拌声和加工声传出。此外,每隔两三天就有货运车辆前来,将一箱箱货物运至几公里外的快递中转点。
上海杨浦警方很快确认转运货物正是涉案的“瘦身咖啡”。
2019年3月下旬,专案组集结警力多路出击,分别在河南省郑州市、商丘市、周口市以及上海浦东新区等地开展同步收网行动,一举将韩某某、洪某某等9名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
民警在犯罪嫌疑人租用的公寓楼内发现制造“瘦身咖啡”设备
民警在犯罪嫌疑人租用的公寓楼内发现制造“瘦身咖啡”设备
民警在囤货仓库发现的“瘦身咖啡”已装箱成品
警方共查获减肥咖啡5100余箱、12万袋,药物原料约165千克(西布曲明粉末),生产设备4套,涉案金额达5000余万元。
成本仅为8元一盒的减肥咖啡,竟以298元的价格出售给消费者。自2018年至案发,该团伙已销售含有西布曲明成分的减肥咖啡百万余件。
最终,上海铁路运输法院以韩某某、洪某某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韩某某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罚金1000万元;判处洪某某有期徒刑十二年,剥夺政治权利一年,罚金700万元。
食品安全犯罪形势复杂严峻
随着近年来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好转,但其犯罪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并且呈现新老问题交织、网上网下交织、境内境外交织、多种犯罪手法交织等新情况、新特点。
——“奶酪熏肠”改“生日”。一些不法分子置消费者人身安全于不顾,随意篡改生产日期,牟取非法利益。
上海和亦食品有限公司对积压的临近保质期以及已经过期的“奶酪熏肠”等产品故意篡改生产日期,并对外销售。被查获后,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吊销该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及工具、设备等,并处罚款301万元。
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在包装车间固定证据
——自制烤鸭“傍名牌”。在一起假冒“全聚德”的案件中,被告人谭某某等6人在未取得全聚德公司委托或授权情况下,分别从林某某等人处购买大量标有“全聚德”注册商标的包装材料,并购进真空包装机、卷饼、酱及真空包装烤鸭等,以组装的方式加工制作假冒“全聚德”注册商标的烤鸭,并低价对外销售。
2019年9月,全聚德公司管理人员与检察机关座谈交流
——外卖平台不履责。2020年6月,山东省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对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进行监控和异常数据抓取时发现,“饿了么”订餐平台上的两家入网餐饮业户涉嫌存在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未公示相关信息等违法行为。经查,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未严格履行平台责任,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被处以罚款23万元。
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在经营企业仓储间检查
数据显示,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查办涉食品安全违法案件28.48万件,药品监管部门查办药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领域违法案件10.77万件,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涉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3945件7298人,起诉8791件17066人。
最高检、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监局等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进一步落实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要求,聚焦“三无食品”“过期食品”“未经检验检疫食品”等问题,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食品安全大如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侵害的是不特定公众的生命和身体健康,挑战的是法律和基本道德底线,牵动的是全社会的神经。
对于此类案件,有关部门要及时发现并研究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打击花样翻新的制售假劣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全社会要形成抵制假劣食品合力,构建及时发现、查办、惩处的有效机制,让假劣食品无处遁形。消费者也应当增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擦亮眼睛,增强判断力,主动抵御假劣食品。
出品人:赵承
监制:张晓松
统筹:杨维汉、王宇
记者:陈菲、熊丰、刘硕、朱翃、赵文君
编辑:刘媛媛
图片提供:最高人民检察院、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纠错】【责任编辑:王頔 】
草原,乳飘香。一杯好奶背后的故事,是值得说道说道的。
一杯好奶,源自黄金奶源带的馈赠
什么是内蒙古乳品香飘全球的第一要素?答案是奶源。
世界上有一条公认的优质奶源带,位于北纬40度至47度,内蒙古大草原就处在这个纬度。这里有充足的阳光和水分,有适宜的温度和肥沃的土壤,能够孕育高品质的牧草。内蒙古大草原还地处黄金玉米种植带,有5300多万亩玉米,其中青贮1320万亩,另有300多万亩奶牛喜食的高产苜蓿和燕麦。广袤草原一碧千里,湖泊溪涧清澈纯净,饲料资源丰富充足,这些都为奶牛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
除了地理位置优势,奶牛品种也是优质奶源的关键。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奶牛是荷斯坦奶牛,而源于瑞士的西门塔尔牛和我国的三河牛都是产奶性能较好的乳肉兼用品种。目前,内蒙古奶牛以这三个品种为主,存栏数122.5万头,年产奶量577.2万吨。
能代表内蒙古乳品最高品质的,莫过于各种高端有机牛奶。有机牛奶强调“完全天然”“全程无污染”,生产加工过程中严禁使用化肥、农药、激素、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等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
奶源基地建设是奶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今后,内蒙古将建设黄河、嫩江、西辽河流域和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五大奶源基地,继续保有全国最大的奶源生产输出加工基地的桂冠。
一杯好奶,源自千百年的草原文化
奶和奶食品,贯穿了整个北方草原数千年的文明史。在历史悠久的草原畜牧业中,奶食品是主要产品之一。
广袤的北方草原上,承载着诸多游牧民族放马牧羊、食肉饮酪的过往。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游牧生活中,人们并不能顿顿吃肉,奶食品才是每日的主食。
牧人的一天,往往是从挤奶开始的。奶汁经过一道道手工工序,变成了各色各样的奶食品:奶皮子、奶豆腐、奶嚼口、奶茶、酸牛奶、酸马奶……它们千百年来一直在草原上广为流传,至今深受内蒙古各族群众喜爱。而雪糕、冰棍、冰激凌、奶粉、炼乳等现代乳制品,都与古代的北方游牧民族颇有渊源。
在内蒙古各地特别是牧区,奶茶是招待客人的必备之物。奶茶多以青砖茶加牛奶熬制,简单方便,在家就能熬制。不同于各路甜口味的“网红奶茶”,奶茶多是咸口,别有风味。在蒙餐中,奶茶一般与炒米、奶嚼口、奶豆腐等同食,把这些辅料在茶中各加入一些,吃起来满口充盈着“水乳交融”的味道。随着乳品加工业的发展,市面上随处可见各种袋装的蒙古奶茶粉。好的奶茶粉是不用添加剂的,包装袋上的配料表中仍只是奶、茶、盐这几样,泡出来口感无限接近现熬的奶茶。
值得一提的还有酸马奶。将新鲜马奶用一根木棍不停搅拌,马奶会逐渐发酵变酸,产生微量酒精。千百年来,草原上的人们一直以酸马奶为酒,因为酒精含量少,可以放量豪饮。酸马奶还可入药,蒙医常用它治疗胃病、腰腿痛和肺结核。过去,因为产量稀少且不易保存运输,酸马奶流通不广。现在,养马较多的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等地,已有了批量生产瓶装酸马奶的工厂,产品口味与手工的基本一致,但更加卫生、耐储,各大电商平台里也不难找到。可是,马奶的产量毕竟跟牛奶没法比,一匹母马每天只产二斤多奶,想尝个鲜的话,可真是手快有,手慢无。
一杯好奶,源自世界级的乳品企业
说一千道一万,内蒙古的传统奶食品,最好还是亲自来当地尝鲜。至于常伴国人身边的内蒙古乳品,则主要是蒙牛、伊利等内蒙古乳品企业的产品。多年来,内蒙古的牛奶产量、奶业竞争力、奶制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首位,蒙牛、伊利产值位居世界前列。
一杯好奶,从牧场到餐桌,中间的媒介是乳品工厂。蒙牛乳业有着全球领先的智能化乳品生产线。在这里,每一滴奶的生产,都是由工厂的大脑——中央控制室掌控。当奶罐车把鲜奶从奶源基地运到工厂,接下来的接收、检验、配料、杀菌等环节,就都在无人无菌生产线上进行。这期间,人眼只需盯着显示屏,而看不到一滴奶。灌装好的产品,由机械手臂码垛机自动码放,配合红外侦测电子车,产品能够实现智能化立体入库。完成一次运奶任务的奶罐车,则会在高压喷淋设备下进行酸、碱、蒸汽及开水清洗,以免残留陈奶污染新奶。
创立于1999年的蒙牛乳业,在创业的第一个十年里,就引入了第一套高智能自动化挤奶设备。诞生至今,蒙牛实现了超1600倍的业绩增长,成为中国发展速度最快的乳品企业。目前,蒙牛在全国建立了38个生产基地、59个加工厂,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粉、奶酪5大系列400多个品项。
内蒙古乳品的好品质,不光品尝得到,还能看得到。从2005年开始,伊利就开放工厂邀请公众参观,让消费者见证品质。近年来,伊利推出VR在线参观,将人工智能与VR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体验牧场、工厂和实验室,了解各类奶制品的生产全过程。
2019年11月,一个以乳业产业为核心的产城旅一体化大型综合体项目——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启动。这里也是呼和浩特地铁1号线的终点站。智慧健康谷核心区占地15000亩,有生产基地、奶业智能示范科技园、智慧牧场、“伊养谷”康养、配套生活区五大项目功能区。其中,生产基地项目将高标准建设全产业链绿色智能示范工厂,包括液态奶日产6500吨产品项目、奶粉年产3万吨产品项目、奶酪项目、冰淇淋项目、仓储物流中心、能源供应中心、健康营养体验中心、工业旅游中心等。(吕亚娟 高旭天)
华社乌鲁木齐2月18日电(记者赵春晖)沙漠占总面积四分之一的新疆无疑是我国最干旱的区域,然而,在这个极度缺水的内陆省区,却有数万人以捕鱼为业。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新疆渔民人均收入达到1.66万元,比当地农民人均收入高出6000多元。
新疆沙漠总面积超过42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沙漠面积最大的省区。然而,在沙漠纵横、极度干旱的塔里木和准噶尔两大盆地,目前已拥有水域广大的渔业生产基地。尤其是博斯腾湖、乌伦古湖、赛里木湖等适合鱼类生长的湖泊,出产的特色水产品已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并作为优良品种向全国推广。
在这个距海洋最远的地区,本世纪初,当地居民吃鱼大部分还得从外地运进,许多农牧民甚至一辈子都没吃过鱼。如今这里的水产品不但能自产自足,还出口日本、芬兰等国,走上了国外餐桌。水产部门的统计表明,新疆2016年水产品总产量超过16万吨,稳居西北五省区第一。
目前,在新疆两大干旱盆地内,分布于大漠、戈壁周缘的宜渔水域已超过7.5万公顷,2016年新疆渔业总产值达到29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