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中国人在做饭的精细程度,从商周开始就有了很大的提高。
可那个时期的人们活动范围也只有华北、关中、江淮三大平原周边,能吃的上的食物也非常有限。
倘若让现在的人看到古时候的饭菜,估计都没有什么胃口吧。
接着之前周朝人的饮食习惯,接下来我们再谈谈汉朝人的饮食文化。
因为秦朝的统治周期太短,那我们就把秦汉两个并在一起,特别是在民俗饮食上,十四年也得不到什么大的突破。
汉朝在秦朝统一的基础上,又于汉武帝时期派出了张骞出使西域。
一开始汉武帝是让张骞去找到大月氏(匈奴的敌人),计算两方联合起来一起攻打匈奴,可张骞去了两回都没办成功。
< class="pgc-img">>好在他没白去,把技术和汗血宝马带回来了,不仅提高了汉军的战斗力,还使西域首次变成了中原文化的土地。
不光有军事政治方面的收获,张骞也将很多从没见过的农作物带了回来,就连那些大洋彼岸的食物也都是通过丝绸之路引进了中国。
粮食性食品
汉朝时期的粮食产物跟上代人比起来没有太大的差别,依旧是大米、黄米、小米、小麦和大豆。
周朝时期吴楚两国开始对南部地区大力开发,从此稻米这种食物就上到了中原百姓的饭桌上。
相反,麻籽因为产量低、颗粒小、味道不佳慢慢退出了餐桌,稻米替代了麻籽在五谷里的位置。
但麻并不是完全消失,后来被人们用在了麻绳、麻衣的制作上,直接转变为经济型产物。
< class="pgc-img">>与之不同的是,蒸过以后的稻米会成粘稠状,能直接切成块,汉军曾经还把这当作军粮。
人们先把米饭蒸熟,切成块以后晾干,可以在打仗的时候充饥。
百姓们外出时也会随身携带,跟现代的方便面或压缩饼干很相似。
倘若只是下地干活,就不会晒干了,就把米饭与咸菜捏到一起,像极了我们现在的饭团。
小麦地位飙升
一同改变的还有小麦,春秋战国时候人们发明了石磨这种工具,石磨的出现可以将小麦变成面粉,百姓们就用面粉制成面汤或面片。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小麦的地位在五谷里直线上升,都能跟五谷之首的小米比拼了。
可周朝的面食都属于死面,尽管吃起来比麦粒饭好一些,可离美味的发面食还差的很远。
如今在我们的餐桌上,完全见不到死面了,倘若我们站到现在去回顾古代时候的生活,没有发面这一点就让人难以接受。
< class="pgc-img">>古人喜爱把一些智力成果记在名人的身上,不是诸葛亮发明的,就是某个平民百姓创造出来的。
动画片《中华小当家》里记录过从三国时期流传到今天的“白罗家”发酵方法。
所有的传说并不都是空悬来风,肯定在真实生活中出现过的,发面食物就是在东汉初期发现的,由此在东汉末期就掌握了发面技术,那时候的百姓们就已经能吃上松软的面食了。
< class="pgc-img">>《缃素杂记·汤饼》:“余谓凡以麪为食具者,皆谓之饼,故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瀹而食者呼为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燕翼诒谋录》记载:“(宋)仁宗诞日,赐群臣包子,卽馒头别名。今俗屑麫发酵,或有馅,或无馅,烝食者谓之馒头。”
从东汉末期开始,面食就有了新的名字“饼”,人们把蒸过的面食称为“蒸饼”,水煮过的面片、面条称为“汤饼”或“切面粥”。
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芝麻饼叫做“胡饼”,跟现在的烧饼一样,新疆人称“胡饼”为“馕”。
羊肉、鸡肉和狗肉取代牛肉马肉
秦汉时期开始进入了封建社会,人数也翻了一番,所以耕牛一下就变得至关重要,地位甚至比普通百姓还高。
随后秦汉制订了一系列规定,明确指出不能私自宰杀耕牛,更不允许食用牛肉,一旦被查到吃牛肉,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也可能会丢了性命。
不光是牛,汉朝时马这种动物也很少见,更别说端到桌子上供人食用了,就算是封疆大吏一年都吃不上几回牛肉,吃一回也都是生病或年纪大老死的牛肉,马肉完全吃不上。
所以,跟周朝比起来,汉朝的餐桌上也就是没有马肉和牛肉而已。
< class="pgc-img">>吃不上牛、马,汉人们就用羊肉、鸡肉和狗肉代替。汉朝时期的羊肉不再是普通的绵羊肉,而是在周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在迁移过程中就带过去的山羊肉。
不能吃牛肉的汉朝人,羊肉也成为了吃肉的首选。由于汉朝的百姓都比较喜欢狗,所以狗肉就不过多探讨了,但有一阵汉人吃狗肉比吃猪肉还多。
汉朝的猪跟我们认识的白猪还不一样,他们吃的是一种黑猪,当时的饲料转化率还很低,成熟时间也比羊长。
那个时候的人们还没掌握阉猪技术,导致做出来的猪肉又硬又腥,餐桌上很少能看到。
后来到了东汉末年,可能是对官员霸权的痛恨,也有可能是其他因素,百姓们开始阉猪,意外发现阉过的猪肉更好吃,此后,猪肉才有了地位,可那会儿的阉猪技术还没普及。
< class="pgc-img">>汉朝的自然环境管理的很好,除了六畜,剩下的大型动物在中原地区一个都看不到,但野味还是很多的。就拿哺乳类的来说,有兔子、狼、鹿,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基本都有。
胡麻、胡豆、胡桃、苜蓿
尽管张骞没带多少其他的东西,但水果蔬菜可是带了个够,一批接一批的从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
因为那时候的西北民族叫做“胡人”,凡是带回来的食物也加了“胡”字。
就比如胡麻、胡豆、胡桃,其实就是芝麻、蚕豆与核桃,还带回来了很多苜蓿。
< class="pgc-img">>在引进的食材里,当属芝麻的影响力最大。人们吃面、熬汤拌凉菜都会滴上些香油,现在吃火锅也会在调制小料的时候加点香油,芝麻做成的芝麻酱更是受到喜欢。
蚕豆是继花生以后的新式下酒菜,核桃以其特殊的形状被大家公认为“补脑神器”,苜蓿一般都是用来饲养马的。
胡椒、胡蒜、胡荽以及瓜果
胡椒算得上丝绸之路传递过来的重量级产物,虽然不是由张骞亲手引进来的,可也是顺着丝绸之路从印度传播过来的,之前还误以为是西域土特产。
刚开始的时候胡椒被人们小心翼翼的珍藏着,不敢大范围的应用起来。可胡椒独有的香气得到了老百姓的喜欢,一些贵族人士的饮食中都添加了胡椒。
胡椒一时间被人们当成一种宝贵的财富,有了胡椒才有了之后的胡辣汤等菜品。
胡蒜,即大蒜。胡蒜在汉朝人的饮食历史上有不可抹去的地位,自传播到中原地区以后就立马接替了小蒜,直至今日也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老话说“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不光在面食里、在整个饮食界都离不开蒜。
< class="pgc-img">>胡荽,就是现在的香菜。该农作物具有独特的味道,喜欢吃的人十分喜欢,不喜欢吃的人闻见都想吐,可以当调味品用,也能直接吃。
胡荽一传进来就遍及到了全国各地,成为了平民百姓都可以吃的“西域土特产”。
瓜果很简单,跟现在的也没有区别,就是葡萄、无花果、黄瓜等蔬菜瓜果,汉人的吃法跟我们现在一样,大多都是生吃,对中国菜来说没有多大的影响。
可黄瓜就不一样了,冷热炒拌都能吃,简直就是夏天的味道。
炼丹途中偶然发明出豆腐
以上就是关于西域食物的全部介绍,还有很多没来得及讲述,大家如果有兴趣,敬请留言呢。文章的结尾再给大家介绍一位压轴大咖——豆腐。
因为生吃豆子的口感较差,吃多了还会胀肚子,所以它在五谷里的地位不是很高。
自从石磨被发明出来以后,大豆就迎来了人生巅峰,被人们进一步加工成为了豆面、豆浆。
< class="pgc-img">>后来西汉的淮南王刘安在问高人寻求法子制作丹药时,原本是要灌溉丹苗,却惊喜的用盐放进了豆汁里变成了豆腐,吃到嘴里后很是美味。
从那以后,豆腐大火,成为了人们最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凡黑豆、黄豆及白豆、泥豆、碗豆、绿豆之类,皆可为之。造法:水漫皑碎,滤去滓,煎成,以盐卤汁或山矾叶或酸浆、醋淀就釜收之。
又有人缸内,以石膏末收者。大抵得咸、苦、酸、辛之物,皆可收敛尔。其面上凝结者,揭取晾干,名豆腐皮,人馔甚佳也。味甘、咸、寒,有小毒。” --《谷部》
结语:
古时候,每一次的开拓疆土都能有新的收获,张骞的出使西域为人们带来了丝绸之路,不光给世界各国带去了华夏文明的果实,也引入了很多中国人没见过的新奇物种,给古人添加了生活的幸福感。
饮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之一。
近几十年来,全国大大小小的餐饮品牌拔地而起,有的企业激流勇进,扶摇直上;有的企业不敌风浪,黯然退场。
餐饮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存量厮杀、成本高昂、利润走低、新技术新渠道冲击、消费需求日新月异……
本文将通过梳理餐饮行业发展脉络,解析具有代表性的餐饮企业经营模式,给从业者们一个全局视角,洞察餐饮业未来十年新突破点。
< class="pgc-img">>01 四个十年,风云激荡
第一个10年(1978—1988):需求复苏的10年
1978年全国餐饮业的经营网点不足12万个,员工104.4万人,全国人均年餐饮消费5.69元。
1979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第一家合资旅游饭店:北京建国饭店。
1980年 9月30日,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家个体饭馆——悦宾饭馆创建,引发轰动。
1987年11月,中国第一家洋快餐“肯德基”在北京前门开业。
1988年,北京第一家私营粤菜馆阿静粤菜开张,随后粤菜在全国日益兴盛,粤菜师傅工资在当时开到“天价”。
这10年,中国餐饮解除了政策束缚,个体兴起。
< class="pgc-img">>第二个10年(1989—2000):“搞关系”的10年
1990年10月8日,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开业。此后,吉野家、必胜客、星巴克等外资和国际品牌也相继进入中国。
1990年,潘宇海在东莞长安创办真功夫,紧接着陶然居、海底捞、眉州东坡等一大批优秀的中国本土餐饮企业诞生。
1999年,孟凯夫妇将湘鄂情开到了北京,赶上了高端餐饮的历史机遇:“跑步钱进”爆发的前夜。
2000年,张兰拿出6000万元全部身家,在北京创立俏江南。
这10年,全国人民“搞关系”,“面子”与“排场”,成为餐饮主流消费观念。
豪华装修成为吸睛点。
第三个10年(2000—2008):回归理性的10年
2001年1月8日,第一家华莱士餐厅诞生。
2004年底,小肥羊成立了加盟连锁服务中心,将加盟连锁店的服务标准化,一跃成为中国本土餐饮业的老大。
2006年,俏江南号称总投资超过3亿元的兰会所成立,高端餐饮品牌进入黄金发展期。
2007年,全聚德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旗下共拥有9家直营店,61家特许加盟店。
这10年,以“真功夫”为代表的新型中餐品牌,反映了中国人民对餐饮的需求逐渐回归理性,开始从“面子经济”回归到“吃”的本义。
< class="pgc-img">>第四个10年(2009—2019):追求多元的10年
2010年,餐饮业进入互联网纪元,同年美团成立。
2011年3月,饿了么获得数百万美元的投资。
美团和饿了么互联网餐饮双足鼎立的格局。
2012年12月,中央八项规定遏制了餐饮领域的奢华消费,高端餐饮一片哀嚎,关店停业者无数。
大型餐饮酒楼被拉下神坛。
大众餐饮消费走到前台。
最为诡异的是——
2013年4月,西少爷一炮而红。
“雕爷牛腩”首店开张。
伏牛堂米粉”首店开张。
“叫个鸭子”首店开张。
“蛙来哒”成为餐饮单品模式创新者和品类冠军。
2018年底“太二酸菜鱼”门店已经达到65家。
至此,单品餐饮爆发式增长,一道菜开火一家餐厅成为餐饮品类赛道上的新常态。
2018年9月26日,海底捞在港交所上市,市值近1000亿港币,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上市餐饮企业。
同年,正新鸡排全球门店总数突破16000家。华莱士遍布20多个省市,拥有12000家门店、10万名员工。中国连锁品牌经过长达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不仅活了下来,而且有声有色。
这10年,中国餐饮进入了互联网时代,高端餐饮彻底垮台,社会餐饮成为主流,细分品类逐渐出现行业巨头,逐渐形成了多元化餐饮市场。
< class="pgc-img">>02 生死考验,危机并存
2019年底,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给全国的餐饮企业带来了一场猝不及防的生死考验。
2020年,中国餐饮市场总额跌入4万亿以内,下降幅度达到了14.9%。
2021年关店率更是达到60.9%。
有人已经在打折融资,只求“保命”。
但同时,有一家企业的表现让人惊喜:火锅界黑马巴奴逆势扩张、排队火爆的景象,被行业定义为餐饮界的“巴奴现象”。
为什么?因为它真正回归到产品。
用户真实的评价:巴奴真正的闪光点是毛肚和菌汤。
“产品主义”开始流行!
< class="pgc-img">>巴奴扛起了“产品主义”大旗,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产品战略层面:挖掘好产品、策划好产品、包装好产品、呈现好产品。
有主打产品,有产品战略的餐饮店正在成为新宠。
2014年,西贝的贾国龙提出“好吃战略”,味道才是硬道理,消费者最终是为了满足味蕾,这些是定位、品牌达不到的。只有味道好,顾客才会认可。
“好吃战略”,本质是就是产品战略。
2015年创办的太二酸菜鱼,把自己定位为一家“纯吃饭”的门店,菜单结构极为简单,只有一种口味,顾客不能选择鱼的种类、鱼的大小,甚至不能选择辣度。不拼桌、不加位、限量供应——“老老实实吃饭就够了,别搞这么多花样!”
牢记:“战略的核心不是抢别人,而是守自己,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各归各位。”话糙理不糙,明确产品战略,聚焦目标赛道,做好核心产品,是众多细分餐饮品牌在激烈市场的新突破点。
< class="pgc-img">>03 寒冬消散,新的机遇
对餐饮人而言,这三年的疫情让经营陷入极度险境。
“乙类乙管”又让餐饮业主看到希望。
反复经历了多个寒冬以后,餐饮业可以说迎来了暖春的曙光。
可以这样预测——
1.中式餐饮市场空间广阔,消费升级的趋势才刚刚开始。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市场,外出就餐的比例仍有广阔提升空间,年轻消费者对中餐文化的认同感也愈发强烈,这都有助于民族餐饮品牌的崛起。
2.疫情冲击导致大批小微餐饮企业惨淡收场,大量的市场份额急需填补。作为刚需消费,餐饮市场巨大,外卖行业、线上餐饮、预制菜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也存在着巨大的利益空间。
3.连锁化和集中化将是餐饮行业风口。这说明,打造头部品牌的影响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也意味着有充足的机会留给新品牌。
关键的是:看你如何干!怎么干才干得好,靠什么来吸引消费者重新站稳脚跟?
下期告诉您!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夜饭抢手 生鲜食品畅销 外带年菜走俏
从餐饮市场看消费动能
核心阅读
年夜饭预订火热,餐饮供给积极适应市场需求;生鲜食品畅销,民生商品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外带年菜等走俏,创新升级趋势明显……春节将至,餐饮消费呈现多元化态势,持续激发消费动能。
2023年,全国餐饮收入突破5.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龙年春节临近,餐饮业经营情况向好,年夜饭预订火热。群众的家庭餐桌热热闹闹,“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供应充足、价格稳定。随着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预计2024年舌尖上的消费活力将不断释放。
年夜饭预订火热,大众餐饮供需两旺
“年夜饭包间都满了?”最近,河南郑州市民蒋龙打电话预订小区附近的餐厅时,发现年夜饭的包间都被订满了。“孩子说过年最想吃火锅,订不上包间,我就选大堂吧。”蒋龙特意到附近的火锅店挑选了心仪位置,终于预订上了年夜饭。
不仅年夜饭抢手,年三十的午饭热度也在攀升。“年夜饭包间不太好预订,价格也高一些。”上海市民张晓蓉预订了年三十中午能容纳16人的包间,“我们家决定中午一起出去吃,晚上回家包饺子。”
春节假期,餐饮消费热度走高,各地年夜饭预订火热,部分餐厅的餐位在除夕前一两周已全部被订完。在上海,想在绿波廊、德兴馆、杏花楼等老字号餐厅预订年夜饭,只能碰运气“捡漏”;在湖北,武汉市餐饮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底,年三十当天的午饭、晚饭预订已近95%。
大众餐饮需求强劲是餐饮市场火热的重要推动力,高性价比、物美价廉的大众餐饮契合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了便捷舒适的就餐选择。与此同时,在供给端,广大餐饮企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丰富供给品类、提升服务水平、深耕特色餐饮,与广大消费者实现“双向奔赴”。
丰富供给,满足不同消费需求。江苏南京餐饮商会等举办“幸福团圆年 美味新体验”年夜饭推介活动,40多家品牌餐饮企业共推出300多种年夜饭堂食套餐和外卖套餐。
提升服务,改善消费体验。春节假期,不同地区的海底捞门店将推出各具特色的服务:云贵地区,服务人员将穿着当地特色服装为顾客服务;黑龙江哈尔滨,服务人员将穿上大花袄上演“二人转捞面秀”;江苏南京,多家门店将提供深受小朋友喜爱的捏泥人服务。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认为,我国节庆消费在消费中的占比较高,建议各地在春节假期注重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在继续提升传统消费的同时,努力培育新型消费、发展服务消费、扩大假日消费。
生鲜食品受欢迎,稳价保质持续推进
“刚买了很多鲜肉,打算这两天就炖出来,为年夜饭作准备。”江西宜春高安市,市民吴桐正在凤凰商城农贸市场选购。“年前生意好,进的肉差不多每天都会卖完,没什么库存。”肉铺负责人张向有拿出的检疫单显示,近期每天进货量达800斤。
在高安市和万家超市蔬菜称重点,顾客们一早就排起了长队。“价格没太大变化,买的菜也都很新鲜。”市民王云凤说。该超市负责人陈洁萍介绍:“蔬菜是生活必需品,节前更不能乱涨价。”
高安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成光华介绍,节前走访了3个农贸市场和10余家大型商超,重点检查了蔬菜、肉蛋、粮油、海鲜等生活必需品价格和服务收费明码标价情况,目前价格平稳,市场供应充足。
线下市场持续升温,线上订单涨幅明显。“网购年货真方便。最近特意网购了山东老家的鲅鱼,大年三十就吃鲅鱼饺子。”黑龙江鹤岗市民许强说。
淘宝天猫数据显示,1月17日以来,肉类、水产销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明显,北方冷水鱼全面热销,“南方人偏爱北方鱼”成为一大消费趋势,山东鲅鱼、吉林查干湖胖头鱼等热度颇高。
作为传统消费旺季,春节假期,生鲜食品备受欢迎,其价格和质量也广受关注。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重要民生商品稳价保质工作,围绕节日消费热点,建立食品、工业产品、生活服务、药品四大类监管清单。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说,春节假期,各地监管部门要紧盯“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火炉子”等民生消费重点领域,围绕节日消费集中的米面油菜肉蛋、年夜饭预订、文化娱乐、酒店住宿、交通物流,以及寒冷天气带来的药品、能源需求增加,做好线上线下价格监测及跟踪分析研判,切实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同时,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严把食品安全关。压紧压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精准防控风险,坚决杜绝销售过期、腐败变质、假冒伪劣等问题食品,严防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问题,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安心、舒心。
速食、半成品种类繁多,创新升级趋势明显
除了外出就餐、在家做饭这两种比较传统的年夜饭形式,购买半成品、打包年夜饭等形式也成为不少人的新选择。
“和朋友在这家餐厅吃饭时觉得味道不错,看到店内在推荐外带年菜,我就买了一份。热菜、冷菜品种很多,荤素搭配、用料扎实,还赠送了一个加热主菜的汤锅,方便实惠。”北京市民孟雅说。
近年来,许多老字号餐饮店的外带年菜口感越来越好,花样愈发丰富。松鼠鳜鱼、爆汁牛肉饼、糖醋排骨等做工复杂的菜品,如今只需简单加热就能基本恢复口感,满足了消费者省时省心的需求。这些外带年菜套餐,除了可以通过到店、电话预订等方式购买,往往还能通过网络渠道预订,十分方便。
春节的餐桌上也少不了种类众多又方便食用的点心、干果。在广东惠州,年货一条街上近百个特色摊位销售红火。“我们主营干果、干货、有机杂粮、养生茶等产品,最近销量很好,每天都充分备货,期待销量不断增长。”惠州市山臻优品实业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彭凯说。
“以熟食、糖果、糕点为主的新春礼盒,在百年义利门店、京客隆等大型商超十分走俏。”北京义利食品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负责人常潇说,“未来还要持续挖掘传统饮食的文化价值,通过中式糕点进一步助力释放消费活力。”
淘宝天猫数据也显示,1月17日以来,中式糕点销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5%,鲜花饼、蛋黄酥、桃酥、麻花等品类很受欢迎;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中式糕点,中式糕点的成交金额和订单增速均高于西式糕点。
春节假期,一些消费者还会购买螺蛳粉、速冻水饺、速冻汤圆、休闲零食等速食产品。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方便速食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方便速食产品满足了消费者追求便捷、高效生活方式的需求。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方便、快捷的饮食方案。百草味相关负责人认为,消费者的年轻化、细分化趋势,对休闲零食提出了更高品质、更健康的要求,好吃又健康的零食将迎来更大的市场机遇。
业内专家分析,目前速食、半成品种类繁多,创新升级趋势明显。随着消费者需求不断升级,未来行业将继续朝着健康化、多元化和品质化方向发展。(记者 林丽鹂)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