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15前夕,都少不了食品安全问题暴雷。从食材不新鲜到香精大米再到鼠头鸭脖事件……食安问题屡禁不止,成为悬在中餐品牌头上的那把“达克摩斯之剑”。现如今,中餐正在由传统小作坊经营向现代化变革,西贝严把质量关,完成了中餐标准化的升级,将中式正餐做强做大。
标准化 助推西贝突破中餐桎梏
1987年,麦当劳、肯德基等西式快餐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其高标准、高效率的经营模式,让国内餐饮人大长见识。在之后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国内餐饮还是尝试告别质量、价格、服务不统一的问题,开启连锁化扩张与中餐标准化之路。
目前,中国最大的正餐(非火锅)连锁品牌是西贝莜面村,据数据显示,西贝在全国用约350家门店,实现了成功复制。为什么西贝能在众多中餐品牌中脱颖而出?其三代店模型在推动中餐标准化升级的路上起到了很大作用,让西贝突破了中式正餐无法做大形成连锁的桎梏。
在出品上,菜品的标准化来源于西贝对供应链端的变革和创新和西贝自有央厨的产研能力。西贝确保每家连锁门店都保持一个标准,保证不管是在任何地方、任何一家店里,每道菜都是分量一致、口味稳定,而不是根据厨师的手艺千变万化。
在环境与服务上,西贝把明确可以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内容梳理成了三大项目:服务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环境标准化,把工作拆分成从前厅到后厨的2000多个工作节点,由此实现了人员服务的统一和标准化。
从产品到服务到环境,西贝对“标准化”的极致追求,让西贝实现了统一和高效,推动了西贝实现全国性的高速扩张。
明厨明档 西贝引领中餐行业变革
与中餐厨房相比,西餐明厨明档的模式更让消费者放心。2014年,西贝北京国贸财富店第一次向大众展示了“全开放式明厨”,后厨与顾客几乎零距离接触,每道菜所使用的原料、大厨的烹饪过程、每一位员工的个人卫生,让顾客一览无遗。在这种情况下,顾客与西贝内部员工一起监督,一起营造更安全、更放心的食品安全环境。
这也是如今顾客愿意信任西贝的理由,当西贝推出“专业儿童餐”后,一大批家庭顾客瞬间成为其拥趸。对于食品安全的信任不是瞬间形成的,它积累于餐饮品牌每一个细微处,积累于数十年如一日的投入与用心。
“西贝标准” 保障供应链各个环节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是近年来广受诟病的问题,为了确保食材新鲜安全,西贝在供应链食安工作订立了一套严苛的“西贝标准”。
大家都知道西贝的羊肉味美汤鲜,但是很少人知道西贝对于肉类的检测标准。以草原羊为例,为了能让顾客吃上放心的羊肉,每年6-11月的羊肉采购季,西贝供应链食安人员会深入内蒙草原,驻扎在屠宰场,在宰前、宰中、宰后监测瘦肉精等安全指标。
西贝相关负责人曾介绍,“供应链食安人员会在羊屠宰之前对羊进行‘尿检’,记录每日瘦肉精及兽药残留检测情况;屠宰之后,驻厂人员根据羊的品质进行选择,选中的才能入库排酸、分割。食安人员要依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国家食品安全抽检计划的指标进行全项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检测合格后才可以出库。”
通过小小的羊肉检测,足见西贝对于食材检验的严苛,也正是这份严苛,让它成为消费者信得过的中餐品牌。
巴菲特说:“要赢得好的声誉需要20年,而要毁掉它,5分钟就够。”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食安工作。西贝深知食品安全对于消费者对于品牌的重要性,在食安工作上严格把关,制定详细标准,为用户带来放心、安全的就餐体验。
续联名、加速开店、筹备上市,新茶饮下一步怎么走?
2022年以来,随着新茶饮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在奈雪的茶、喜茶等头部新茶饮品牌带领下,新茶饮行业开开始了“集体降价”,而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新茶业品牌们仍在继续寻找出路。
有些品牌选择继续联名营销,但其中也不乏“翻车”状况。2023年11月,喜茶与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发起联名活动,推出“佛喜茶拿铁”等系列产品,但因遭到“对佛教文化缺乏尊重”等质疑,最终在深圳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的约谈后,联名活动匆匆结束。
有些品牌选择跑马圈地加速开店,其中蜜雪冰城国内门店数量已经超过29000家,古茗门店数也超过9000家,沪上阿姨、甜啦啦等纷纷提出冲刺万店的目标。此外在喜茶之后,乐乐茶、奈雪的茶等品牌也开始开放加盟。
筹备上市也成为了一些新茶饮品牌谋求未来发展的热门选项。2023年8月,茶百道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2024年1月古茗、蜜雪冰城也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
当前新茶饮行业已经进入了加速洗牌的阶段,无论以何种方式,新茶饮品牌们都需要寻求突破,进而构筑自己的品牌优势与规模优势,以应对愈发激烈的行业竞争。
餐饮收入首破5万亿元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餐饮收入达52890亿元,同比增长20.4%。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3356亿元,同比上升20.9%。
中国烹饪协会认为,2023年随着生产生活有序恢复,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各地积极开展文旅+美食、夜经济、展演+美食等促消费活动,推动了餐饮行业的快速复苏,行业发展信心进一步恢复,充分体现了餐饮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等特点。
生鲜不新鲜 “山寨”充其间
广西壮族自治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广西2023年社区团购平台商品和服务质量消费调查报告显示,不足五成的消费者使用过社区团购;在使用过社区团购的消费者中,有超过五成的人在购买生鲜类商品时遇到过质量问题,有两成消费者购买日常用品、酒水饮料类商品时遭遇“便宜没好货”。
社区团购平台不能过度依赖“价格战”,追求商品的品质和消费者的口碑才是社区团购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关键。建议社区团购平台从源头挑选质量过关的商品,特别是加强生鲜类商品的品质管控;加强平台内商品的宣传和质量监管,更换可能误导消费者的宣传照片,及时下架假冒伪劣商品、“山寨货”等,为消费者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购物体验。
“微醺经济”升温 上市公司如何与年轻人“碰杯”?
在“微醺经济”和年轻人需求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消费新场景涌现,相关产品的市场空间正徐徐打开。
行业人士认为,对于低度酒的创新发展,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产品本身的创新,原料上,口味上、包装上均大有可为;二是渠道的创新,如电商系统、社区团购等,低度酒还未形成强势的营销渠道。三是品牌的创新,目前低度酒品牌理念同质化较严重。
首张蛋白粉备案凭证发放
近日,保健食品蛋白粉首张备案凭证、蛋白粉复配产品首张备案凭证相继发放,这是自2023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以来,以大豆分离蛋白、乳清蛋白为原料的产品获得的首批国产保健食品备案凭证。
此次将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同时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主要面向蛋白质缺乏免疫力低下人群,提升了保健食品人群使用的针对性,有效限制产品夸大宣传。
年夜饭预订火爆,一些餐厅顺势抬高消费门槛
今年的年夜饭预订非常火爆,一些餐厅顺势抬高消费门槛。有的餐厅设置了最低消费标准,有的餐厅只能预订几种套餐,有的餐厅则表示人均消费须达888元,才能预订大年三十的包间。多名消费者表示,无奈之下,只能接受高价套餐。
专家认为,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餐厅不接受单点,只能预订几种套餐,涉嫌侵犯消费者的选择权。同时,也有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的嫌疑。
饮料巨头纷纷大手笔扩产
当下,饮料市场格局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头部企业凭借规模和渠道优势抢占市场,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近期,多家头部企业开始大手笔加码产能布局,加速“跑马圈地”。
行业人士认为,随着国内消费者对健康和天然成分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国产饮料可以在产品研发和营销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国产饮料品牌可以持续提升自身竞争力,与国际品牌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
土特产亮出不少“隐藏款”
近期,随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等地冰雪旅游进入旺季,以黑龙江、广西两地游客互换砂糖橘、蔓越莓特产礼品为代表,国内南北各省份互赠特产带动了多款“隐藏土特产”走俏,如黑龙江蔓越莓、四川鱼子酱、贵州抹茶、安徽鹅肝等,也引发消费者对这些“隐藏款”特产的关注。
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业内人士认为,应从土、特、产三个方面提升供给水平、丰富产品内涵。“土”即挖掘乡土资源,“特”即打造特色品牌,“产”即培育优势产业。此外,还要补齐储藏、运输、销售等方面的短板弱项。“
网讯 8月19日,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韦州市场监管所紧盯县局督查反考核组馈的问题,多措并举推进整改,查缺补漏弥补不足,确保问题全面整改到位。
< class="pgc-img">>该所召开专题会议,仔细研究县局考核组反馈问题全面安排部署,及时建立问题清单,细化措施,责任到人,确保整改落实到位。组织辖区7家药店2家医院召开约谈会,对照县局督查反馈的问题清单,分析存在问题的根源,细化整改任务,逐一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人,确保反馈问题整改到位。
该所针对县局督查组反馈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未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制度、食品安全制度不完善、药品存放不规范等问题,以点带面,对照问题清单,结合考核组的整改指导意见第一时间督促指导存在问题的食品经营单位、药店、化妆品店、煤场等市场主体扎实开展整改工作,明确整改时限、整改要求。并组织各经营主体全面开展自查自纠,梳理归纳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全面排查风险隐患。对存在问题的1家化妆品店、1家药店、1家煤场、2家商店及4家餐饮店进行动态跟踪,确保问题整改到位。
< class="pgc-img">>该所以此次督导检查为契机,抓实效补短板,抓整改促提升,一方面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照问题清单持续引导辖区各经营主体开展自查自纠,助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守牢安全底线。另一方面不断加强执法人员理论、业务学习,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学习,联系实际学,增强学习生动性、实效性,对照《条例》规定,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提升执法人员履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