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外卖市场的快速发展催生出一批专职外卖商家。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部分已经做大的专职外卖商家在几大外卖平台补贴力度减弱的情况下,发起一轮自发的“补贴大战”。而在这些专职外卖商家发起凶猛补贴的背后,暗藏着向自身品牌导流、减小对大外卖平台依赖的“单飞”冲动。
商家自推高补贴
一直专注于外卖领域的焦耳外卖,近日在给消费者的外卖餐袋中悄悄加入了一张价值50元的代金券,并在券上标注“全场通用 免配送费”的字样。北京商报记者随即按照该代金券上所标注的使用方法,扫描其二维码直接进入了焦耳微信服务号。焦耳外卖的微信服务号具有订餐功能,在其“优惠·红包”专区内共有四类优惠或红包活动。按照其微信订餐平台上所展示的产品标价,一个50元的优惠券大概支持免费订餐两次左右。此外,北京商报记者还注意到,在饿了么、美团外卖两家外卖平台上,焦耳外卖也都有半价产品在售,促销力度不小。
另外一家成立于去年7月、专注于烤肉饭的互联网餐饮品牌KAO!烤肉饭也分别在外卖平台、微信服务号以及线下实体门店发起一系列补贴优惠活动。不仅有线上订餐5折折扣套餐和微信服务号代金券,在堂食部分还设有关注微信服务号即可享受5折的优惠。此外,包括比萨到、达美乐比萨、凉皮先生等专职外卖商家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补贴优惠。
据了解,这些专职外卖商家自推补贴的一大原因在于如今外卖大平台补贴力度减弱,因此商家必须顺应消费者看重补贴的心态自行补贴。今年4月登陆平台的凉皮先生是一家主营凉皮及相关产品的外卖餐厅,上线一个多月正是凉皮先生的订单上升期。其负责人解释,“现在平台补贴得少了,比如总共补贴5元,平台只出1元左右,所以商家自己给补贴”。
“单飞”冲动初现
专职外卖商家大打补贴牌的背后隐藏着其欲摆脱平台依赖、独自“霸占”消费者的野心。KAO!烤肉饭创始人吕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KAO!烤肉饭正在通过多种方式对消费者进行补贴。而KAO!烤肉饭借助多个平台的GKA(超级大客户)的客户身份等因素能为消费者提供力度更大的补贴。吕强表示,补贴活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向KAO!烤肉饭的自有微信服务号进行导流。“现在我们的营业收入有90%来自外卖,其中外卖部分有70%来自各外卖平台,平台的引流作用十分明显,但我还是希望更多消费者能对KAO!烤肉饭品牌本身产生黏性,所以我们在自己平台及线下门店的补贴力度也很大,希望能把流量导入我们自己的渠道。”
事实上,外卖大平台方对商家的“要求”和“束缚”越来越大,是促使后者萌生“单飞”冲动的一大原因。自“3·15”之后,各大外卖平台收紧了商家上线的标准,并逐渐强化自建物流团队。有商户负责人就向北京商报记者抱怨,大平台为了能够让商家都用自己的配送物流,会刻意提前接受平台配送的商家排名,如此一来自配送的商家排名就会上不去,订单量也会出现下滑。有分析认为,配送环节是外卖的主要环节之一,连接着平台商家及终端客户,并为二者提供服务,平台强化自建物流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能够黏住B、C两端的资源,培养消费者及平台商家对平台的黏性,但这也势必会引发一些有配送能力的大商户的不满,因为后者希望借助自有物流让消费者对自家餐饮品牌更有黏性。
双方利益将动态平衡
纵然专职外卖餐企与外卖大平台之间对于消费者黏性的争夺战已然初现端倪,但分析认为,二者之间关系决裂的可能性并不大,而是会进入一个动态调整期。
正如吕强所言,KAO!烤肉饭对于平台仍然是有着很强的依赖性。而且对于正在打造品牌知名度的KAO!烤肉饭而言,自配送无疑会使其成本上升,模式更重,因此完全脱离平台的可能性并不大,同理适用于只做外卖并且规模不断扩大的焦耳外卖。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专注于外卖领域的商家仍将继续增长,而对于外卖而言,所有品牌之间都是竞争关系,专职外卖餐企需充分发挥其线上优势,才能和传统餐饮企业一较高低,因此专职外卖餐企需要更多的销售、推广渠道以及平台方的技术优势。但随着平台方对于盈利模式的不断探索,商家与平台之间的矛盾也会越来越多,平台和商家将进入一个“相爱相杀”的调整期。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认为,前期外卖平台在扩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吸引商家以争取市场份额和资本青睐。平台和商家之间并没有形成较稳定的合作模式以及相互之间的约束条件,与此同时,此类“专职”外卖商家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后掌握了大量的终端客户资料及运营经验,因此会产生“单飞”的想法。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就此终止,平台需不断地优化对商家的服务,商家则需要在产品方面重点发力,二者需在合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方式,使得双方的利益都能得到保障。
【版权提示】亿邦动力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run@ebrun.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 红餐网
8月5日,焦耳外卖更名为“焦耳地道川式快餐”,随后kao!烤肉饭被爆即将更名为“kao!铺”,前一个是收缩,聚焦品类,后一个是扩展,增加SKU,到底哪个才是外卖接下来的正确打开姿势?
越来越多专注外卖的外卖品牌
2015年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规模达到45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1.1%。从2015年全年来看,餐饮外卖市场保持着稳定增长态势。互联网餐饮外卖厂商在不断拓展城市覆盖的同时,也着重深耕市场需求,延伸外卖服务业务,拓展服务应用场景以及拓宽产业覆盖,为不同层次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通过差异化服务,不仅满足了用户需求,还进一步提升了平台盈利空间。
目前的外卖平台上,销量靠前的外卖品牌不再以餐厅为主,而是越来越多的专注做外卖的品牌。以北京市场为例:黄太吉、叫个鸭子、甜心摇滚沙拉、焦耳外卖、芙兰湘、淘太郎、夹克的虾、拼豆夜宵、云膳麻辣······都是专注做外卖的品牌。专注的背后是对产品、包装、配送更加精益求精。
如果不能做出差异化的好产品,想要生存和发展的难度比之前要更难。可以看出,为什么外卖品牌纷纷寻求各种尝试。
焦耳更名,品牌和品类进行捆绑
提到焦耳外卖的这次更名,其CEO夏鑫介绍,“焦耳外卖”虽然排名很抢眼,但是并没有突出焦耳外卖产品的品类特征。焦耳外卖现在的产品主要以川式快餐为主,并且都是以盖饭的形式呈现,菜品的口味主要以辣为主,希望能都满足爱吃辣味的消费者的需求。
资料显示,焦耳外卖自2014年创立以来,目前已拥有超过100家直营门店,服务顾客人次超过500万。
“焦耳外卖在设计品牌的时候为了突出产品口味较辣的特色以及方便企业注册,便在取名时选择了物理学中代表热量的单位‘焦耳’,为了让消费者知道是干什么的,又在后面加上了‘外卖’。”
焦耳外卖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更名为“焦耳地道川式快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将品牌和品类进行捆绑,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焦耳外卖的产品及特点,同时也是为了与外卖平台进行区分,进一步培养消费者与“焦耳地道川式快餐”的黏性做铺垫。
夏鑫表示,“专职”外卖商户的兴起是趋势,行业未来的竞争压力也会很大,但现阶段,商家仍然处在抢占品类的阶段,短期内将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外卖商户也将开始寻求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并将开始培育消费者与自身品牌之间的黏性。
烤肉饭扩展sku,更名为kao!铺,要做便利店?
2000万A轮融资之后,Kao!烤肉饭将更名为Kao!铺。说道烤肉饭,不得不提kao!烤肉饭的缘起。
2015年3月创立于中国北京的Kao!烤肉饭,是由北京麦福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控股的中式快餐连锁品牌。5月,“Kao!烤肉饭网络订餐微信公众平台”正式开启网络运营。作为以O2O为基础的手机应用,“Kao!烤肉饭”集社交、媒体、微信支付三大功能,快速连接线下客户与移动端的信息交换,实现品牌、商户和消费群之间的互动,开启“流量+粉丝+客服+推广”运营模式。
另外kao!烤肉饭提供24小时服务,在每个门店配三仓。明仓主卖烤肉饭等主食,暗仓解决用户对日常用品需求,隐形仓满足用户对小龙虾等特殊品类的需求在原来明、暗、隐三仓基础上做品类延展,提供全品类生活服务。
Kao!铺这种模式,虽然含有便利店的元素,但本质上是餐饮。未来,Kao!铺的SKU将扩展至300,还将推出APP应用。据透露,他的中央工厂不仅供应Kao!烤肉饭、麦饭堂等直属品牌,也供应吉野家和一些海外的日料品牌。另一方面,由于自有供应链的优势,F(中央工厂) to C(顾客)模式得以实现,砍掉中间供应商环节,实现至少5%的成本降低,因此在价格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两家外卖的更名意味着对各自盈利模式和品牌发展的探索,至于哪个才是正确的姿势,静候佳音吧!!
京报快讯(记者李婷婷)近日新京报报道百度、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存在卫生条件差餐厅、无证无照餐厅等状况。对此,今日上午,北京市食药监局约谈了百度、美团、饿了么、到家美食会等外卖平台相关负责人。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由于三大网络订餐平台对大量店铺未尽审查公示义务,目前食药监局已经固定证据,将对此立案调查。
据食药监局介绍,对三大外卖平台的立案调查已经不止一次。今年以来,北京市食品药品稽查总队和海淀区食药监局先后4次对美团网的开办者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未对入网食品经营者审查许可证的行为给予查处。先后两次对百度外卖、百度糯米的开办单位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查处。
据统计,上半年,北京食药监局接三大平台投诉举报228件,其中美团网92件,饿了么77件,百度外卖59件。
根据北京市食药监局公示的60家“未公示证照信息”餐厅名单,美团、百度外卖、饿了么三平台各20家,包括美团的西贝筱面村(君太店)和焦耳外卖(西单)、百度外卖的眉州小吃(昌平)和汉拿山(北京顺义华联店)、饿了么的美食捞福客、哈哈果等餐厅。
今日下午,上述店铺中多家已经下线。其中,今日上午“哈哈果”等餐厅还能搜到并正常营业,下午记者再次打开“饿了么”平台搜索时,已经显示“加载失败”,搜索不到“哈哈果”新源里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