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界2023年10月10日消息,快客饮食服务(宜昌)有限公司因违反食品安全法规,被兴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警告并罚款0.05万元。
根据公告内容,经查明,该公司从业人员黄静雯和陈好在2023年8月10日开始在公司经营的餐饮店打工,期间两人均没有办理健康证明。另查明,公司购进的原味奶茶固体饮料保质期截至日期是2023年8月1日,检查时已超过保质期且放置在货架上未清理。该食品是公司从三峡物流园购进的,但公司无法提供该食品的进货票据和交易凭证、记录。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公司在采购其他部分食品时留存有其供货商的资质证照与进货票据。还查明,兴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2年8月2日对该公司采购食品未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相关证明文件的违法行为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但此次再次检查时发现公司采购原味奶茶固体饮料时仍未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属于拒不改正情形。
快客饮食服务(宜昌)有限公司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构成了违反食品安全法规的违规行为。兴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责令该公司改正上述违法行为,并给予警告和罚款0.05万元的行政处罚。
本文源自金融界
北老家的奶茶品牌,又变多了。
去年,这个东北5线小城迎来了3家蜜雪冰城和1家沪上阿姨,而如今茶百道、甜啦啦、黑泷堂等品牌纷纷入驻,生意持续火爆。
而除了东北,这样的茶饮故事正在内蒙古、河北、山东等北方多地上演。
有的店去年营业额翻了近10倍,还有品牌单店日营收40万刷新纪录。
北方市场,是2022年的茶饮新机会?
门店翻倍,北方“奶茶崛起”?
东北的茶饮发展,再一次出乎了我的预料。
前段时间回老家发现,这座人口不过70万、靠近中俄边境的小城市,继迎来蜜雪冰城、沪上阿姨后,茶百道、甜啦啦、黑泷堂等品牌也纷纷在在商业中心开起了店。
回顾这座五线小城这2年的茶饮发展——
- 2020年以前,这里仅有快客、港铁等奶茶品牌,以及一些个人小店,连锁新茶饮品牌过去从未进驻。
- 转折点在2020年的夏天,这座城市接连开出了3家蜜雪冰城和1家沪上阿姨,其中两家店开店不到半年,外卖月销量都超过了6000单。
- 再到如今,品牌和门店数量肉眼可见越来越多,茶百道、甜啦啦、黑泷堂等品牌进驻,生意同样火爆。
门店数量的增长,也培育了小城年轻人的消费习惯。
还在老家上高中的表弟变成了奶茶的忠实粉丝,平时有空就会去点一杯,还对奶茶有了品牌认知。曾经一杯袋泡奶茶就能满足的胃,如今要喝蜜雪冰城、茶百道。
而哈尔滨、沈阳、大连这些城市,茶饮店相当密集。辽宁大学附近的一条街上,开出了八九家。一位在东北工作的朋友,已经动心要开一家茶饮店,在到处咨询了。
老家奶茶店生意火爆,让我好奇,北方现在是不是一片“茶饮蓝海”?
莫沫南路门店
>除了东北,在内蒙古、河北等公认茶饮“没那么发达”的地方,新茶饮目前发展的怎么样?
为此,我与多位深耕北方区域的品牌负责人及相关负责人聊了聊。
最高日营收突破40万
北方的“茶饮惊喜”有多少?
我采访行业人中,绝大多数都认为,“北方茶饮是一块待开发的蓝海”。
相较于南方进入存量市场争夺,绝大部分的北方城市,新茶饮仍旧存在增量市场。
这或许从过往这一年来,北方市场所带来的“惊喜”中,就能窥探一二:
1、营业额有“惊喜”,从业者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比如奈雪,2022年1月22日,奈雪哈尔滨西城红场PRO店营业额突破40万,刷新奈雪全国单店单日营收纪录,而这距离奈雪首次进驻哈尔滨,已经过去了2年。
奈雪的茶哈尔滨西城红场PRO店
>再比如莫沫南路,这个来自山东的水果茶品牌,去年完成了品牌升级,做了全新的定位,在临沂开了家200平的旗舰店,最高日出1200多杯,日营业额近3万元,一跃成为当地奶茶街的流量明星。
日营业额近3万元,也许在南方并不罕见,但这一数字却出乎创始人范承宇意料。
他告诉我,升级前莫沫南路门店日营业额做到3000元,已经是临沂生意最好的奶茶店,也让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认为上限很低,提升空间有限。
但旗舰店的开业,近10倍的营业额提升,让他感受到了北方对于奶茶的消费潜力。
在范承宇看来,在北方市场,绝大多数消费者的心智还没有被占领,这增量市场还很大。
2、品牌有“惊喜”,别再说北方无茶饮
除了营业额的提升,这一年北方茶饮品牌的崛起,也值得行业人关注。
比如兰州的“放哈”,开店10年,不仅是众多兰州人的“集体回忆”,也成为游客必打卡的景点。
呼和浩特的“元气插座”,同样把水果茶卖得风生水起,成了众多茶饮人开拓北方市场时的考察对象。
< class="pgc-img">元气插座门店
>去年,他们把门店开到了银川,开业一周就收获银川热门榜第一,成为区域内小有名气的茶饮品牌。据其品牌负责人介绍,开店100+的元气插座,今年计划门店数至少翻一番,足以看出他们对市场的信心。
此外,山东阿水大杯茶、东北的700cc、榴芒先生……北方茶饮品牌,已经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和规模。
3、消费习惯“惊喜”,蜜雪冰城率先出圈
说起北方人对茶饮品牌的认知,不得不提到的就是蜜雪冰城,这个被冠以“性价比之王”的品牌,去年在北方城市格外出圈。
价格很便宜只是一方面,更让北方人心动的,是雪王、主题曲的打造,足够吸引眼球。
蜜雪冰城的出圈,还体现在吸引了多个年龄段消费者的注意,这次回老家,不止一位长辈都向我提起蜜雪冰城,表示已经在孩子的带领下进行了品尝。
< class="pgc-img">>不过,对于新茶饮在北方的发展,也不少从业者表示了担忧。
一位在老家开店的加盟商曾担心,这里奶茶市场十分有限,越来越多的品牌过来,可能每家店的营业额都会降低。
那么,打北方市场,和华中、华南有什么不同?怎样提升北方茶饮店的营业额?
北方茶饮市场,该怎么打?
采访多个做北方市场的品牌,我总结了这些做法:
1、选址:重点布局商场,向暖气靠拢
在范承宇看来,重点布局商场店,是北方茶饮发展的必然。
这一方面是由北方城市的商业中心转移所决定的,“以前年轻人喜欢去商业步行街,但如今大家都更爱去逛商场了。”年轻人聚集的地方,势必会带来更好的生意。
书亦烧仙草哈尔滨商场店
>布局商场店的另一个目的是“向暖气靠拢”,冬季商场里的暖气足,客流丰富,更不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
2、产品:突出水果,但不过分小众
据甜啦啦创始人王伟介绍,甜啦啦有一款名为“多肉杨梅”的产品,在南方并不卖座,但在北方市场的销量特别好。
他总结道,南方如今的新茶饮已经开始向更重视茶感去进阶,消费者开始区别茉莉、乌龙茶,而在北方,则是需要水果味重一些,不过多突出茶感、茶香。
甜啦啦多肉杨梅
>不过一个需要注意的点,北方水果相较南方来说种类匮乏,小众水果的接受度可能并不高。
也许消费者可以轻松接受草莓、芒果、车厘子,甚至是稍微没那么常见的杨梅,但太小众的南方水果,消费者也会因为缺乏认知而忽略。
3、性价比、价值感,更能打动北方消费者
王伟对北方市场的另一个观察,是消费者愿意买一杯茶所愿意付出的成本。
绝大多数的北方小伙伴,并不愿意在购买快乐水这件事上支出过多。
不止一个北方朋友也向我表达过一个观点:他们不太喝得出各家产品的细微差别,所以倾向于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在他们看来,价格实惠,具有丰富的果肉、果粒,以及水果的新鲜,都是产品价值感的有力体现,象征着“性价比”更高。
4、不可避免的淡季,用来修炼内功
提起北方茶饮,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就是越往北越明显的淡旺季。
虽然如今商场开店以及外卖配送,尽可能消解淡旺季的差距,但对于那些躲不了的淡季,就要更正确地去面对。
< class="pgc-img">>范承宇告诉我,身边很多同行在开店前就已经会对淡旺季有一个正确认知,淡季时用更多的时间修炼内功,以便迎来下一个旺季的爆发。
采访过程中,元气插座的品牌负责人张敏的一段话特别打动我。
“很多人都以为我们内蒙人很容易骑马、去草原,但如果你真正了解,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对于北方茶饮市场,北方消费者的茶饮习惯,品牌都需要沉下心了解,提供适合他们的产品与服务。
这或许是今年品牌做增量的一片蓝海。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年回了趟东北老家,我惊讶地发现,这个黑龙江五线小城,已经开了3家蜜雪冰城和1家沪上阿姨。
其中有两家店,外卖月销超过了6000单,生意非常火爆。
曾经是一片荒漠的东北奶茶市场,今年要觉醒了?
作者 | 金语
黑龙江五线小城奶茶店,外卖月销6000+单
东北老家的茶饮发展,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去年年初这里还是一片“奶茶荒漠”,但去年下半年开始,这个人口不过70万的小城市,接连开了3家蜜雪冰城和1家沪上阿姨。
要知道,前几年南方市场上喜茶、奈雪、一点点、Coco都可、古茗们激烈竞争大排长队的时候,我们这里仅有快客、港铁等奶茶品牌,以及一些个人小店,连锁新茶饮品牌过去从未进驻。
而如今,综合平台数据,老家新开的蜜雪冰城和沪上阿姨门店中,有两家外卖月销量都超过了6000单,而这些店的开店时长,最多也就刚刚半年。
综合平台数据,外卖月销量都超过了6000单
>在老家上高中的表弟已经都打卡过了,他说,这几家店几乎“一开就火”,“打开抖音、快手就能刷到,同学基本上都去了。”
而在老家工作的朋友眼里,奶茶店生意好理所当然。“大家以前出差在外地都喝过见过,终于开到家门口了,肯定得去试试。”
在她看来,东北老家的年轻人和全国年轻人一样,奶茶需求是存在的,只要连锁品牌来开店,年轻人自然就会去消费。
事实上,新茶饮火到黑龙江小城不是一蹴而就的,东北的“奶茶基因”也经过了时间的沉淀。
正在觉醒的东北新茶饮
我恶补了一下东北奶茶的发展史,发现这片黑土地的饮品行业一直以自己的节奏发展着,并且呈现出不均衡的趋势。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统计,从奶茶品牌门店分布上看,新茶饮门店更偏于分布在南方,而在东北,发展最好的省份是辽宁。
图片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
这一方面和的经济发展程度有关,另一方面,新茶饮品牌追求品质,原材料运输考虑时间和空间成本,辽宁有着自然条件的优势,东北的本土品牌700cc也起源于此。
从小生活在沈阳的00后以太,初中就已经有了奶茶品牌的基本认知,比起路边摊的冲泡奶茶,他更喜欢去商场点一杯CoCo都可。
上了高中,奶茶更成了必备品。“高中附近有条公认的奶茶街,补习结束了我都会和朋友一起去买奶茶,一周基本要点三四次。”他更喜欢点奶绿,因为味道“更清新”。
以太身边同龄人对新茶饮品牌也有一定认知。如今喜茶、奈雪开在沈阳市中心的店生意都不错,SEVENBUS在沈阳开店时,他和同学会坐40分钟地铁,专程去探店打卡。
SEVENBUS开在沈阳的店
>可以看出,东北新茶饮已经开始由南向北,由省会城市向地级市甚至县级市逐步“渗透”。
市场正在呈现觉醒的姿态,品牌、门店数量肉眼可见地越来越多。这里也蕴藏着茶饮爆发的基因:
1、奶茶是年轻人共通的快乐水,东北也不例外
即便是东北人与南方人相比口味有差异,但奶茶作为“快乐水”的作用是相通的。
肘子在沈阳做财务,他喜欢在加班时点奶茶,点单最多的是喜茶的多肉葡萄,“能让人心情变好”。
网络发达的今天,东北年轻人对奶茶正体现出高度消费热情。
2、“鲜果”的口味觉醒,与新茶饮升级相吻合
今天的东北人对鲜果的追求,比以往要强烈得多。
其妙老家在辽宁的四线城市,目前在沈阳生活,现在她选饮品就特别注重“新鲜感”,“如果没有新鲜水果,我是不考虑的”。
东北的口味觉醒与追求“鲜茶”、“鲜果”的新茶饮不谋而和
肘子说,新鲜带来的价值感,在东北消费市场上尤为重要。
这与追求“鲜茶”、“鲜果”的新茶饮不谋而和。
3、连锁品牌已经开始布局这片“蓝海”
一位哈尔滨茶饮加盟商告诉我,“今年应该有更多连锁品牌进入黑龙江,而书亦烧仙草年前就在哈尔滨连续开了几家店,东北茶饮竞争,肯定是越来越激烈。”
书亦烧仙草开在哈尔滨的门店
>但他对未来有些担忧。“东北的奶茶市场十分有限,越来越多的品牌过来,每个饮品店的营业额都会降低。”
深入了解东北的茶饮发展,我发现这种担忧并非无迹可寻。
东北市场受限,主要面临这些问题
根据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奶茶店数量排名前20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
而北方特别是东北,整体还处于初级阶段。
图片来自 《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
>结合采访以及历史溯源,我发现东北茶饮市场的受限体现在这几方面:
- 饮食习惯的差异
“太甜”、“太腻”——这是接受采访的东北朋友眼中,新茶饮的最大缺点。
另外,新茶饮的茶叶、珍珠、芋圆、仙草等原料,在东北也缺乏认知。以茶为例,在东北,茶水一般只起到“让白开水多点味道”的作用,东北人并没有日常品茶的习惯。
- 运输成本的压力
在东北,称霸东北街头的“社会果”冻梨,近两年火得出圈,让无数南方朋友难逃“真香定律”。
冻梨不是一种品种,而是一种处理形式,用室外低温反复“上冻”来保存水果。在东北,特别是农村,还有各式各样的冻菜。而这和冬天高昂的运输成本有着直接的关系。
受冰雪天气的影响,冬季东北运输成本非常高,特别对于新茶饮各种原料来说,运输和折损都是硬成本。
- 更明显的淡旺季
夏季是茶饮店的旺季。而东北冬夏两季的巨大温差,让淡旺季更加明显。
在东北开店的杨阳表示,他的店冬天生意基本砍半甚至更多。“东北冬天聚餐聚会都会减少,这一场景的单量直线砍半。”
而在东北生活的其妙讲了一个细节:在东北,冬天没有“手捧热奶茶取暖”这个场景,因为室外温极低,热饮捧在手里会有“冻手背”问题,反而严重妨碍插兜取暖。
- 人口、收入、消费习惯都没有优势
一个地方新茶饮发展好不好,要看年轻人数量和收入水平,而东北在这两方面都不占优势。
一位在广州上班的东北朋友和我讨论了一个奇怪现象:他在广州工作时,基本能保证一周点个两三次奶茶,然而回到了东北,奶茶瘾就会突然被戒掉。
他把这归结于环境对人的影响。在他看来,喝奶茶这件事,环境影响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口味,最后才是收入。
换句话说,东北茶饮市场的发展,取决于东北人茶饮消费习惯。
新茶饮如何打动东北消费者?
进入东北市场,茶饮店如何打动消费者,培养他们的消费习惯?
采访中,多个消费者都提到了沪上阿姨,目前沪上阿姨已经在东北开出了170多家店,“是东北年轻人认知比较高的一个品牌”。
为此,我采访了沪上阿姨的招商拓展总监雷冲。
1、选址:商场店占7成,街边开大店
目前沪上阿姨在东北的店,商场店占7成左右,主要就是因为商场有暖气,不会受严寒天气影响 ,聚集人流,大大减少天气对销量的影响。
而剩余3成的街边店,也开在商业步行街、大学、高中附近等年轻人密集的点位。在街边店上的布局中,沪上阿姨选择开50平~100平左右的大店,并且提供座位,目的就是把人留下来。
如果是街边档口点,就意味着消费者有可能要在零下30°C的室外等待,这会极大降低购买欲望。
2、产品:不一定要卖热饮,水果更有价值感
行业常有一个误区:东北热饮更畅销。
但实际上,东北冷饮更有市场。这点可以参考一下雪糕的销售,冬天在暖气片旁穿着大裤衩子吃雪糕,是东北人特有的“凡尔赛猫冬”。
图片来自电视剧《东北一家人》
>并且东北水果茶的销售也不差,“在东北,我们的芝士葡萄奶盖、杨枝甘露都有很高的销售量。”雷冲说道。
3、营运:在大城市开直营,建培训中心
在东北开茶饮店,要对运营、供应链进行体系化的投入。
去年,沪上阿姨在沈阳开了一家直营店,目的就是“立标杆”,为加盟门店建立标准。
沪上阿姨在沈阳的直营店
>另外,沪上阿姨今年还打算在沈阳建设培训中心,未来东北茶饮市场的发展与升级对员工、加盟商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果都需要去上海培训,会增加员工和加盟商的时间成本、交通成本,而在本地建立培训中心能将营运前置。”
小镇青年有对美好生活的强烈诉求,东北青年也有。
下沉市场有新茶饮的星辰大海,东北市场也有。
如果品牌能沉下心了解当地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提供适合他们的产品与服务,东北也许是茶饮的下一片蓝海。
注: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