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买杯奶茶,最痛苦的环节不是排队,而是取餐:
有的店,取餐处聚集太多的顾客,能否快速取餐全凭嗓门大;还有的店,取餐提醒太滞后,奶油顶都塌完了。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提升取餐的体验?来看看咖门探店小分队的一线调查。
“再让我去取餐,我就放弃奶茶!”
前段时间,咖门探店小分队实地体验发现,在茶饮店高峰期取个餐也太难了。
有的门店,取餐台堆满了茶,取餐口围满了人,一片混乱。
一名员工焦急的在打奶油顶、打包,取餐口上待封口的奶茶却越放越多,顾客也越来越多。着急一问,取餐口做好的那一杯永远都不是你的。
图片仅为示意
>说实话,看到长期不封口的奶茶,总感觉不那么卫生。
还有的店,将外卖和现场点单混在一起,神情焦急的外卖员和顾客挤在一起并且冲着取餐口喊:xx号好了没?
有的门店,取餐提醒形同虚设,买奶茶等于随缘取餐。
比如,无论手机还是门店叫号屏幕,都迟迟不提醒取餐,拿着99的号码牌,眼睁睁看着105号都喝上了。
等你满头大汗挤到取餐台,发现你点的奶茶早就做好了。等你快喝完的时候,取餐提醒突然发到你的手机里。
还有的门店,等待已经很着急了,店员态度还很差。
在一家知名连锁品牌的高铁站店,一群赶高铁的顾客围着取餐口。
- 有人着急地问:”XXX号好了吗?”
- 店员有些不耐烦:“到了就会叫你的。”
- 又有人问:“为什么手机一直显示制作中?”
- 店员头也不抬:“这么忙,没时间操作电脑。”
设身处地想想,顾客已经很着急了,态度不友好的回复会进一步激发矛盾,何况店员也没有真正做到“到了就叫号”。
态度不友好的回复会进一步激发矛盾
>很多网友对茶饮店取餐混乱也深有体会,有人甚至发誓,“再让我去取餐,我就放弃奶茶!”
这次探店,我深刻感受到,取餐口的设计需要品牌提高重视了。总是让顾客体验不佳,对门店是一个危险信号。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与资深运营聊了一圈,我发现取餐环节的设计,可以从人员分工、动线调整两个方面着手,来做体验优化,一起来看看。
人员分工:先找个靠谱的值班经理
相信很多顾客都有一样的经历:看着取餐处的店员忙忙碌碌,但取餐口待打包的奶茶却越积越多,内心疑问为什么没有人来帮忙打包?
多数情况下,这是人员分工满足不了突如其来的高峰期需求造成的。
在低峰时段,很多茶饮店取餐口不会单独匹配人手,而由点单员兼顾门店出餐,而到了高峰时段,取餐口需要多加1名员工专门负责打包、叫号等工作。
但具体实施到门店时,经常有个bug:总部事先定好的分工,与实际情况有出入。
那么面对门店的突发爆单,茶饮店应该怎么做?
图片仅为示意
>“选择一个“靠谱”的值班经理,可以直接提升出餐效率。”眷茶运营训练部训练经理蔡莹莹告诉我,门店的值班经理会及时进行员工的统一管控,协调工作,做出实时调整。
结合多个品牌的经验,我总结了一套小技巧——
1. 点单员第一时间补位取餐口
对于突发爆单,点单员可以及时补充到取餐口进行辅助工作,不过要注意,点单员可以辅助打包、叫号,但避免接触没有封口的饮品,预防食安风险。
2. 点单区由外场人员兼顾
点单员辅助出餐后,现场的点单工作可以由外场工作人员引导顾客进行小程序点单,缓解点单区域的压力。
外场工作人员引导顾客进行小程序点单
>在喜茶的部分门店,有一个可以来回翻转的收银台,外场的伙伴不单可以协助引导小程序点单,还可以帮助完成门店点单。总之,在优化取餐体验的同时,还要综合考量顾客的感受,做好语言上的安抚。
3. 值班经理要对营业额“高度敏感”
当突发爆单转变成营业额持续走高,人员配合可能已经无法满足门店需求,这个时候就要实打实的增派人手。
蔡莹莹告诉我,通常这需要值班经理对营业额异常敏感。而在具体实施上,一方面可以让先来的下一班伙伴提前进入工作站、已经在岗的伙伴延长工时等方式补充人手,另一方面,可以把后台煮茶、切水果的人员及时调动到吧台。
可以把后台煮茶、切水果的人员及时调动到吧台
>至此,从点单到取餐,都有专人去引导,顾客没有感到被冷落,取餐效率也大大提升。
当然,这一做法的实现人员高效分工还离不开事前用人、培训等多方面的配合。
- 一方面,值班经理这个角色很关键。比如增派人手环节,需要值班经理对未来几个小时内的经营状况进行预估,再进行人员安排,否则容易造成人工成本浪费。
- 另一方面,需要事先对员工培训到位,吧台人员可以熟练操作所有岗位的工作,这是可以随时完成替补任务的前提。
动线调整:可增加一个自助打包台
取餐口实现高效出餐,除了人员分工的把控,取餐口也可以进行动线调整,优化顾客体验:
1. 增加一个自助打包台
在喜茶一些门店,取餐口的附近都会设置一个自助打包台,上面放置打包袋、吸管、杯套等。这样的设置:
- 简化了取餐口的流程,把打包环节分离出去,也方便外场伙伴协助打包;
- 取餐口的伙伴不用一直问顾客是否需要打包,只需告知最佳饮用方法,避免沟通不畅;
- 顾客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打包,根据需求取用,更环保。
眷茶区域经理刘道伟告诉我,他们未来也将会在门店里增添自助打包台,缓解出餐口的压力。
同时他也提醒道,自助打包台需要外场员工进行指引和帮助。
任何简化操作流程的动作,都要实现优化顾客的体验。如果只是换一种形式的“体验不佳”,意义就不大了。
2. 销量高的门店,一定要用双动线
双动线在茶饮店已经较为常见,星巴克、蜜雪冰城均有门店启动双动线——将外卖出餐和顾客取餐分开设置,通过调整顾客动线和出品流程,提高体验感。
双动线的实施,一个必要前提是需要考虑吧台有足够位置,可以在原来的设置上增加一个外卖出餐区域。
对顾客体验来说,等出杯的时候,普通消费者不用和外卖员一起排队,不会过于拥挤;外卖产品的识别、提取更高效精准,还节约送餐时间。
总的来说,销量高、有条件的门店,值得尝试。
一圈采访下来,关于取餐难、体验不佳,我也想为各家品牌说句话。
手机小程序,极大提升了点单效率,但一个现实是:很多品牌的小程序只能提前设置取餐提醒,比如每5分钟、8分钟、12分钟提醒一次,这势必会和实际情况有出入。
小程序实时提醒,需要在数字化运营中大量的投入,而许多品牌尚未具备这样的实力。
技术的革新可以交给时间,但取餐口人员合理的分工、高效的操作、专业的话术,可以通过门店培训、有效监督去实现。
当线上点单成为趋势,取餐那一刻,就是门店人情味的集中体现。
日,长沙某小区设外卖柜,业主取餐、外卖员存餐都要收费一事引发关注。报道称,外卖员使用“外卖驿站”(外卖柜)存餐时需要收钱,消费者取餐超时也要付费。
对此,记者联系了外卖驿站的出品公司湖南彩煦食品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称,此次事件是一次由于“更新”而产生的误会。但他也坦承,之前试运营初期,确实尝试过和快递柜类似的超时收费模式,但后来发现外卖柜和快递柜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产品,便放弃了超时收费的模式。
那么,外卖柜究竟是一款什么样的产品?它和快递柜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它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它的市场究竟有多大?
双向收费现实吗:一次舆论危机的背后
“您好,您的外卖已经送到xx楼取餐柜25箱,请凭取餐码到取餐点取餐。”自快递柜后,现在不少城市中心的写字楼和公寓楼下,都出现了一排排的外卖柜。方正的格子间,醒目的提示光,格外抢眼的同时,也让取外卖有了新姿势。
不过之前,长沙某小区设外卖柜,业主取餐、外卖员存餐都要收费一事引发读者关注。不少读者对外卖柜双向收费,非常反感。
之后,湖南彩煦食品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外卖驿站向取餐人员收取费用一说是不存在的。公司只向存餐人员收取少许维护管理费用,并未向取餐人员收取任何形式上的费用。
外卖驿站的出品公司——湖南彩煦食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李文兵告诉记者,此次误会纯属系统未及时“更新”的问题。李文兵承认,在初运营阶段,为了督促消费者及时取餐、提高外卖柜轮转率,设定过所谓的超时收费。但最终发现“没有实际意义”,“超时的外卖单很少。据后台数据统计,此前的一年下来,总共只有10单超时。”李文兵说,于是很快就取消了超时收费的设定,但是后来的短信提示,没有更新,一直沿用之前的版本。于是就产生了这个双向“收费”的误会。
关于外卖柜的收费问题,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接受潇湘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卖柜存在的价值在于它在单位时间内解决了不方便取送的市场痛点。消费者可以按照他的节奏取餐。这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小哥的送餐效率,也方便了用户。但目前这个行业的运营模式离盈利还比较远。入局者,先尽可能做到大规模覆盖,做好培育市场和教育消费者的过程。若一上来就想着收消费者的钱,为时尚早了。
进入这个产业两年多的李文兵认为,外卖柜是打通外卖 “最后一百米”的关键,设立外卖取餐柜的目的,一是保证消费者的安全隐私问题,然后更多的是在于解决因“电梯压力”而产生的骑手配送延误、耽误用户用餐等情况,以提高外卖整体的服务效率与质量。他还表示,疫情期间,外卖柜正符合减少接触的要求,也因此迎来发展的机遇。
对于这个产品有没有市场需求,他建议记者在用餐高峰时段去人流更加拥堵的CBD看一看。
市场到底有没有:一次和外卖小哥的玩笑
一天当中,从上午11点开始,到下午2点,是外卖小哥最忙碌的时候。他们穿梭于各大写字楼和社区之间,争分夺秒,只求能多送几单。但现实是,一些高档写字楼不允许外卖员送餐上楼,又或者是电梯人流量大,外卖小哥搭乘不上。所以每当到了饭点,总会看见众多的外卖员聚集在写字楼下,等待收货。
11月27日,记者来到位于长沙市中心地带的蚂蚁工房,看到楼下放置了外卖柜。上午11时左右,不少外卖骑手都在楼下扫码存餐,以短信提示的方式告知消费者到柜取餐。
这里是湖南彩煦食品有限公司的外卖柜前期铺设点之一。李文兵告诉潇湘晨报记者,这栋楼位于长沙市中心地段,紧临国金中心和黄兴步行街,外卖需要量大。从2019年10月开始,公司就铺设了外卖柜,进行试点。据记者了解,李文兵的外卖柜是从2018年12月份开始筹划。他表示,前期调研时,就注意到许多写字楼里,外卖员送餐时,因为等待的时间成本高,并不愿意送上楼,放在楼下的话,鱼龙混杂的公共场所又会发生外卖丢失事件。于是就想到了用外卖柜来解决送餐问题。
李文兵说,经过调研,长沙总共有543栋大楼,符合铺设的大概有200栋。目前,公司外卖柜已铺设了40个点,他称,未来三个月之内计划达到100多个。“一开始投入市场,所有服务都是免费的,半年之后,才开始收费机制。收费是单向收费(外卖员),小柜3毛,中柜4毛,大柜5毛。”
这样的收费是否经得起市场考验?对此,李文兵与记者分享一次有趣的回忆。李文兵说,在外卖柜投入市场使用不久,他去某商业楼办事,在电梯口,碰到了一个外卖小哥。半开玩笑地与他说,“假如你就只送到到楼下,不用上电梯。我给你把单送了,我问你要5毛钱,你会答应吗?”外卖小哥表示:“我给你一块钱,你现在就帮我送上去。”虽是玩笑话,但也表露出写字楼里外卖小哥送餐的紧张情况。
李文兵表示,外卖都有时间限定,工资也是与送单量挂钩,作为外卖员当然要争分夺秒。“实际上,享受到外卖柜最实际好处的就是外卖员了,因为它可以节省他们的送餐时间。”李文兵告诉记者,团队做过一个大概的数据分析,一个外卖小哥一个小时大约能送3单到5单。假如外卖柜在城区中心地段普及率达到150台左右,平均下来,外卖小哥送的10单里面可能会有3到5单,要放到外卖柜。如此一来外卖员的跑单效率就会提高到平均每小时5~7单。也就意味着他们可以多赚一倍的收入。
对此,记者也采访了一些外卖骑手。大家普遍都认为,外卖取餐柜的使用有效提高了骑手的送餐效率,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负担。一位美团外卖的小哥说,还是要根据客户意愿要不要把外卖放到柜子里。就个人而言,像企业、单位大楼这种高层、人多的办公区一般不让上楼送餐,设置外卖柜就挺方便,也能避免错拿、偷餐等麻烦。另一位饿了么骑手表示,市中心的写字楼电梯很难等,稍不注意就会超时,放到外卖柜里立马接下一单,速度快了很多。
应用场景在哪里:为什么小区住户有很多抱怨
众所周知,外卖是懒人经济发展的产物,多数人点外卖都是图个省时省力、方便快捷。外卖柜的出现却反而在收取外卖的过程中增加了环节,非常有可能降低用户满意度。
记者采访了多位消费者对于外卖柜的看法,结论呈现两极分化。市民曹女士表示,所在的公寓楼允许外卖进入,引入外卖柜多此一举,流程太复杂。直接送到家门口,才是点外卖的意义。市民李先生也坚持说,外卖还是当面交接的好,觉得即时食物放在封闭的柜子里容易捂坏。此外,还有人担忧外卖柜的卫生状况,表示自己不会使用。
可见,外卖柜确实有解决了送餐提效、用户错拿等市场痛点,但大众对于它的接受程度确实大相径庭。对此,作为美团外卖柜供应商——智能取餐柜品牌“西六楼”市场部的一位邓姓负责人告诉记者,(接受与否)其实得看使用场景。“外卖柜的主要场景并不在小区,而是在骑手无法上楼的地方,还有高校。大家可能对这个有所误解,所以不太欢迎。此外,让消费者有异议的地方,可能是有的时候骑手忘记发取餐码,或者网络不好(外卖柜需联网4G,wifi等)、柜子性能问题等,导致打不开。”他表示,技术层面的事情,都能够后期升级解决掉,前期最重要的还是需要骑手养成习惯。
李文兵也表示,刚刚铺设外卖柜时,也收到很多不好的评价。一开始不少用户不愿下楼。市场消费习惯是需要去培养,后来情况有了好转。还有,外卖柜对外卖员从免费转到收费时,也有不少小哥反应很大,都不愿意付费。等后来他们意识到送餐时间一旦拖长,自己利益便会受损时,也就接受了。
是风口还是噱头:盈利的曙光可能为时尚早
据CNNIC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4.09亿。此前,由中国饭店协会、美团外卖、艾瑞集团共同发布的《2020外卖行业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外卖交易额达到6035亿元,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6500亿元。可以看到,这些数字的背后,显示出的是外卖江湖快速崛起的一个重要节点。在这块“肥肉”下,暗藏着许多商机,而外卖柜便是其中之一。但外卖柜概念其实不是新奇,早在几年前,市场上就已经出现。
资料显示,2015年,格力携手“乐栈517”推出过一款“即食餐品”配送智能设备——“乐栈”智能配送柜。2017年,外卖用餐定制平台“吗哪私厨”获得个人投资的500万元天使轮融资,通过智能柜为写字楼的白领用户提供外卖套餐。2018年,餐饮新零售公司一米云站完成Pre-A轮融资,致力于通过智能储食终端切入餐饮市场。但貌似他们并没有彻底打开市场,在2020年之前,外卖柜发展都是不温不火。得益于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无接触概念开始流行,外卖自提柜也就顺理成章的成功走红。当下,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也正观望,趁着政策利好开始覆盖布局。
虽然有疫情催化,但外卖自取柜的未来在大多数人眼里仍是未知。毕竟从之前丰巢收费争议事件中,也能看到快递柜运营商并未迎来盈利的曙光,时下这外卖自提柜的兴起,营造出的是风口还是噱头?
上述“西六楼”市场部的邓姓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今年疫情的影响,外卖柜行业也刚开始火热起来,需要时间来检测。目前,市场接受程度还是比较高。他表示,现在市场对于外卖柜的需求很大,外卖方面目前主要是高校,写字楼,医院,园区,高档公寓等外卖经济火爆的领域,都需要外卖柜来解决送餐问题。还有一些餐饮商也有需求,比如盒小马,奶茶店,海底捞也曾表示过合作意愿。此外,还提供给了第三方入局的小运营商。据他介绍,目前美团的外卖柜现阶段是平台免费铺设,无需相关物业付费,反而自己会给“入场费”。“将外卖柜引入写字楼交纳的租金和同属于末端交付的快递柜而言,要更贵一些。”另外,他还表示,美团的外卖柜,骑手与用户在使用取餐柜时也无需缴纳费用。
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告诉记者,(个人判断)这个行业是有市场的,但是不会做的特别大。他告诉记者,外卖柜属于特定的场景和环境下才有需求的产品,的确是有市场的。只不过这种外卖餐食和一般的快递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涉及保温技术,并且还对时效性和新鲜性有一定要求。所以,(这些技术层面)造就产品本身局限性,以及特定场景下的使用,会让这个行业(外卖柜)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就成为了制约它发展壮大的因素。
目前,餐饮业已经发展到一个经营多元化,收入多元化的阶段,开始呈现出“全零售”属性,即“堂食+外卖+外送+流通食品”多核驱动。有文献指出,外卖柜代表着未来信息化外卖配送发展的主流。在外卖体验、用户感受、商品种类、质量保证等方面都更具优势,由此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比如有言论表示,其拥有大量的客户流量资源,是线上线下数据结合的关键点,未来有望打造城市末端生活圈,实现流量变现。但是,从现实来看,比它入局更早的快递柜,都还亏损当中。
因为疫情,频繁出现的“无接触”理念,让大家看到了更多的商业可能。因此,目前只满足一部分市场需求的外卖柜,未来如何,仍需不断探索。
潇湘晨报记者姚方媛
【来源:潇湘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月16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赴辽宁考察。此行踏访锦州、沈阳2座城市,涉及4个考察点,包括革命纪念馆、河湖治理工程、企业、社区。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第三次考察辽沈大地。《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行程之中的重要信息。
01 第一站:辽沈战役纪念馆
在这次考察辽沈战役纪念馆之前,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7年、2020年考察过解放战争时期另外两次重要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纪念馆。
一路走来,获得的启示也愈发鲜明: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同国民党的大决战,既是兵力火力之战,更是民心向背之争。
△辽沈战役纪念馆。(总台央视记者王鹏飞拍摄)
在辽沈战役纪念馆,总书记说,辽沈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由此观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
△辽沈战役纪念馆展出,黑龙江省兰西县人民送粮用的轱辘大车。(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在纪念馆,总书记会见了老战士老同志和革命烈士亲属代表。有一个词,他提了很多次——“江山”。总书记说,我们的红色江山是千千万万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守好江山责任重大。我们决不允许江山变色,人民也绝不答应。
△辽沈战役纪念馆展出,第2纵队第5师第15团8连战士梁士英舍身炸地堡留下的爆破筒残片。(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这是梁士英烈士的孙女梁丹丹,现在是辽沈战役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还有一个词值得关注——战略。
今年1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总书记谈到“重视战略策略问题”,举的就是东北的例子。他说,“抗战胜利后,我们党迅速调集2万干部和11万军队抢占东北,七大选出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总共77人,其中派往东北工作的就达20人。这是多么富有远见的战略决断!”
△辽沈战役纪念馆内,锦州攻坚战沙盘展示。(总台央广记者潘毅拍摄)
这次在辽沈战役纪念馆,总书记再次指出,辽沈战役的胜利,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高超的战略眼光和战略谋划。
△辽沈战役纪念馆展出,“功臣号”坦克。(总台央视记者石伟明拍摄)
02 第二站:锦州东湖森林公园
4年前赴吉林查干湖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说,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
这次在辽宁锦州的东湖森林公园,面对着两河交汇之处的这个滨河公园,他再次强调了这一优势。
△锦州东湖森林公园。(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迟波拍摄)
防汛抗旱也是总书记的关切事。在东湖森林公园,他现场听取了辽宁省防汛工作汇报,并指出,8月仍是北方地区防汛关键期,要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针对当前一些地方遇到严重干旱,他要求切实做好抗旱工作。
△锦州东湖森林公园,帆船帆板运动展示。(总台央视记者李辉拍摄)
在上个月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总书记曾经重点谈到“中国式现代化”。他强调,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次在东湖森林公园调研时,总书记同正在休闲娱乐的市民亲切交流,再次谈到“中国式现代化”。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只是少数人富裕,而是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皆大欢喜。总书记还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定义越来越清晰,道路越走越坚定。
△锦州东湖森林公园成为当地居民健身休闲好去处。(总台记者迟波拍摄)
03 第三站:沈阳新松公司
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这也是我们越来越坚定的选择。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是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辽宁之行的第三站。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台央视记者郭晓龙拍摄)
2014年6月,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总书记从他看到的一份材料说起了“机器人”。他说,“我国将成为机器人的最大市场,但我们的技术和制造能力能不能应对这场竞争?我们不仅要把我国机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尽可能多地占领市场。”
△新松公司,140万吨乙烯三机模型展示。(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在新松公司,总书记对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表示新松公司体现了中国速度、中国水平。
总书记指出,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新松公司,十万等级空分装置压缩机组模型局部展示。(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一个多月前,总书记在武汉考察时关注的光电子信息产业,也是我国有条件率先实现突破的高技术产业。总书记当时强调,随着我国发展壮大,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刻不容缓。
从“刻不容缓”,到“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这种紧迫感,正在激励着越来越多的攀登者和赶路人。
△新松公司,双臂协作机器人演示调制鸡尾酒。(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04 第四站:沈阳牡丹社区
沈阳牡丹社区,是总书记此次辽宁之行的最后一站。他先后走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群众活动中心、养老服务中心,还来到居民李水家中察看、交谈。
△沈阳牡丹社区。(总台央视记者李晓周拍摄)
2020年4月,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强调,要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他当时指出,“在城市旧城和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管网、停车场建设,托幼、养老、家政、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都有巨大需求和发展空间。”
△牡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总台央视记者邢彬拍摄)
这次在牡丹社区,总书记重点谈到城市居民非常关心的几件事,其中就包括老旧小区改造。
总书记说,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工作,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要聚焦为民、便民、安民,尽可能改善人居环境,改造水、电、气等生活设施,更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确保安全。
△牡丹社区老年餐厅取餐口。(总台央视记者黄京辉拍摄)
老人和小孩是社区最常住的居民,“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这也是总书记关注的重点。
关于“一老”,总书记说,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越来越长寿,对老年人的服务要跟上。要抓好老龄事业、老龄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牡丹社区幸福教育课堂。(总台央视记者姚瑶拍摄)
关于“一幼”,总书记说,孩子们现在都是宝,对孩子们的养育和培养等工作要加强。他指出,教育“双减”工作开展后,社区要多开展公益性校外实践活动,让孩子们首先把身体锻炼好,确保身心健康。
△牡丹社区的照片墙。(总台央视记者李炜拍摄)
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在牡丹社区,习近平总书记祝愿大家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发展中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振兴东北,关乎国家发展的大局,也是历史赋予的使命。此次辽宁之行,总书记说,我们对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充满信心、也充满期待。
监制丨申勇
主笔丨龚雪辉 郁振一 刘瑞琳
记者丨彭汉明 郭晓龙 李炜 覃思
责编丨侯艳 蔡靖骉 刘会民 马喆 李晋
视觉丨陈括 张晶 齐欢
编辑丨王尊
来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