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学府四能有这样高品质的意式西餐厅,
只看餐具和自制的披萨炉,
就觉得诚意满满了。
装修小清新,没有多余繁复,干净整洁。
出品摆盘精美,用料实在。
奶油意面本来对奶油蘑菇口味不太感兴趣,
但他家这个完全不水,
酱汁浓郁厚重,满口奶香,
而且不腻,据说意面都是招牌,
下次来尝试其他口味。
沙拉蔬菜丰富干净,炸鸡香酥可口,
装饰的黑醋味道太棒啦,
一滴不剩都被我蘸干净了!
牛肉炒饭也是料足好味,
甚至连扒里的玉米沙拉都特别美味一丝不苟,
不仅优质,还很实惠,这些俩个女生完全吃不完,
下次有机会要去尝尝他家的披萨!
可能是开在大学附近,价格也是比较亲民,
味道真是五星推荐!
莎拉海意大利餐厅
地址: 学府四道街78号
人均:65
>哈尔滨,有一些“苍蝇馆子”,想吃个正宗,吃个“接地气儿”,就要来这里!
“苍蝇”馆子的环境一般
可我们去吃的是味道
给您推荐几家店
如果喜欢就去吧~
永顺小吃 地址:哈尔滨道外区长春街37号 人均消费:28元
永顺小吃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小吃店,店内装潢充满了年代感,餐具也是老式搪瓷碗。这里的肘子肉软烂肉香十足,连皮带筋非常入味,咸鲜无比特别好吃。此外,老汤豆腐和酸菜粉也是这里的特色菜品,味道都非常不错。
小湖南湘菜馆 地址:哈尔滨南岗区学兴路60号科大小区302栋2单元101室 人均消费:50元
小湖南湘菜馆是一家正宗的湖南菜馆,隐藏在一个小区里。虽然环境不起眼,但它的菜品味道却非常正宗。这里的野山椒炒牛肉和剁椒鱼是必点菜品,酸豆角肉沫和蛋黄茄子煲也非常好吃。如果你喜欢吃辣,那么这里的菜品绝对能满足你的味蕾。
诚诚老松滨
从他们家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东北菜馆儿,从门面上看这家店是典型的苍蝇馆。他
说外表比较破,但是里面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干净的。他们家的招牌菜是浇汁鱼,这种鱼它的刺儿都是大刺儿,它的皮儿非常的酥脆,味道正是我喜欢的那种。他们家的锅包肉也非常有特色,建议尝一尝。这家店的老板比较随性,每天晚上7:30左右他们就要关门儿了。
老仁义这家店是黑龙江第一批老字号。做牛羊肉可以说是一绝,来到他他们家门口儿,一看装修就是古香古色。进到大厅里面,有很多奖牌,可以看到这家店是多么受人欢迎。
这家店是一个清真的店,所以说只有牛羊肉他们的招牌菜是扒羊肉条和焦烧肉条,羊肉条儿非常的嫩,也非常入味儿。焦烧肉条外酥里嫩,可以说是味道鲜美。喜欢吃牛羊肉的朋友抓紧来吧,不过如果不喜欢清真菜式,这家店不适合你。
白杨包子来这家店一定要早上早点来,别看只是一家卖包子的店,这家店每天都人满为患,可以说是人气非常火爆了。我最喜欢的还是他们家的酱肉包和羊杂汤。包子馅儿大皮儿包价格还不贵,里面大块儿的肉吃起来非常的香,装的满满登登。他们家的牛骨汤和羊杂汤也是一绝,冬天喝一碗又暖身子,又解馋。从他们家招牌上来看,这家店已经开了33年了,始于1991年。一家店开了33年,能够火上33年,说明这家店的口味是多么受人欢迎啊。
汪志大碗肉 地址:哈尔滨南岗区清明四道街40号通达小区B栋4单元101室 人均消费:35元
汪志大碗肉是一家非常有味道的老店,即使不是饭口时间也人满为患。这家店的猪肉肥瘦相间,汤汁用来泡饭特别好吃。此外,这里的鱼香鸡蛋、啤酒刀鱼和酸菜粉也都非常好吃。如果你上夜班或者加班后想找一家味道好的馆子,那么汪志大碗肉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北三沙家烧麦这是一家开了几十年的老字号烧麦店,从外表上来看,这家店就是一个普通的包子铺,他在一个居民楼下。虽然说附近非常繁华,但是它依然那么普通。我最喜欢他们家的羊肉烧麦,虽然说羊肉的主要产地在内蒙古,但是这家羊肉烧麦不腥不骚,不膻,很多不喜欢吃羊肉的人也对他的羊肉烧麦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烧麦17块钱就能买满满一笼,喜欢吃羊肉的小朋友可以去试一试。
红光馄饨馆,一家近百年的老字号啦!在哈尔滨也算是小有名气,老店在景阳街,新店搬到了道外巴洛克,外地人来哈尔滨基本必扫的一个地方。酒香肠价格可能有点小贵,但小花看来还是物有所值的。酒香肠有一种特别的香味,咬着也嫩嫩的,感觉无论下酒还是配主食都很不错~火勺,这个一定要趁热吃,凉了的话肉馅就都缩成一坨,皮也略硬。就得刚出锅的那会儿吃才最香。
地址: 道外区南二道街45号
嘉嘉湘菜馆;哈理工附近很有名的湘菜馆了,据说很多校领导都光顾过的一家小店儿,这附近挺多湘菜馆的,但只有他家是一到饭点必等位!没吃过野山椒炒菜的一定要试试野山椒爆牛肉,很惊艳,牛肉炒的火候非常到位,口感贼嫩,不老不柴,酸甜辣口的,山椒的酸辣已经浸在了牛肉里了,特别的入味儿!干锅跳跳鱼的做法跟剁椒鱼差不多,只不过变成了干锅的形式,没有土腥味,辣味不是特重,也是酸甜辣的口味,鱼很肥大,肉质鲜美,就是刺有点多。
地址:学兴路24号科大小区内
明君骨棒位于珠江路上的明君骨棒哈尔滨老饕都应该知道,开了20来年了,据说这家店“孙漂亮”(孙红雷)每次回来都要来吃。他家的骨棒在哈尔滨绝对能排前几名,不是酱的,就是呼得稀烂呼那种,嘎嘎过瘾。骨棒虽然有名,但也不至于特意大老远的慕名而去,如果恰好路过,一些家常菜炒的还是有一套的,例如大炖菜、溜两样。
地址: 珠江路48号(近华山路)
魏家馅饼道外非常有名的小吃,老道外人一般都知道!馅饼品质几十年如一,2元一张,肥而不腻,吃到嘴里香溢满口。再配上一碗羊汤简直就是绝了!别来的太晚,不然就没有咯~
地址:道外区仁里街100号
老味烧烤他家是纯粹的老味道,开了21年不开分店!每一样都是拿手的,只要一口,就能回到小时候哟!蒜薹羊排是小花逢来必点!羊排和蒜苔交错着穿插烤制,羊排香而不腻,蒜苔微软,带着一丝甜味,吃起来让人上瘾。一口咬下去,鲜香的羊肉占满了嘴巴,其中的蒜苔更是点睛之笔,解腻又提鲜。撸串的时候“十牛十羊”也算是标配了!牛羊肉串没有放太多的调料,吃的就是肉的原味,越嚼越香,一串接一串根本停不下来~
地址:道里区 安达街34号(新阳路交叉口)
宏发餐馆
二十几年历史的老店,店面很简陋,挨着春饼小吃,他家环境真心一般,但是做菜一点不含糊!想吃啥你就点,反正没菜单,一般都能做!
现成的有大猪蹄子,吃的时候能吃出来用火熏过,然而在烀一遍就有种独特的味道出来了。外面的皮说香而不腻真是一点都不夸张,里面的肉也很多,而且看起来像肥肉其实是满满的胶原蛋白。
特别推荐这款鱼香肉丝!肉丝肥瘦相间却吃不出一点肥肉油腻的味道,肉给的还很多。甜咸适中,芡汁儿有滋有味,特别下饭!
地址:道外钱塘街157号(九道街与十道街之间)
小伙伴们还有哪些推荐?
赶快留言补充呀!
-End
源:【冰城+】
刚刚在饭店过完65岁生日的张先生,显得意犹未尽。这次就餐,让他回想起年轻时生活、工作的场景。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家饭店通过空间设计和老物品展示,变成了黑土地“供销社记忆文化博物馆”——店内展示了粮票肉票、老式收音机、黑白电视机等20世纪六七十年代哈尔滨人日常生活的诸多老物件。饭桌上,从未见过这类物品的小孙女一个劲儿追问“这是啥”“那是啥”,全家人也跟着回忆起熟悉的过往时光。
餐饮消费持续迭代升级,人们在“吃什么”之外,更在意是否吃出特色、吃出品位和新体验。作为一座人文底蕴丰厚的浪漫之城,哈尔滨一批餐企以文化赋能为抓手,在满足消费者味蕾的同时,通过“餐饮+文化”等方式打造丰富文化场域,推进冰城餐饮消费创新升级。
餐厅“引入”博物馆
提供情绪价值共鸣时代记忆
张先生的生日宴是在一家名为“大生活供销社记忆文化铁锅炖”的饭店举办的。“听说这里主打供销社怀旧主题,就想带着老父亲来看看,没想到不仅装修风格很有年代感,很多展品都是当年真实留存的老物件。”张先生的儿子说。
在这家饭店,供销社时期的日杂商品店风格收银台格外引人注目,玻璃柜台内展示着颇具年代感的田字格本、钢笔、墨水、牙膏、肥皂、小人书、橡皮泥等物品;货架上摆满了贴着双喜字的老式茶缸和洗脸盆、竹壳暖壶,以及军绿挎包等物品。在收银台对面展区,展示着粮票、肉蛋票、食油票、副食票等多类票证。餐厅走廊里,摆放着“二八大杠自行车”、手摇式冰糕桶等众多怀旧物品。
“餐厅今年6月开业,我们打造的是供销社文化+红色文化+北大荒文化+抗洪文化主题文化餐厅。”该餐厅总经理王方旭告诉记者,餐厅60%的营业面积用于文化元素展示,回应20至60岁全年龄段人群的时代记忆,与众多消费者产生共鸣,为其提供情绪价值。“现在几乎每晚都客满,用餐至少提前两天预订。”
道里区尚志大街的拾楼壹号饭店,不仅“藏”着一座博物馆,还以场景“复原”方式呈现哈尔滨饮食业中西兼容的百年历史。“餐厅本身是哈埠菜馆。店内博物馆则以哈埠菜百年历史为脉络,收藏展示了上千件餐饮城史文物,有老饭店牌匾、照片、票证、广告、菜谱、饮食器具等。”拾楼壹号创办者宋兴文告诉记者,“哈埠菜历史收藏馆”占整个餐厅面积的30%,展陈面积200余平方米,独立成区,其独树一帜的文化属性和“哈尔滨派儿”氛围吸引了很多客人。拾楼壹号去年开业至今,不仅本地回头客的光顾比率很大,外地游客也在逐渐增多。
满足多元消费需求
城市文化“加持”餐企品牌“攻心力”
哈尔滨很多老字号餐饮坚持创新,让消费者享受美食的同时,感受城市文化的魅力。早在2014年,老厨家在友谊路创立了哈尔滨首家博物馆式体验餐厅,引领了餐饮消费新风尚,满足了更多消费者在饮食环境、文化、体验等方面的需求。
“其实消费者需求变化,市场就跟着变了。”万店策划人、博思(黑龙江)创意设计创始人金磊介绍,以前顾客吃饭只是满足口腹,随后对硬件环境有要求,然后对音乐、服务有需求,而现在开始有文化体验需求。“消费者的需求在升级,所以企业的文化也在升级。”
现在正值哈尔滨夏季旅游旺季,上海游客苏女士手机里存的哈尔滨饮食攻略第一个关键词就是“老厨家”。“每次旅行到新的城市,我都会想去了解和体验当地的各色文化,在专门的博物馆之外,在吃的过程中深入体验城市文化,这种感受真的很棒。”苏女士说,“当我看到油炸冰棍的由来,真的很佩服那个年代哈尔滨人的智慧;锅包肉的酸甜口尝试,体现了那一代人的创新精神,我认为也是这座城市精神的体现。”
“每到旅游旺季,老厨家部分门店门前就会排起长队,有的顾客是带着行李过来的。”老厨家第四代传承人郑树国告诉记者,每年都会有媒体采访他“旺季客流量如何?”而他每次只能回答“因为店面有限,接待量没有变化,从另一层面来说是流失量更大了。”为此,最近几年,郑树国陆续在国展、哈西开设分店。今年4月末,他又在道里西三道街打造了老厨家旗舰店,用更大的面积来突出饮食博物馆特色,目的就是让更多消费者感受到哈尔滨独特的中西合璧、多元的餐饮文化。
道里西三道街的旗舰店共1800平方米,其中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达到500平方米,展品包括清末的老牌匾、老餐具、老菜谱,以及中国首个转桌、80年前油炸冰棍的设备等。“在中央大街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创造商业价值是首要的,但把文化传播出去了,助力品牌形象提升,会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外溢效应。”郑树国相信文化加持的引流逻辑。
深挖城市丰厚历史
让“哈尔滨的故事”具象化
目前,哈市已有如哈尔滨记忆、秋林西餐厅、江鱼壹号、拾楼壹号、大生活铁锅炖等众多融入与城市文化相关的“文博”主题式餐厅。同时,也有一批突出地方菜品特色文化的老菜馆,也逐渐成为城市形象的代言和美食地标。如有凸显哈尔滨市井气息的“山河屯铁锅炖”、有坚持鲁系民间菜体系的“同合居”、有清真美食为本真的“老仁义”、传承龙江老味道的“宏达老菜馆”等美食餐厅。
“哈尔滨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强大的城市文化内在基因,有着多元文化带来的不同元素,在渐进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从事多年文化产业、饮食文化研究工作的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朱桂凤认为,哈尔滨城市文化中开放、包容、多元化的元素,已嵌入餐饮行业,并促成了哈尔滨饮食文化的形成,使得哈尔滨的饮食文化具有城市文化的历史痕迹。“文化成为餐饮市场上主打地域特色美食的餐饮企业的‘底气’‘自信’‘灵魂’,餐企顺势成为文化传播和推广的窗口。”
诸多餐企在店内装饰和菜品经营上以本地特色为主,成为哈尔滨餐饮市场的最具代表性的实体,在市民心目中有着很强的亲和力。“商家从不同的角度、维度传递着哈尔滨的本土文化,讲述‘哈尔滨的故事’,展现‘哈尔滨的气质’,通过舌尖味觉让哈尔滨的美具象化,消费者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和喜悦,为更多人爱上哈尔滨加分。”朱桂凤说。
拾楼壹号创办者宋兴文表示,哈尔滨的历史文脉具有独特性,道里、道外、南岗三个主要历史城区及其街区都有可挖掘的丰厚历史与文化,应该针对其不同特点,打造包括餐饮业态在内的不同文化属性业态。“当务之急是活化利用那些濒危的老建筑,及时修缮解危,挖掘其历史,传承其文化,唤醒其灵魂。”宋兴文告诉记者,他创办的拾楼壹号正是活化哈尔滨历史及老建筑的项目之一。饭店现址建筑始建于1910年左右,经过外立面复原和内部装修后,活化为“十楼一号”文化复合体,打造成沉浸式的“哈尔滨范儿”历史文化体验空间。
“目前哈市还是以单店的文化传播为主,我相信再往前发展就会变成文化综合体。”博思(黑龙江)创意设计创始人金磊认为,随着公众的文化消费日渐旺盛,商业形态也会紧紧相随,一种全新的“文商旅”新经济生态将会在哈尔滨等旅游热门城市出现并壮大,“在这个新生态中,文化是高度、商业是厚度、旅游是广度,通过打通文商旅全产业链,将会融合发展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实习生 魏诗睿 哈尔滨日报记者 刘首辰 文/摄
本文来自【冰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