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马婧
由北京市商务局组织制定的地方标准《餐饮行业食品减损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近日对外发布,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餐饮服务提供者宜通过光盘优惠、光盘积分、停车优惠等方式对无食品浪费行为的消费者进行奖励;承办大中型集体聚餐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应提前向消费者说明宴席预订、退餐、调餐规则,包厢不设置最低消费标准,不强制消费指定套餐。
《指南》按照服务流程,对餐前、餐中、餐后等具体服务进行了约定。在餐前环节,服务人员应通过对餐品特点、搭配推荐、点菜量提醒、上菜时间提示、预定餐品退调餐提示等方面的介绍,引导消费者合理点餐;使用点餐系统或平台时,应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理性消费。承办婚宴、商务活动用餐、旅游团队等大中型集体聚餐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引导组织者合理选择用餐形式、用餐标准、餐品种类和数量,应根据用餐人数,合理安排用餐流程和餐台数量,在征得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宜合理调配每桌就餐人数,宜采用分餐、位菜等方式供餐。
在就餐环节,《指南》要求餐饮服务提供者应提供公筷公勺,采用自助餐形式供餐时,餐饮服务提供者应提供不同规格餐具,提醒消费者按需、少量、多次取餐,对于需求量大的餐品,宜采取点菜送餐上桌、限量取餐等供餐方式,发现浪费量大的餐品,宜减少该餐品的备餐量,或替换该餐品。餐后环节,餐饮服务提供者宜通过光盘优惠、光盘积分、停车优惠等方式对无食品浪费行为的消费者进行奖励。有剩余餐品时,餐饮服务提供者应提醒消费者打包,并提供打包服务,打包餐品时应向消费者说明储存、二次加工及食用的方法。
如果消费者发现点餐过多,临时想退餐怎么办?《指南》明确提到,消费者提出退餐、调餐需求的,餐品尚未准备烹饪且不影响二次销售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应进行退餐、调餐;餐品已经烹饪的,应告知消费者,并沟通餐品处理方式。承办大中型集体聚餐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应提前向消费者说明宴席预订、退餐、调餐规则,宜提供备用桌数的预订机制,宜对未使用的桌数提供免费改期服务。
对于外卖平台,《指南》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外卖服务应建立网络订餐反浪费引导制度,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按需、适量点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分析餐饮供给和消费需求,为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开发、改进餐品、按需备餐、防止和减少浪费等提供数据技术服务。外卖服务宜合理设置套餐组合,避免捆绑营销,使用起送限制、凑单满减等方式时,不应诱导消费者超量点餐。
源:【邢台日报-邢台网】
下饭店先团券 又省心又省钱
业内人士提醒:别忘规避低价陷阱
本报讯 68元团活鱼烤鱼双人餐,108元团7荤7素的烤肉套餐……如今,到饭店就餐,点开电商平台,先团低价优惠券成了不少市民的习惯。线上团购成风,不用优惠券的成了少数。业内人士提醒,团购享优惠,也要注意规避低价低质陷阱。
外出吃饭 先网上团券成习惯
“我团的那个59.9代100元的代金券能用吗?”“我团的68元烤鱼双人餐券,可以用吗?”“可以的,结账时出示给收银员就行。”1月3日,在开元路附近一大型商场的餐饮区,不时有顾客进入餐厅前询问服务员有关团购优惠券的使用事项。
刚结束就餐的市民孙女士说,现在网上团烤鱼双人餐很实惠,一条两斤多重的烤鱼,外加4个涮菜,还有不限量米饭,两人都能吃撑了。如今,她但凡跟亲友外出吃饭,都会先浏览、对比一下各个电商平台的团购优惠券,再选择去哪里吃,“吃饭前先团券”已成了习惯,“不团券感觉就吃亏了”。
记者走访市区多家餐厅了解到,直接进店消费不用团购优惠券的人已成少数。一餐厅工作人员介绍,虽然单一顾客的消费金额低了,但薄利多销,团的人多了,店里的营业额也比以前提高了。而且线上低价团购券的推出,给餐厅带来更多曝光度,已成为不少商家的营销方式。
面对优惠注意规避低价低质陷阱
市民张女士前段时间线上团购了一家餐厅“9.9代50元代金券”,到店一点菜,发现每盘菜的量少不说,其单价都在30元以上。他们两人点了4个菜,花费近200元,还没吃饱。
“只看团券很划算,没想到实际体验并不好。”张女士说,真是不能一味图便宜。
“花了0.98元团购了50元代金券,到店一问,仅限菜品可以使用,饮料、甜点等不包括在内,而且仅限周一到周五使用。”市民李女士表示,团券时一定要看清楚适用范围、可用时间,不然高高兴兴来吃饭,反而添堵。
记者在线咨询一些餐饮商家时,不少口碑不错的商家均表示,消费者在团购优惠券时,不要被过于低廉的价格蒙蔽双眼,一定要多维度对比,看顾客评价,看餐厅环境等。
一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在消费时要注意保存网购凭证,除了保留电子订单、支付页面等交易凭证,还要保存好交易聊天记录、产品宣传和服务承诺等信息,留意商品下方的小字标注等注意事项,以备发生消费纠纷后进行维权。(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张婵娟)
本文来自【邢台日报-邢台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