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上海九亭当年如何“空降”一座古建筑:从桂林公馆到荟珍屋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4
核心提示:湃新闻记者 陈若茜在上海松江九亭镇,隐藏着一座幽静、古雅的园林建筑——“荟珍屋”。20年前,收藏家赵文龙利用自己收藏的古建

湃新闻记者 陈若茜

在上海松江九亭镇,隐藏着一座幽静、古雅的园林建筑——“荟珍屋”。20年前,收藏家赵文龙利用自己收藏的古建筑亲手建造了这处园林建筑,园中现汇集十多栋明清两代及民国时期的优秀古建筑,既有花厅、楼阁,也有祠堂、牌楼。其中,被抢救保护的原荣毅仁先生住宅,尤其引人注目。

昨天,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从桂林公馆到荟珍屋》新书发布会在“荟珍屋”举行,该书以纪实的方法披露了“荟珍屋”建造往事,同时也反映了时代大潮中的一段历史。

“荟珍屋”景观

《从桂林公馆到荟珍屋》的作者、“荟珍屋”主人赵文龙是一位古建筑、古家具的收藏家、鉴赏家,他是上海松江区收藏协会会长、松江区第五届人大代表。

《从桂林公馆到荟珍屋》

赵文龙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是海上闻人黄金荣的桂林公馆(今桂林公园)的花匠,他自小在桂林公馆玩耍,耳濡目染,对中国的古建筑、古园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在收藏圈近40年的摸爬滚打,20年前,赵文龙斥资在九亭买下一块土地,开始利用自己收藏和抢救的古建筑构件建造“荟珍屋”。

《从桂林公馆到荟珍屋》的作者、“荟珍屋”主人赵文龙

古建筑一开始是鲜少有人问津的,那是全国拆除旧民居的高潮,得益于一批有眼光的藏家深入山区收藏老房子,才保留下一批优秀的,甚或来不及编入文物保护范围的古建筑、古民居。

“荟珍屋”景观

“荟珍屋”景观

“荟珍屋”如今早已成为当地的一座“地标”,成龙、马未都等知名人士的到访,被爱马仕品牌相中作品牌发布地,得到古建筑保护专家阮仪三的肯定等,都令这座“空降”的园林式古建筑更加声名远播。

“荟珍屋”景观

2000年前后,赵文龙刚刚开始在此辟池垒石、架木起屋,建造“荟珍屋”。建造的初衷是为了用老房子打造一个自己的木作博物馆,用于陈设自己收藏的古家具并还原古人的生活场景,弘扬传统木作文化。

“荟珍屋”景观

“荟珍屋”景观

“荟珍屋”大木结构老房的营建是从大门左侧的一处小花厅开始的,用于建造花厅的建筑构建正是赵文龙二十五年前从一个收古董的人那里买来的一堆老房子残件花板,经过精心设计后,竟呈现一派修旧如古,古色古香的氛围。

“荟珍屋”景观

“荟珍屋”景观

“小花厅和古代家具物品展示出来的效果,让一个念头在我脑海油然而生,我要把自己收藏的老家具和古董慢慢地全部放到老房子里,还原祖辈的生活场景和生活方式。”赵文龙说。

这也坚定了赵文龙用更多古建筑来修建“荟珍屋”的想法。之后他又相继收进荣毅仁办公楼、黄炎培书房、民国第一任市长吴少卿和张啸林、杜月笙等众多名人捐款建造的观音堂以及明代大宗祠等,把众多优秀古建筑建造起来,打造出一个园林式的“荟珍屋”。

“荟珍屋”景观

赵文龙见到荣毅仁旧宅时它已经被拆落成门框、窗框、护墙板、旧木料等堆满地,经验告诉他这是一栋民国年间优秀的木制建筑,他分多次从不同的人手上将这些分散的门窗、扶墙板、楼梯、壁炉架、窗帘罩找全,全部买下进行复建。

“荟珍屋”景观

除了这些叫得上名的名人旧居,荟珍屋里收藏的近百幢老房子的木架结构,更多的是赵文龙从徽州一带破败不堪的明清大宅中抢救出来的。

“古建筑保护专家阮仪三是主张原地保护的,这是古建筑保护的上上之策。但是这么大的国家,光凭阮仪三一人之力是不够的,很多未来的及编入文物保护范围的建筑尤其是散失各处的古民居还是被大量拆除了。各地出现的一批有眼光的藏家包括成龙、秦同千、马国湘、赵文龙等,他们收藏并异地复建。虽不如原地保护,却比拆掉、毁掉、了无痕迹胜过百倍。”上海市文史资料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祝君波说。

“荟珍屋”景观

阮仪三表示,希望“荟珍屋”保存下来的这些古建筑将来要让更多的人来参观,让大家认识到中国传统建筑重要的历史特征和文化内涵。

完工后的“荟珍屋”“占地一二十亩,内有古屋十余座,廊廊相连,错落有致;又有小桥流水,古木苍天,红鱼潜底……”。因为“荟珍屋”的营建,收藏江南明清苏作古家具几十年的赵文龙也将收藏重心转向古建筑收藏,并投身徽派古建筑的抢救和修复和保护。

“私人园林是种高境界的把玩,荟珍屋并没有一个很完整、周全的设计,只是随着喜好慢慢建造调整。中国的榫卯结构房屋,为这种把玩提供了条件。一棵树、一块石乃至一栋房子都可以调整变换,真是其乐无穷。”赵文龙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荟珍屋”景观

近年来,赵文龙和他的团队又参加了松江老城区和奉贤地区古镇的抢修和抢救工作。他认为,我们祖先留下的古建筑,以及榫卯结构等技法,是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和传承它们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责任编辑:李梅

老北京的生活》,金受申著,李滨声图,北京出版社2016年10月版。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立秋以后,几场秋雨,果然早晚显出凉意来。院中几十个蛐蛐、油葫芦,叫得如一队雅乐,在人听来,真是秋意十分了。经过长夏的蒸郁,人们肠胃也寡得少油了,趁此秋凉,大吃大喝,是很有趣味的。

饮馔

秋天可吃的很多。北京秋天向以烤肉、螃蟹为入秋美食,以后火锅,便次第上来,连接了冬天。

烤肉

烤肉本是塞外一种野餐,至今还保持着脚跐板凳的原始状态。塞外吃烤肉,没有城市讲究,只是肉类特别新鲜而已。捕得虎、鹿、狍子,以至杀得牛羊,割下肉来,架上松枝,用铁叉叉肉就火便烤,并没有“炙子”,也没有酱油等一切作料,只蘸着细盐吃,鲜嫩异常。烤肉什么时候传入北京,没有一定的考证,大约是随着清代入关来的,较比靠得住些。北京烤肉以往只食羊肉,牛肉很少。相传羊入口(指张家口)以后,进京时必须经过一条河。羊过此河,肉便不膻。这话不见得靠得住,但其他地方的羊肉,没有北京好吃,这是没疑惑的。以先京沪通车时,上海、南京冬天吃火锅,就是由北京带去宰好的羊肉。近如天津,也以北京羊肉为上。

吃烤肉以铁炙子为主,下架松柴,也有烧松塔的,这就很少了。烤肉作料以酱油为大宗,少加醋、姜末、料酒、卤虾油,外加葱丝、香菜叶,混为一碗。另以空碗贮白水,小碟盛大蒜瓣、白糖蒜等。烤肉筷子旧日用六道楞的木筷,近年因六道楞木筷容易藏污秽,并且容易烧糊筷头,有福建漆行张修竹的封翁,发明用“箭竹”做烤肉筷子。所谓“箭竹”就是江苇,质坚外光,最为合用。

最先采用的便是肉市的正阳楼。吃烤肉的顺序:有人先将肉在白水中洗过(确能洗出许多肉血来),再蘸作料,然后放在炙子上烤熟,就蒜瓣、糖蒜或整条黄瓜来吃。也有先蘸酱油作料,后在水中一涮的;也有先蘸作料烤熟再在水中一涮的;也有根本不用水碗,只蘸作料便烤的。实在考究起来,以第一第末两法最为合适。我曾在“烤肉季”那里,看见一位老翁吃烤肉,什么作料也不要,只蘸卤虾油,也是奇特的吃法。临河第一楼的主人杨二哥,用生羊肚板烤着吃,先蘸白水,上炙烤至肚板打卷,然后只蘸酱油便吃,特别有风味,确是下酒的好酒菜。家庭吃烤肉没有铁炙子的,可以用烙饼的砂支炉代替,烤出的味道也差不多。

北京烤肉除各大羊肉馆以外,一般食客都以正阳楼为最好,其实也不过尔尔,没有什么特别好处,所用羊肉和羊肉馆一样用冰冻过,再用石头压过而已。此外便是北京的“烤肉三杰”:“烤肉宛”“烤肉季”和“烤肉王”。妙在三家都是小规模营业,就是口袋里只有几毛钱的客人也可进去一尝。

“烤肉宛”的主人宛老五,本是一个饼子摊的摊主。在从前盛行小车子卖钲炮肉的年月,宛家就卖炙子烤肉,设摊在安儿胡同西口,年陈日久,营业发达,便支上棚子售卖烤肉,由一个铁炙子也添到两个铁炙子了。每日车马盈门,但门前仍是棚子状态。宛家烤肉妙在专用真正好小牛肉(烤肉宛专卖牛肉),所以鲜嫩可口,宛老五本事真大,每日手切牛肉百斤上下,售卖全用钱码,无论多少客人,全是自己一边切肉,一边算账,五官并用,即一条黄瓜钱也不许错的。烤肉宛只因地处闹市,很少风趣。烤肉本是登临乐事,地处闹市就觉得风趣差了。

“烤肉季”在什刹海前海东北角,后海东端,两海汇流的银锭桥坡下。后临荷塘,前临行道,但又非车马大路的烟袋斜街,所以僻静异常,但关于吃喝却极为方便。左有爆肚摊,右有临河第一楼,后院便是海岸,高柳下放铁炙子,虽在盛暑也不觉太热。主人季宗斌自己切肉,肉用牛羊庄的货,手艺也很好,并自制荷叶粥,外烙牛舌饼,很有特别韵味。

“烤肉王”在先农坛四面钟地方,地势高爽,临野设摊,颇有重阳登高的意思。城外风景虽佳,吃烤肉是不方便的。以前北京旧家都喜在九月九日去土城登高,也有自带烤肉炙子的,近年很少了。

京西香山的香山寺,自从改建香山饭店以后,每年秋日添卖“真正松木烤肉”,不过太贵族化了,不是穷人所能寻的乐境。京西青龙桥红山口,山势虽然不算太高,但能南望昆明湖玉泉山,北望画眉山下一带秋野,也很爽朗。家兄住在此地,每年拾存松塔。我在秋天必要去一两次,山头松塔烤肉,踏月下山,海棠院中小坐,真是不可多得的福气。

螃蟹

螃蟹的种类很多,在北京能见着的只有“海蟹”“紫蟹”“河蟹”“灯笼子蟹”等几种。北京秋天所吃的螃蟹,所谓持螫赏菊,以至《红楼梦》中的“螃蟹呤”,都是指的河螃蟹。螃蟹在水产动物中别具滋味,所以很受食客欢迎。北京市上所售螃蟹,全都以天津胜芳镇所产的“胜芳螃蟹”为号召,实际却不尽然。京东一带以及京南马驹桥一带,也产大量的“高粱红大螃蟹”。螃蟹到京以后,首先由正阳楼和其他大庄馆挑选第一路的“帽儿货”,其次才分到西河沿、东单牌楼,东西四牌楼的鱼床子。及至下街叫卖,已是极小极瘦的末路货了。正阳楼等大庄馆选得大螃蟹,每日饲以高粱米,数日内便逾见肥大,于是“胜芳大餐”的招牌,就挂出去了。

普通食蟹方法就是蒸,因蟹性奇寒,所以蒸时要放上大块的姜。吃的时候,将蟹腹内的草牙子去掉,蘸以姜汁醋,饮高烧酒,没有什么特别奥妙的方法。饭馆一只螃蟹,价至五六角,除肥大以外就是伺候周到。食蟹的家具:硬木锤砧,以便锤破蟹螯蟹足;银箸银叉银匙,以便试出有无蟹毒;食后小盆兜水,内放茶叶、菊花瓣,以便洗去手上的腥味。只此一套,已值五角,蟹价又哪能算昂贵呢!蟹以脐的团尖分雌雄。团脐体小,但内多紫油黄脂,所以凡买螃蟹都愿要团脐的。其实尖脐的虽然壳内紫油少,但黄脂很多,并且螫足都很充实,蟹美在肉,又何必专重团脐呢!

家庭食蟹,有用花椒盐水煮熟的,不但滋味深入,而且便于旅行携带。乡间有一种食法,将蟹放入铁锅内,只上掸花椒盐水,不必太多,蟹熟汤尽,味尤香越。

饭馆在秋季常做蟹肉馅蒸食,如烧麦、烫面饺等,自然鲜美异常。庄肴有“七星螃蟹”,系以鸡卵蟹肉做羹,上放七撮蟹黄,各扣灯笼子蟹壳一枚,食时揭去蟹壳,珍食毕现。

北京除食大河蟹以外,还有用“灯笼子儿”小蟹做“醉蟹”的。即将小蟹洗净放瓮内,内洒烧酒、料酒、花椒盐水、香料,生腌俟已醉透,取以佐酒,足快朵颐。延年南货庄有“糟醉团脐螃蟹”出售,所用的蟹较“灯笼子儿”稍大,已非北京味了。

火锅

火锅在北京旧家冬日是一种天伦享乐、极尽联欢的食品。火锅旧日极讲锅子料、高汤。锅子料简单的有猪肉丸子(由猪肉“南式魁”盒子铺制售)和驴肉两种。复杂华贵的,可以再加熏肉、酱肉,至于熏鸡、熏鸭,只是凑热闹,反倒夺去真味。高汤以真口蘑、川冬菜、羊尾巴油、葱姜作料所熬最为肥美。

火锅除去什锦火锅、三鲜火锅、白肉火锅以外,自以羊肉火锅为最普遍,为最有味。羊肉片在大羊肉馆或善售火锅的饭馆,都是先将羊肉上脑、三叉等好的部分放在冰箱内冻起来,并用大石压紧,然后切片,才能鲜嫩。切羊肉片要断丝切,入口才不至于塞牙。家庭常切顺丝,只求大片,吃到嘴里就不能可口了。切羊腰子,普通皆由旁边下切,据大阿哥溥说,内廷切羊腰子皆横片,不但片大,且另有一种鲜嫩。

各种火锅之外,有人喜吃涮猪肉片,也很香美。也有人喜欢吃涮羊油片,鲜嫩远过羊肉,且不像想象中的羊油腻人。有人喜欢用香菜切断,在火锅中涮吃,确实另有新鲜滋味。火锅中所用菜蔬,有酸菜、冻豆腐、粉条,至于加大白菜头,为近年食客最欢迎的食品,实在只有二三十年历史,是由东来顺创始的。

菊花锅子只是“酒锅子”的变相,除另加以鲜鱼片、鲜鸡片、鲜腰子片以外,另添入白菊花瓣。呷汤自是以此为宜。

饮茶与酒

秋天的饮馔,自然不仅是烤肉、螃蟹和火锅几种,即以“饮”来说,长夏酷热松荫茗话时,自然要喝一杯“明前龙井茶”“杭州贡菊茶”,以清热消暑,一洗尘襟。在此西风满地、凉生四野之际,于瓦屋纸帐、明窗净几之间,三五素心人,畅叙天南地北轶闻,或挑灯夜话、说鬼谈狐之时,就以喝一些“白毫红茶”“极品红寿”,才能得着十分蕴藉。

北京人向不讲究品茶,即有偏嗜,也不过在茶叶上找一些区别而已。至于水的讲求,什么是“惠山泉水”“扬子江心水”“梅花上雪水”,自然没法得着,就是“玉泉山泉水”“三伏雨水”,以至“上龙井水”,在北京虽然能找到,也很少有人去用,只有向自来水去找沏茶的水。品茶向例应“泡茶”,北京的“沏茶”,已很落于下乘,像那茶馆澡堂,锅炉煮水,落地听“噗”的,十分劣相,只能说喝水解渴,谈不到品茶,实在连喝茶都不够的。

北京也有讲究品茶的。丙子的秋天,我在京西青龙桥养病,因钮兄的介绍,到玉泉山旁某古刹闲谈。庙主能书能画,每到天空云净,月色晶莹,便在庙中用晚斋,饭后便坐古松下品茶。庙主命侍者汲取玉泉山新泉,用白泥火炉煮水,燃料是“松炭”(不是松柴)。松炭是庙主用粗松枝烧成,比普通木炭稍有木性,专为煮茶之用。

据说:《茶经》所记用松柴煮水,难免烟熏火燎气味,不如存性的松炭,既不失松木清香,又没烟火气,且利煮水。这种见解,实可补《茶经》之不足。煮水程序火候,和《茶经》所记相同,“一煮如蟹眼”(水初热中心起小泡果似蟹眼),“再煮如松涛”(次听有簌簌的风吹松涛声),水即煮成。品茶的茶具,自以宜兴紫砂壶为相宜,庙主所用便是极小砂壶,容量只有一斗。茶杯也很小,与一两容量的酒杯相仿佛。茶斟在杯内,澄黄淡绿,衬以白瓷杯、古青杯、紫砂杯、老僧衣杯,真是古香古色,令人忘俗。

至于茶的品类,有二三十种之多,已逾炎夏时节的“真西湖龙井”,形似忍冬花的“斛山石斛”,自然不是凉秋饮品。庙主所存的茶类,能供秋日饮的很多,尤以自出心裁的“真莲心”“真莲蕊”为最好。普通茶店所说的莲心,只是形似莲心的茶叶而已,而庙中所饮的莲心蓬蕊,却是门前池塘内的荷花莲蕊和莲子中的莲蕊,虽然不是真正茶叶,但另有一种清香气味,足以醒醉。可见秋日品茶,也是很有情趣的事。

秋日的饮酒也不完全和夏日相同,例如夏天所饮是海淀仁和酒店的“莲花白”,到秋天就要以“瓮头春”“绿茵陈”“五加皮”等利湿化水、暖脐湿中的饮料为主了。

赏菊

菊花谈起来,事故却也很多,大抵也有新旧之分,种植之法,也有“传说”和“实际”的不同。先谈种植,由种植的方法就能分出新旧的不同来。

北京古老传说菊花有三种种法:

(1)原根儿菊花,即花商所说的“老柞子”。

(2)伏阡儿菊花,即伏天折下花枝所插的新秧。

(3)接根菊花,即以蒿子根所接的菊花。

但前两种都不能令花长得太高、花开得太大;而后一种,又非种菊人所欣赏的出品。旧种菊花,虽为名种也没有极高极大的花种。旧种的种植方法,除去“赤金盘”“醉杨妃”几样普通常见的种子以外,有的必须接根,又有接根、插秧、种芽都不成的,便是“朱墨争辉”一类的娇嫩秧子。花不甚大,色如紫回子绒色,花本也不很高,但十分难培养。据种者介绍,此花必须压枝,和压迎春、夹竹桃的方法相同,否则便不能成活。中国旧种名菊,如“鹅翎管”“银线重楼”“紫凤朝阳”“紫袍玉带”“大红袍”“玉虎须”“紫虎须”等一些菊花,近年因爱者甚少,已被逐渐淘汰。至如“绿牡丹”“香白梨”等小巧种子,只能炫耀普通人罢了。

新的种菊方法,第一是插芽。深秋花萎叶枯以后,根下新芽丛生怒发,随在初冬时候,用极快利的剪刀切下,分插于湿泥的小盆中,放在寒暖适宜的屋室中,只要能向阳取暖、泥土不令干燥,新芽就能保持不死(但也不能生长)。到明年二月春分季节前后,新芽才能生长新根,在清明、谷雨之间,移在地下畦中容其生长,立夏后少施麻酱渣、马掌水一类的肥料,自然渐渐长高了。

在地下时间要注意的是雨溅泥,雨后便须立时洗去叶上的泥污,否则叶子就因之腐烂,成一棵光杆儿菊花,就没有什么意味了,绝不能再入赛会的。菊花到入伏以后就要起在盆中。菊花盆有“菊花缸子”“二缸子”“坯子盆”几种。但为培养好的菊花秧子起见,这几种花盆都不合适,必须用宽边直筒子盆才好(此种盆必须定烧)。菊花起到盆中以后,普通都以为应放在土地上可以借一点地气,实在却不尽然。应下垫花盆,免得地上热气蒸郁,且须随时修饰,剪去旁枝小花,只令独花长大。到花已将开时,又须用铁丝做成托圈承受花瓣,还要随着日光移动,取其寒暖合宜,然后到花开时,才能展笑迎人,锦盘呈彩了。

第二是接根。接根有两种必要手续,第一,预为培养老柞子原根,使多长新芽,并须使芽长成长大。第二,要种植“白蒿”(青蒿、籽蒿是绝对使不得的),预取年前白蒿籽粒,分畦种好,培养方法虽不似种菊花秧子费事,但也要用十分力量,方能得到周正的根子。在夏至前后就预备接根了。届时以直上周正的蒿根,齐地面上二寸截去上帽,将菊花秧子斜切取下,与蒿根相接,缚以马兰叶,一星期便已成功。

凡善于菊花接根的,能在烈日之下动手,而不令菊花枯萎。接根菊花有“独色”“集锦”“万菊”三种,但一根一花的却没有。“独色”只是一种菊秧,开并头、四平头、八叉、九鼎,每朵大小相同,花的足满是老柞子所不及的。“集锦”多用带枝蒿根,各接异色菊秧,高脚长花也很美观,但菊花瓣形必须相同,丝瓣、筒瓣、长瓣、短瓣是不能混淆的。“万菊”是花头众多,在百数以上,同色的多,异色的少,市面花厂商店很少见,每年万牲园中(现在的动物园——编者注)总要培植几十盆,异常灿烂可爱。

第三是种籽。菊花接根压枝都不变色变种,唯独种籽能变。种籽的方法,以前中国没有,是后来由日本传进的。日本菊花能有如此众多的种类,如此不同的颜色,全由种籽粒得来。每年初春下种,发芽后一切种根手续和插芽的相同。例如日本菊花名种“赤玉莲花”“班女”“田村”“田盘”等,全是由旧花演变来的。不过菊花收取籽粒十分困难,在深秋时候取足苗、形式颜色全好的独朵花,向日曝晒,冬天放在玻璃窗内,午正移在院一二小时,经过三冬,籽粒才能充实。但一朵菊花也不尽成籽粒,可以种植出芽的,只十分之二三而已!同是一朵菊花,所生新种便不相同,实在是变种的好方法。

第四为种菊杂法。有人借蜂蝶传布花粉,把预计要混合的不同种菊花放在相近处,令它自然传播。以前东北城奎星垣种菊花,使用藕荷色江西菊(北京俗称江西腊),花朵与白籽混种,第二年种籽就有藕荷色的,不过很浅淡罢了。还有人工变种方法,清华大学某君在校园中种菊,菊开时用鹅翎移送花粉,也收了许多效果。也有染籽粒的,用生鸦片烟土冲水和颜色,将菊花籽粒揉过,明年即能变色,但只一年,再次年仍然还回本色或其他颜色。

种菊花的花盆以新瓦盆为上,旧盆次之,瓷盆只能摆桌上时换用,种植时是绝对用不得的。有种茶菊,为泡茶用的。有用白菊吃“菊花锅子”的,虽《楚辞》明言“夕餐秋菊之落英”,也不免有焚琴煮鹤之讥啊!

游赏

北京秋天的玩乐,城里当然以中山公园和三海为欣赏秋光的好所在。以萧疏闲适来论,中山公园不如南海,南海不如北海,北海不如中海。以爽朗适于登临来论,又当以琼岛小白塔、景山五行亭为最高眼了。其实北京可以游览的地方很多,有喜天涯水的,有喜天上水的,就在个人的见仁见智了。

重九登临

重九登高是千百年来雅人应节故事,和上巳修禊一样。北京过去对于重九登高很是重视,不仅到一个高的所在登临一下子,还要吃吃喝喝,所以郊外较比相宜一些。以前讲究野意吃喝的,总要到东北西三郊外土城去。土城是元代都城废墟,城砖被修北京城的徐达、华云龙拆去用了,所以只剩下其中的土坯,留作后人登临。我每当走过元城旧门时,总要立在废桥上,追思当年关汉卿、马致远的歌酒风流,真是七百年来一梦中!土城内外阡陌纵横,兔走鹰扬,鸦栖老树,秋意又不仅十分了。重九之日,携带烤肉炙子食盒酒瓶,城头痛饮,凉日多骄,的确是三秋乐事。酒后拾得残砖断镞,上刻元明款识,又不知心头作何感想了。

北京旧日士大夫阶级登高以登“烟墩”为最高尚。烟墩俗传系旧日烽火遗迹,不知是否?但以北京五方五行五镇来论,也有相当理由。烟墩又称“燕墩”,在永定门外南郊总署南旁相近。砖砌方台高数丈,下基宽三四丈,北面偏西有石门,门内有石级可以拾登,台上有御笔《帝都篇》。《帝都篇》满汉碑文,碑左刻诸天神像,任人登眺。烟墩不算太高,但北可全览市内,南可眺望南野。

四十年前北京还有一个很好的登高地方,便是“法藏寺塔”。法藏寺在左安门内南岗子南头玉清观街后,据《顺天府志》记载,俗称“白塔寺”,其实俗称是“法塔寺”,原系金代大定中所建的弥陀寺,明景泰二年才改成法藏寺。庙宇非常宏大,旧传有胡祭酒碑一座,鹅头祖师碑一座,有塔七级,高十丈,八面为窗,每窗一佛,共五十六佛。每逢重阳节,来此登高的很多。上元节要燃灯绕塔,盛极一时。晚清时庙宇已毁,只塔还能登临。自京奉铁路修成,铁道由塔旁经过,才将塔窗堵塞,塔门砌以大石。于今法藏寺已片瓦无存,只有巍然的高塔,还矗立在夕阳影里,与遥遥相对的祈年殿过此春风秋月的寂寞生活。

三闸泛舟

三闸,没这个名字。若以大通闸为头闸,庆丰闸为二闸的例子来说,高碑店闸可说是三闸了。有关二闸的记载很多,但仍有箫鼓喧阗、酒肉征逐的火气,要想小舟秋泛,就该以高碑店一段为上选了。由二闸闸下到高碑店闸,路长约有十里,比头二闸之间还长,二闸往东的水经过二闸河身和闸口的澄清,一切污秽渐已沉淀,水色一清,小鱼衍尾,大鱼泼刺,颇有水国的意味了。

二闸以东五里之内,两岸高陡,几至两三丈,南岸下一片芦苇,绵亘直到高碑店西水南庄村口,颇似芦花古渡的画本。北岸在佛手公主坟一带,疏密相间地生了许多枫树,秋来老红,下临碧水,遥望芦花,令人神往。在中秋重阳之间,身着皂夹衣(要带一件棉袍才好),在二闸雇好高碑店来回船,小舟席棚,四无遮拦,极可游目骋怀。二闸有酒家养的草包鱼,一尾二三斤,醋熘白汆,虽无兼味,若自带贡蘑渣、味之素,也能得滋味的清越,味外的咸酸。

本文选自《老北京的生活》,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文中所用插图除题图外均来自本书,题图为电影《独自等待》(2004)剧照。

作者丨金受申

插图丨李滨声

摘编丨何也

编辑丨青青子

导语校对丨刘军

5·18国际博物馆日”

由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

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的

“物华天宝 黎海琼珍

——故宫博物院藏海南文物特展”

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幕

为公众呈现一场

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

本次展览作为“乡情·乡思——故宫藏黄花梨沉香文物精品系列展”的又一重磅力作,共展出文物96件/套,分为“琼岛黎珍”和“沉香嘉木”两个单元,展示故宫独具海南风韵的珍藏,包括黄花梨家具、沉香摆件,以及玳瑁文具等。这些文物不仅展现了海南特产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魅力,更彰显海南风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现场展出的故宫博物院藏品黄花梨木画桌长166厘米,宽55.5厘米,高86.5厘米。记者 汪承贤 摄

现场展出的故宫博物院藏品清朝玳瑁嵌珊瑚螺钿福寿纹盒。记者 汪承贤 摄

开幕式上,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副厅长李仲广表示,海南拥有丰富多样的物产资源,黄花梨、沉香、椰子、槟榔、榴莲等优质特色资源更是老百姓生产生活中的“传家宝”。希望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展览和活动,推动海南特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发展,从而带动海南特色产业发展。此次省旅文厅与故宫博物院深度合作,将深藏宫中的海南物产带回故土,让广大观众能够近距离欣赏这些精美绝伦的文物。这些文化资源既是海南的,也是中国的、世界的,通过展览大家能感受到海南特产所蕴含的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现场展出的故宫博物院藏品清朝时的椰子木雕云蝠纹镶金里碗。记者 汪承贤 摄

现场展出的故宫博物院藏品清朝椰子木雕花卉纹小罐、椰子木雕瓢。记者 汪承贤 摄

现场展出的故宫博物院藏品清朝的伽南香嵌金丝扁方。记者 汪承贤 摄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周京南在讲话中介绍了自古以来海南优质物产作为“贡品”输入祖国大陆,再走进庄严宫廷的历史,体现了其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中的重要地位。他表示,故宫博物院保留了一定数量的以沉香、花梨、椰子、玳瑁等材料制成的文物,涵盖了从家具、文具到文玩、首饰等各个门类,这些流传的文物精品展现了海南特产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魅力。此次将深藏宫中的海南物产引回故土举办展览,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熏陶和心灵的洗礼,他希望大家共同珍视这份来自海南的宝贵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现场展出的故宫博物院藏品清朝椰子木雕花卉纹小罐。记者 汪承贤 摄

现场展出的故宫博物院藏品清朝椰子木雕瓢。记者 汪承贤 摄

现场展出的故宫博物院藏品清朝时伽南香朝珠。记者 汪承贤 摄

海南省博物馆副馆长朱磊表示,为进一步推动海南黄花梨、沉香的保护和研究,海南省博物馆借助国际博物馆日的活动契机,联合故宫博物院适时推出了“物华天宝 黎海琼珍——故宫博物院藏海南文物特展”,有利于唤起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深入挖掘和研究文物背后的价值和意义。希望通过本次展览,多了解海南黄花梨、沉香的发展历史,支持海南黄花梨、沉香的保护研究工作,从而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为海南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现场展出的故宫藏品乾隆款银烧蓝海螺式水丞。记者 汪承贤 摄

故宫博物院藏海南文物特展省博开幕,展示故宫独具海南风韵珍藏,吸引不少市民观看。记者 汪承贤 摄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2月18日。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海南省博物馆还举办一系列节日活动,为观众提供一个深入了解海南文化、感受中华文化魅力的平台。其中,“千古风流 不老东坡——苏轼主题文物展”将继续展出至6月10日;海南省博物馆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社教活动—— 探秘琼博寻宝记,光影琼博——摄影征集活动,立夏咏诵——东坡海南诗词活动等;在海南师范大学(桂林洋校区)举办海南省博物馆流动博物馆“南溟学堂”进校园活动;“南溟泛舸——南海海洋文明陈列”等基本陈列也将照常展出。

新闻多看点

海南“苏轼主题文物展”入选!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推介100个展览名单发布

“千古风流 不老东坡——苏轼主题文物展”深受市民、游客欢迎。记者 李昊 摄

5月18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中央网信办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名单》。其中,海南省博物馆的“千古风流 不老东坡——苏轼主题文物展”入选推介项目名单。

“千古风流 不老东坡——苏轼主题文物展”自2月1日对公众开放以来,在三个多月时间里迎来了82万观众观展。 展览期间,“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真迹等“国宝级”文物集体亮相;展览共展出苏轼主题文物展品332件/套。为了配合本次苏轼主题文物展,故宫博物院特别精选了苏轼的书法精品进行展出,这也是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宋四家”真迹,近年来首次在故宫之外集体亮相。

综合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陈望 实习生:苏静怡

来源: 南海网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