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年
长江日报、武汉国际传播中心导演贾代腾飞
拍摄了一组摄影作品
聚焦流水线上年轻农民工的故事
以爱情为切口
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
< class="pgc-img">>▌ 美国Newsweek《新闻周刊》杂志的报道。
当年末,美国Newsweek《新闻周刊》杂志刊载了作品《流水线上的爱情》中3对“新生代农民工”夫妻的肖像,并配发题为《China’s Great Dream》(《伟大的中国梦》)一文,讲述了他们在大城市为生活和梦想奋斗的故事。
爱情是什么,婚姻是什么,十年后,这群年轻人过得如何?作者辗转找到了当年那些小夫妻,重新讲述他们现在的生活。
< class="pgc-img">>定居
▌ 2012年,李洪斌和杜丽君在工厂拍婚纱照。
李洪斌(夫)杜丽君(妻)四川南充人
十年感悟:
你付出的已经付出 该得到的就会得到
“十年的努力,十年的付出,终于把你拿到手了。”
2023年4月7日,从不动产登记大厅拿到房产证的杜丽君和丈夫、儿子紧紧拥抱在一起。她的新家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与上海松江区一路之隔。现在,一家人每天开车往返上海和浙江,工作和生活。
< class="pgc-img">>▌ 经过十年打拼,李洪斌和杜丽君在嘉兴市嘉善县有了新家。现在,一家人每天开车往返上海和浙江,工作和生活。
2008年,夫妻二人各自从老家来上海打工,回忆起当初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千。那时,他们住在四处漏风的出租屋里,每天骑自行车上班,来回30多里路。一天早上,杜丽君下车买早点,李洪斌心里想着厂里的事,以为她上车了,一直踩到厂门口才发现杜丽君被落在了原地。
< class="pgc-img">>▌ 当年,李洪斌和杜丽君住在四处漏风的出租屋里。
从开始走路上班,到买自行车再换电瓶车,现在开上了小轿车,李洪斌说这十年一直在进步,虽然不是很快,但总还是看得到希望的。
< class="pgc-img">>▌ 这张照片,夫妻搬过很多次家,一直带在身边。李洪斌说,你付出的已经付出,该得到的就会得到。
为庆祝终于在城里有了新家,杜丽君晚上做了一大桌子美味,还准备了孩子们最喜欢吃的蛋糕。当吃得正香时,儿女觉得最下面一层黑色的巧克力有些苦。李洪斌解释,从下面一层一层甜上去。
杜丽君这时也打趣地问儿子:
“从苦到甜像什么?”
“像生活。”儿子边吃边说。
“对,像人生。”李洪斌和妻子相视一笑。
< class="pgc-img">>▌ 李洪斌和杜丽君的新家,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与上海松江区一路之隔。
< class="pgc-img">>仍在
< class="pgc-img">>▌ 2012年,夏光和李欠欠在工厂拍婚纱照。
夏光(夫)李欠欠(妻)安徽亳州人
十年感悟:
只要肯干 你不会比别人差
“你怎么会在一家工厂,一打工就是13年?”面对很多人惊讶的疑问,夏光总是笑得很腼腆,“为啥,有盼头呗。”
刚进厂时,夏光干的是热压工作,体力活很累,工资也不高。后来通过不断学习,2015年,他开始从事技术工种CNC,“人轻松些了,收入也高了。”
2022年10月,夏光被任命为代理组长,顿时觉得责任大了起来,不但自己工作要做好,更要带动同组的工友一起干好。
< class="pgc-img">>▌ 当年,李欠欠在床头陪伴刚下夜班的丈夫。
夏光说刚进厂时,公司没多大,厂房都是临时租借的。现在,公司盖起了自己的厂房,规模越来越大。
“我所在的班组,有4个人是13年前一起工作的同事。我们现在不喜欢说打工了,都说工作。因为以前说打工,总觉得是一件临时的事。我们都在这个厂这么久了,有感情,上班就是工作。”夏光从心里觉得自豪。
< class="pgc-img">>▌ 回首十年,夏光和李欠欠觉得只要肯干,你不会比别人差。
他和妻子李欠欠有两个孩子,儿子11岁,女儿9岁。“他们在老家,我俩在上海。为了给孩子们更好的生活,我们多攒一点钱,多为小家努力。“
结婚的时候,夏光和妻子啥也没有。这些年用积攒的钱,他们在老家买了一百余平方米的新房,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也是自己双手奋斗来的。
“只要肯干,你不会比别人差。”夏光坚定地说。
< class="pgc-img">>▌ 夏光和李欠欠下班后,给孩子挑选玩具。
< class="pgc-img">>回乡
< class="pgc-img">>▌ 2012年,徐成和唐园园在工厂拍婚纱照。
徐成(夫)唐园园(妻)安徽阜阳人
十年感悟:
我们在老家得到了比外面打工更大的成长
炸鸡、奶茶、蛋糕,现在是唐园园的事业。
结束在外6年的打工生活,2016年底,夫妻二人回到老家阜阳市颍上县开了一家奶茶店。
一切从零开始。学技术、挑店面、搞装修,从打工人到老板,唐园园体会到了角色转换的五味杂陈,“兴奋、满足、辛酸、担忧、期盼……感觉太丰富了。”
< class="pgc-img">>▌ 回老家后,炸鸡、奶茶、蛋糕,现在是唐园园的事业。
丈夫徐成,显得比妻子“稳重”。开店容易守店难,他觉得比起风风火火的妻子,他必须冷静些,所以选择在县里做共享电动车调度员。虽然要风吹日晒,但徐成觉得不用投入那么多本钱,相对压力就小很多。
夫妻俩的感情,也有过裂痕。那时,唐园园觉得徐成不理解她,不帮忙反倒经常泼冷水,两人关系一度降到冰点。后来,她开始慢慢反思自己在婚姻中的问题与不足。当她看见丈夫辛苦一天,还默默给自己送饭、接送孩子、操持家务时,她觉得这不就是最大的支持么。
< class="pgc-img">>▌ 徐成和唐园园觉得,在老家得到了比外面打工更大的成长。
最让夫妻俩自豪的是,女儿成绩优秀,在县重点中学念初三,全年级前30名。
“我和徐成文化水平低,从来没有辅导过她的功课,没想到她这么争气。说实话,有时候懂事得让我们觉得心疼。”唐园园和徐成希望女儿将来能考上重点大学,给她弟弟做个好榜样。
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女儿徐贝贝从父母身上得到了最宝贵的人生目标,“他们真的是为了我们这个家在努力地付出,大家都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去前进……”
< class="pgc-img">>流水线、爱情、家庭、奋斗……
流水线上小夫妻们十年的关键词
让这些故事有机相连
他们在生活中找寻爱情的真谛
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下去
源:【人民网】
人民网蚌埠6月21日电(记者周坤) 每天早上六点,家住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顺河镇的陆娟就会来到自己的甜啦啦茶饮店。打开大门,煮上鲜茶,开始一天的忙碌。
“三年前,我都不曾想过,会拥有现在的生活。”1990年出生的陆娟,彼时还是一位全职妈妈。在阜阳带孩子的时候,她经常看到有很多人去甜啦啦买饮料、冰淇淋。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入学,陆娟一直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够回到老家,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甜啦啦。最终在亲戚朋友的支持下,在2021年加盟甜啦啦,一方面是因为加盟费用可以接受,还有专人指导,二是因为看到其他地方的甜啦啦效益可观,也确实是有着不少收获。
“选择创业,是因为我想通过努力,改变自己、改变家乡。”带着这样的初心,陆娟回到顺河镇,在通过加盟考试、面试、培训,敲定位置、搞定装修后,2021年,顺河镇第一家甜啦啦正式开业。
陆娟在甜啦啦门店工作。受访者供图
正是这家承载着梦想和希望的店铺,给陆娟的命运,打开了一扇窗。
一开始,生意果然如想象中一样红火。有的时候晚上一直营业到凌晨,晚上只能睡四个小时,虽然忙碌,但是让她有了无以言表的快乐。
“有几次凌晨,我已经回家休息了,但是有人看到店门口的电话,打电话给我说,就想喝一杯柠檬水,我也重新起床,回到店里,做几杯给他们。”陆娟印象深刻地说,只要踏踏实实做下去,她相信自己一定有回报。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陆娟的真诚待人,每逢假期,顺河镇甜啦啦的门口,总是有排队购买饮料的年轻人。
“有的时候,一天营业额能达到4000多元。”陆娟坦言,在顺河镇,她的门面租金,一年才6000元。
但创业也并非一帆风顺。没过多久,在陆娟的甜啦啦店斜对面,另外一家饮品店开业,位置更好、门面更大的店面,让她的生意直接下降了30%。
于是,敢想敢干的陆娟,主动出击,一方面通过直播的形式,宣传自己的新产品,让更多人知道自己。另一方面,她每天都带着几十杯做好的茶饮,主动来到学校、商场等地方,进行销售宣传。
“虽然创业路上,有人质疑,有人打击,但只要努力,就能逆袭。”陆娟说,一路摸爬滚打下来,她更加相信命运是抓在自己的手上。
在扛下竞争后,2022年底,陆娟在夹沟镇开了第二家甜啦啦。如今,她正朝着第三家店努力着。从一名全职妈妈,到自己拥有两家茶饮店,陆娟感慨:“只要有梦想,一步步做好服务和标准,肯定有更美好的未来。”
有数据统计,甜啦啦在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的门店占比超过了80%。而像陆娟这样的创业者,正是甜啦啦近万名基层加盟商中的缩影,他们用满腔热血,以独特的视角和热情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让创业变得更简单”,这是甜啦啦的企业使命,也正是这句话,让这群人坚守创业的初心,奋斗实现目标。
(责编:关飞、张磊)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民网蚌埠6月21日电(记者周坤) 每天早上六点,家住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顺河镇的陆娟就会来到自己的甜啦啦茶饮店。打开大门,煮上鲜茶,开始一天的忙碌。
“三年前,我都不曾想过,会拥有现在的生活。”1990年出生的陆娟,彼时还是一位全职妈妈。在阜阳带孩子的时候,她经常看到有很多人去甜啦啦买饮料、冰淇淋。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入学,陆娟一直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够回到老家,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甜啦啦。最终在亲戚朋友的支持下,在2021年加盟甜啦啦,一方面是因为加盟费用可以接受,还有专人指导,二是因为看到其他地方的甜啦啦效益可观,也确实是有着不少收获。
“选择创业,是因为我想通过努力,改变自己、改变家乡。”带着这样的初心,陆娟回到顺河镇,在通过加盟考试、面试、培训,敲定位置、搞定装修后,2021年,顺河镇第一家甜啦啦正式开业。
陆娟在甜啦啦门店工作。受访者供图
正是这家承载着梦想和希望的店铺,给陆娟的命运,打开了一扇窗。
一开始,生意果然如想象中一样红火。有的时候晚上一直营业到凌晨,晚上只能睡四个小时,虽然忙碌,但是让她有了无以言表的快乐。
“有几次凌晨,我已经回家休息了,但是有人看到店门口的电话,打电话给我说,就想喝一杯柠檬水,我也重新起床,回到店里,做几杯给他们。”陆娟印象深刻地说,只要踏踏实实做下去,她相信自己一定有回报。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陆娟的真诚待人,每逢假期,顺河镇甜啦啦的门口,总是有排队购买饮料的年轻人。
“有的时候,一天营业额能达到4000多元。”陆娟坦言,在顺河镇,她的门面租金,一年才6000元。
但创业也并非一帆风顺。没过多久,在陆娟的甜啦啦店斜对面,另外一家饮品店开业,位置更好、门面更大的店面,让她的生意直接下降了30%。
于是,敢想敢干的陆娟,主动出击,一方面通过直播的形式,宣传自己的新产品,让更多人知道自己。另一方面,她每天都带着几十杯做好的茶饮,主动来到学校、商场等地方,进行销售宣传。
“虽然创业路上,有人质疑,有人打击,但只要努力,就能逆袭。”陆娟说,一路摸爬滚打下来,她更加相信命运是抓在自己的手上。
在扛下竞争后,2022年底,陆娟在夹沟镇开了第二家甜啦啦。如今,她正朝着第三家店努力着。从一名全职妈妈,到自己拥有两家茶饮店,陆娟感慨:“只要有梦想,一步步做好服务和标准,肯定有更美好的未来。”
有数据统计,甜啦啦在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的门店占比超过了80%。而像陆娟这样的创业者,正是甜啦啦近万名基层加盟商中的缩影,他们用满腔热血,以独特的视角和热情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让创业变得更简单”,这是甜啦啦的企业使命,也正是这句话,让这群人坚守创业的初心,奋斗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