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盅被顾客当菊花茶喝了
某餐厅内,一桌客人正在用餐,值台服务员在为客人上了基围虾后,又按常规给客人端上了洗手盅。服务人员并没有告诉客人水的用途,只说了一句:“先生,请慢用”后就离开了。一位客人见水上飘着几朵菊花,以为这是菊花茶,便一饮而尽。当客人们正在为这位客人解释时,被正在上菜的服务员听到了,服务员禁不住笑出了声,使此位客人弄了个大红脸。
这个服务员在上菜的时候没有说明洗水盅的用处本身就是失职。其次,在顾客闹笑话的时候居然笑出声,让顾客丢脸,这是大忌。如果你是顾客,在这里丢了脸还被服务员笑话了,下次还会来吗?维护顾客的脸面,在服务中必须紧记。
二百五的账单
几位客人在餐厅用餐,结账时,值台服务员拿着账单走到餐桌旁,只是简单地对客人说:“先生,二百五。”客人听到这句话很不高兴,便提醒服务员说:“是不是算错了?”服务员快速核实后,再次向客人说:“没错,是二百五。”这让客人生气了,便向餐厅经理投诉。
某些地方对数字有忌讳,如广东人喜欢6、8不喜欢4,上海人不喜欢十三点。这个服务员看到账单是250元,说二百五是没有错,但是二百五还是骂人的话。顾客明明提醒了服务员是不是算错了,服务员应该换一种说法:“先生,今天一共消费了250元。”有时省事却导致了不必要的纠纷。
重做的浓汤
某高级酒店的西餐厅里,一位客人正在宴请朋友,当浓汤上来后,这位客人尝了一下。对服务员说,自己是吃西餐的行家,能够尝出来这个汤味不正,而且不热,要求重做。服务员向客人道了歉,把汤拿回厨房。过了一会儿,把汤重新端了上来,厨师长跟在身边。当客人对重做的汤表示满意时,冷不防厨师长说出一席话:“老实告诉你,这就是你刚才尝过的汤,只不过稍稍热了热。可见你根本不懂西餐,是个十足的外行!”客人大怒。
顾客自诩行家,也许是有点夸张的成分。服务员和厨师长知道对方是外行也不应该直接当面说出来。顾客让将汤重做,如果不是菜品有问题可以直接说明。既然拿回去重做,那么就应该息事宁人。厨师长这样的做法虽然是解气了,但是得罪了一屋子的客人。餐厅的名声也变差了。
不举手的服务
有两人位客人在某大城市的国际机场内的高级餐厅里就餐。只见餐厅内杯盘狼藉,叫了半天服务员才慢慢走来收拾。客人问她有什么饮料,服务员就连珠炮似地一下报出七八种,听都来不及听。然后客人只见服务员们在聊天,却再没有人问他们需要什么服务。客人等了半小时后,才问服务员,怎么没有人为他们服务。不料服务员却说:“你们为什么不举手?不举手我们怎么知道你们需要服务?”客人只能愤然投诉后离去。
主动服务和被动服务哪种受欢迎?要顾客叫的才有人服务,还是高级餐厅!这样的服务相信哪位客人都不满意。而且还理直气壮地说不举手怎么知道你要服务,会有回头客才怪。
一盅汤和大碗汤
几位来自广东的客人到另一个城市的酒店里就餐。拿上菜单后,客人发现,汤的计价单位是“盅”,广州人爱喝汤,请服务员改为大碗汤,服务员回答说:“不行,这里规定是一盅一盅卖的。”正巧,这里的经理是客人认识的,才改为大碗汤。但客人不客气地批评说:“如果是不认识的客人来,是不是也能上大碗汤?”
顾客合力的要求应该尽可能满足,而不是不懂得变通。一盅汤是卖,大碗汤也是卖,顾客有需求那么服务员可以变通。如果是不好定价,那么可以问领班或者厨房。搞到最后经理来了才解决,还得罪顾客,何苦呢?
11度的啤酒
某餐厅来了一拨客人,点完菜后,又点了两瓶啤酒。其中有一位女客人说她不能喝酒,又转身问服务员啤酒多少度?服务员说不上来,说:“我给您拿一瓶来看看。”她拿来一瓶啤酒,边走边看,上面写着11度的字样,来到客人跟前,就说啤酒是11度。女客人说,度数太高,她不要了。但另一位男客人说:“哪有这么高的啤酒?”他拿过来一看,才知道,11度指的是麦芽汁的度数,而啤酒是3.5度。服务员非常尴尬。
这位服务员明显就是培训的时候不过关。对于酒水和菜品,服务员是必须经过培训的。服务员将啤酒的度数看成是11度,最后闹了一个大红脸,服务是否专业,不言而喻。
跑单的100多元
在某星级酒店的中餐厅里,有一桌客人没有交费就走了,结果跑账100多元。使在这儿服务的三位服务员都很着急。这时,领班走了过来,知道了这事,当即决定将跑单的100多元平摊到其它的许多桌客人的账上,把这100多元摆平了。还告诉三个人,以后谁也别提这事。
为了躲避责任而做出让顾客平摊费用的行为,其实是十分不可取的。顾客跑单与服务员没有跟到位也有关。顾客如果对账单就会发现问题。如果被顾客知道了真相,还有谁愿意上门吃饭?而且领班的行为也给服务员做了不好的示范,长久下来对餐厅一定会有影响。
单身客人的引位
某中餐厅门前,站着一位端庄的引位小姐,她面带微笑,时而热情地引客人入厅,时而热情地与就餐完毕的客人话别。这时,来了一位小姐,引位小姐马上上前打招呼:“小姐,您好!请问您几位?”那位小姐马上不高兴地说:“你什么态度?管我几位?查户口啊?”引位小姐很奇怪,不知自己说错了什么。后来她才懂得,独身客人本来就有孤独的感觉,她的问话强化了她的这种感觉,使她不满。
这位服务员的做法一般来说没有错,但是错在没有察言观色。问话的时候可以再委婉一些,也许就可以避免客人不愉快了。
白色和粉丝龙虾
某餐厅正在营业,一位客人点了一只龙虾。龙虾做好上桌后,客人指着龙虾问道:“上次我在这儿吃的龙虾是白色的,为什么今天变成了粉色的?是不是不新鲜呀?”服务员回答:“不是的,先生。龙虾肉颜色不同主要是品种不同。”客人又问:“你们这供应的不都是澳洲龙虾吗?”服务员答道:“人还有黑白呢,何况龙虾?”客人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
顾客对于菜式和上次有区别是情有可原的。服务员这样的回答就显得很不专业和没有礼貌。如果服务员不知道龙虾的品种,服务员大可委婉地说,对于龙虾的品种我不够专业,可以请我们的厨师长来为你介绍和解释。而不是敷衍地回答。
被遗忘的炒饭单子
一位香港客人到一家餐厅吃饭,他对服务员说,他有急事,要一份快餐炒饭就行。服务员马上开单,然后送到了厨房,厨师正在忙着炒菜,服务员就把这张单子用一个碗压住,并告诉厨师赶快做。但等了二十多分钟也没有见到他的炒饭上来。被这位极度不满的客人告到了经理处。经理听了他的投诉,马上到厨房去催,可是翻遍了所有的地方也没见到单子,最后终于在地上找到了已经弄脏了的单子,才最终给客人上了一份迟到的炒饭。
顾客点名有急事,服务员立马下单的做法是对的。但是最终却没有跟进到位,导致顾客等了20分钟都没有上菜,急变成了慢,谁的过错?
小结:餐厅服务很多时候比的是细节和细心。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可能让顾客感到很贴心,但是也可能会让顾客感到反感。细节决定成败,并不是危言耸听。
><>国热点深呼吸
餐饮资讯 免费关注?
在竞争激烈的餐饮行业,很多老板都在焦虑,焦虑自己生意越来越差,却找不到问题所在;焦虑自己尝试了很多改进方法,却还是于事无补。
其实很多时候,餐厅生意不好,并不是因为存在什么大问题。
餐厅的一张餐巾纸,就能将顾客赶跑?
小编曾和朋友曾去过一家餐厅,说真的,菜品、环境都还不错。但是结完账之后,却没有想再来的念头。
为什么呢?
因为在结账的时候,服务员跟我们说,刚刚使用的餐巾纸是要收费的,让我们很不满。
首先这个事情,他并没有提前告知,而等到结账的时候才说,大大降低了之前的愉悦感。
< class="pgc-img">成年男子哭
>其次是,收费可以,但最起码你收的钱要让人觉得物有所值。一个盒子里就装了4张纸,质量还差,却收费2元,实在是让人接受不了。
朋友抱怨道:这样的餐厅,味道再好,以后也不想再来了!
一盒小小的餐巾纸,一两块钱的事,却能影响消费者的体验,将顾客“赶跑”。
哪都好,就是餐厅卫生间“惨不忍睹”!
很多餐厅会通过营造好的用餐环境和氛围,来给顾客留下好印象。但餐厅真实的“门面”不是只有前厅和后厨,还有一个隐藏的空间一一卫生间。
< class="pgc-img">>卫生间如果疏于管理,也很容易让客人抹掉之前的好感,不再光顾餐厅。
这也是发生在小编身边的真实案例:
某次在与同事约饭确定吃哪家餐厅的时候,我提议:之前XX的菜做得挺好吃,我们去那吧!
她摇头:不想去。
我纳闷:那次你还点赞说好吃,你忘了?
她说:他们家确实菜不错,但卫生间实在太脏了。
一句话,竟让我无言以对。
这个事情或许只是一个个例,或许那一次恰巧就是因为店里太忙,工作人员没有衔接到位,但是却给消费者留下了“心理阴影”。
餐厅服务员太过冷漠,让顾客有“距离感”
一网友在某论坛发表了一次就餐经历:他和朋友到一家餐厅吃饭,菜品和环境都很不错,然而一行人却并不觉得愉快。仔细琢磨一番,才发现原来是被服务员影响了。
比如说在点餐时,服务员不仅声音低沉,而且全程无笑脸,十分冷漠。再比如,每次召唤她时,动作都比预期要慢上半拍,简直就像是有心事或没睡醒。
情绪是会感染的,服务员如此,也在无形之中影响了顾客的心情。
< class="pgc-img">>海底捞热情似火的服务提高了餐饮行业的服务标准,甚至,越来越多的餐企已经开始研究怎么为顾客提供更高级的“若即若离”的服务。在这种环境下,服务员连最基础的服务意识都没达到,敏感的顾客怎么可能第二次上门呢?
餐饮营销“小聪明”,让顾客有被欺骗感!
首先说明,这个例子是少数。
但不可否认,有一部分餐饮商家喜欢在优惠上和顾客玩文字游戏:
比如说:看起来打折力度很大,结账时却发现XX不能使用,或者满XX才能使用,事先又不做任何说明;
比如说:虽然也上了团购,顾客进店了却发现有很多限制,或只能在几个特价菜中选择,或是吃到的菜品跟平常口味总是有差别……
比如说:打出广告说朋友积赞多少个即可免费领取XX一份,结果等顾客拿着手机来兑现时,说礼品已经被领完;
与其耍这种“小聪明”,还不如给顾客实实在在的优惠。虽然钱暂时少挣点,但是却能赢得顾客的心,赢得了回头客。
餐厅店内异味重赶跑顾客
小编家附近有一家味道不错的螺蛳粉店,有次吃完粉走出店门,我发现全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螺蛳粉”的味道。等到下次再路过这家门店时,总会想起这次吃粉的经历,迄今再也没去过这家螺蛳粉店。
< class="pgc-img">>其实,经常守店的人感觉不到异味,但是从外面走进来就很明显。餐厅最基本的是不能有难闻的味道,有特殊气味的食材或配料应特殊存放,同时应该做好通风、排油烟等工作。
再讲究一点的可以摆几盆花或者弄点香水,也花不了多少钱,却能提升进店用户体验!
等位太无聊
消费者都有从众心理,每每看到某家店前排了长队,就会好奇地也排上去尝尝味道。但是,餐厅排队有时候却未必是好事。
一位朋友向小编倾诉了她某次去火锅店吃饭的经历。她与朋友相约下班后吃火锅,由于选定的火锅店生意好,她和朋友不得已在门口等位。
< class="pgc-img">>“这家火锅店是在马路边,等位的时候我们只能站在马路旁边,来来往往的人流,既尴尬又无聊,下次再也不去这家餐厅了。”
餐厅排起长队,顾客饥肠辘辘等位,这个时候需想法设法让顾客留下来。首先要设定好等位区,安排好椅子、水等。此外餐饮人要想方设法让等位顾客忙起来,等位区可以设置无线上网、大屏幕电影等。
小结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餐厅经营就是这样,一个小细节,可能就直接影响到顾客是否再来、是否介绍朋友来。
所以当你的餐厅生意不景气、顾客不待见时,你也可以自检一下,是否餐厅某些细节地方出了问题呢?
很多人问我,现在新餐饮门店这么难做,为什么你得店一致客流量都很大呢?我这边开了3家餐饮店,一家火锅店,一家家宴,还有一个串串香,目前每天都是座无虚席的状态,其实我以前门店也没有什么特别多的流量,那么如何让一个没有流量的餐饮门店快速实现客流量倍增呢?除了做活动,我觉得我们应该像目前很多老板在做的一样,通过制作一些短视频发布到抖音,快手等平台,被更多附近得人看到之后,自然会吸引很多人到店里就餐,我觉得我们更应该注重新媒体的宣传形式,才能够不被市场的发展所淘汰,如果我们一成不变,那么等待我们的就是客流量寒冬,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喜欢,如果你也愿意学习利用抖音做短视频营销推广增加客流量的话,欢迎私信我,联系我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 class="pgc-img">>么是主动服务?
大多数的餐饮企业,在员工培训时,都还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比如天天开例会都让员工唱歌,或者喊热情服务,微笑服务,客人就是上帝之类的口号。但这只是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而没有深入到执行层面。
一句话来概括主动服务,那就是“服务做在客人要求之前”:
现实中绝大多数餐厅的服务,都是在客人明确提出要求后,只要你能在客人的要求提出之前就给他们提供服务,对于客人的直观感受来说,那就是非常主动的服务。
1
迎宾环节上
常规情况下:我们去一家生意很好的餐厅就餐,门口负责排队的迎宾哪怕是闲着站那儿,也是表情麻木的等着客人去问,我们要主动问目前排队多少桌,需要等多久才能吃到等信息,他们可能还会因为忙而爱理不理,总是让消费者觉得是在求他们给饭吃的错觉,多数生意好的餐厅都有这问题。
2
进店落座后
常规情况下,客人落座后,经常出现要求服务员拿菜单的情况,尤其是那些生意很好,员工很忙碌的餐厅,可能出现客人坐下来好几分钟都没人搭理的情况,虽然店里确实忙,客人虽然也可能理解,但心里肯定不舒服,很容易造成客人的流失。
< class="pgc-img">>3
就餐过程中
常规情况下,生意特别好的那些店,客人如果要添加菜品,或者添加酒水等,经常是需要扯开嗓子吼,甚至要反复叫很多次,才会有服务员过来给提供服务;而且下单后又可能要反复催很多次,菜品才能上到桌子上来,尤其是一些江湖菜和大排档,这些情况很普遍,见怪不怪,消费者也不当回事。
每个区域指定负责人,负责这个区域的服务人员,针对某一桌单独服务时,眼睛一定是随时盯着自己所服务的这几张台,密切的关注客人的动向,比如发现客人眼睛看向自己,还没等客人手举起来,就已经小跑着上前,询问客人需要什么?
就餐中途,客人在吃东西所可能发生的行为,以及除了吃东西以外可能发生的其他行为,基本上有经验的服务员都能做出准确判断,只要稍微用心留意,就能在客人的服务要求产生之前,就做出相应的服务,这给客人带去的同样是一种非常主动的感受。
< class="pgc-img">>4
就餐结束后
常规情况下,客人在就餐结束后,如果遇到生意好的店,也经常出现要叫好几声才能得到员工反应的情况……
如果在这方面同样提供前置化的服务,给客人主动打出菜单明细,告诉客人哪些菜品是赠送的,那些菜品是半分,然后告诉客人总价是多少,折扣是多少,在哪儿付款,最后引导客人离开,并表示感谢……就会给顾客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因此,从客人还没有进店开始,到离开餐厅的所有环节,其实就涉及到这些服务的需求,只要各个岗位的员工用心,基本都能在客人的需求出现之前,就提前给客人提供相应的询问和服务,这体现到客人的头脑里,那就是主动服务;相反,如果要等到客人来主动询问,甚至因为忙而要客人反复问几次才回答,则不是。
但有朋友可能会以餐厅不一样和生意太好,作为服务不好的托词,甚至会以自己员工少作为理由,认为服务是人海战术堆出来的。
但如果不明白“主动服务是服务在客人需求之前”这句话,就是给你在多人也没用,甚至反而更糟糕,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我们作为餐饮人,不管你是老板,还是管理者,需要注意的是弄清楚什么是主动服务,如果你认同应该给客人主动服务,那就去思考和学习怎么做到这些细节,而不是为自己无法做到主动服务去找借口和托词,那是妄人的行为,如果一个餐饮企业,背后的老板和管理者是不找方法,只找借口的类型,什么学习都没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