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有这么一家卖麻辣烫的店,老板告诉顾客,店里的麻辣烫可以免费吃。于是很多顾客都蜂拥而至,都跑来店里吃免费麻辣烫了。结果呢?这位老板不但不亏钱,还能月赚13万,你说厉不厉害?
< class="pgc-img">>【1】案例背景
小邓就是这家麻辣烫店的老板,同时也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案例主人公。说到这位小邓啊,很多人看她现在赚这么多钱,每天穿得光鲜亮丽的,都不相信她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孩。只有那些和小邓非常熟悉的人才知道,一位穷苦的农村女孩从村里走出来,在到如今的成就,是费了很多心思的。
小邓今年25岁,老家是贵州农村的,家里条件特别不好,为了供弟弟读书,小邓初中都没读完就辍学去打工了。由于年纪不够,还只能去一些小作坊打工,每个月就赚那么点钱,全部用来补贴家用了。
后来还是小邓的小学同学,由于没考上大学,打算去广州打工,就奉劝小邓和自己一起去。那个时候的小邓已经成年,也想去广州看看大城市,于是就和小学同学一起踏上了去广州的火车,开启了在广州的打工生涯。
两个同乡姐妹找了一家鞋厂,在厂里面做童鞋,一个月也能有个几千块钱的收入。不过呢,这次的小邓在见识了大世界之后,没有再把工资全部寄回去补贴家用,反而是自己留了一部分,打算以后攒够了钱,自己开一家小店,做点小生意。
今年4月份的时候,小邓终于攒够了钱,开了如今这家麻辣烫店。当时小邓要开店的时候,家里人还讽刺她,说有这个钱不如拿来给弟弟买房子,还拿去开店?简直是浪费钱。可最后结果是什么呢?小邓不仅没有浪费钱,反而一个月就赚了13万,赚了个盆满钵满。
< class="pgc-img">>【2】方案介绍
是不是觉得小邓开了这么一家麻辣烫店,居然月赚13万,这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我告诉大家,这还真就是真事儿。那小邓是怎么做到的呢?其实很简单,就这么一招:免费让顾客吃麻辣烫!
有人就问了,你这麻辣烫都免费让人家吃了,你还怎么赚钱,这不是得亏死?别着急,下面就来给大家仔细讲讲,小邓是怎么做的。
< class="tt-column-card" data-content='{"url":"","content":"","thumb_url":"https://p1.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1557219052251e7aafbe759","title":"从理论到案例讲述老板如何挣钱","author_description":"破点思维教育","price":199,"share_price":127.36,"sold":540,"column_id":"6688207055905358094","new_thumb_url":"https://p1.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1557219052251e7aafbe759"}'>>案例中采取的“小招”是本专栏收录的营销智慧中很少的一部分,如果你现在经营困难,如果你缺少顾客,如果你的产品卖不出去,不妨可以在专栏合集中找找是否有适合自己的行业,看看聪明人是怎么做生意的。
【3】盈利分析
小邓制作了很多小卡片,卡片上面写着:凡是持有此卡进店的顾客,均可以免费吃20块钱麻辣烫。大家想想,如果你有这么一张小卡片,你放放过那20块钱的免费麻辣烫吗?虽然有人不在乎,但我相信,也会有不少顾客不想错过这个便宜。
大家是不是以为小邓是靠着在路边发小卡片的方式,来发放这些卡片的?其实并不是,小邓是和一些小超市和奶茶店达成了合作,如果有顾客在这些商家产生了消费,那么就可以免费获得这么一张小卡片了。这就是所谓的“草船借箭”,既然自己没有“箭矢”,那么就去借别人的。
< class="pgc-img">>当顾客拿着小卡片进店之后,是不是就想吃免费麻辣烫了?然而,这个麻辣烫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吃的,那些独自一个人进店的顾客,就没办法吃到,因为这个活动呢,是针对双人的活动。也就是说,只有两位顾客一起进店,才可以吃到这个免费麻辣烫。
大家想想,两个人吃20块钱麻辣烫,这哪里吃得够,是不是还要点其他的菜?那小邓的利润不就来了吗?要知道,麻辣烫的利润空间还是挺大的,只要顾客稍微多加两个菜,小邓都不可能会亏钱。
之后呢,小邓更是推出了一个“会员”模式,告诉顾客:只要花费9块钱办理一张会员卡,那么每个星期都可以免费领取两张5块钱的优惠券。当然,这个优惠券也是有门槛的,当顾客消费满了30块钱之后,就可以使用一张优惠券,如果一个星期之内,这张优惠券没有用掉,那么就过期作废了,只能等下个星期再领取。
当然,这里举的活动(行业)案例只是很少一部分的方法,我的专栏里还有更多的关于实体店经营的策略、机会以及“套路”。并总结了上百个现在最前沿的赚钱行业以及新门类。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点击查阅有没有适合你的项目。
< class="tt-column-card" data-content='{"url":"","content":"","thumb_url":"https://p1.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85100171398a45eca0e6ce3aad987ccf","title":"真实有效630套商业模式案例解析","author_description":"破点思维教育","price":199,"share_price":127.36,"sold":4355,"column_id":"6668881692654043406","new_thumb_url":"https://p1.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85100171398a45eca0e6ce3aad987ccf"}'>>最后,小邓就是这样,麻辣烫免费吃,反倒月赚13万,赚了个盆满钵满。
< class="pgc-img">图 / 视觉中国
>“我不喜欢做平替。我要做我自己的东西,我觉得平替就是不如别人……如果蜜雪冰城做出这款产品,可能网友就会说已经超越了。但甜啦啦品牌的知名度不够,可能就叫平替。我想让大家说我是超越,但我现在没有这个能力。我的目标是让大家都说我超越了。”
文 | 王潇
编辑 | 辛野
运营 | 小二郎
甜啦啦是谁?
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哪怕是每天都要喝一杯奶茶的重度爱好者,也许都不知道甜啦啦。
但这家2015年成立于安徽蚌埠的茶饮品牌,已经在主流视线之外悄悄开出了近8000家门店,下一步就是突破万店、启动上市。按门店数量统计,甜啦啦已经跻身全国前十大新茶饮品牌,紧紧跟随在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等头部之后。
作为近来才被关注到的“隐形巨头”,甜啦啦的主场不在北上广深、不在新一线,县城和乡镇才是它隐秘发育的地方。据统计,甜啦啦三线城市及以下的门店占比超过80%,而另一家下沉巨头蜜雪冰城的这个数字,不到60%。
比甜啦啦这个品牌更低调的,是它的创始人,1980年出生于河南商丘、在安徽萧县长大的王伟。“感谢蜜雪冰城。”5月末接受每日人物独家访谈时,王伟特意提到说,没有蜜雪冰城,就没有甜啦啦。2014年初,在安徽蚌埠开了几家麻辣烫店的他,加盟了8家蜜雪冰城,从此改变了命运轨迹。没过多久,王伟就决定自己单干,创办了甜啦啦。
直到见面后我们才发现,王伟本人似乎和低调没什么关系,身穿一件鲜绿色运动外套的他,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扎眼。他喜欢鲜艳的颜色,平时穿去公司的衣服不是荧光橙,就是火龙果红,就连甜啦啦在蚌埠的总部大楼也被刷成了标志性的嫩黄色。王伟的性格和穿衣风格一样鲜明,讲话不爱绕弯子,有高管出错时,他会直接“骂”过去:“明天别来了,打辞职报告吧。”
< class="pgc-img">▲ 甜啦啦创始人王伟。图 / 受访者提供
>不少质疑的声音,将甜啦啦的研发秘诀,归结为对竞品的模仿。点开明黄色的菜单,像是新茶饮“爆品开会”——蜜雪冰城的冰鲜柠檬水卖4块,甜啦啦也卖4块;茶百道卖一杯14块起的乌漆嘛黑,甜啦啦就卖一杯12块的超仙黑桑葚;霸王茶姬的伯牙绝弦卖疯了,一杯16块起,甜啦啦就能推出8块一杯的清风茉白,有网友喝完留言称,“找到了伯牙平替”。
王伟不想做谁的平替,他想做自己的东西。万店不是终点,他丝毫不掩饰自己对更大规模的渴望,“我未来想做50000家店”。但同时他也非常清楚,品牌声量是甜啦啦目前最大的短板之一。
我们好奇的是,在一个看上去已经充分竞争的市场,甜啦啦如何将一杯茶饮的价格压得更低?一个初期靠模仿蜜雪冰城起家的品牌,如何从更下沉的地方杀出一条血路?
以下是每日人物和王伟的对话,经两次沟通后整理而成:
< class="pgc-img">>“我不想做平替,品牌声量是最大的问题”
< class="pgc-img">>每日人物:很多人说甜啦啦的清风茉白是“伯牙平替”。你怎么看?
王伟:其实我不喜欢做平替。为什么要做平替?我要做我自己的东西,我觉得平替就是不如别人,要替代别人。但替代未必是个不好的词,大家会说:哇!一杯8块钱的东西,完全可以平替掉一个十多块的伯牙绝弦。
他们说平替可能是甜啦啦的品牌知名度不够高。平替只是一时的。我要把甜啦啦的产品做得够好、够便宜,但我又不能(光)用嘴巴讲这些东西,我要让他们慢慢了解甜啦啦。
每日人物:所以你不想做平替,还是想超越?
王伟:对。如果自己讲我想超越谁,很轻松;但如果别人来说你已经超越某某某了,那你一定是做出了一个很大(很不错)的东西。这两个是不同的理解。
每日人物:你觉得怎么才算超越?
王伟:超越得要品牌够大、够硬才行。如果蜜雪冰城做出这款产品,可能网友就会说超越了。但甜啦啦品牌的知名度不够,可能就叫平替。我想让大家说我是超越,但我现在没有这个能力。我的目标是让大家都说我超越了。
每日人物:之前你们提过一个说法叫“解构质价比”,可以理解为市面上出了一个爆款,你一尝就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
王伟:对,真就这样。我觉得本来产品就没有什么核心的东西,主要看是谁卖的。我觉得是产品、品牌加上营销、设计、文案这些,才可能有溢价的空间。
每日人物:这样的过程,你觉得不是模仿吗?
王伟:我觉得市面上的产品,比如说芒果、葡萄(的饮品),无非就是换个名字,或者加个料,它难道还能不叫葡萄了吗?难道一家做了芒果,其他家都不能做芒果了吗?
产品没有模仿。什么叫模仿?我举个例子,你去喝一下多肉葡萄,可能有的叫暴力葡萄,几家葡萄摆在一起看都差不多,就是换了一个名字。又比如现在每一家都有车厘子,做法80%雷同,但是名字肯定还是不一样的。
我昨天早上听北京大学一个教授讲,创造和创新都是好的,他还说了一点,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创新,其实很多都是模仿。在模仿的同时稍微增加一点新的东西,这就叫创新。
非要说模仿,在我们行业内,我认为三四年前可能存在模仿,不是可能,是80%的品牌都在模仿。但到目前为止,像我们这些头部品牌,做到每年开几千家店的,不存在模仿。
< class="pgc-img">▲ 甜啦啦推出的清风茉白。图 / 甜啦啦官网
>每日人物:清风茉白和伯牙绝弦喝着那么像,也不算模仿吗?
王伟:不算。每个奶茶店都有茉莉加茶加奶做的奶茶,它肯定不叫模仿。我们清风茉白做好了之后,我都不知道伯牙绝弦和我们的味道是一样的。
这个产品就像青椒炒肉丝一样,本身青椒和肉丝大家都在做。我做的时候不知道各家叫什么名字,比如有的叫青椒炒肉丝,有的叫杭椒炒肉丝,结果炒出来放一起,发现味道都一样,可能比你家的还好吃。茉莉、茶和奶每家都有,只是名字不一样。
伯牙绝弦是因为霸王出名,它就成了一个风向杆。它只是起了个好名字。
每日人物:所以你还是觉得是品牌声量的问题。
王伟:对。如果我们先做了一个产品,霸王也做了,人家就会说是霸王超越了甜啦啦,而不会说平替了甜啦啦。这就是品牌声量的问题。
“没有蜜雪冰城,就没有甜啦啦”
< class="pgc-img">>每日人物:你是80后,在你的家乡,同龄人的成长路径一般是怎样的?
王伟:我们那里80后的成长路线就是小的时候在农村上学,上完高中就打工。我发现我那一帮同学,考上好大学的也没几个,基本上都是二十多岁回来结婚,结完婚以后,95%的人可能现在还在打工。
每日人物:十多年前,你没有打工,而是从麻辣烫店转去做茶饮。当时发生了什么事?
王伟:这要感谢蜜雪冰城。
我跟我老婆2001年结婚,2005年我们自己做了一个烧烤生意,一天能赚五六百块钱。其实镇上(的生活)对我来说已经很好了,但是我很不满足,我就觉得我要出去。我记得那是2008年,我快三十岁,那时候心想如果不出去,就得一辈子待在镇上了。
那个时候,我朋友正好做了一个麻辣烫品牌,他们有的在苏州,有的在淮北,有的在徐州,我把当时离我近的城市扒拉了一下,蚌埠还没开,我就来了蚌埠,机缘巧合找到了最好的店铺,在港台街,那个时候港台街真的很牛的。我从2008年做到2014年,买了房也买了车,那段时间蛮幸福的。
我记得是在2013年的时候,麻辣烫店对面开了一家蜜雪冰城。冰淇淋两块钱一个,我一吃,哇!那么好吃,才两块钱。我当时就说这生意肯定火,果真开业以后天天排队,乌啦啦的那么多人。
我和那个老板门对着门,隔着一条马路互相能看到。人家生意那么好,我看着又羡慕,凭借社交能力,我很快搞定了关系,我俩成了好朋友。他告诉我,一天能赚七八千块钱,有的时候有一万块钱,太疯狂了。
每日人物:当时卖麻辣烫能赚多少?
王伟:我卖麻辣烫,一天好的情况也就两三千块钱,而且卖麻辣烫多累人啊,天天又洗菜又淘菜又烫菜。那时候卖麻辣烫,最头疼的是找不到工人,干奶茶就不愁这些,一个年轻人想打工,肯定都去做奶茶了,谁干麻辣烫啊。
我本人比较爱做事,我记得我第一家蜜雪冰城是2014年2月24号开业的。那时候我开了六七家麻辣烫店,也蛮多的,就拿了一个店改成蜜雪冰城,是个店中店,一半卖麻辣烫,一半卖蜜雪冰城。后来,我用10个月的时间开了八家店。
每日人物:都是店中店吗?
王伟:不是,是加盟了八家店。我用那么短的时间开了那么多店,蜜雪冰城的人经常说,多跟王老板学习学习,看他这个经营逻辑、模式和思想,多好。
每日人物:是什么经营思想?
王伟:我有十来年做生意的经验,我从25岁到35岁这十年,在镇上做生意一年能赚一二十万,还不满足,我还要跑出来,这就说明我是个喜欢做事的人。而且这十年,不管是烧烤,还是奶茶、麻辣烫,对应的都是小餐饮。而且麻辣烫和奶茶对应的客户群其实差不多。
每日人物:那个时候八家店,每家店的营收能有多少?
王伟:有的七八千,也有的三四千,还有的一千多,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但那时候很赚钱。那时候十来家店(奶茶店和麻辣烫店),一个月也能赚上十几万。
后来到了2014年10月,有了一个机遇,其实就是一句话。
我有个朋友做生意做得很优秀,我问他,什么时候才能像他一样优秀。他说那咱就自己开家公司,自己做加盟不就好了。我想这还真是个办法。因为他的一句话,我在路上开车,用25公里的路程,就把整个运营、招商的逻辑编出来了。我说这不就行了么,他说就这样吧,我们干就是了。
两个月之后,2015年1月8号那天,我就开出了第一家甜啦啦。
< class="pgc-img">▲ 甜啦啦门店概念图。图 / 甜啦啦官网
>每日人物:既然说感谢蜜雪冰城的话,最开始甜啦啦的产品和经营的逻辑,和蜜雪冰城会有相似之处吗?
王伟:初期的时候我们有在模仿,现在我觉得差别还是很大的。
每日人物:你不介意承认模仿?
王伟:我不介意啊。我记得我做了几个月的奶茶店,看到奶精这个东西,都不知道那是用来做奶茶的,开了好多家店都不知道。不模仿能怎么办呢?什么都不知道呀。后来慢慢因为自己喜欢(才弄懂很多东西)。我从小就喜欢做饭、做菜,所以后来一直做餐饮生意,其实做菜的逻辑和奶茶产品的逻辑都是互通的。
每日人物:很多人会觉得蜜雪冰城是一个比较下沉的品牌,而甜啦啦似乎比蜜雪冰城还要下沉,为什么当时会如此坚定地走下沉这条路线?
王伟:市场和我们的核心用户,让我们不得不选择下沉市场。你看甜啦啦是在蚌埠成立,这是个三线城市,2015年左右,一杯奶茶卖五六块很多人买,我如果卖二三十块,没人买,门店也开不起来。
“品牌没有爆款,就等于不存在”
< class="pgc-img">>每日人物:刚刚听到你在计算价格,如何把一杯茶饮的价格压到非常低?
王伟:首先不是要压质量(品质)。刚刚(研发总监)说用三颗(荔枝果肉),我让他用两颗。用三颗,成本就是6块,如果卖12块(一杯)的话,利润也还可以。同样的质量,别人可能要卖到18块。
如果用三颗,卖10块,别人肯定都说好,但真卖10块利润就不保。如果用两颗,做出来(口感)都差不多,这样再卖10块钱,才能做到加盟商和消费者(的利益)都达到平衡点上。不能光追求好,不追求价,我们一定是好东西加上好价格。
每日人物:这是因为大众尝不出来太大的口味差距,所以可以做一点让步?
王伟:对。你觉得清风茉白好喝吗?你可以买一杯伯牙绝弦对比着喝,我们(的奶茶)比伯牙绝弦还好喝。为什么?因为它的茶好。
但为什么清风茉白便宜?这里面其实有两个点。第一,伯牙绝弦是700ml,清风茉白是500ml;第二,霸王(霸王茶姬,下称霸王)在卖给加盟商的时候,加价比我们高。
我这一杯的成本是四块多,伯牙绝弦多了200ml,成本就变成了五块多,假设多增加了五毛钱的茶叶,成本就变成六块多了,但是他们要卖18块,毛利润就达到了60%-70%。
他们没有这个毛利润不行呀,他们的租金高,霸王所有的店都是大店,都是最好的地方,(每家店)平均租金都要四十多万(一年),他要能覆盖掉租金和员工工资,所以这个产品才会卖到这个价格。
每日人物:甜啦啦的茶叶卖给加盟商多少钱?
王伟:我们给加盟商的售价,利润肯定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我们内行是知道别的品牌的利润的,我们对比过,肯定比他们的低。
每日人物:清风茉白的毛利率相当于是50%?
王伟:这一款不到50%。成本一杯在4.5元左右。我们这款产品主要是打销量。
每日人物:我们现在所有的产品毛利率都在50%以下吗?
王伟:平均在52%。
每日人物:其他的很多品牌好像在60%的样子。
王伟:是65%,我们比他们的毛利要低。
每日人物:毛利率低不会影响到盈利吗?
王伟:会影响。所以说我上升不到一线、二线那些租金高的高线城市。但我现在不会,不代表未来不会,我未来肯定要去,不光要去一二线城市,我还要去全世界。100万一年房租(的地方)我也能做,只要生意好,大家都认可甜啦啦,我可以再给一些政策补贴。
每日人物:有加盟商反馈说,你们卖得最好的产品是一桶水果茶,但它也是做起来最麻烦的产品,卖10块利润很薄、出餐又慢。相较之下,新品的销量并不如人意,加盟商购买还得囤货,你怎么回应?
王伟:我举个例子来说,像蜜雪冰城,也没有什么产品(销量)能超过柠檬水。如果一个爆款的利润那么高,他能达到爆款吗?一桶水果茶卖10块钱,可能赚不到50%,但其他产品可能卖8块,有55%-60%的毛利润。每个品牌都有爆款,其他的都很难超越,因为一个品牌如果没有爆款,就等于不存在。
每日人物:很多品牌拼低价,拼的都是供应链。甜啦啦也搭建了自己的供应链,最早是从哪里入手的?
王伟: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是自建冰淇淋厂,我觉得市面上味道都差不多,就觉得得自己做。所以2016年的时候就入手搞这个事。但做到后来发现,自己建供应链未必是一件好事,后来我又建了一个杯子厂,再之后就没有再建了。
杯子本身就是消耗品,很容易做的。2018年的时候,可能整个中国都没有50个和餐饮公司配套的供应工厂,现在这些工厂500个都有了,说明市场的容量是够大的,大家也在不断创新。
我也在不断创新,但是我建的工厂未必能创新到别人的工厂之上,那样的话,我还得用我老一套的东西。
< class="pgc-img">▲ 甜啦啦蚌埠总部。图 / 受访者供图
>每日人物:不建工厂的话怎么办呢?
王伟:采购。只要采购的量够大,人家就会给你好价格。
每日人物:那其实要比建工厂的成本高一点吧?
王伟:也未必,我觉得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比如可能一杯东西买别人的是10块钱,我自己做出来可能得10块零1毛。因为别人更专业,别人量更大。他的源头采购、运营成本和制造成本要低得多,所以采购比自己做出来的可能还便宜。
每日人物:所以蜜雪冰城的供应链规模很大,甜啦啦的供应链规模相比之下要小很多,是有意为之?
王伟:对。我在四五年前的时候就想到这种情况了,我就果断不做工厂。不管怎么说,工厂要费心经营,我要集中把精力用在甜啦啦的产品上,而且不是说费心思搞个工厂。如果我的量够大,工厂东西足够好,我也可以入股呀。
未来不会涨价,想开50000家店
< class="pgc-img">>每日人物:甜啦啦在2015年初开了第一家店,后来这一年一共开了92家,对于初创品牌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规模了,怎么做到的?
王伟:想想那个时候要感谢很多人。我的性格是比较开朗的,我对朋友比较真诚,所以好朋友很多。我做了奶茶店后,别人都知道我赚钱了,做得还不错,2015年那年,我记得大概有三十多家店,都是好朋友开的。但当时,那些朋友基本上也都亏了,因为我们那个时候没想那么多,想着能活着就好了,所以店本身质量也不好,选址也不会选。
我自认为自己还是蛮优秀的,但是相对于别的大品牌来说,我们差得太远了。
每日人物:当时最难的时候有多难?
王伟:加盟其实分为两个阶段,我们有时候会告诉朋友或者加盟商,开一个店一天能赚个五六千块钱。可是这五六千块钱是怎么来的?是从好的门店数据得来的,但是由于选址能力、品牌能力、产品能力不行,结果开了一个店只卖了一千多块,和原本说的差距很大。后来很多加盟商就失去了信心,就感觉这不赚钱,就慢慢地闭了很多店。
每日人物:什么时候的事?
王伟:2021年左右。其实也是我们强制关店,那个时候发展得特别快,出现很多产品质量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一方面,把产品质量不好的店关掉,求质量;另一方面,要求市场部管理分店的这部分,把生意不好的或者管理出问题的这些店铺强制闭店,那个时候强制闭了五六百家店吧。
跑得太猛了,我们的招商和运营在开店上面反而有点迷失了方向,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就停止。我现在的要求变成了从管理到服务,质量大于数量。
< class="pgc-img">▲ 甜啦啦浙江省某加盟店开业。图 / 甜啦啦官网
>每日人物:现在每年的新增加盟商,大概控制在多少?
王伟:每年新增2000多家吧。
每日人物:甜啦啦在冲击万店,很多友商也在冲击。他们对加盟商的要求还是蛮多的,比如古茗据说有150道选择题,还要上传学历证明,经历四门考核,甜啦啦也有类似的门槛吗?
王伟:我们的门槛没有这么高,可能会比古茗低个50%。我们这边不会说学历、阅历、资金、店面这些等等都有要求,但每年也是审核掉了不少加盟商的。
每日人物:网上不少帖子分享说,加盟蜜雪冰城失败之后,都去加盟甜啦啦了。这是真的吗?可以认为甜啦啦在承接一些被其它品牌淘汰的加盟商吗?
王伟:不是这样的,他们这么说是因为蜜雪和甜啦啦是同一价位、同一市场的,只不过蜜雪比甜啦啦的品牌声量大,就像刚刚说的那样,甜啦啦可以是蜜雪的平替。其实在北方市场的很多城市和地区,我们的店基本上都不输于蜜雪。
加盟不了蜜雪的人去加盟甜啦啦,不是因为甜啦啦的门槛低,而是大家都是一样的。基本上在北方市场,有蜜雪就会有甜啦啦,两家店都会挨着,就像是肯德基和麦当劳。
每日人物:有一些甜啦啦的加盟商说,如果挨着蜜雪冰城,就要被抢生意。
王伟:两个品牌在一块,肯定会竞争,假如之前蜜雪冰城能卖5000块,那我们去了之后,他们可能就只能卖3000块。但是假设这个地方的存量就是5000块,甜啦啦加入以后可能把存量增加到7000块,虽然我们品牌声量没有那么大,但实际情况是我们会把产品做好,后续消费者可以根据产品自己选择。
举个例子,上班路上,有一家很有名的早餐店,就只能吃这家,但是又来了几家以后,没准这就变成了卖早餐的小据点,这个盘子就做大了,好多人都会去那儿吃早餐,虽然第一家早餐店的品牌是最大的,但后面消费者选择多了,会根据产品质量再做出选择。
每日人物:甜啦啦有涨价的打算吗?毕竟未来要去更多的一线城市,房租会更高。
王伟:没有,不会涨,如果涨价就不是甜啦啦了。
每日人物:所以价格会一直这样?
王伟:可能只会便宜吧,不会涨价了。
每日人物:在北京、上海这些地方开一家甜啦啦,对加盟商来说要求更高。
王伟:公司可能会给这样的店补贴两万块钱,就相当于这家店的原材料我不赚钱,都补给他了。未来这样的店可能会有几百家。
每日人物:为什么即便是补贴,也要开到一线去?不能一直待在下沉市场吗?
王伟:(开到大城市)对品牌的未来更好,这些城市对品牌来说是更有代表性的。补贴的钱从哪里来?比如在北上广深几个比较大的一线城市,我总共开出600家,也不是每个店的房租都要五六十万,也有十来万的,那五六十万我可能会补贴一笔,大不了这几个店盈亏平衡。用赚钱的店补贴亏的,把品牌声量做起来。
每日人物:感觉你的回答一直绕不开品牌声量这四个字。
王伟:我未来想做50000家店,如果不靠品牌,怎么能做到50000家?就像是明星效应,品牌就是明星的一张脸,品牌起来了,开店就容易了。
“我没太多文化,
但我明白靠自己赚不了多少钱”
< class="pgc-img">>每日人物:去年甜啦啦宣布启动上市计划,但是截至目前,茶饮品牌上市后表现也并不是特别好。这会影响到你的规划吗?
王伟:不会。每个人的追求和目的不同。我很爱钱,我一年能赚三个亿的时候,就经常想,什么时候一年能赚30个亿,或者300个亿,我天天在想。但是我想活得更明白一点,更开心一点,赚30亿也好,赚300个亿也好,我怎么样才能赚到?是总想着赚300个亿呢,还是想怎么为赚300个亿去铺路。
有的人想上市,可能是捞一把,赚几十个亿。我也喜欢钱,也想拿几十个亿,但我又觉得拿几十个亿存到银行有什么意义呢?大多数人都是为了钱活着,但有些人总想着赚钱,到最后连一个知心人都没了。
每日人物:所以上市是想更好地赚到30个亿?
王伟:不是,我想上市是想把甜啦啦的未来做好,我做的每一个动作基本上都是为了让身边人过得更好。
每日人物:你爱钱,但却给别人让利,这不矛盾吗?
王伟:因为爱钱,所以才知道怎样能赚到钱,如果一味地为了利润,很可能就赚不到钱,如果一味地为了他人好,不想赚钱都难。我没有太多的能力,没有太多的文化,但是我明白一个道理——靠着我自己赚不了多少钱,但是我肯定会让我身边所有人跟着我,都能赚到钱。
每日人物:最开始创办甜啦啦,你想做一个多大规模的生意?
王伟:最开始也没想我能做多大事,2015年、2016年那会儿,我觉得最多能开个1000家。我当时跟许周(甜啦啦联合创始人)说,开200家给他买个车,500家买个房。
< class="pgc-img">▲ 甜啦啦江西省某加盟店开业。图 / 甜啦啦官网
>每日人物:你觉得生意做得好的定义是什么?做到哪些事才算经营得好?
王伟:这分两个层面吧。
第一个层面就是想赚钱,能把东西做好、把门店做好就能赚到钱。在企业角度上,首先是目标清晰,员工知道干嘛,这个事自然就做好了。对我来说,这个逻辑就更简单了,我靠着加盟商赚了钱,所以我要做的事就是服务好加盟商,让加盟商认可我,消费者自然就认可我。有人可能会觉得只要消费者认可就好了,我觉得如果看重C端的话也对,但最重要的是“打野人”(指加盟商)服务好C端,如果服务C端的人能做好,那这个事就能做好了。
第二个层面,面对(员工)小伙伴,他们做对了,我就表扬,做错了,我就严厉地批评、讲道理。最重要的是,我要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感觉到老大是处处为他们着想,为他们的以后着想,为发展着想,而不是老大为了赚多少钱。
每日人物:很少有企业家这么想。
王伟:我的梦想是让所有的员工都认可我,但是由于我的性格比较直,有啥说啥,所以会让人感觉到很被动,很难受。比如说我刚刚还在骂一个人,我说你实在不行,你明天就要辞职了,你不要干了,可以打个辞职报告。但我一般不会骂新的高管,都是(骂)些老人。
每日人物:团队里面很多是你的兄弟和朋友,人情浓度这么高的关系会影响到公司的发展吗?利益要怎样分配,权责要如何承担?
王伟:在利益层面上,我觉得你一定要让跟着你长时间的人真正能赚到钱,他才能给下面人做榜样。我们已经跨越了那个追求赚钱的阶段,就像许周,他之前跟着我就为了一个月3000块钱的工资,但他现在肯定不是为了工资,他是为了发展,为了未来,为了老大带他做更多的事。当下面的高管看到许总,看到跟着我的人,他们也会觉得自己有未来。
每日人物:甜啦啦一直没有投资人,为什么?
王伟:其实有很多投资人联系过我,我一直没同意。没同意是因为我的无知造成的。我觉得我不差钱,我就不让你进来,我不想听别人的,但是后来我发现这是不对的。其实我不能总是认为别人投钱是为了赚我的钱。既然能成为投资人,他肯定有资源,能让我少走很多弯路,可能会从认知层面让我打开思路。
每日人物:所以甜啦啦接下来会拉一些投资人入局吗?
王伟:会的,现在已经有在谈的了,看有没有合适的。
每日人物:接纳投资人是单纯为了提升资源和认知吗?还是有其他的比如资金方面的困难或者考量?
王伟:没有考虑资金。第一是资源,第二是让我在团队这个层面有所提升。一个投资人会进来,肯定是因为想上市或者觉得一家企业好。一方面,未来我可以更好地去招员工,提升团队。另一方面,上市是我未来一定会做的一个动作,不是为了我拿多少钱,而是让跟着我的兄弟也有钱赚。
每日人物:关于团队管理方法,你通过什么方式来学习?
王伟:我看书比较少一点,但我每天早上会跑步,跑步的时候会听一些管理的课,每个都要听好几遍,我买了很多课。
每日人物:创业这十多年来,你坚持最久的一件事是什么?
王伟:准时,我很讨厌迟到。这几年高铁坐多了,只要那个地方在500公里之内,我就会把目的地当成吃早饭的地方,已经坚持七八年了。我喜欢早上办事,不喜欢太晚。比如我要到上海办事,早上八点半有安排,我可能七点就到了,在那吃早饭。有时候如果是开车过去的话,可能要凌晨一点多就出发。
到麻辣烫,大家首先就会想到杨国福和张亮,这两个品牌可谓是稳坐麻辣烫界的头把交椅。不过,最近有个麻辣烫品牌火了,50平米的小店,一天外卖最高800单,流水能达到1.6w元。最近,这个麻辣烫品牌的创始人,还登上了天津卫视《创业合伙人》栏目,名利双收。
这个品牌就是美团综合评分超越杨国福和张亮,排在第一位的“小谷姐姐麻辣拌麻辣烫”。从街边小店到两年全国240家门店,小谷姐姐主要在三个地方下功夫。
< class="pgc-img">>连连亏损三个月,扭亏为盈靠外卖
在这个外卖平台抽成高、商家不赚钱的时代,小谷姐姐的走红,竟然是从外卖开始的。在做外卖之前,小谷姐姐已经连续亏损了三个月。靠着打通了麻辣烫外卖的4个痛点,小谷姐姐最高一天外卖800单,成为了麻辣烫品牌的一匹黑马。
01 餐盒封口不漏汤,店铺好评提高30%
麻辣烫汤多菜多,漏汤漏菜的情况可不少。不仅降低了客户体验度,甚至店铺30%的差评都源于漏汤。如何解决漏汤的问题呢?小谷姐姐创始人想到引用奶茶的封口技术来进行餐盒封口,这样就可以保证餐食不外漏,同时保证了客户的体验感。
< class="pgc-img">>02“软”“硬”兼施,提高人效
一天外卖800单,加上堂食的份额,对餐厅人效的要求极高。订单一多,送错餐、烫错菜、出餐慢的问题就积压起来。如何保证员工高效高质的工作?小谷姐姐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入手。
在硬件上,整改电路、更换设备,重新调整厨房动线,让员工动起来。原来的设备是一口大锅,电路频频跳闸,水滚不起来,食物长时间烫不熟,口感也不好。设备更换后,电路升级功率强,出餐时间从8分钟压缩到了3分钟。一口清水锅烫食物,一口汤锅熬骨汤,清水烫熟食物出锅直接浇上骨汤,既保证了出餐的迅速,又保证了骨汤浓郁。汤、烫分离,骨汤里也没有各种菜串味。
< class="pgc-img">>在软件上,采用员工互相纠错制。大家互相监督,发现一个错误奖励一个红包,犯错者口头批评不处罚。这样,每个人出餐时都会再三检查餐品,保证出餐的正确性。错餐、少餐的情况减少了80%.
03 研发新口味,突破夏天就餐瓶颈
虽然麻辣烫很好吃,可是并不是一年四季都合适,炎热的夏天,热辣辣的麻辣烫就会出现滞销的情况。如何才能让店面避免冷却期,保证生意一直稳定呢?
结合涮羊肉的经验,小谷姐姐将麻辣烫开发出了新口味:麻辣拌。没想到,一经推出就大火,风头甚至盖过了麻辣烫,成为门店的主打与特色产品。由于麻酱粘稠,卖相不好看,小谷姐姐还特意开创了拌、蘸两吃的方法,麻酱单独包装,顾客可以根据自己口味决定放多少量,也可以蘸着吃,非常方便。
< class="pgc-img">>04 赠送小礼物,提高满意度
小谷姐姐的每餐外卖都会随餐送一些实用的小礼物,手机支架、圆珠笔、湿巾、小玩具等等,夏天还会有个可爱的小扇子。这样贴心的礼物,非常容易给顾客留下好的印象,就算顾客再不满意,也不会轻易给差评啦。
全国开店240家,这些问题要注意
目前,小谷姐姐在全国开店已经有240多家,在南下的过程中,小谷姐姐还在不断探索,开发出番茄味、川式麻辣拌等符合南方人的新口味。最近,小谷姐姐还登上了天津卫视《创业合伙人》栏目,打出0元加盟的口号,以实现品牌的迅速扩张。
< class="pgc-img">>不过,在网络上,部分食客反应的问题,小谷姐姐依然还需面对调整,不断优化。
1.密封包装,食材口感不佳。
< class="pgc-img">>2.清水烫菜,骨汤的味道没有煮进菜里,口味偏淡,骨汤浓郁度还需提高。
< class="pgc-img">>小结:
麻辣烫两大头部品牌品牌效应明显,小谷姐姐能否弯道超车,还需在产品上多加钻研。在扩张的同时,注意加盟店的质管和品控,实现全国门店的量化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