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是9.3%,即有近一亿人是糖尿病患者;另有数据显示,我国成人有一半是糖尿病前期者。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严格监控血糖,特别是科学监测餐后血糖,成为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手段。那么,哪些人该监测餐后血糖呢?
1.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最大的特点就是疾病伴随终身,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监测是指导血糖控制达标的“风向标”。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患者往往只重视空腹血糖,而忽视了餐后血糖的定期监测。事实上,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餐后血糖高是导致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在我国,超过80%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餐后血糖升高,但近半数患者餐后血糖未能达标。在临床实践中,受就诊条件、患者自身观念等因素的限制,仅有30%左右的患者会监测自己的餐后血糖,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缺乏自我血糖管理经验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而言,养成监测餐后血糖的习惯、从而重视餐后血糖的管理非常重要。
2. 糖尿病高危人群。
我们都知道,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因此健康体检基本上都要查空腹血糖。但是,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发现时空腹血糖并不高,只是餐后血糖超标,因为血脂高,有乏力、口渴等症状去检查才被“无意”发现患上了糖尿病。因此,肥胖人群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既往患过妊娠糖尿病的人,都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应该监测餐后血糖。
3. 空腹血糖控制很好的糖尿病患者。
一些严格控制空腹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复诊时总是拿着空腹血糖检测结果来诊室,对餐后血糖不关注。其实,这些人恰恰是监测餐后血糖的重点人群。因为他们严格控制空腹血糖,往往引发低血糖,而低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危害更大。
监测餐后血糖应从吃第一口饭的时候开始计时,两小时后测餐后血糖。另外,餐后血糖与吃什么关系密切,监测起来较复杂,最好能够详细记录,请专业医生帮助分析。
链接
6月27日,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慢病关爱基金主办,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教育管理学组提供学术支持,拜耳公司支持的“Power+中国餐后血糖优化管理项目”2016年项目总结会暨2017年项目启动会召开。该项目于2016年启动,开展一年来,超过1000名糖尿病专科医生加入,累计5万名患者从中获益。今年将院外移动医疗与动态血糖监测结合,院内筛查与院外监测并进,以期为未来餐后血糖的优化管理提供借鉴模式。
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郭晓蕙
整理/健康报记者 张蕊
图/源自网络
原创声明: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房服务员餐前准备及餐后收尾工作内容
一、 完成各包房的清洁卫生:
1、 门、门框、窗户、窗台、裙角、工作台、电视柜、电视机、餐桌、餐椅、台面餐具、毛巾柜、地面、古董装饰品及垃圾桶等清洁卫生。
2、 台面餐具摆放是否整齐、规范。
3、 备用餐具、用具是否准备齐全,是否摆放在规定的位置,菜谱、点菜夹、点菜分单是否准备就绪。
4、 检查豉油、开水、茶叶是否准备就绪。
5、 毛巾是否准备就绪,毛巾柜是否启动。检查各包房电话、电视机(及遥控器)等设施设备是否使用正常。
二、 包房植物、古董装饰品是否摆放到相应位置、整体环境是否协调。
三、 收餐后做好各项收尾工作,检查电器、灯光照明是否关闭,包房门
是否关闭锁好。
<>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整2个小时后测血糖。测量时应按与平时一样的时间和剂量服药、注射胰岛素和吃饭。餐后2小时血糖受所进食物的种类、胃肠蠕动快慢、饭后运动量和餐前血糖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糖尿病患者不但要经常检测空腹血糖,也要同时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便使糖尿病得到最佳控制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