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1年的最后一个月,多数餐饮企业都在紧锣密鼓地为明年的发展做规划的时候,有一些餐饮企业却倒在了新年到来之前。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李晓。
前段时间,海底捞宣布关店300家,茶颜悦色宣布不定时闭店70家,引发了餐饮人的广泛讨论。近期,又有报道称,海底捞此前内部创业孵化的品牌如在北京的人均30元的“日料店”大牟田,在郑州开的土豆粉店乔乔的粉和在成都的捞派有面儿等,均宣布歇业或者关店,让人惊讶不已。
一个是上市的火锅老大,一个是知名的网红餐饮品牌,以往给人的感觉都是活得“挺滋润”的,想不到也撑不住了。其实,关店/闭店求生还算是比较好的状况了,今年,还有大批餐饮品牌根本都没有撑过来,彻底消失在公众视野中。而最可怕的是,这可能会是接下来的常态。
01.
双11还曾推储值卡
19年知名连锁品牌宣布破产清算
前几天,在不少餐饮人的朋友圈开始出现一张知名连锁餐饮品牌新元素“内部”通知的截图,截图内容显示,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新元素的运营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门店业绩恢复缓慢、乏力,公司严重亏损。
通知显示,目前,新元素已经处于严重经营亏损和陷入资金链断裂的情况,接下来将按照相关国家法律规定,进入破产清算流程。
< class="pgc-img">>△新元素餐厅的破产通知
与此同时,新元素还表示将陆续关闭新元素公司所属门店,并陆续关闭中央厨房,行政办公室运营支持部门。对于关闭的门店和办公室支持部门人员,签署停工留职协议。对于在破产清算流程中还未关闭的门店,公司全体员工按业绩考核和根据公司现金流的状况来发放工资和确定发放时间,同时鼓励员工自谋出路。
这则通知传开后,立即引发业内外哗然。
据红餐网(ID:hongcan18)了解,新元素餐厅是以色拉、三明治、果汁及果昔以及多种亚洲美食和创意晚餐菜式为主的主打轻食类的美式风格餐厅。其官网显示,新元素2002年开出第一家餐厅,之后便因为出色的产品和服务,每年都获得由杂志读者评出的诸多美食和服务奖项。
根据媒体报道,新元素自诞生以来,就因为其“国际范”十足在时尚之都的上海拥有广泛的客群。据说,当时,外籍在沪高管和外企白领几乎都是新元素的“忠实粉丝”。
从新元素的官网,红餐网还发现,新元素一直倡导“乐观,活力以及坚持不懈”的生活方式,曾在2008年参与了中国网球公开赛,并作为官方的食品和饮料供应商直至2011年。2017年,新元素还和网球巨星李娜合作,在武汉开出了一家以李娜命名的餐厅,以“娜样心想”为主题,倡导健康饮食。
据其官网显示,新元素的门店分布情况为:在上海有15家,北京9家,广州2家,深圳2家,南京2家,苏州1家,杭州3家,成都1家,武汉1家。今日(12月20日),红餐网在大众点评上搜索新元素餐厅发现,目前其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地的不少餐厅依然在营业状态。
与此同时,其官网的简介还停留在“近期还有新店陆续开幕”等消息上,官方公众号更是在“双11”的时候才刚刚推出了储值卡销售的活动。
如今,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新元素就宣布进入破产清算阶段,实在令人唏嘘。
02.
品类遇冷,内部问题多多
疫情成了新元素的催命符
上文提到,新元素破产清算的消息一出,马上就在餐饮行业内外引起了众多关注,不少媒体纷纷进行跟踪报道。
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这么有名的连锁品牌为什么说破产就破产了呢?对此,一些上海的餐饮人表示,“新元素属于曾经在上海口碑不错的品牌,自己当初还去学习过好几次。想不到当不可抗拒的疫情来临,依然扛不住”。
在破产通知里,新元素确实也将破产的原因归结于疫情的影响。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餐饮品牌措手不及,不少餐厅宣布关门甚至倒闭。一部分餐饮品牌熬过了2020年,原本寄希望2021年形势会有所好转,结果2021年疫情仍然零星爆发,餐饮经营环境仍然不乐观,导致这些好不容易挺过了2020年的餐饮品牌继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新元素作为一家拥有30多家门店的品牌,特别还是做轻食的餐厅,压力必定不小。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新元素餐厅官网
就在红餐网发稿前,新元素餐厅通过其微信公众号发表了《写给新元素粉丝的信》,信中新元素重申了疫情对健康餐饮品牌带来的重挫,在疫情发生的两年中,公司从原本盈利的状况变成被沉重的财务状况所困扰。公司也一直有做一些运营的积极调整,表示在过去一个月关闭了几家直营店,未来将继续审视营业状况,接下来几周内作出相应的运营调整举动,努力对员工、供应商和客户的影响降到最低。
公开信的最后,新元素表示持有礼品卡和现金礼券的顾客,将保证提供退款服务。
< class="pgc-img">>但是,红餐网认为,新元素破产,疫情可能只是一个催命符,轻食品类遇冷和其内部经营出问题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不少行业人士也表示,新元素的破产应该与轻食品类大环境整体势能下滑有关。
资本不爱“吃草”,轻食不香了?
当初,伴随着健康饮食以及健身等风潮,轻食品类曾一度走红。但是好景不长,褪去资本和网红的光环,近年来不少轻食品牌都出现了门店缩水、营收下滑,甚至关店倒闭的情况。
比如,在2016年3月获得10万天使轮融资的瘦沙拉,其官方公众号在今年5月份停更,点餐页面也显示404not found;创立第一年就获得了3000万元融资、全国门店数一度突破50家的大开沙界,近几年也一家一家的撤店;成立于2014年,初期号称要成为“沙拉界的星巴克”的米有沙拉,在全国的门店目前只剩5家,官方微博更新也停留在2018年9月;甚至主打“高端素食沙拉”的大蔬无界,也在去年陷入关店窘境,上海、杭州门店纷纷传来关店的消息……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没有成熟、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是这些关店倒闭的轻食品牌的通病,也是当下轻食市场的最大痛点。加上,同行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这进一步加剧了轻食品类的洗牌。
新元素餐厅作为上海老牌的轻食品牌,自然也不可避免要受到波及,特别是在国内重口味品类的冲击下,“吃草”其实已经很难吸引到当下的年轻人。
而除了品类发展遇冷外,新元素的倒下,还与其在经营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关,比如品牌老化、性价比不高等。
红餐网查询一些资料的时候发现,很多网友反馈,新元素的出品近年来越来越不稳定。有不少人吐槽称,前面吃的几次都还不错,后面却不太好。红餐网在广州新元素餐厅的网友留言中发现,今年6月以来,不少网友表示新元素的菜单换了,不但菜难吃了,价格死贵分量还变少了,服务也变得不太好。
< class="pgc-img">>△大众点评上的留言截图
其实消费端的反馈往往就是门店经营出现问题的最直接真实的反应。而新元素的经营状况不佳其实早已有迹可循。
红餐网在查询新元素官网、官方微博和官方公众号发现,其官网的最新动态还停留到2019年的12月,产品上新则停留在了2020年3月。
< class="pgc-img">>△新元素餐厅的产品结构(官网截图)
至于其他的营销活动,除了此前的网球比赛再也没有什么大型的活动声量出来。其微博上最新的双11储值卡活动,也仅仅有几个留言,还是在其宣布破产清算后询问是否可以退卡的留言。官方公众号虽然有网上商城和外卖点餐的页面,但是从推文几千的阅读量和几个点赞来看,运营效果也不太理想。
< class="pgc-img">>△新元素微博截图
而据红餐网了解,早在今年10月份,彭博社就曾报道,新元素正在寻求出售的可能性,并称由于该公司的持有者正在评估潜在买家的兴趣,所以交易还处在早期阶段。
果然,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新元素就宣布进入破产清算阶段,着实让人觉得惋惜。从寻找买家到宣布破产清算,相信新元素走到这一步之前,整个品牌已经陷入了很大的困境之中。
如果说疫情的爆发和持续,加速了新元素的“死亡”,那么其内部的一系列问题则是导致其倒下的最直接的“死因”,只是疫情让这个问题加速暴露出来了而已。
结语
疫情的到来,改变和打破了很多大家固有的认知。
以往我们以为活得好好的餐饮品牌,可能会一夜之间消失不见;很多我们以为不差钱的餐企,可能一下子就爆出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很多大家认为名气很大的品牌甚至老字号,可能下一秒就爆出食安问题,变得声名狼藉。
但是,疫情又给了餐饮行业很多新的变化,不少新品类新品牌不断涌现,它们以新模式新卖点不断异军突起,为这个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和机遇。
对于如新元素之类老品牌的谢幕,我们觉得遗憾惋惜,但是却不会对这个行业失望。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本身就是这个市场的规律,而面对这个规律我们唯有做好自己,做得更好更强,才能“幸存”。
2月财经新势力#
20+门店经营异常,网红蛋糕品牌全面停产停业……2023年刚开始,已经有一批餐饮企业被曝跑路、倒闭。
< class="pgc-img">>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李金枝。
餐饮业热闹复苏的背后,仍然暗藏隐忧。
红餐网注意到,开年以来,不少餐饮门店被曝倒闭、跑路,其中不乏有一些知名品牌。它们遭遇了什么?为什么倒下?
< class="pgc-img">>20+门店经营异常
网红蛋糕品牌全面停产停业
2月9日左右,有网友在小红书爆料称,深圳网红蛋糕品牌昂司蛋糕倒闭了,品牌的官方小程序已经打不开了。
大众点评显示,目前,昂司在深圳的20多家门店全部处于异常经营状态,要么是“暂停营业”,要么是“休息中”。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大众点评截图
其中,曾耗资1个亿、面积达6000㎡,号称“全球最大的蛋糕店”的“昂司蛋糕奇幻空间”店,早在去年6月就宣布停业升级整改。但直到今年2月,该店还是大门紧闭,没有任何装修的动静,也没有任何要再开门的模样。
而在其另一分店门外,则张贴着物业公司张贴的商铺收回通知,通知显示,昂司于去年12月起一直拖欠费用至今,多次发函催款无效。
倒闭传闻闹得沸沸扬扬后,2月16日,昂司蛋糕发布公告称,自2019年以来,公司受疫情形势影响以及自身经营不善,营业收入持续低迷,内外交困下,公司的经营状况已不足以支撑其继续前进。
昂司表示,公司已经于2023年2月10日起全面停产停业,努力自救,一是寻找新的投资商,二是开展重组或清算。
“从2023年1月8号开始,(昂司)线上线下业务已被迫停产停业,原计划2023年2月10日重新营业,但现实的困难程度远远超过了公司预期,我们未能如期开业。”公告写道。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昂司蛋糕公告截图
红餐网注意到,目前,昂司(深圳)食品有限公司及其母公司振邦(深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均已成为被执行人,且母公司的司法案件多达38个,仅今年开年到现在,就新增20条被执行人记录,被执行总金额超96万元。
与此同时,网络上也流传出了昂司公司的内部言论截图,“公司在找投资人做破产重组,如果实在找不到投资人的时候,公司会按公司法会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该截图也被昂司前员工证实属实。另外,还有网友爆料称昂司创始人疑似被卷入云南“金融诈骗”,已被限制出行。
据了解,昂司蛋糕于2019年创立,擅长品牌营销,曾广邀流量明星为其站台,一度成为深圳的网红品牌。如今沦落至此,令人唏嘘。
< class="pgc-img">>拖欠供应商货款、员工工资
自贡一餐饮老板连夜跑路
“自贡翰林盐商汇餐饮老板跑路了!”1月初,四川自贡一网友在抖音发短视频表示,当地一餐饮老板跑路了,视频显示,该老板旗下的几家超市和餐饮店一夜之间人走楼空。
有知情网友称,这些店的老板是福建人,人称老潘,此前曾开过快餐店卖盒饭,后来生意越做越大,就开了6家生鲜超市以及盐商汇中餐茶坊等餐饮店。
据了解,盐商汇主打江湖菜,聚焦小型宴会,家庭聚餐等场景,在自贡当地有不小的知名度,合作的供应商和老顾客也都不少。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抖音评论截图
听说盐商汇餐饮老板跑路后,有许多供应商忧心忡忡,表示盐商汇拖欠他们的货款没有结算,欠款数额最高的甚至达到数百万元。
“差我们韭黄韭菜花的钱有1万多”“欠我四万多的螃蟹龙虾钱,人都跑了”“三万左右姜蒜款”“还差我的一万多莲藕钱”“还差我们十多万的货款”……
一位供应商表示,自己去催了好几回账,对方都说资金不足,后面连微信消息都发不出去了,直接被对方拉黑了。
目前,在社交平台上讨伐盐商汇的供应商还有不少,有供应商表示,大家为了弥补自己的损失,已经将盐商汇餐厅内的厨房用具、桌椅等都搬空了,“晚去一点什么都没了。”
此外,有盐商汇员工表示,公司去年年末就开始拖欠工资,“欠几家超市员工工资二十多万,我还有一个月工资没有拿到”“之前的工资都没拿,已经拖了2、3个月了。”
一些预交了订餐费的顾客也叫苦不迭。有网友表示,此前在盐商汇中餐茶坊订了婚宴,由于疫情婚宴延期,现在定金已经拿不回来了,只能另找酒店办婚宴。还有网友称:“我们订了餐结果今天早上晓得老板跑了,找谁退钱。”
红餐网注意到,“盐商汇中餐茶坊”的抖音账号早已停更,最近一次更新停留在去年7月。
< class="pgc-img">>门店一片狼藉
网红日料店关门“失联”
“吃了很多次的日料店跑路了,账户还有3000多块钱没有退。”2月17日,有消费者爆料杭州网红日料店“和一料理”倒闭了。
据悉,和一料理成立于2014年,是杭州网红日料品牌之一,主打轻奢、精致日料,曾吸引不少明星前来打卡。高峰时期,和一旗下拥有日料店、烤肉店共15家。
据网友讲述,和一料理闭店非常突然,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任何预兆。有网友上传了一张和一料理门店外张贴的通告,通告内容显示,“自(2022年)6月1日起,本店进行全面装修升级,具体营业时间再待通知。”如今,通告下方的联系方式已被撕毁,无法联系到门店负责人。
和一料理附近的某餐饮店老板透露称,去年6月份的时候,和一料理突然说要装修,就关门了,之后再也没有开过门,也没有装修队过来装修。“陆陆续续有一些顾客来我们店里问和一料理的情况,我们确实不太清楚,我只知道关门关得挺突然。”
自媒体“19楼”走访的信息显示,目前和一料理店铺门口一片狼藉,门店的玻璃门被拆卸放置一边,进门的台阶也已破损,门店内散落了大量装修产生的垃圾,灰尘密布,看起来已经很久没有人来过了。
红餐网查询大众点评发现,自去年6月起,就陆续有消费者在和一料理门店页面下方询问“停业了吗?充值卡怎么办?”最新一条询问评论写于今年2月8日,和一料理并未回复。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大众点评截图
同时,红餐网也发现,和一料理的公众号于去年10月底更新了秋冬配餐内容,此后便再也没有更新过。目前,其公众号的会员系统服务已经无法正常运行。
有网友反馈,温州有一家和一料理还在营业,其曾向温州分店打电话询问充值卡问题,该店长表示跨区域金额不相通,无法查询余额,并向其提供了杭州店长联系方式,但网友与杭州店长联系后,很快便被拉黑了。
企查查信息显示,目前和一料理所属的杭州月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已被列为经营异常状态。
结 语
上述案例还只是餐饮门店关闭、歇业的冰山一角。餐饮行业向来是个高淘汰率的行业,入局者源源不断,倒下的也数不胜数。
尽管疫情的阴霾已逐渐消散,餐饮业复苏在即,但一些原本底子就不扎实,内忧外患严重的品牌,恐怕也很难等来春天。谨以此文,与大家共勉。
/ IC
>五一假期,曾把海底捞“甩好几条街”的火锅店,凉凉了!最值钱的商标遭拍卖。
这家火锅店的名字叫做“谭鱼头”。在海底捞还是一个“小弟”时,谭鱼头便已员工上万、资产近百亿、门店遍布大江南北。如今轰然倒塌,让不少人唏嘘不已。
而崩塌的原因,创始人直言,就是因为想上市。2009年、2011年谭鱼头两次拟借壳上市,甚至不惜签下对赌协议IPO,结果却均以失败告终,谭鱼头也随之深陷债务危机……
49个商标100万元起拍
最终以1510万元高价成交
2021年5月1日10时至5月2日10时,成都谭鱼头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谭鱼头)管理人在淘宝网阿里拍卖强清平台,对成都谭鱼头名下的49个商标专有权进行拍卖,起拍价为100万元。
5月2日12点19分,经过188次竞价和169次延时,“谭鱼头”名下49个商标最终为A2824买家以1510万元拿下。因竞价过于激烈,原本上午10点就该结束的拍卖,经过188次竞价,其中169次延时至12时19分方结束。
此次拍卖有68人设置提醒,4187次围观。
据悉,本次拍卖包含成都谭鱼头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名下49个商标专有权,涵盖的商标有“谭鱼头”“谭状元”“巴椒渔府”“谭家坝子”“谭红”“TANYOTO”等。
针对商标将被拍卖一事,此前其创始人谭长安虽曾向媒体表示,会把商标拿回来,但他表示,他并不打算要(这些商标),也拿不出100万元来。在他看来,谭鱼头商标的附加价值,除了20年来积累的名气,更多在于味道。“消费者吃的是情怀,吃的是记忆中的味道。配方还在我手里。没有谭长安,拿到谭鱼头的商标也等于零。拍下商标,没有味道和我的管理,还是假的。只要我谭长安在,就是真的。”
然而,在业内看来,这在当今竞争充分的火锅市场上,失去商标的谭长安要从头来过,难上加难。
他指出,现在有很多假的谭鱼头,没有用他们的材料,脱离管理,下一步将清理这些店铺。
对于商标100万元的起拍价,谭长安认为,如果并不准备做谭鱼头火锅,只当是花100万打广告,说值也值。但他还是希望,“拍下商标的是实实在在做品质的人,最怕被拿去搞加盟骗钱。”
此外,4月30日至5月1日,成都谭鱼头名下的30个车位,以及重庆旗舰店的商铺分别以360万元和4845万元的起拍价在淘宝网阿里拍卖强清平台拍卖,均因无人问津二次流拍。对于上述两项资产,谭长安表示,车位首次拍卖时15万元的单价太高,重拍的12万元单价也偏高,“我买时成交5万元一个,车位市场存在泡沫”。
重庆的商铺他倒是觉得值起拍价,“我买时成交近3000万元,曾经有人出价7000多万元我没卖,我当时要价9000万元。”而据媒体此前报道,这些商铺空置脏污,多年没有租出去。
曾是百亿餐饮帝国
员工上万、门店遍布大江南北
图:谭长安2020年11月25日接受红星资本局专访
>资料显示,成都谭鱼头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5月27日,注册资本5451万人民币,法人代表为谭长安,经营范围包括中餐、火锅连锁经营的管理等。
谭鱼头是谭长安白手起家的火锅帝国。1996年退伍回家的谭长安拿着5000元的转业安置费在成都老家的一个小巷子里开了第一家谭鱼头火锅店,主打鱼头火锅。
跟别人家的火锅店不一样, 谭长安使用一次性清油锅底,消费者看得见的放心,为了让消费者满意, 谭长安把厨房的墙壁拆掉换成了透明的玻璃,这也是第一个使用透明厨房的餐饮店。
谭鱼头火锅店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此后谭长安不到3年的时间里,在全国50多个城市开了90家连锁店,到了2000年营业额突破了3亿元。
成立10年,谭鱼头便在2007年登上胡润餐饮富豪榜,谭长安的身家已经达到20亿,公司资产已近百亿。谭鱼头基本已经完成中国大陆布局,准备向海外发展。
当年公司品牌无形资产价值8亿元人民币,成为四川省最大规模的股份制餐饮企业。“谭鱼头”的迅猛发展,极大地繁荣了四川传统餐饮业,并成为“川菜”产业向外扩张的领军者。
用谭长安的话,以前自己的员工上万人、厂房数百亩、资产近百亿、门店遍布大江南北,包括台湾和香港。此后,谭鱼头又成为第一个将火锅带出国门的企业,“曾登上餐饮巅峰”。
而彼时的海底捞却只刚刚开了13家分店。因而,有人说,20年前,你可以不知道海底捞,但谭鱼头的名号却家喻户晓。谭鱼头的的确确当时把海底捞“甩”好几条街。
签下对赌协议拟上市
失败告终
10年时间从零打造了一个百亿帝国,却只用了4年时间将百亿资产彻底玩垮。谭长安也表示,这震惊了整个餐饮界,也震惊了他自己。
< class="pgc-img">>而崩塌的原因,谭长安直言,就是因为想上市。甚至为此不惜签下对赌协议,结果却均以失败告终,谭鱼头也随之深陷债务危机……
据介绍,2001年,谭长安就赴香港成立了香港谭鱼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谭鱼头”);2003年,香港第一家谭鱼头分店在铜锣湾开业。
谭长安说,去香港开公司、开分店的目的就是上市。
“我们在香港开公司以后,都是按上市的规则来做的。我们请的会计事务所也是普华永道,全部的标准都是一直按规范的上市公司来做的。”谭长安介绍。
2009年、2011年谭鱼头两次在香港拟借壳上市,均被其他公司“捷足”高价收走。
甚至不惜签下对赌协议,结果却均以失败告终,谭鱼头也随之深陷债务危机……
于是,谭鱼头开始准备自己IPO。谭长安自己认为,正是这个决定,直接影响了谭鱼头的命运。
dian
据谭长安接受红星资本局采访回忆,当时跟香港的一家风投公司已经签订了对赌协议:风投出2000万美元,而谭鱼头则需花3年的时间达到盈利目标,将公司做到上市。谭长安说,他按照2000万美元的规模,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装修、开店,甚至也进行了一些其他火锅公司的股权投资。
但按谭长安的说法,许诺的2000万美元已经被花掉,但风投的钱只进来了前期的500万美元。而这1500万美元的窟窿,最后他不得不自己填上了这个窟窿,这也导致“谭鱼头”后续资金链出现了问题。
如同多米诺骨牌,第一块倒下的,用谭长安的话来说,是一个“豆腐块”大小的消息:2013年,四川媒体发布消息称,一家小贷公司将谭鱼头投资公司和谭长安告上法庭,要求其立即偿还借款本金1500万元及利息220余万元。
这直接让谭长安在银行的信誉进一步降低,借钱变得更困难了。但算上高额的贷款利息,他很难达成对赌协议中的利润要求,也将面临高额的对赌赔款。
就这么一块一块倒下,最后,因成都谭鱼头资不抵债,丧失经营能力,债权人2016年申请成都谭鱼头破产,最终被法院裁定破产清算。
2020年8月,谭鱼头关闭了最后一家店。
2021年5月,谭鱼头连商标都被拍卖。
如今回想过来,谭长安表示,“命中注定不能上市,就不该强求”。
创始人是赌徒?确实赌过,我太傻了
提起谭长安这个人,赌,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在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谭鱼头”,弹出来的第一个词组就是:谭鱼头老板澳门输光。谭长安分析“做垮”谭鱼头的原因是想上市,而在很多分析文章里,谭长安赌博成性,才是造成谭鱼头陨落的直接原因。
“赌确实赌过,这个我没法儿避开。”有意思的是,谭长安的重点并不是讲述自己“不赌”,而是强调自己的“战绩”:“并不是像传的那样,赌得身家全无。实际上我是赢的。”
据此前谭长安接受红星资本局采访表示:“当时我的朋友都爱跟我一起去赌场,我赢了见人就发钱。比如给你10万,给他20万的,大家一听说我赢钱就都来了。”
那追债网站上的赌债是怎么来的?
谭长安说,很多一起去赌场的朋友,会从他那拿筹码去赌。“相当于本金给你300万,他拿500万,但后面就不认账了,收不了钱了,账就算在了我身上。”
除了赌场上的大方,谭长安说自己平常也这样。“我的员工从头到脚都是名牌,衬衫、西装、皮鞋,都是我买的。一年买衣服都要花几百万。”
“我太傻了。”谭长安说。
大概也是由于大起大落的赌博经历,谭长安说自己对钱没什么概念。如同被网友调侃“凡尔赛”的马云一样,在与红星资本局的聊天过程中,他多次强调:“我对钱都不太在乎”“挣多少钱不重要”。
已成失信被执行人:负债3000多万,常年没收入全靠家人养
亲手创立的百亿帝国轰然倒塌,至于谭长安自己,也早已成为了一个“老赖”。
资料显示,谭长安1963年4月出生,四川平昌县人。1980年高中毕业后入伍,退伍后于1996年创办了“谭鱼头”火锅店,10年后成为百亿帝国,最高身家超20亿。
而如今,资料显示,谭长安因没有可执行财产,已有5起案件被暂时中止执行,而这5起案件的涉及金额超3100万元,未履行比例为100%。
谭长安也被列为失信执行人。
谭长安也多次被限制消费。最近的一次是2020年6月,由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岷江支行申请。谭长安欠建行成都银行不到5万的金额。截至2018年3月27日,谭长安尚欠建行成都岷江支行借款本金44921.69元、利息2954.52元、罚息1126.94元。
谭长安称:“我窘迫的时候,包包里连一块钱都没有了。”
对于被执行人身份、被限制高消费,谭长安表示,这并不影响他吃饭,正常生活就可以,也不影响他做事。“我很多年没有收入了,全靠家人养。我是谭滋鱼的顾问,实际不在员工名单上,也不拿工资。”他家的主要收入来自妻子的薪酬,她在合作伙伴的公司担任财务。
此外,谭长安的舅舅开了公司,经常接济他。据2005年海峡都市报报道,谭长安本姓冯,从小过继给舅舅所以跟着舅舅姓谭。谭长安与现在的妻子育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如今在读幼儿园。“我每天最大的乐趣是带女儿。”
2004年,有媒体报道,谭长安有两个儿子,一个12岁,一个1岁半。离婚后,两个儿子跟着他的前妻去了澳洲。
悄然上抖音当“网红”
不过,短视频时代下,似乎所有人失败之后都会尝试去做网红。年近60岁的谭长安也不例外。
2020年11月24日,谭长安开始在抖音上发视频,分享成败兴衰的经验。
抖音显示,谭长安账号发布14个作品。他表示,商战30年风雨起伏,有很多故事和感悟,希望可以助力创业者。
(来源:红星资本局、天眼查、封面新闻、中国基金报、阿里拍卖、公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