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创新
00后大学生在纽扣市场中打开创业空间“我想要通过纽扣让人们跳脱出沉闷和无趣,用活泼又鲜明的色彩来传递积极、快乐的理念。”在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00后大二学生陈贝妮是一名备受瞩目的“创业新星”,经过多年耕耘,她在纽扣市场上打开了创业空间。
陈贝妮对纽扣的关注由来已久。高中时,她利用闲暇前往纽扣专业市场调研,走访纽扣企业撰写调研报告,认真梳理纽扣行业的发展和变迁。她还走访了众多服装企业,以此来确定自己的产品定位。她发现,尽管纽扣电商在过去十多年逐渐兴起,但很快进入停滞期,而在一次大学课堂上老师分享的国外纽扣独立站成功案例,让她意识到纽扣设计仍存有一片蓝海。
于是,陈贝妮召集校内热爱设计的7名同学共同组建了团队,大家一起自主设计,帮助设计师与企业对接,销售设计稿。“我很喜欢设计,但一直苦于找不到合拍团队。贝妮的想法和我很契合,我就加入了她的团队。看到自己设计的纽扣变成实物,我成就感满满”,团队成员小陈说。
后来,在学校的鼓励和支持下,陈贝妮创办了杭州智纽蔚来文创工作室。工作室采用大学生设计团队共建的方式,已设计研发1200余款产品,营业额达300余万元。工作室还与会计学院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同学提供实践平台。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党委书记张虹介绍,学院十分关心青年学生创业,通过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创业辅导、寻求创业资源等多种方式为他们提供帮助。
小小的纽扣通过创意设计变成了独特的商品。在纽扣设计这条路上,陈贝妮走得很坚定,这不仅是她个人的追求,更是家族三代人的传承。陈贝妮的家乡在温州市永嘉县桥头镇,是“中国纽扣之都”,她的爷爷和父亲从事着纽扣的销售或生产。通过长期观察,陈贝妮看到了纽扣行业的变化与危机。
“爷爷作为家族纽扣产业的领路人,一生兢兢业业。薄利多销、诚信待客是爷爷时常挂在嘴边的话。”陈贝妮说,父亲作为第二代接班人,面对互联网浪潮的冲击,坚守本心、与时俱进,智能化、环保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成了这一时期的关键词。如今,父亲的纽扣事业正在经受来自电商的强烈冲击。
不忍传统的纽扣产业淹没在电商洪流中,陈贝妮毅然来到浙江财经大学修读经管类专业,走上了爷爷和父亲走过的创业路。“作为青年,我要结合所学知识,发挥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帮助父辈排忧解难,也为传统行业注入青年智慧,探索出一条新路。”陈贝妮说,尽管时代变迁,但只要始终保持赤诚之心做好产品,就能一点点添砖加瓦把事情做好。(刘碧潜)
来源: 光明网
宁镇,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的一个特色小镇,曾经这里戈壁茫茫,缺水少电,而今绿树绕村郭,牛肥瓜果香。曾经的“干沙滩”变成了“塞上江南”,“闽宁模式”也成为中国奇迹的一个缩影,正在热播的现实主义大戏《山海情》将这段艰难却辉煌的岁月铺展至观众面前。
剧中,由黄轩饰演的马得福是西海固村民脱贫之路的引领者与开拓者,这个刚从农校毕业的小伙,怀揣着义无反顾的坚定信念和赤诚之心,直面困境与机遇、现实与挑战,一点点拉开了脱贫致富的帷幕。
面庞黑红,乡音醇厚,骑一辆“二八”自行车飞奔在戈壁乡间,曾经的“国民初恋”黄轩,正是以这样一副形象出现在了观众面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黄轩坦言:“基层干部真的不容易,什么事都得管,什么苦都得往肚子里咽。”
说着西北方言演绎西北故事
“没有领导讲话、没有刻意煽情,没有说教口号、没有脸谱干部。”《山海情》开播后,打破了观众对于“扶贫剧”的固有印象。
从第一步的吊庄移民工作开始,黄轩饰演的马得福就开启了一场披荆斩棘的“战斗之旅”。当家人的“难”,从走马上任的第一天便显山露水,而他硬是凭着自己的韧劲,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得益于对角色深切的理解与共情,黄轩塑造的马得福既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刚勇,又有乘风破浪直挂云帆的执着坚韧,“演员像从土里长出来的” 也成为观众对剧作的直观印象。
演过诗人、盲人、精英、皇帝、警察、探长等各类角色,尝试过古装、现代、职场等各类挑战,黄轩这是第一次诠释与自身气质截然相反的人物。他直言,《山海情》是自己入行多年来真正的“圆梦之作”,“我其实是西北人,一直梦想着在西北这片土地上说着西北的方言演一个西北的故事,当我接到邀请时,很兴奋。”
脚踏西北的土地,目及西北的黄土与蓝天,欣喜和激动之余,得福一角带来的全新挑战,让黄轩不得不从头做起,从“语言”做起。
“这是一次不一样的表演。”黄轩认真形容道,“我老家是兰州,平时没怎么正儿八经说过方言,但这部戏我们从头到尾说的都是方言,是有一点难度的,背台词的时候都得带入口音去背。”
事实上,剧组在初期了解资料的过程中,就敏锐地捕捉到了当年的一件趣事——福建的帮扶干部听不懂西北话,当地的村民也听不懂福建话,语言关从一开始就是需要跨越的障碍。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使原声版《山海情》形成了奇妙的互文,方言问题既是剧情需要,能够更好地展现浓郁又深厚的地域文化,帮观众入戏,营造喜剧性格调;也让黄轩在拍摄过程中对角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表达。
原声版《山海情》也受到了观众的好评,“西北话一出,马上就有内味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所有演员都是当地人”“方言太有味道了”,不少网友这样评价。而无论是马得福还是其他角色,方言的表达让他们更加接地气,也让荧屏外的观众有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离角色更近一些,离故事更近一些。
从自己身上挖掘角色可能性
为什么可以“成为”马得福,如何与角色融为一体,令人信服?
黄轩在采访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没有做过多的设计,没有各种冗余的点缀,只是在共性的寻找中,与角色合二为一。“我没有那么大能力变成别人,但我可以从自己身上去挖掘这个人物的可能性,只要找到和这个人物相近的地方,我能感受到他,演出来就会真实可信。”
所以,他将马得福的每一个侧面都进行了深度的挖掘思考,在寻找共性的基础上,再思考角色可能的神情神态、处事方式、行为动因。“比如,他说起话来的神态肯定不会像我现在这样,那他的头会不会低一点,嘴巴是不是老是闭不住,眼神是不是有点愣?我会在这些小的地方去找。而他的情感、行为,我是在找跟我自己相近的地方,比如说我遇到这种事会怎么样?然后他这样了,我能不能理解?”
认真的思索,强大的共情,用心的琢磨,适度的想象,让黄轩自由地游走于各个角色之间。他形容每个人就像一个调色板,选取自身颜色与角色最近的部分并将其放大,就能在相对的差异中把握角色的多层次。“一个人的性格性情都是复杂多变的,就像一个色盘会有多种颜色。接到角色以后,在自己的性格色盘里去找跟他相近的颜色,或是用需要的颜色去调和,能感受到的地方直接拿过来用,过火的收一点,就是这样。”记者 殷茵
毕业季,一个梦想开始的时节。
徜徉在校园的韩素娟,和许多即将毕业的学生一样,对读了3年的大学恋恋不舍,怀揣着几分忐忑,还在努力寻找着一个叫“梦想”的诗和远方。
其实,母亲早已给女儿做好了“顶层设计”,让从小就整天跟着哥哥打打杀杀的“女汉子”,回归小鸟依人的角色。
似乎,韩素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她在一所大医院找到了一份护士的工作,每天都可以用高跟鞋踩着悠扬的旋律,让秀发与长裙共舞。
像风一样就要从校园不长的主干道飘过,这时候一声吆喝追赶上了韩素娟的脚步。校园里不知什么时候冒出了一个招兵站。充满阳刚之气的召唤,在一个曾经的“女汉子”心底掀起了涟漪。
招兵,招的还是海军。蓝天、白云、大海、椰树……瞬间就塞满了韩素娟的脑海,这不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诗和远方么?她没有与母亲商量,就非常坚定地作出了一个足以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定:报名参军。
新兵连,南海边。立正稍息、瞄准射击、整理内务……火热的军营一点点融化了一个学生的青涩,塑造了一个合格军人的雏形。3个月的锻造,对许多女孩子来说,有点单调枯燥甚至残酷,但对韩素娟来说则有点“正中下怀”,好似回到了没有性别差异的少年时代。
韩素娟的新兵班长来自海军陆战队,是一个响当当的“霸王花”,女兵们在背后都叫她“小强班长”。小强班长有一股“打不死的精神”,还有一种让韩素娟佩服的人格魅力。小强班长经常给她们讲一个朴素的道理:训练场上多流汗,到了战场上才能少流血。
新兵训练结束,小强班长问韩素娟:愿不愿意跟我去海军陆战队?韩素娟几乎没有犹豫,就点点头,做出了一个让周围人惊讶的选择。
即使有了充足的思想准备,陆战队员训练的艰苦性和残酷性,还是大大出乎韩素娟的意料。战争从未让女人走开,和男兵一样,女战士要学会一个单兵陆战队员应有的十八般武艺。这还远远不够,还要像特战队员一样,下海要会潜水,上天要会跳伞。总之,各式极限训练是变着花样来,要你成为三栖战士:在陆上成为猛虎,在海上成为蛟龙,在天空成为雄鹰。
训练再艰苦,韩素娟都能接受。难以接受也最难忘的,是一次受到刺激。
一次海训期间,驻地政府来部队慰问,韩素娟奉命去打扫女厕所。一位地方漂亮的小姐姐如厕,与韩素娟打了一个照面,就尖叫一声从厕所里跑了出去。受到惊吓的小姐姐,见到连队首长劈头就是一句质问:为什么女厕所里还有男兵啊?
短发、迷彩服再加上黝黑的脸庞,这是陆战队男兵女兵的标配,不仔细看差别还真不大。小姐姐受到惊吓,韩素娟受到了刺激,泪水悄悄夺眶而出。她忘记了自己多长时间没有照镜子、抹口红,又有多长时间没有踩高跟鞋穿裙子,昔日的一头秀发,也只有在梦中才能相见……
二
从考上军校到毕业,山城的麻辣烫还没有回过味来,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数年的军营生活磨掉了韩素娟的许多棱角,“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倔强却顽强地潜藏在她的心底。军校毕业,本可以分到通信、医疗等更适合女孩子工作的岗位,韩素娟却又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选择:去某潜艇支队!
韩素娟选择的潜艇部队,刚刚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支潜艇部队的372潜艇在执行实战化紧急拉动和战备远航训练中,突遇重大险情,全艇官兵舍生忘死奋力排险,成功化险为夷,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潜艇史上的奇迹。中央军委授予了372潜艇“践行强军目标模范艇”的荣誉称号。
在我军,潜艇是唯一尚未对女兵开放的禁地。来到潜艇部队后,韩素娟去潜艇当“龙宫宫女”遨游大海的梦想破灭了。她头一回体会到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冷酷无情,比做200个俯卧撑难受多了。
那些日子有点让韩素娟“不堪回首”。她坦承,自从参军来到部队后,就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定位”。
在潜艇部队只能“敲边鼓”的韩素娟,倒是把岸勤工作做得风生水起,把“配角”干出了“主角”的境界。比如,四会教员竞赛她拿了第一,支队晚会主持人非他莫属,军营小广播少不了她柔美的声音,小品中的主角不能没有她,运动会上的金牌或者银牌也常常挂在她的胸前……
2018年的夏天,还在寻找定位的韩素娟被支队“定位”在了支队勤务连指导员的位置上。全连100多号兵,除了副连长是女的外,全是男兵。很快,能与她相依为命的女副连长调走了,韩素娟最后在男兵连成了硕果仅存的“一枝花”,一个现代版的女“洪常青”。
吸取在陆战队让人受到惊吓的教训,来男兵连任职的第一天,韩素娟就给全连官兵下达了一条特殊的“军纪”:在我值班的时候,全体官兵都得着体能训练服就寝。
这好理解,连首长晚上都要查铺查哨,女指导员不愿看到不想看到的场景。
“军纪”颁布了,“惊吓”还是发生了。一天傍晚,一名男兵洗完澡,按照惯例穿着裤衩拿着一只黄脸盆就从盥洗室出来了。没想到一拐弯,迎面正碰上了韩素娟。
第二天,韩素娟给全连官兵下达了一个加强版的“军纪”:只要在营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着装都要保证遇见我不受到惊吓。打那以后,韩素娟就再也没有遇见晃荡的黄脸盆了。
生活中的“错位”都不是难事,难的是怕发生在工作中的“错位”。男兵连的女指导员如何与男连长配合好,是韩素娟到勤务连任职第一天就思考的问题。在她的心目中,男连长应该唱黑脸,她来唱红脸。韩素娟还立下了一个决心,要在男兵连做大家的“知心姐姐”。
现实中的“骨感”总是与韩素娟不期而遇。男连长是一个温文尔雅、慢条斯理的文科男。遇事总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性格泼辣、风风火火的韩素娟截然相反。有谁犯了错,韩素娟上去就是一顿不讲情面的批评。于是,在勤务连,常常是韩素娟唱黑脸,男连长唱红脸。
慈不掌兵。没有一点狠劲如何能带出嗷嗷叫的兵?
三
一年之后,潜艇支队给勤务连的两位连首长重新定了个位:任命韩素娟为连长,男连长改任指导员。
女连长一上任,男兵们就感受到了一股“杀气”。每次出早操,勤务连总有几个磨磨叽叽的兵迟到。而且迟到的理由五花八门,有说没听到哨声的,有说头天晚上加班的……韩素娟不给大家讲道理,也不讲什么条件。她带操的第一天就下了一道必杀令:凡迟到者,早操结束后加练跑一圈;第二天,凡迟到者加练跑两圈;第三天,加练跑三圈,以此类推,不断加码。
当加练跑增加到第四圈的时候,勤务连的早操就再也没人迟到了。
“这个女连长怎么这么凶啊!”男兵感受到了女连长的狠劲。随着时间的推移,男兵们发现韩素娟带兵练兵还真有两把刷子。
一个入伍两年的上等兵,体能成绩上不去,找到了女连长。韩素娟上来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真给我丢人!”
韩素娟把上等兵训了一顿之后,给了他三个提高体能成绩的“秘诀”。按照女连长传授的练法,这个上等兵的体能成绩噌噌地往上涨。
勤务连警卫排的擒拿格斗水平太“菜”了,快成了女连长的一块心病。不知道自己有多“菜”的男兵们,都希望从陆战队练出来的女连长能来警卫排露一手,看看谁能灭了谁的“威风”。韩素娟没有正面去硬扛,她深知自己在男兵面前体能和力量处在下风,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抗,也无法真正提高他们的格斗水平。
突然有一天,警卫排的男兵发现女连长领来了几位擒拿格斗的高手。原来,特战旅在支队附近驻训,韩素娟想办法请来了几位教官。目的并不是想灭谁的威风,只想提高警卫排的战斗力。在外教的一番严格训练之后,警卫排的格斗水平总算入了女连长的法眼,韩素娟的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渐渐的,男兵们发现被韩素娟训一顿,可能是好事的开始,对她也就有了敬畏之心。
当连长以来,韩素娟最得意的事情,就是率领全连男兵在支队举行的运动会上夺得了综合成绩第一名。据称,这是支队勤务连有史以来第一次夺冠。
问她领着一帮男兵夺冠有什么秘诀,韩素娟的回答也干脆:就是不想让人看女连长的笑话!
对自己连队的女连长,男兵们的评价五花八门。有的说,女连长看上去风风火火,有时候还大大咧咧,其实心挺细的。有的说,女连长有时看上去很凶,但是有一副热心肠。还有的说,别看女连长有时候很愣,其实她是“诡计多端”,否则怎么能摆平那一百多号男兵呀……甭管大伙儿对她是如何评价的,年底支队来连队搞测评,勤务连全体男兵给女连长打出了96的高分。
四
不爱在微信发朋友圈的韩素娟,有一天在朋友圈发了一个“官宣”:小哥哥终于“配发”到位了!
关心也关注韩素娟的战友们,几乎都在奔走相告:喜讯!女连长终于公布了她的恋情。
女连长的男朋友是隔壁部队的一位男连长,名叫夏硕阳。巧的是“专业”与韩素娟非常对口,都是勤务连的连长。
仪表堂堂的大个夏硕阳有几分腼腆,脸被南海的阳光晒得黝黑。这也不禁使人产生联想:喜欢唱黑脸的女连长,是不是对晒得比自己还要黑的小伙子情有独钟啊!
夏硕阳说,11月27日是我的生日,女朋友是在用很特别的方式祝贺我的生日。如此看来,女连长的心不仅比男连长的心要细,而且充满了浪漫。
两个人离得不远,见面时间却很少。特别是今年的疫情期间,正赶上指导员休假,连队只有韩素娟一个人顶在岗位上。夏硕阳说自己带的兵比韩素娟少多了,还觉得有点累。可韩素娟从不喊累。夏硕阳除了心疼,就是暗暗的佩服。
女连长和男连长见面时都爱说些什么?夏硕阳哈哈一笑说,我们见面50分钟,有40分钟是在谈工作,因为都是勤务连的连长嘛,专业对口,工作类似。
说起这段军恋,夏硕阳倒是大大方方披露了不少“秘密”。他说,在女连长面前,我更愿意当一个指导员。时不时,夏硕阳会给韩素娟送上化妆品、坚果等小礼物。七夕那天,男连长给女连长送上了一条心仪已久的长裙,使得温柔清爽的海风有了一丝丝的甜蜜。
谁也没想到,夏硕阳的恋爱攻略,一不留神成了韩素娟的工作秘笈。
有一天,一位已婚士官满脸愁云地找到韩素娟,说最近媳妇怎么看他也不顺眼,思前想后,找不到问题出在哪儿。
听完老班长的述说,韩素娟分析道:媳妇不数落你才是最危险的,看你不顺眼说明心里还有你。
分析完原因之后,韩素娟给老班长出了一个主意:媳妇拖家带口的不容易,把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去买一件媳妇曾经念叨的心仪之物,作为礼物送给她。这个时候你媳妇需要的不是你的表白,需要的是你的行动和温暖。
女人的心思其实都是相似的。老班长当然不知道女连长传授的这道秘笈从何而来,只知道被他原汁原味地拿去试过之后,家里的阴天很快转为多云。
潮涨潮又落,春去春又来,南海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两个相距不远的勤务连,都希望女连长和男连长,能早日结出甜蜜的爱情果实,写下一段激情澎湃的军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