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久没有喝过一点点了?
曾经,这些初代奶茶还是大家的最爱,不知不觉地,这些品牌好像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为什么我们不喝了呢?是品牌不行,还是产品不行的原因?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近半年来,#为什么人们不爱喝「1点点」了# #「1点点」正在退出奶茶界##「1点点」回应倒闭传闻#等话题冲上热搜。
而从我们直观的感受来看,当年的奶茶初代网红,是真的不火了。
「1点点」并非个例。曾经的麦片网红、微醺网红、烘焙网红,也皆未逃过顶流陨落的宿命。
为什么?这背后可能是一个品牌问题。
01 品牌靠什么持续增长?
人文社科的问题,往往是开放式问题,没有1+1=2这种绝对答案。
当我们问“品牌靠什么持续增长”时,说4P理论毫不过时,讲5A模型同样靠谱。但在研究多种品牌理论之后,我觉得有两个核心因素必不可少,那就是产品和用户。
商业模式画布告诉我们,品牌其实是在做两件事情,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将其具象化,就是做产品然后卖给用户。
用户是这样想的吗?其实差不多。每一次消费,用户其实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去雇佣品牌的产品。
为此,《传神文案》作者空手也曾提出一个公式,品牌=产品+用户。他发现品牌塑造大多都是围绕在“产品”和“用户”两个因子上,无非是有些重产品,有些重用户。
星巴克的初期阶段,就是“重产品”。
当时星巴克的领导者想把一杯咖啡从50美分卖到5美元,涨了10倍。怎么做?他们在咖啡杯外壁写上5美元,然后头脑风暴:我们需要往杯子里加入什么东西,才能让这个价格对用户来说物有所值?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为了让人们乐意花5美元购买一杯咖啡,他们把咖啡厅装修更舒适优雅,不仅有皮沙发,还有熊熊燃烧的壁炉。他们还提供数十种咖啡,你点单后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做好。
lululemon就更“重用户”。一直以来,lululemon都会免费为用户提供瑜伽培训或组织活动。
2013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lululemon只开了一家展厅。当时这个品牌在北京和上海搭建了不卖产品的展示空间,并且组建小型社区团队与用户形成连接,建立关系。
直到3年之后,lululemon才开正式门店,并且接连在上海、北京开出3家。
美国著名营销专家罗宾·刘易斯将这一品牌运营成为“打造共同记忆”。他说,lululemon成功的一大关键在于,努力创造顾客与品牌的共同回忆。
星巴克和lululemon的案例告诉我们,品牌就像一架天平,品牌塑造则是在产品和用户之间来回摇摆。
02 什么拖累了「1点点」?
品牌靠什么持续增长?产品和用户。
用术语来说,是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用户全生命周期管理。作为一代奶茶顶流的「1点点」,而下式微,症结可能就在于此。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有两点:第一是尽可能延长战略单品的生命周期;第二是探索下一个大单品,实现新品打爆叠加。
10多年前,粉剂冲调的奶茶大行其道,「1点点」用当天熬制的茶汤、现煮的珍珠,以现泡奶茶成为当时的新式茶饮。四季奶青,则是代表性战略单品。
当时还没有黄牛排队,但买一杯「1点点」同样需要等上几个小时。
但很遗憾,到2016年前后,这个行业又开始出现了一堆新的“新式茶饮”。包括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推出了区别于现泡奶茶的鲜果茶。
此时的「1点点」还是惯性生长,甚至旗下的经典奶茶系列还照旧添加植脂末。
战略单品生命力消退,但「1点点」并没有花费过多的精力去探索下一个大单品。半熟财经就曾援引数据表示,2022年前三季度,饮品行业单个品牌的季度新品平均11款,但「1点点」全年仅有7款。
再往前追溯,这个品牌2018年上新0款、2019年上新1款、2020年上新3款、2021年上新4款。
可见,「1点点」没怎么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
用户全生命周期管理也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是尽可能吸引更多的新用户;第二是延长老用户生命周期,提升复购和新客转化。
作为非刚需消费品,奶茶吸引新用户惯用的玩法是跨界联名引流。瑞幸咖啡×贵州茅台、喜茶×FENDI、奈雪×薄盒(范特西),随便列举一下当下火热的品牌,都能拿出联名代表作。
「1点点」也有联名。去年官方辟谣倒闭之后,其就宣布与《和平精英》联名活动。
可惜这场联名活动并没有砸出多少水花。《潇湘晨报》当时的报道称,「1点点」联名活动的官宣微博下,评论才32条,点赞也仅有63个。
奶茶行业还有一个兼具拉新、留存、复购的核心手段,那就是推新。正如上文所言,「1点点」同样做的很拉胯,在喜茶、奈雪一度掀起小众水果内卷之争时,「点门信徒」都在为它着急。
2023年,「1点点」出现了明显的改善,推出了银耳奶茶、玫瑰奶乌等创新产品,近乎月月有新品。但从整个奶茶行业来说,热战场已经从上新转移到了其他地方,比如茶百道降糖、喜茶推出“新茶饮专用真牛乳”、霸王茶姬公开产品配方信息……
在商业竞争上,「1点点」总是慢半拍,那么支撑它增长的就只剩下满腔情怀的「点门信徒」了。
「点门信徒」应该是「1点点」重回顶流的关键。情怀驱使他们留下,这给予「1点点」更大的时间窗口去追赶时代。
这也是所有初代网红的机会。一个高势能品牌不是用户高认知,而是用户高情感。从时间先发优势来说,初代网红能够积累更多的高情感用户。
03 死亡摇摆的症结是什么?
为什么「1点点」在“产品—用户”的坐标系中不尽人意?
换一个方式来问,品牌天平为什么会出现死亡摇摆?肯定是支点不稳。
对于品牌天平支点的讨论,我与多位营销领域的老师讨论过。有人觉得是品类,就像「1点点」的陨落,直接原因是现泡奶茶品类不受欢迎;也有人觉得是组织,「1点点」商业行为总慢半拍离不开组织决策和行动力。
抽象化,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阀门。如果将这些问题抽象来看,其实是讨论的是效率问题。
商业的本质就是效率。经济学概念说,个别劳动生产率大于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生产者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1点点」一切的问题,其实都是品牌效率低于同行。而品牌效率重塑,也有两个点,即前GE中国VP许正提出的商业模式创新和运营模式再造。
一旦找到一个颠覆性的商业模式,那么品牌效率将得到维度的提升,一如酒店行业的Airbnb模式、剃须刀领域的吉列模式。
如果再接地气点,奶茶行业从坐商的堂食消费到外卖,也是一个一种重塑渠道通路的模式创新。但很多人不明白,部分城市的「1点点」需要20元的外卖起送费。
有个好笑的故事是,有用户为了达到外卖起送条件,额外加购了6个保温袋凑单。这算得上「点门信徒」Plus了吧。
而在同一个商业模式之下,品牌比拼的其实还是运营效率。
为了提升供应链效率,茶百道和霸王茶姬两个竞争对手牵着小手合资开了一家公司;为了提升原材料配送效率,古茗就连门店布局也刻意要求地域加密,97%门店可以做到的冷链两日一配。
「1点点」做了什么?多家媒体报道,这个品牌甚至目前连自建工厂都没有。这样一来,我们有理由怀疑,「1点点」在研发、品控、推新等后续一系列市场动作的效率都不比同行。
还有一个细节,可以看出「1点点」的运营效率问题。
一位知乎网友就表示,一般奶茶行业为了提升效率,操作台都是“一字型”排列,工具设备都在一条线上,这样就能快速出单,一般制作时间在45秒左右。而「1点点」的吧台是“L型”,操作区域大、制作工具分散、员工动点多,制作时间延长到了2-3分钟。
但从整个商业史来说,「1点点」其实是幸运的。作为顶流的陨落,外界已经为「1点点」找到了诸多问题,这远比当年诺基亚“没错但输”好得多。
毕竟截至2023年末,这个品牌在全国还有3000多家门店;且奶茶行业当下新进入门槛抬升,存量品牌淘汰赛还在继续——初代网红复出的机会还在。
重新定位、重新梳理产品线、重构组织保障体系,期待「1点点」重回TOP阵营。
参考文献:
[1]易澄. 露露柠檬别致营销[J]. 商界评论, 2017(4).
[2]毕晓普. 怎样卖龙虾[M].珠海出版社, 2010.
[3]罗艾敏,胡苗. 1点点:“过气网红”的困境与救赎[EB/OL]. 2023.半熟财经.
[4]空手.品牌与用户的生态位宽[EB/OL]. 2022.空手.
[5]李轩子. 从“顶流”到“查无此茶”,一点点到底怎么了?[N]. 潇湘晨报.
作者:黄晓军;公众号:鲸研品牌实验室(ID:JingyanLab)
本文由 @黄晓军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理饮品业30年的发展历程,容易产生一个困惑:如何评价1点点这个品牌?
它当然是个优秀的品牌,短短几年时间在大陆市场快速拓店,收割消费者口碑,20平左右的面积,开到哪里都有排队。
不管是单店加盟的管理模式、高性比的的产品优势,还是细节到吧台L型动线的设计、月型冰块的使用,都给行业带来很多灵感,并受到不少同行的研究和学习。
但另一方面,先于它规模化发展的CoCo都可、快乐柠檬,在谋求升级,跟上新的发展趋势;后于它出现的喜茶、奈雪的茶不断创新,引领新茶饮的风潮。
可以感受到一个信号:近1年来,1点点奶茶的热度在下降。或许,它正在面临“不进则退”的风险?
本文转载自咖门(ID:KamenClub)
产品好喝,还够用吗?
和很多奶茶店一样,1点点也是个靠产品口碑积累起来的品牌。四季奶青、冰淇淋红茶、红茶玛奇朵、柠檬养乐多……可以说,闭着眼睛点,都不会难喝,都是经典款。
但经典的另一面是一成不变,是缺乏创新。
消费客群正在以较快的速度向新生代转移,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对于他们来说,产品不仅要好喝,还要有新鲜感,要能够满足多方面的需求。
◎ 新的年轻消费者,对饮品的期待值在颠覆
我们发现,95后的消费者买奶茶可能要满足发朋友圈“炫耀”的需求,尝鲜打卡的需求,排队社交的需求,甚至一家新店仅靠杯子就能成为他们的谈资。
而1点点,稳定标准的输出不出错,也缺乏话题。可以说,在这个追求新鲜感的时代,产品上除了“隐藏菜单”,1点点再难找出其他热点了。
并且,“隐藏菜单”和产品好喝是1点点的优势,但不是1点点独有的优势。当同样好喝、更有记忆点的产品出现,就会存在被替代的可能。
因为1点点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仅维系在产品层面,这是个低门槛的弱关联。从产品维系转化为品牌链接,才更稳固。
◎ 完成从产品到品牌的晋升,图片源于一点点官网
即使新款iphone被吐槽创新不足,也不影响消费者对它的迷恋,这是品牌力创造的价值。
大品牌进行联名活动时,愿意选择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是看中了其背后的势能。这些品牌代表了新的生活方式、消费态度,是新锐的,有品牌价值的。
未来,当新兴品牌越来越多,消费者将不仅记挂口味,还会认logo。产品过硬是支撑一个品牌从0到1、打开市场的基础条件。而要把“1”立住,还需要1点点创造出更多属于品牌的价值。
性价比,会不会成为绊脚石?
15块左右/杯的产品,5年前看,1点点的价格不算低;5年后来说,这个价格一点不高。
新茶饮的出现,提升了茶饮业的整体价格水平,1点点的性价比优势更加凸显。
但有时候,“性价比”也是品牌为自己设置的困局,尤其在一个向上发展的行业中。
消费者对讲求“性价比”的品牌,习惯性带有价格敏感,稍有调价动作就会影响口碑和忠诚度。
产品价格集中在4~6块钱的蜜雪冰城,其畅销冰淇淋曾售价2元,上调到3元就会在消费者心中造成落差感。因为它不是涨了1元,而是涨了50%。价格越低,涨价的幅度就会显得越大。
◎ 性价比,一定程度上是双刃剑,图片源于微博@蜜雪冰城
把一杯产品卖过20块,不夸张地说,是茶饮产业的一次突破和升级。这意味着,品牌方可以在物料选择上,考虑更优质的产品,有更多的选择范围,创造更多样的产品,并留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从而保持永续的创造力。
1点点要想在产品上做出突破,尝试更多新鲜种类,首先面临的就是价格束缚,框定了更小的选择范围,难以放开手脚。
不做营销,就是最好的营销吗?
遍搜全网,被新茶饮品牌当作营销重地、一直在谋求升级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甚至最新兴起的互联网传播平台小红书、抖音,都搜不到1点点官方账号的影子。1点点也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媒体的采访。
更多被搜到的,是网友自发上传的隐藏菜单、打卡动态。以及各种山寨加盟网页、不实报道漫天飞,让居心不良的人士有空可钻。
一直以来,1点点都保持着这种不做营销的低调姿态。有人认为:1点点“从不做营销”,留给消费者的神秘性,其实是最好的营销方式。
但从数据上看,似乎并没有那么乐观。
搜索喜茶、1点点、CoCo都可微信指数,再分别搜索这3个品牌近半年、以及从2011年以来的百度指数,结果显示:1点点热度基本平稳,波峰较少,显示不出优势。
◎ 近90天微信指数
◎ 近半年微信指数,点开更清晰
◎ 2011年以来微信指数,点开更清晰
数据的呈现直接并且赤裸。指数值低,就表示品牌没有过话题度高的内容出现被关注和讨论,靠的都是自然流量。当然,这是1点点主动选择的结果。
只是在向上的通道里,在由卖产品到输出品牌的过程中,从奶茶店变成饮品企业的进程中,营销是品牌必须使用、且熟练掌握方法套路,并要将其控制的武器。而不是担心误伤,索性逃避不用。
显然,消费者是渴望1点点有动作的。每年推出一次新杯子,这对其他品牌再正常不过的行为,都会引来一波小小的震荡。
对1点点来说,不做营销,永远不是最好的营销,除非它能持续稳定。否则一旦出现危机,将更难以自拔。
结语
1点点是个优秀的奶茶品牌,但它正面临着不进则退的风险。
茶饮行业风云吊诡,没有哪个品牌能永远站在金字塔顶端。有时候,不需要做错什么,什么都不做就已经是在掉队了。
创新一旦停止,创业就无法继续。这是人类社会螺旋式攀升的驱动力,1点点概莫能外。
· end ·
统筹|段明珠 编辑|王梅梅 视觉|刘凯
内参热门
点击关键词,直达历史精选
小龙坎造节 | 如何避免被山寨|64家餐厅迎宾测评
呷哺2018财报|“黑店”不行了|如何做好熟客生意
年赚7000亿超市|海底捞首份年报|最能搞事火锅
商务合作:明明:18689669219(同微信)
宋宋:15801484702(同微信)
转载联系:首席小秘书 微信 neicanmishu
课程咨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