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的智慧餐厅的中餐和西餐烹饪、调制鸡尾酒工序都由机器人完成。用餐者在餐桌上扫二维码点单后,菜品会通过餐厅顶部的云轨系统运送到餐桌上方,随缆绳降落,悬停在人们面前,供其取用。智慧餐厅的主要设计人之一是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器人研究所博导。一起来看下吧!详见↓
智能机器人技术可以实现中餐烹饪的标准化,应用前景广阔。
就餐人员在冬奥会主媒体中心的智慧餐厅体验送餐服务
冬奥会智慧餐厅机器人烹饪水平不亚于优秀厨师
胡辣鸡块、干炒牛河、蒜蓉西兰花……在冬奥会的智慧餐厅,机器人烹饪的各式菜肴已让先期抵达的记者赞不绝口。智慧餐厅供应的中餐可分为蒸菜、炒菜、煮菜、砂锅四大类,各司其职的中餐烹饪机器人接受过长期实践检验,烹饪水平不亚于优秀厨师。智慧餐厅还供应牛肉汉堡、炸薯条等西餐。
除了可透过玻璃看到的烹饪机器人,智慧餐厅还包含后厨物流运输系统和信息控制系统。在餐厅的中央厨房,有多种针对肉类和蔬菜的食材智能加工设备,它们完成自动或半自动加工后,单臂和双臂协作机器人会将加工好的食材取出,放入锅具,开始按照程序自动烹饪。在整个物流、加工和烹饪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很少,智慧餐厅的食品安全系数非常高,也为疫情防控加了一道防火墙。
< class="pgc-img">>就餐人员在冬奥会主媒体中心的智慧餐厅观看机器人烹饪
这个餐厅是按照标准化、模块化原则设计的,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如今,借助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这个国际化传媒平台,烹饪机器人有望得到更多的推广应用。
让机器人学会翻锅和火候控制
中国烹饪文化博大精深,煎、炒、烹、炸、煮……这些工艺都能由机器人完成吗?中餐烹饪机器人设计的关键是锅具运动和火候控制,尤其是锅具运动,它是烹饪机器人的核心。通过对厨师灶上动作的深入研究,提炼出了锅具的各种标准化运动,如“晃锅”可分解为圆周、直线运动的组合。
在晃、颠、划、翻、推、拉、扬、淋等各种锅具运动中,机器人最难模仿的是“大翻”。这道工艺是为了对食材进行均匀加热,厨师操作锅具做近似抛物线的变速运动,让食材上抛、翻转、下落。
火候控制方面,开发了双压强火力控制系统和火候视觉模块。前者能精确控制常压燃烧器的热负荷,这是实现火力控制数字化和标准化的关键;后者基于机器视觉技术,能实时监测食材的色泽饱和度等状态,并据此调节火力强度和烹饪时间。通过火候模糊随动控制,双压强火力控制系统与火候视觉模块协同运行,让菜肴出品稳定性强、色泽和口感保持一致。
把大师技艺转化为机器人程序
这些中餐烹饪机器人问世以来,已应用于餐厅和单位食堂。它们能实现中餐烹饪的标准化,节省人力成本,由于“无人化”操作还能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机器人也有助于传承中国烹饪文化。记录大师们的烹饪配料、灶上动作和火候把控,再把标准化记录转化为机器人控制程序,复制、传承大师的烹饪技艺。
不久的将来,机器人烹饪的标准化中华美食有望通过外卖,进入千家万户。
步周二宣布,其UberEats业务正在与三菱电机和送货机器人公司Cartken合作,将于日本开始使用自动驾驶机器人运送食物。
据两家公司称,人行道机器人送餐服务将于3月底在东京的部分地区开始,此次计划标志着UberEats和Cartken的最新合作。UberEats表示,日本将是其自动送餐业务的第一个国际站点,迄今为止,该业务仅限于美国的几个城市,此前,UberEats和Cartken在迈阿密和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提供了人行道机器人送餐服务。
据了解,Cartken公司于2019年在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成立,创始人是前谷歌员工。其“C型”机器人利用人工智能导航周围环境,速度接近人类步行速度,将组成日本的机器人快递车队。两家公司表示,三菱电机将负责监督运营。
Cartken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AnjaliJinda lNaik在一份声明中说:“这次合作标志着在重新定义食品配送的未来方面取得了飞跃性进展,使日本消费者更容易获得可持续的食品配送服务。”
此外,UberEats还与机器人公司Motional、Nuro和ServeRobotics合作,在美国其他城市试点了自动送餐服务。
本文源自智通财经
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北京冬奥会的科技范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其中主媒体中心的无人智慧餐厅,不仅吸引眼球、更留住人们的胃口。
在冬奥会智慧餐厅中餐区,美食大多“从天而降”。通过上方的机械化轨道自动送达对应的餐桌。其中饺子、宫保鸡丁、煲仔饭等美食都是热门选项。
就餐人员:菜很好吃,特别棒。火候正合适,香脆可口。
除了地道中国菜,机器人大厨还可以制作汉堡、披萨、鸡尾酒等多种类型菜肴。起锅、炒制、调味、装盘等环节自动完成,用料比例和烹煮时长都有严格的限制,不少用餐的消费者表示机器人大厨水平不亚于人工厨师。
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运行团队服务商副经理 杨庭婷:这个区域是没有厨师的,都是靠智能设备、炒锅自动烹饪。减少了防疫的接触。
据了解,智慧餐厅配备了120台制餐机器人,24小时待命,可同时服务数千人。
就餐人员:边吃边看机器炒菜送餐,太有趣了。
不仅是在冬奥餐厅,北京的一些街头巷尾也在近期出现了无人炒菜餐车的身影。车内的机器人大厨可以制作五百余种家常菜,定期更新菜谱供消费者选择。餐食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搭配,价格大多在十五元左右。此外,还会随车供应干果零食来满足更多消费需求。
北京公交集团无人餐车项目负责人 单志恒:我们现在已经投放了2辆车,一个作为固定的网点服务。同时我们还有一些储备车辆,哪里有需要,我们随时就可以把车开到场地里去。2022年在全北京投放100辆这样的一个智能餐车。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 王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