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万唤始出来,娃哈哈奶茶店终于要开卖了——
昨天,娃哈哈 (太平门直街)福利群里发出消息,筹备了38天,这家奶茶店今天终于要开始试营业了。
9:55,杭州吃货大P来到太平门直街的现场的时候。想象中人山人海的壮观排队场面并没有出现,但是三三两两的还是有人排队哦。
第一位客人九点半就到了,而且一口气买了6杯,共计108元。说是买给老婆大人的,还给大p看了满满的“现场指挥买奶茶”的聊天记录,嘎嘎热的天,实名羡慕呀!
“欢迎光临娃哈哈”
“分享营养,分享好茶”
点单的时候,店里的营业员会热情的给你介绍产品,目前店里只卖3个系列的产品。分别是AD波波冰系列、乳酸钙奶系列和女孩子最爱的奶茶系列。
目前店里面有8个服务员在马不停蹄的制作奶茶,新手上路,点单的时候,服务员小姐姐也会特别提示你,大概一杯奶茶需要等待15分钟左右。
店员忙碌制作茶饮
等待的顾客
起初,有些顾客都是四杯四杯买回去,跟大家分享。随着闻讯而来的人越来越多,目前店里每人限购两杯。其中有一个顾客是在周边上学的学生,她说自己小时候也是喝AD钙奶长大的,然而自己妈妈前两天就跟她说娃哈哈奶茶这周要开门了,刚好今天出门,碰到店里试营业,就买两杯回去一起喝喝。
“口感不错”“是小时候的味道”现场大家对娃哈哈奶茶的饮品都是给出了类似的评价。
大P也点了一杯可以算是娃哈哈奶茶专属的饮品“AD八宝波波冰“,就是娃哈哈特色AD钙奶加上招牌八宝粥的融合产品,饮品上面还温馨提示“喝前搅拌”
喝了之后,确实是小时候那AD钙奶的味道,酸酸甜甜的。相信娃哈哈奶茶会在自己的发源地站稳脚跟的。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源:乌鲁木齐晚报
2月21日,李燕双(左)在店里为顾客点单。
乌鲁木齐晚报讯(记者史传芝摄影报道)2月21日,李燕双来到位于红旗路上的店里,尝尝饮品的味道、提提意见,“这是我们品牌在乌鲁木齐营业的第一家店,必须做出最纯正的味道。”
“这里不仅市场好,也很有人情味,很温暖。过年的时候,党和政府给我们送了新春‘大礼包’,创业的政策也越来越好。”李燕双说。
李燕双还通过新闻关注到,乌鲁木齐今年会实施创业扶持工程,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推动非本市户籍的外来人员与本市创业者享受同等创业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他准备具体了解一下,如果符合条件,他就申请创业补贴、房租补贴等。
36岁的李燕双,16年前从湖北来到乌鲁木齐。高考落榜的他帮着亲戚看店,卖文体用品。
“乌鲁木齐是一座有包容力的城市,这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大家都相处得特别好。”李燕双说,他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也交到很多各民族的好朋友。
李燕双跟着亲戚干了几年,就琢磨自己开店,他从小做起,开了一家奶茶店。
为了做好,李燕双到广东、上海等地学做新口味饮品,回到乌鲁木齐开拓市场,慢慢开始主营各种饮品原料、设备供应。
“乌鲁木齐的创业氛围越来越浓,创业环境也越来越好,创业的越来越多,很多想要开店的新手来咨询进货的事,我会给他们做开店指导。”李燕双说,他经常出去参加展会,学习专业的知识,也越来越了解市场,越来越看好乌鲁木齐市场。
“我要在这里好好干,干出个样。”李燕双说,“做一个品牌”的想法也越来越清晰。
现在奶茶店特别多,怎么做才能有自己的特色?他遇上了千杯淬的创始人,加盟了这个品牌,做了新疆代理。“他们给很多大品牌做技术培训,饮品大部分选用新鲜食材,我认可它的新鲜、健康、味道好。”李燕双说,接触奶茶行业12年,第一家品牌店营业了,还有几家正在规划中,他相信自己的事业会越做越好,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亲情连线
连线人:李祥荣(姑姑)
连线时间:2月21日
连线方式:电话
小双,新店开业了,生意咋样?
今年过年你们都没回来,你爸你妈都到你那里过年了,他们都说挺好的,什么都不缺,在那里非常习惯。
我侄子是越来越能干了,生意也越做越好了,有时间我也要去乌鲁木齐看看你。
(记者史传芝)
芋泥啵啵绿茶需要中杯还是大杯?帮你做五分糖可以吗?去冰或者少冰?”
“大杯,五分糖,去冰。”
“好的,还需要什么吗?”
“还要一份静冈抹茶,加一个啵啵,去冰。”
4月14日10点30分,在武昌区中北路同成富苑一带一路美食城,一家面积13平方米的茶百道小店内,3名店员忙得团团转,打单、做奶茶、刨冰。人气奶茶、新鲜水果茶、鲜茶拿铁、鲜茶玛奇朵……五颜六色的茶水饮品不断有线上线下的顾客点单。
“今天是疫情发生以来第一次出门,出来逛街觅食,心里最惦记的就是这杯奶茶。”一个打扮潮流的黎姓00后大学生和朋友正在店门口点单等待。
22岁的店员陈浪迅速接过店内墙上粘贴的订单,在杯中倒入煮沸的纯净水,加入绿茶、淡奶油、芋泥等食材,放入适当糖分后搅拌,不到2分钟,一杯芋泥啵啵绿茶便做好了。对于从高中开始就在各种奶茶店兼职的陈浪来说,店内20多个饮料品种的制作,他都得心应手。
这家茶百道店的店长名叫范勇琦,25岁,荆门人。去年6月份,刚从汉口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的他,想要自主创业,便联系上成都茶百道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租下一带一路美食城的门店,开了这家奶茶店。
“武汉一共有50多家茶百道店,全是像我一样的加盟小店。本来打算过年只停业7天,没想到疫情会持续这么久。”范勇琦告诉记者,疫情发生后,他的店铺停业两个多月,期间备了一星期的鲜果、奶昔等原材料都坏了,所幸损失不大。4月2日,店铺开门营业,6名90后员工全部到岗,刚开始只做外卖,现在线上线下都做。
“饿了么9号,饿了么11、12、13号,美团3号……”采访之际,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不少美团、饿了么骑手过来取饮品外卖,不到半小时,墙上便贴满了订单。
“这还算少的,只有30多单,不到1000元。以前一进店就停不下来,一天营业额有1万多元,现在一天营业额才4000元-5000元。”店内员工李小龙介绍。
营业额虽然不比从前,但这位90后店长却十分乐观。“店铺一个月租金3万多,除掉员工工资、水电费、购买原材料的费用,还能维持不亏损的状态。”范勇琦介绍,疫情以来租户也没催交租金,内心还是非常感激。
“压力还是有的,但我们心态都很好。相信随着武汉慢慢复苏,店铺生意也会恢复到以前的水平。”范勇琦说。
店铺恢复营业,防疫也不能耽误。范勇琦介绍,店员上岗前,都要量体温、洗手、戴口罩。店内每天都会进行多次消毒,店前有消毒洗手液,外卖骑手和消费者都可以自取,过几天还会统一安排员工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做核酸检测。
临近中午,茶百道店所在的这条街上,生煎包、锅盔、卤味小吃等小店铺门口的顾客逐渐多了起来。在武汉工作的广东人胡先生,拿着一个锅盔,在茶百道店点了一杯金桔柠檬。
“天天吃饭吃腻了,锅盔不是湖北的特产嘛,特地买来尝一尝,顺便买杯饮料解渴。”胡先生告诉记者,他从青山区坐地铁过来,本来想来逛街买两条裤子,但常买的那家店还没开门,所以顺便买个小吃当午饭。
在同成富苑前方的楚汉路上,书亦烧仙草、1點點、coco都可、吾饮良品等饮品店门口,都有外卖小哥取饮品,或者零星顾客点单。
奶茶小店虽小,对于经营者来说,是赖以生存的基石;对于消费者来说,两个多月没品尝的熟悉味道,又回来了。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左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