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在广东深圳,一家饮品店推出了一款价值1000元一杯的橄榄枝,消息一出,立刻引发网友热议,还有不少网友跑到店里去询问为何价格这么高。22日,这家奶茶店正式回应了网友们的疑问。
< class="pgc-img">>
奶茶店称这杯1000元的饮料,不是奶茶,而是橄榄枝。原料的进价就要八百多元一斤,制作时长更是长达三个小时。奶茶里面的橄榄的年份、品种都是比较高端的。连装饮料用的杯子都是450ml的镇店之宝金色杯子。从原材料和制作时长上证明了这杯饮料的价值确实不低。而且这杯饮料本身也是明码标价的,不存在欺骗客人的说法。
关于网友戏称这是应聘界的爱马仕这一说法,店员无奈表示,不知为什么会突然在网络上走红,已经销售了一段时间,不过销售量并不大,一个月下来,大概售出三瓶。
其实高价的饮料在一些特定的场合都是不少见的,这一次之所以在网络上走红,也是因为它出现在了大众消费的场所,均价二十几的奶茶店里出现了千元的天价饮品,确实是一种不小的冲击。
家好,我是魔王君。一个持续优质内容的创作者,专注底层逻辑看懂赚钱的本质真相。点击右上方“关注”,定期为大家分享有价值的干货、商业思维逻辑以及赚钱的那些事。码字不易,打赏随意。
「一杯1000元的橄榄汁」
< class="pgc-img">>记得前些时候,深圳的一家饮品店以一杯奶茶1000元上了热搜,后面店家的解释,该售价1000元的饮品不是奶茶,是橄榄汁,因原材料橄榄需800元一斤,所以售价比较贵,而且由于制作时间较长,顾客一般还需要提前2个小时预约。
市民一反馈:饮品界的爱马仕,奶茶不是你想喝就能喝。
市民二反馈:味道还可以,但是感觉不值这个价。
市民三反馈:如果明码标价,觉得贵不买就是了,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市民四反馈:成功得又一次被无情的资本家鄙视了。
而据店员的所述,这一杯橄榄汁,他们店的月销售量不超过3杯。
看来,还是有人愿意为此买单的。
「1000元一杯的橄榄汁背后的价格定位」
诚然,如商家的解释,橄榄的进价是比较贵的,也就是在原材料的选择上,这显然不是一杯正常的奶茶店该有的选择。
更何况如店员所说的,一个月卖不到3杯,市场反响显然也并不热烈。
那商家是脑门进水了吗?非要如此标新立异?这不符合商人精明的人设啊!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来看一下饮品界另一个标杆星巴克,如果去那边柜台会发现摆放了一些价格昂贵的「矿泉水」,一瓶的售价为20多人民币,而星巴克的咖啡价格都是在20-40元上下。
< class="pgc-img">>所以作为饮品界的行业巨头,星巴克也是脑门抽风了吗?因为即使前来帮衬生意的白领都不会消费这样的「矿泉水」,这是喝了能升仙还是怎么着?
精明的消费者实质上也分析出了其中的猫腻,因为这些「矿泉水」根本不是拿来卖的,而是给你看的。
「矿泉水」与咖啡形成了价格对比,让消费者形成了一个心理印象,一瓶水都卖20多了,20-40元的咖啡还算贵吗?。所以,矿泉水在这里起到的作用只是个陪衬,商家并不指望靠它来赚钱,而是用它来带动咖啡的销量。
因此,商家的本意就昭然若出了,他的本意也不在一个月能卖出多少杯橄榄汁,而在于带动其线下产品的售价。
「饮品界的价格分类」
市场的竞争一直都很激烈,特别受广大群众所爱的奶茶,基本一条街走下来都不会少于七八家,这里的市场竞争残酷程度不言而喻了。
如今的饮品界市场,单品价格在30元以上的高端市场,消费者都认奈雪、喜茶这样的茶饮店;中端市场则是由10-20元的一点点、益禾堂占据着主导位置;如今的低端市场就是由甜蜜蜜的蜜雪冰城靓丽抢占。
< class="pgc-img">>这意味着,如果你的消费人群分类比较模糊,那么就很难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
带有点地域特色的饮品店也都是不温不火,存在局限性,消费者尝鲜后兴致会锐减。一阵风刮过以后,店家要维持生存也很难,价格过高,人家有更好的选择。
因此,商家都是在绞尽脑汁让自己在消费者眼中有存在感,被消费者标签化。
要说竞争最激烈的,还属于饮品的中端市场,因为低端市场利润太薄,选品这一块就会大大受限制。高端市场如果没玩出花样也容易翻车,毕竟这些年来,消费者的价格界限还是比较清晰。
比如说你一杯柠檬茶,中低端市场都有商家在做,喝得人多,大家的价格界限很清晰,如果你价格跟大家都差不多,基本也不会有太多的存在感,价格高内心一对比就会选择忽略。
但是,你来一个「手打柠檬茶」,那效果又是不一样了,这样的推陈出新却能受到市场的追捧,因为没有了对比,所以定价权就把握在商家这里。
< class="pgc-img">>场就是诺贝尔得主「卡尼曼」所揭示的:人类的主观感受主要来自对比。
「锚定效应」
既然知道了消费者的主观感受来自于对比,商家因此在做产品价格定位的时候,就理解透了并运用了「锚定效应」。
沉锚效应,心理学名词,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沉锚效应普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一印象和先入为主是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
比如说,为什么蜜雪冰城会被标签化认定为价格低廉呢?诚然,蜜雪冰城也卖力于也在标榜自己价格低廉。
事实真得如此吗?
我仔细研究过蜜雪冰城的饮品单,实际上,除了两三款价格其实属于行业低之外,其它的饮品价格也不算太低。
< class="pgc-img">>也就是它的策略就是用第一印象来换取消费者价格低廉的好感印象,给自己带动其它饮品的销量。
这时候你就会理解星巴克摆矿泉水的做法了,也能理解为什么那家饮品店会去推出1000元一杯的橄榄汁。
也就是我们的先入为主的主观感受会干扰我们的判断,因此喝一杯三十多的咖啡不足为过,1000元一杯橄榄汁的店里消费个20多元的奶茶也是满足了。
「锚定效应」的影响是相互的,一旦标签被帖上,就很难撕下来,比如蜜雪冰城说我不干了,产品要全线涨价。那这个与以为标签相反,必定会受到消费者的反感。也即是成也标签,败也标签。
除非说其它茶饮店的同行都关门了,只要话语权在市场这边,那么标签与价格都是相互制约的。
再细看一下奈雪,它这种软欧包+茶饮的模式即是锚定了一种惬意的生活方式,潜意识里面是想传达一种格调高雅的小资情怀,大家都知道讲生活方式讲小资情怀都要人民币来铺垫的。
< class="pgc-img">>这意味着只要你接受了这种心理暗示,也就认同了其产品价格。
星巴克也是如此,颇有商务风格,很多白领在里面点杯咖啡,约着客户谈业务,甚至于有些人都把自己的电脑搬到店里来办公。
< class="pgc-img">>你再看麦当劳和肯德基,就很少看到这样的场面,这两家则是合家欢的模式。
出来了
大家伙在吃喝方面
真没亏待自己
近日
#三个月喝了近一千块的奶茶#
登上热搜,引发广泛讨论
“再这样下去会不会得糖尿病?”
“三个月喝了1000元的奶茶
如果10元的话平均一天一杯”
“奶茶喝着是快乐
但是长期喝就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大家还是要适量”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物质依赖科主治医师段炼
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刊文中表示
奶茶上瘾元凶就是咖啡因!
咖啡因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摄入后表现为提神、精力旺盛、思维活跃。若短时间内摄入咖啡因过量,可能导致烦躁、兴奋、失眠、脸红、尿液增加、胃肠紊乱、肌肉抽搐、思维涣散、心悸、心律失常的情况。
随着喝奶茶的时间越来越久
可能出现耐受性增加的情况
如果不增加喝奶茶的剂量或者次数
就达不到提神、兴奋等效果
长期喝奶茶一段时间后突然停用
可能会出现
如困倦、疲惫、头痛等戒断反应
严重时还会出现情绪低落或焦虑症状
另外
咖啡因对胃肠有刺激作用
有部分人可能会出现便秘
但此时只要来上一杯奶茶
上述问题“迎刃而解”
变得马上满血复活
注意!这就是咖啡因依赖
奶茶真的会让人“上瘾”!
我们可以通过减少饮用频率
和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减量
来减少咖啡因戒断反应
如果仍有困难和不适
建议寻求
物质依赖科专业医生的帮助
此外,你们知道吗?
有些新型毒品
也会通过奶茶包装迷惑消费者
你以为你喝的是奶茶
实际上是毒品!
△警方在现场缴获的伪装成“奶茶”的新型毒品
伪装指数:★★★★★
这种伪装成“奶茶”的新型毒品
一般为粉末状
即冲即饮,遇水即溶
其外包装与真正的奶茶极度相似
冲泡后也有奶茶香
但其中含有
冰毒、氯胺酮、摇头丸等成分
服用后
会让人极度亢奋,容易上瘾
长期饮用
会降低人体免疫系统功能
更严重的还会引起神经中毒反应
损害大脑、心脏、肾脏等
甚至导致死亡
这种“奶茶”外观
虽然与小包装普通奶茶
没有很大差别
但仔细观察会发现
这些“奶茶”包装制作粗糙
且没有基本成分和食用方法的说明
湖北禁毒提醒
奶茶香甜美味
但不要“贪杯”哦
若有人给你
来历不明的“奶茶粉”
可要多留个心眼
时刻警惕善伪装的毒品
(来源:湖北禁毒hbncc)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