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赵家镇上京村爱心食堂为5月过生日的老人们举办了集体生日会。
< class="pgc-img">>“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赵家镇党委书记俞燕和志愿者们齐声合唱生日歌,为在座的每位老人送上生日祝福。
< class="pgc-img">>听到要为村里老人过集体生日,赵家镇的乡贤们纷纷伸出援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老人们的关爱和祝福。
活动当天,赵家镇“爱心大餐帮帮团”成员何为群,带着他的团队为爱心食堂捐赠了25袋大米以及20盒“西子团圆饼”。
< class="pgc-img">>乡贤何海兵联系了巴邑火锅志愿者团队,他们自带食材,现场为老人们烹饪了两荤两素的美味午餐,并贴心地为每位老人配备牛奶和水果。
< class="pgc-img">>此次集体生日的蛋糕由上京村村干部陈颖亲手制作。她用心挑选食材,精心烘焙,为老人们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当老人们看到精美的蛋糕时,脸上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 class="pgc-img">>胡校初老人开心地说:“以前吃饭都是我和老伴两个人,冷冷清清的。现在好了,有这么多人陪我一起过生日,爱心食堂让我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和乐趣!”
报讯(记者 史娓超) “休战”了一个月的宁波“剁手党”们终于迎来了2019年最后一次“终极剁手”。和双十一不同,双十二除了买买买,重头戏其实是4个字“吃喝玩乐”。
12日零点一过,宁波的谢女士就开始在手机上各种“薅羊毛”。159.6元购288元的牛很鲜牛肉火锅双人套餐、158元购309元的炉喜日式锅物双人套餐,作为冬季火锅爱好者,谢女士快速入了2单。
“又给孩子买了印象城木马王国的游戏币套餐,鄞州万达的亮色日系美甲套餐只要34元,想都没想就买了。另外还给家里老人买了家门口的郑远房修脚、静博士五行通背等。”谢女士说自己是双十二老客,接下来2个月的吃喝玩乐基本都靠这一天的囤货了。
谢女士的感受并非个例。今年双十二宁波商家的参与面更广,囊括各个生活服务业态。双十二行至第6年,继续用线下消费的新玩法影响着我们的消费生活。
宁波中经数据资源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友君表示,双十二与双十一定位不同,在多年培育后,宁波市民在消费习惯上对于双12的需求也更偏向于本地化服务。
除此之外,双十二已然从大采购、吃大餐的“即时”消费日,升级成为宁波本地吃喝玩乐的周期性狂欢。12日当天,记者在宁波线下主流商圈逛了逛,发现和往年双十二当日宁波大妈们蜂拥而至“搬空货架”不同,今年双十二“薅羊毛”不再人挤人、充满紧迫感。
昨天在鄞州印象城的巴邑火锅、和丰记、阿香米线等餐饮店铺内,记者看到店内就餐并不拥挤。和丰记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今年双十二的5折优惠并不仅限于当天消费,所以起到了一定的分流作用。
记者对比了多个宁波本地生活服务品牌的双十二优惠券,发现最短的有效期也有7天,长一点的三个月到一年不等。
而在线上,各种新奇特产品在双十二引发个性消费。数据统计显示,12日凌晨开场1小时,淘宝平台上农用拖拉机的销量同比大涨3倍,90后年轻人买走了其中三成;男人穿打底裤这一今年过冬“新潮流”也延续到了双十二开场:1小时里60万条打底裤被男生买走;而不怕冷的年轻人还在大冬天“吃冰”:冰淇淋销量同比涨200%。
哪怕是在双十二最“主流”的保暖商品上,年轻人也发掘出了“科技保暖”新趋势:早在预售期间,淘宝上充电加热裤、充电加热雪地靴、充电加热脚垫脚贴、电热围巾等新产品,加购量就平均上涨7倍。微博上有网友戏称,穿上这些电暖商品,感觉自己像一个“行走的接线板”。
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周夏林 实习生 王梦依 通讯员 周莲
“什么?有个人在大厦顶楼坐着!”民警火急火燎地赶往现场,但面前的小伙还在状况之外……
8月10日傍晚18时许,诸暨城中派出所接到热心群众报警称,青悦城巴邑火锅的广告牌上面有个人坐着,怕他想不开或者不小心掉下来。
接警后,正在值班的教导员王冲立刻驱车赶往现场实施紧急救援,同时立即通知巡防队共同前往。在青悦城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王冲与队员乘坐电梯来到顶楼,沿着天台边缘仔细搜寻,最后终于在天台转角处找到了当事人。这位年轻小伙仍旧盘腿坐在天台的广告牌上,还戴着耳机,在看到民警后显得有些紧张,立马从高处下来。
民警担心小伙是不是遇到了无法解决的困难,关心地询问:“小伙子,你在这里干什么?有什么事情我们都可以帮你。”“我没做什么,就是在这里看风景。”原来,小伙子是青悦城五楼一间商铺的工作人员,当日闲暇之余想要放松一下,就通过店内的后门溜达到了天台,还用手机拍下了不少晚霞的照片。还好是虚惊一场,最后民警对小伙子进行了安全教育,提醒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
小时新闻记者了解到,民警对于这类案件非常重视,当场责令该商场进行整改,关闭天台对外通道,并要求商场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检查。
民警也在此提醒广大群众:高楼天台危险,切不可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登高远眺,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