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香港是内地人的购物天堂。
2018年,是香港消费行业最辉煌的时期。那年内地访港旅客,高达5103万人次。
内地消费者把香港的奢侈品、化妆品以及婴幼儿奶粉扫荡一空,以至于当地出台了限购令。
如今,形势逆转,内地成了香港人的消费天堂。
尤其是深圳,仿佛是香港人的淄博,每逢周末就挤满了香港人。
< class="pgc-img">>有些香港的巴士公司专门开设一条新的巴士线,直达深圳的网红超市,带他们抢购。
< class="pgc-img">>“为了让香港同胞们玩得好,现在都少出门了。”深圳当地人觉悟颇高。
香港人的热情,让不少内地品牌都动起了南下香港的心思。
蜜雪冰城、杨国福麻辣烫、太二酸菜鱼、木屋烧烤、猫抓烤肉……这几年纷纷进入港澳开店。
< class="pgc-img">>而且几乎每家,都被香港人捧成了网红店,大排长龙。
< class="pgc-img">>这其中,广东品牌近水楼台先得月,占了大多数。媒体统计,去年进入港澳开店的18家餐饮品牌中,有10家的总部位于广州、深圳。
面对这一变化,有人欢喜有人愁。
香港人民终于能换换口味了,香港商家快被卷麻了。
< class="pgc-img">>香港人追内地产品,
比当年内地人追港货还疯狂
年关难过,可能将是香港商家真实的经营写照。
第一个暴击是,买奢侈品像买白菜一样的内地游客,现在数量锐减。
曾经被挤爆的上水药房,如今门可罗雀,一大半的店铺都关门了。
< class="pgc-img">>SASA和卓悦等老牌百货公司,也在下坡路狂奔,有的已经到了卖楼求生的地步。
同时过去火爆的香港代购生意,也被海南免税店、内地购物中心品牌店和进口跨境电商平台,挤到没剩多少生存空间了。
当地商家失意背后,藏着一个略显惨淡的数据。
根据香港旅游发展局1月13日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年访港内地旅客约2700万人次,比2018年减少了近一半。
雪上加霜的是,港人在本地的消费热情也在大幅降温。
比如2023年平安夜当天,香港餐饮销售总额同比下降了超过一成。
但港人的消费热情不是消失了,而是转移了。
他们把目光,望向了北方。
根据香港入境事务处最新数据,2023年全年香港居民约有5300万人次北上。历史罕见地大幅反超了访港内地旅客的人次。按照香港750万人口计算,2023年平均每个香港人至少进入内地7次。
< class="pgc-img">>其实在此之前,为了刺激港人消费,香港大费周章砸出“留港消费”计划,可谓下足了血本。
比如大搞夜经济。
举办暌违五年的国庆烟花汇演,免费开放多个文旅设施,让1750间餐馆提供七折优惠,全港戏院半价看电影,小孩免费坐地铁......
香港官方还想了很有噱头的名字:“香港夜缤纷”,要再造一个夜香港。
< class="pgc-img">>不过港人用行动表明:现在,他们对内地产品爱得更加深沉。
特别是在饮食方面,他们好似在广东发现了新大陆,根本停不下探索的脚步和掏现金的双手。
< class="pgc-img">>每逢节假日,深圳的奶茶店、网红店,都要排出大长队。
< class="pgc-img">>他们还掀起了一股“反向代购”的风潮。
在深圳地铁4号线上,随处可见喜茶、鲍师傅、KUMO KUMO、一点点的购物袋。
< class="pgc-img">>除了餐饮店,山姆、Costco等网红超市同样被攻占。1月12日,Costco深圳会员店在龙华区正式营业,数千人排队进场,出动了600名警力维持秩序。据Costco龙华店透露,他们开出超过13万张会员卡,其中10%是由香港人办理的。
< class="pgc-img">>此消彼长,香港消费者在广东那边花钱花痛快了,香港本地商家只有眼馋的份儿。
但让商家们寒心的,不仅仅是港人在家抠抠搜搜、在外大手大脚的行为。
< class="pgc-img">>商家们自己,也在主场阵地被内地同行们打得节节败退。
< class="pgc-img">>到香港扎堆开店!
它们让当地商家哭得更惨了
港人对内地品牌有了很高的认可度,内地品牌做出了一个礼尚往来的举动——南下香港!
据赢商网不完全统计,仅仅是在2023年,就共有17个餐饮品牌在香港开出首家门店。
< class="pgc-img">>这些在内地卷得累死累活的品牌,到了香港却有了天高任鸟飞的畅快感。
比如蜜雪冰城在香港的首家门店,还没开业就成了网红打卡地,不少人围绕在装修围挡拍照。
< class="pgc-img">>虽然雪王在香港的售价,比起内地整体要贵了近一倍,但在动辄一杯奶茶卖32港元以上的香港,性价比依旧秒杀。
因此到了正式开业那天,最高峰时,排队人数多达60人。
< class="pgc-img">>在香港,如此盛况不是第一次上演了。
在2018年,香港第一家喜茶正式开业时,更是有300多人在排队,几乎排满半个楼层的位置。
只不过彼时的喜茶仍是排队王,此景并没有引起太大波澜。
反倒是在2023年,一些内地消费者根本不会去排队、甚至看不上的品牌,居然也在香港大受欢迎,才真正让人感受到内地品牌在红海中卷出来的战斗力。
杨国福麻辣烫就是一个例子。
去年9月,杨国福在繁华的中环开出了香港首家分店,价格是19.8港元/100克,成人要想吃饱可能得花上百港元。
即便如此,在开业首日,还是有一群人排队等着尝鲜。
< class="pgc-img">>同月,内地“国民早餐”三津汤包也在香港正式开业,开创了中国内地汤包品牌入驻香港的先例。
< class="pgc-img">>这些知名度或高或低、口碑或好或坏的内地品牌,在香港都有同样的待遇:排队、排队、排队。
< class="pgc-img">>因此,有媒体甚至把香港比作是“内地餐饮的天堂”。
< class="pgc-img">>实际上,香港餐饮行业绝非天堂,其内卷程度不亚于内地。
香港被誉为“世界美食之都”,有超过3万家餐饮店,港人对吃的要求不亚于老广。
内卷之下,不少香港本地餐饮店的日子都不好过。
莲香楼、以及曾有“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食府”之称的珍宝海鲜坊相继关门,翠华、大快活、太兴等香港餐厅也举步维艰。
< class="pgc-img">>为何内地品牌反而吃香,真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真实原因不是内地品牌比香港同行的口味更好,更可能的原因是:差异化。
例如,香港一直流行的餐饮多为日、韩、东南亚菜及西餐,川湘菜系相对匮乏或不够地道。
所以不少港人对太二酸菜鱼、农耕记有着浓厚的兴趣。
据说受当地顾客的热情感染,太二还将在今年斥巨资在香港再开设4家分店。
< class="pgc-img">>再看其他在港深受欢迎的内地品牌,以及准备进军香港开店的内地品牌,同样主打一个“港无我有”的特色。
比如手打柠檬茶的两大品牌林里和林香柠,以及现制酸奶品牌茉酸奶都已经在香港扎根。这些才兴起不久的品牌,带着新品类赴港,让当地人很是好奇。
< class="pgc-img">>鲍师傅、张亮麻辣烫、费大厨等品牌,也都透露要奔赴香港。
< class="pgc-img">>有一些品牌的野心更大,准备以香港为跳板,开拓国际市场。
< class="pgc-img">>“反向输出”,全靠低价?
内地品牌来势汹汹,逼得香港当地商家不得不变。
“酱香拿铁”火了之后,香港湾仔海滨艺游坊一家摊档有样学样,推出了“酱香豆浆”。
还有一家茶餐厅直接推出“茅台咖啡”,一杯61港元。
< class="pgc-img">>过去港人只能去深圳才能吃到的椰子鸡、小龙虾、新茶饮、中式烘焙等品类,香港当地商家也开始琢磨怎么才能做好了。
就连烂大街的打卡风,都被他们学了去。
< class="pgc-img">>但如果只是亦步亦趋地学表面,它们恐怕很难阻挡内地品牌在香港继续做大做强。
更值得学的是如何做性价比,背后牵扯到的是供应链实力。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蜜雪冰城在供应链上的布局,包括店里的原料、吸管、垃圾桶等,事无巨细地一手抓。
< class="pgc-img">>其他内地品牌,也大多不是贸然进军香港。
比如林里在佛山投资了3000平工厂,探鱼在珠海建立了潮汐活水自养殖基地、在广州建了中央厨房等。
反面例子则是像喜茶、奈雪的茶、杨国福麻辣烫等没能力做到高性价比的品牌,在最初的开业火爆后,尝鲜后的港人很快失去了兴趣,以至于奈雪的茶如今在香港只剩下一家门店。
< class="pgc-img">>比起性价比,学习如何品类创新的难度甚至更大。
一个在香港的资深餐饮人说:“过去三年,是内地竞争最激烈的三年,在竞争中也促进了多个品类的创新,无论是奶茶还是餐饮,都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但香港的餐饮行业几乎是停滞状态。”
内地奶茶市场卷得肉眼可见,内地烘焙市场的竞争程度也不遑多让。
这些年,连许多网红烘焙店都难以为继。“克里斯汀”全线闭店,“牛角村”破产清算,“虎头局”和“墨茉点心局”,一个破产倒闭,一个退出浙江市场。
< class="pgc-img">>但同时,内地市场快到变态的新陈代谢速度,也催生出了许多创意烘焙产品,包括虎皮卷、肉松卷、芋泥盒子、千层蛋糕、板栗饼、麻薯。
反观香港,这么多年霸榜推荐榜的点心,来来回回还是菠萝包……
< class="pgc-img">>归根结底,内地品牌、产品和文化能“反向输出”到香港,表面是靠低价、网红店流量,实际是靠性价比和创新能力。
这些的关键,则是双方的市场环境使然。
能做到物美价廉还有创意,都是被逼出来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良之隆”作为餐饮后端食材供应链的先驱,十几年时间不断引领着行业的创新,为全国的食材工厂和餐饮客户伙伴提供的服务价值贡献不断升级,才为其正式挂牌上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12月27日,武汉良之隆食材股份有限公司于北京金融大街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迎来了挂牌上市的敲钟仪式(证券简称:良之隆,证券代码:870067),并在当天下午组织了一场由行业协会、上下游及平台服务方企业、投资机构领导、专家参与见证的《良之隆食材服务发展座谈会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为良之隆上市的快速发展持续提供能量。
本次挂牌上市的敲钟仪式,邀请了餐饮行业及上下游战略合作伙伴领导,良之隆公司董事会及员工代表参加。
由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先生、湖北省烹饪酒店行业协会会长、湖北三五醇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桃香女士、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厚刚先生、普洛斯(中国)副总裁张羽先生,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鲁承诚先生,北京新世纪青年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采购总监卢红松先生;
良之隆创始人、三良集团董事长朱长良先生,良之隆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鹏先生,湖北良信达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其鹏先生,武汉良之隆华南店店长江晓丹女士,一起敲钟共同见证“良之隆—专业酒楼美食供应链中国第一股”的诞生!
“良之隆”品牌创建于2002年, 公司正式成立于2008年,十四年来良之隆一直专注于冷冻餐饮食材的设计、研发与推广。为全国餐饮酒店提供“安全•品质•时 尚 ”的食材供应与服务。先后在武汉、上海、北京、广州、杭州等全国24个省会城市开办了39家分子公司、45家直营门店,200余家加盟、联盟店,服务于全国3万家餐厅酒楼。
随着上市钟声的敲响,鉴证了良之隆一直以来坚守并专注食材供应细分领域“专业酒楼美食供应链”,以“一切为客户创造价值”客户服务理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标志着良之隆的发展迈入了新的阶段,新的起点。
△ 良之隆直营门店、鲜之隆加盟门店区划图
行业精英聚首 论道食材供应新发展
在挂牌上市敲钟仪式结束后,当天下午15:00—18:00,良之隆公司在北京金融街丽思卡尔顿酒店宴会厅举办“良之隆食材服务发展座谈会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的分享会。此次活动旨在与行业协会、上下游合作伙伴、投资机构一起交流探讨良之隆公司及食材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规划及投融资需求。
△ 交流会现场
参加本次座谈交流会的成员除参加敲钟仪式的各位嘉宾外,还邀请有“普洛斯中国区高管团队”、“金橡树投资”、“厚生资本”、“绝味食品”、“美团大众”、“百度糯米”、“招银国际”、“合作银富”、“平安证券”、“艾格资本”、“尚心投资”、“韩国CJ集团”、“柚子投资”等24家企业、机构共计40位行业领导、高管、专家参与。
分享交流以围绕“良之隆食材服务发展”为主题展开。首先由武汉良之隆食材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武汉三良行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长良先生就良之隆未来三年发展规划与各位嘉宾进行了分享。
朱董提出在近4万亿的餐饮市场中良之隆明确定位针对“专业酒楼”这一细分餐饮业态客户群体,聚焦中华传统美食的研发出品标准化、工业化复制,提供5分钟上菜的旺销菜、时尚菜的标准化食材及餐饮供应综合供应链价值服务,支持与加快中餐餐饮企业发展速度。
△ 武汉三良行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董事长 朱长良先生
朱董分享结束后,特别邀请良之隆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鹏先生上台,与嘉宾介绍分享了良之隆核心团队和2017年经营规划。王董一一介绍了良之隆公司董事会成员及高管团队,并就2017年规划聚集在“1568客户服务工程”、“重点市场数一数二市场地位打造”、“重点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价值提升”、“新食材研发投入”及“人才分配机制改革”等方面的关键策略举措与嘉宾分享,以实现17年度的经营业绩大跨越。
△ 武汉良之隆食材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王鹏先生
在座谈会的交流中,所有在坐嘉宾对良之隆当下面临的几个方面挑战话题,供应链金融突破、食材安全溯源系统搭建、客户服务质量与运营配送效率提升等行业话题,以不同的行业、职业角度展开了多范围、不同层面思想碰撞,并对良之隆食材服务未来发展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和不同的认知。座谈会的分享交流相信能够让良之隆在“以客户价值创造为中心的价值服务”理念支撑下更专注的聚焦。
普洛斯与良之隆战略携手合作签约
良之隆与国联合作升级,在2016年11月2号青岛双方携手签订战略合作协议,12月27号双方团队再次就合作协议的执行进行深度的沟通和推进。
同时,今天在所有嘉宾的共同见证下,普洛斯(中国)(全球领先的现代冷链物流地产供应链综合服务商)与良之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普洛斯(中国)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首席战略官东方浩先生与良之隆公司创始人朱长良先生,代表双方企业签约战略携手。
双方同意在资本市场、资本优化结构与资金运用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就供应链金融服务及冷链物流产业链等领域建立长期、全面、深度的战略合作。在未来双方将携手打造全国性的现代冷冻食品物流网络,以满足由国内消费的增长和对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视所推动的对物流基础设施的需求。
在当下双方合作框架协议基础上普洛斯将为良之隆公司冷冻食材板块上下游供应商,创造便利的融资条件,利用普洛斯金融服务平台,让供应商享受到更低融资成本、更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在巩固其整个产业链的优势地位同时,提升供应链效率,进一步加强良之隆公司的综合服务竞争力。
2016年11月2日 青岛双方携手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武汉良之隆食材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王鹏 (左)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陈汉(右)
2016年 12月27日 双方团队再次就合作协议的执行进行沟通推进
△ 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 鲁承诚(左) 武汉良之隆食材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王鹏 (右)
2016年12月27日普洛斯与良之隆战略携手合作签约
△ 武汉良之隆食材股份有限公司 创始人 朱长良(左) 普洛斯(中国) 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首席战略官 东方浩(右)
新发展,新战略——只为更好的服务餐饮酒店
良之隆挂牌上市后,将继续聚集在“1568客户服务工程”、“一切为客户服务效率提升强化”、 “重点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价值提升”、“新食材研发投入”等战略方向进行资源倾斜和发力。改善并提高现有模式,整合上下游食材供应服务体系,帮助餐厅酒店进一步降低综合运营成本,打造“中国最大的专业酒楼美食中央厨房”。
在提升餐饮酒店服务能力上,良之隆以坚持简烹预制菜等深加工半成品食材为核心,研究标准化的预制“地方特色流行菜”,经覆盖全国的连锁门店,在信息化冷冻物流配送体系的支撑下,快速送达全国数万家餐厅酒店,确保所有厨师简单烹制5分钟就能上菜,让食客吃到品质优异、口感稳定的菜品。
在产品研发和创新方面,每年近千款新菜研发,确保每月15余款的新产品上市。不断深化良之隆“新食材 天天见”的品牌形象。
随着良之隆的正式挂牌,对良之隆规范化经营也提出了挑战,良之隆将坚持食材“安全·品质·时尚”的核心价值观不动摇,努力成为酒店食材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树立业界新标杆。
——————
红餐网,头号餐饮新媒体,百万级订阅量。趋势、实战、菜谱,你们关注的,我们都提供。(微信公众号:ygcywzz)
>年1月,老字号五芳斋在杭州文三路开出第一家智慧餐厅,运行仅半年,这家智慧餐厅营业收入增加40%,人效提升3倍,翻台率提升37%,笔单价提升14.5%,月复购率达到47.5%。
这家餐厅由五芳斋和口碑外卖共同打造,五芳斋提供门店并进行运营,口碑则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据口碑副总裁陈盛在发布会现场的描述,口碑智慧餐厅方案主要为餐饮店提供以下服务:一是互联网入口加手机点单全渠道覆盖;二是提供以智能POS为基础的营运方案,提升运营效率;三是提供数字化提升消费体验和重构餐饮流程,包括提供智能硬件、升级会员系统等。
口碑智慧餐厅解决方案
基于五芳斋等试点的成功和智慧餐厅方案已经成熟,今日口碑宣布要向100万家餐饮店输出智慧餐厅解决方案。
近年来,移动数字化浪潮来袭,线上外卖成了新贵,抢走了传统餐饮相当一部分客流。
为了将顾客拉回门店,挽救老迈的品牌形象,无论是洋快餐肯德基、麦当劳们,还是如今的传统中餐厅,都在不断进行数字化竞赛。尤其是在移动数字技术发达的中国市场,它们借助曾经的竞争对手口碑、饿了么、美团等互联网平台,从移动支付、触屏点餐机到领位机器人等多个方面进行门店的改造和升级。
此外,在餐饮行业还迅速崛起了喜茶、鲍师傅等网红餐饮品牌。它们诞生于移动互联时代,凭借抓人眼球的情感营销、科技感的门店和先进的支付方式吸引了大量年轻客流。
为了应对来自网红餐厅的竞争,挽回流失的客人,无论是洋快餐还是中餐厅都开始升级餐厅的体验和氛围。
以肯德基为例,去年是肯德基进入中国30周年,肯德基以此为由头,与华为推出了一款“畅享7肯德基中国30周年纪念版”手机。该定制手机预装了KFC APP,内置K-Music平台,引进QQ音乐的版权,首次为消费者提供线下餐厅点歌功能,实现用餐音乐定制化,消费者可以在4000多家肯德基门店进行点歌。
更重要的是,传统餐饮行业长期存在坪效低、客流不稳定的痛点,这让餐饮店单店营收难以得到保证。而与口碑合作既能获得流量也能解决运营效率的问题。
口碑集合了口碑APP、阿里系淘宝、天猫、支付宝、饿了么等流量渠道,为线下餐饮门店引流。另一方面,通过口碑提供的智能POS方案,商家接入口碑手机点单,对菜品做智能推荐,减少消费者决策时间,提高餐厅运营效率,通过手机预点单在线上引流和提前锁定客流。
一个趋势是,传统餐饮行业与互联网平台的合作,已从短期的补贴大战转向长期的技术渗透阶段。无论是传统餐饮还是互联网平台,都开始意识到,在资本之外,技术才是促进餐饮行业升级的根本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