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时间14日13时50分许,位于缅甸仰光城郊的莱达雅工业区内,有两家中资服装厂遭人为纵火。中国驻缅使馆证实,多名中方人员受伤,有员工一度被困,使馆再次向中国在缅企业和人员发出安全提示。《环球时报》记者发现,在此事发生两天前,就有英国NGO组织负责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出对中资工厂的威胁。
当地时间3月14日13时50分许,缅甸仰光兰达亚工业区两家服装厂遭遇纵火。图源 央视新闻
当地时间3月14日13时50分许,缅甸仰光兰达亚工业区两家服装厂遭遇纵火。图源 央视新闻
当地时间3月14日13时50分许,缅甸仰光兰达亚工业区两家服装厂遭遇纵火。图源 央视新闻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时有20多名纵火者骑摩托车带着铁棍、斧头和汽油冲进工厂,不顾工厂安保人员阻拦进行打砸后,将汽油浇在工厂门口和仓库并点燃。在整个过程中,多座厂房的生产车间、库房、宿舍和车辆被烧毁,多名工厂值班人员被打伤,至少有一家工厂的厂房被纵火者占据。
在一段网上流传的视频中,《环球时报》记者看到,名为“美杰”的工厂内多处玻璃被砸,门口燃起大火,厂内也有浓烟。画面中有人手持灭火器匆忙赶往起火处,有人用中文喊道:“快点灭,快点灭。”
一位在缅甸的纺织行业从业者14日在采访中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最早遭到打砸、纵火的两家企业,一家名叫“环球”,是一家从事服装制作的中缅合资企业,另一家叫做“美杰”,是从事服装配套生产的中资纺织企业。由于担心安全问题,该从业者没有向记者透露姓名。“就在刚才,我们又接到了很多中资企业的反馈,已经有超过20家企业遭到不同程度打砸、纵火。”该从业者表示,现在情况正朝向“不可控的方向发展”。“局势还没有停息,还在蔓延、恶化。”他说。
莱达雅工业区位于仰光西郊,是仰光省最早开发的工业区,也是仰光工厂最多、发展最好的工业区之一。莱达雅工业区吸引了大量中资企业在当地投资建厂,主要以纺织、制衣等轻工业为主。
鲁同是一位在缅经营多年的商务人士,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自己就住在莱达雅工业区内,距离事发地点只有一两公里,“今天下午,我在小区门口就能看到浓烟滚滚。”他表示,当前在仰光的中国人“还是挺提心吊胆的”,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上述不具名的从业者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驻缅使馆领侨处和经商处已经与所有受害的企业组建了一个微信紧急联络群,以统计所有受害企业的实际情况。但他同时认为,当地警方应对此事“效果不大”,因为“这时候仰光当地警方根本管不过来”。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早在此次打砸事件发生的前两天,在当地社交媒体上就已经有组织威胁要让中资工厂“化为灰烬”。当地时间12日,一个官方认证为“缅甸人权网络(BHRN)创始人兼执行主任”的账号“Kyaw Win”就在推特上发文警告缅甸军方,称如果在示威过程中“有一个平民被杀,一家中国工厂就会化为灰烬”。该推文得到了大量转发,其中包括一个名为“缅甸奶茶联盟”的账号。
《环球时报》记者登陆了“缅甸人权网络(BHRN)”组织的官网,发现BHRN 于 2015 年正式注册,总部设在伦敦。该组织自称“致力于缅甸的人权、少数民族权利和宗教自由”。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白云怡 李司坤 黄兰岚 单劼】编者的话:本月初,缅甸政局风云突变,引来全球关注。作为缅甸的邻邦,中国同此次事件所涉及的缅甸军方和民盟都有着友好关系,中国不愿意看到现在的局面出现。但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过去几周,有不少针对中国的奇谈怪论流传,有虚假信息,更有抹黑、造谣,导致在缅甸国内对一些民众造成误导。《环球时报》记者调查发现,在诸多有关中国的谣言背后,可以看到 “港独”“台独”势力的黑手,以及一些西方智库、非政府组织借机搅局的影子。
“奶茶联盟”——端出“毒奶”,还是老套路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过去几周,潜逃到英国的乱港分子罗冠聪在其社交媒体账号上发布多篇帖文,或直白或含沙射影地散布“中国支持缅甸军事政变”等假信息,以激起反华情绪。比如2月16日,他在推特上声称,有“可靠信源透露”,缅甸军政府正在接受来自中国的“技术援助”,以构建“网络防火墙”,阻止缅甸民众上推特、脸书、纽约时报等网站。一天后,他又声称缅甸人向当地运营商发送短信会收到乱码,但这些乱码是汉字,借此发出某些暗示。
在罗冠聪这些帖文下方的评论区,有不少2021年2月才注册的新账号对他进行“声援”。这些新账号的粉丝和帖文都非常少,也很少有关于个人生活的信息,而这些通常都是网络水军的特征。
此前泰国动荡期间出现的以构建“反华包围圈”为目的的所谓“奶茶联盟”,在此次缅甸政局动荡中也扮演了借机搅局、向中国“泼脏水”的重要角色:2020年,泰国发生一连串反政府示威活动,当年4月,一名泰国演员及其女友在推特上因发表涉疫情辱华言论引发中国网友批评后,一些来自港台的社交媒体账号突然冒出,称“泰国有泰式奶茶,台湾有珍珠奶茶,香港有丝袜奶茶”,宣称声援泰国抗议运动并“反对中国霸凌”。
“奶茶联盟”在缅甸动荡中用了类似套路——借“声援民众”之名,行“抹黑中国”之实。《环球时报》记者观察到,在缅甸军队接管政权后,许多港台账号立刻发出“欢迎缅甸加入奶茶联盟”的帖子,并大量散发皇家缅甸茶包的图片,进而又在推特等网络平台上发起“奶茶联盟”“缅甸”的标签趋势,吸引更多关注。接下来,就是在这一标签趋势下发布大量涉华谣言或抹黑信息,有阴谋论,有简单粗暴的“口号式”抹黑,还有反华漫画、海报、视频等。形式多样,共同点是都没有提供任何证据。
对于这些不实信息,中国驻缅甸大使陈海2月中旬曾做出明确澄清:“我们注意到有关传言,包括所谓中国飞机运送技术人员来缅、中国帮助缅甸建防火墙、中国士兵出现在缅甸街头等。我可以明确地说,这些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十分可笑。”陈海提到,网传谣言一开始诬称航班运载的是技术人员,配图故意截掉“货运航班”字样,后又炒作飞机运载的是所谓“武器”。“如果这类流言还能在缅甸有市场,只能说明其背后有别有用心的势力在操控和煽动。”
“‘奶茶联盟’采取的是一种典型的‘刷屏’‘网军’式政治宣传手段,”香港时评人邓飞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手段尤其为香港、台湾一些年轻政治激进分子所选择,他们善于使用一些表情包、视频,以嬉笑怒骂的方式在互联网上进行跨境政治宣传。“一些受众并非认同其观点的正确性,但受其有趣、刺激性手法的吸引,进而被潜移默化植入观点。”
尽管“奶茶联盟”经常把自己置于声援他国民众的“道德高地”,但常年关注港台反华势力在互联网上行动的台湾网络大V“黑夜奇侠”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奶茶联盟”并非真心想帮助他国民众,他们的核心目的是“采取一切手段反对北京”,尤其是在中国周边国家。“奶茶联盟”和港台两地的部分政客有明显勾连,每次有针对性的行动,先是有组织地带起风向,接下来陆续会有“自发性”的水军前来帮忙。
在此次缅甸变局中,罗冠聪曾多次在其推特上加上“奶茶联盟”的标签发帖,此前泰国示威期间,乱港分子黄之锋也多次为“奶茶联盟”摇旗呐喊。而台湾“总统府”发言人谷辣斯·尤达卡去年10月也在推特上用“奶茶联盟”的标签发帖。
“台湾这些人在缅甸搅局的小算盘很明显,即‘立足台湾,决战境外’,这也是继2019年香港修例风波后台当局的一贯思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搅乱中国大陆在边疆、周边和海外的利益,让北京的目光和精力无法集中于岛内。所以不管哪里发生任何事情,他们都会尽可能把中国扯进去,挑拨矛盾。”一名长期关注两岸事务的台湾时评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说,“在他们看来,这就好像历史上倘若中原王朝诸事缠身,就无暇处理割据政权了一样。”
西方组织及其爪牙
在缅甸搅动局势、挑动反华情绪的不只有“港独”和“台独”,还有一些西方智库、非政府组织(NGO)的活跃身影,而他们与缅甸内部力量的结合则要比前者更为紧密。
缅甸智库“缅甸事务”高级研究员埃貌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至少5个月前,他就看到很多社交媒体账户在传播针对中国的负面或虚假信息。他不知道这些账户的幕后黑手是谁,但它们很明显“在故意攻击中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仰光学者也发现了这样的现象,而他的推测是,诸如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等西方组织可能是藏在幕后的那只手,“因为这些基金会经常资助一些缅甸国内的NGO或智库——每次大约10万到20万美元,而这些机构则会为他们的捐助者做一些政治性宣传”。
去年10月,中国两名东南亚研究学者周峰、唐德鑫曾在一篇论文中分析说,“大缅民族主义”今天仍是缅甸民族最大的精神痛疾,至今,缅甸社会依然对华侨华人和侨社等存有强大戒心。而近年来,西方政商力量和智库等对缅甸渗透明显,他们联合并利用了缅甸内部的这股“大缅民族主义”力量,在缅甸处理“民地武”等方面不断诋毁中国,试图将缅北“反华前沿化”,更支持、培养和塑造了一批为其所用的当地舆论机构,左右缅甸社会对华认知和交往判断。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还要数“缅甸战略与政策研究所”和“缅甸德高政治研究所”。
《环球时报》记者在“缅甸战略与政策研究所”的官网上看到,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等多个美国和欧洲基金会都是该研究所的捐助者。去年12月底,该智库曾发表一篇题为“缅甸和平进程中的国际行为者”的所谓“研究报告”,分析外国在缅甸扮演的角色。这篇文章一边声称“中国倾向于保持其在克钦邦等地区在政治和军事上排他性的影响力”,一边赞扬美国“支持一个和平、繁荣、民主的缅甸,尊重所有人的权利”,其观点的偏颇性不言而喻。
另一家在缅甸政局变动期间大力抹黑中国的机构名叫“为缅甸公义”,它自称是一家“公民团体”。《环球时报》记者发现,该团体成立时间不长,但具有十分明确的“行动纲领”及激进的行事风格,而其“报告”发布和扩散的渠道之一正是美国为对华宣传而组建的“自由亚洲电台”。
“自由亚洲电台”17日援引“为缅甸公义”的报告称,有16家外国军火商向缅甸国防军供应常规武器和相关物品,其中中国企业最多。该团体发言人更牵强附会地称,中国某公司向缅甸军方售武,“缅甸军方将武器用作对付人民”,甚至还将上述内容与缅甸本月初发生的政局变动及缅甸民众在中国大使馆外集会一事扯在一起,称缅甸民众“认为中国默许缅甸军方发动政变……为军队发动政变提供弹药和本钱”。
在专业人士眼中,此类说法本身就是伪命题,无疑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军事专家宋忠平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方军工企业与缅甸军方之间有着正常的军贸行为,缅甸不仅向中国,也向俄罗斯、印度购买武器装备,缅甸在军售领域一直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有着很多业务合作。
“为缅甸公义”于2020年成立,自称“是一群秘密的激进分子”,正在与盟友收集证据,“揭露为缅甸的‘残酷压迫’提供资金的庞大商业网络”。该团体在其网站上声称,他们发起的运动“旨在向来自世界各国的企业和投资者施压,要求他们从缅甸军方企业撤资,并剥夺军方获得的利润”。
“西方在缅甸境内资助大量NGO从来不是秘密,而他们的目的非常明确,即在缅甸建立一个亲西方、和中国保持距离的政府。”厦门大学学者庄国土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为什么一些人会被谣言迷惑?
这些有关中国的谣言到底在缅甸社会中产生多了大影响?“看到这些谣言后,很多缅甸人可能一时间情绪会非常激动,进而不假思索地相信。我的很多朋友最初都对这些说法信以为真,直到我解释之后,他们才意识到其中的荒谬之处。”在缅甸出生、现居缅北地区的张先生对《环球时报》记者说。
这位张先生表示,缅甸有不少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落后,很多人尚且不能全面了解自己的国家,遑论理解国际政治。因此,一旦别有用心的人向他们兜售谣言,他们很容易上当。“不过,不断澄清真相,仍然是有用的。”他说。
埃貌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的确有一些缅甸人不喜欢中国,尤其是受社交媒体影响较大的年轻人,“他们认为在军政府时期,两国间的交流和接触缺乏透明度”。但他认为,在过去5年中,缅甸社会对中国的负面情绪整体上在减少,因为人们看到缅甸与中国的关系正变得越来越透明。而最近之所以有民众相信“中国在缅甸煽动政变”的谣言,或许是因为他们认为“中国将能从政变中受益”,而事实显然不是这样。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曾表示,中国与缅甸民盟和军队都保持良好关系,并敦促缅方保护动荡下中国在缅企业与公民的安全。《纽约时报》此前在一篇文章中分析称,中缅两国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包括铁路和港口项目,它们是中国将自己的经济走廊延伸到印度洋的“一带一路”计划的一部分。“这些项目的命运现在充满不确定性,而中国人不喜欢不确定性,”文章称,中国在与昂山素季建立关系上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取得了一些成功”。
“中国一直希望和缅甸在包括经贸在内的各个领域开展合作,所以中国更希望看到缅甸局势趋于稳定。”宋忠平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一直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也不可能对缅甸发生的政局变化事前知情。
在埃貌觉看来,目前缅中关系整体上仍然是“积极良好”的,但缅甸政局最终将为两国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仍不清晰,“这将取决于缅甸如何应对,也取决于接下来中国的做法”。不过,他赞同中国未跟随美、英、加等国制裁缅甸的决定,“因为制裁只会给缅甸人民带来伤害”,而认为“制裁是支持缅甸人民”的想法更是非常愚蠢,尤其缅甸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正遭受着巨大的经济损失。
来源:环球时报
面新闻记者 | 卢奕贝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伦敦喜茶,一点排到八点没喝上。”一位定位在英国的小红书用户发出了这样一条吐槽。
8月4日,喜茶位于英国伦敦中华城SOHO店正式开业。这是自2018年11月出海新加坡以来,喜茶在亚洲之外的首家门店。喜茶伦敦首店坐落在唐人街,紧邻中国银行,周边还分布着大量如海底捞、张亮麻辣烫等中国餐饮品牌,以及CoCo都可、快乐柠檬、一芳台湾水果茶等茶饮品牌。
但这家门店的受欢迎程度似乎已超越其运营能力的上限。
而上述小红书用户表示,从下午1点排队到5点时,门店告知停电停水无法继续制作,但会做完已点订单。这位顾客于中午同时在小程序上点单,但到晚上8点最终仍被告知线上订单也无法制作。此外,不少顾客表示11点开放的小程序线上点单,11点04分便已涌进约200杯订单。而部分人晒出的订单截图显示,当天线上至少排队500杯以上。
综合社交平台评论,喜茶首店于当地时间上午11点开始正式营业,同时开通了线上线下点单。该店开业前3天进行买一送一促销活动 ,而线下点单则能获得伦敦限定版冰箱贴——这也是大量消费者于11点前便前往喜茶伦敦门店排队的原因。
不过戏剧性的是,开门不久后,爆单便导致喜茶门店大楼出现电力故障,喜茶伦敦首店在开业第一天便停业了。
据喜茶小红书官方英国账号,到第二天的8月5日,伦敦SOHO店仍在抢修处理并暂停营业,对已点订单可以到店申请退款及赠送奶茶券等补偿处理。但消费者们不满的重点在于,运力不足可以早点劝退,而不是让人们继续排队等待。喜茶方面则表示这是由于中途一直在尝试恢复电力供应。
喜茶并非没有对运营情况进行提前测试。
早在6月19日,其小红书英国官方账号“喜茶英国HEYTEAUK”便发布首条笔记提前进行预热宣传,8月1日还开启品鉴会,进行小范围到店测评。只是如今看来,这些准备相较于它即将承受的压力而言仍是不足。
与中国门店相比,喜茶伦敦首店的区别并不大。门店整体是白色调,面积不大,不设座位,配有11名店员,提供中英文服务。在本土化方面,喜茶给招牌、手提袋、产品描述等换成了英文版,并且额外做了许多英文版宣传单页,介绍了喜茶2012年创立至今的发展历程。
产品方面,喜茶伦敦店菜单目前一共有3大类23种SKU,分别是清爽水果茶、浓郁牛乳茶和清爽茗茶,对比中国5大类接近50种SKU,伦敦店产品种类较少。在价格方面,其售价为3.9-7.9英镑区间,约合人民币36-72元——考虑到当地物价,这一价格带是伦敦奶茶的平均价格水平,与CoCo都可定价相似。
喜茶位于亚洲之外的第一家门店开出,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中国新茶饮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进军欧美市场。
在喜茶进军英国以前,这里的奶茶市场以中国台湾连锁茶饮品牌以及当地华人开出的单店为主。不同于中国品牌在国内疯狂内卷,各家争相在使用鲜奶、水果搭配、上新频率、营销联名等方面竞争,英国奶茶仍停留在上一个新茶饮时代,对初入英国的喜茶而言这无疑在前期具备一定空白优势。
但真正考验喜茶全盘运营及供应链整合能力的时刻也到来了。
除门店层面的经营外,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界面新闻,新茶饮的产品其实定制化程度非常高。“从鲜奶到如珍珠等小料都需要反向定制,当地采购并不现实;此外智能化设备等在进入海外市场时也需要符合当地法律法规,因而一个品牌进入全新市场时非常考验其对供应链的把控。”该人士称。
目前,这家位于伦敦喜茶的大部分原材料和智能化设备都从中国运送。这也要求加盟商对于当地法规政策有足够的了解,以及能够确保在合规的情况下开店运营。
海外较早的蜜雪冰城或许是一个可以参考的样本。
蜜雪冰城在中国的原材料运输能做到24小时内送达门店,但海外市场的物流配送本就没有国内便捷,再叠加中国到海外的运输,原材料可能存在短缺、配送不及时等问题。
由于蜜雪冰城目前海外门店数量早已超过1000家,海外建厂和就近出海则成为其供应链解决方案。早在2021年,蜜雪冰城就密集在西南地区及海南省进行投资布局。今年6月,其斥资50亿建造的成都青白江亚洲总部宣布开园。这样意味着之后其自产的茶叶、调味奶浆、等原材料,就能从成都的交通网线就近出海。
“以后所需部分原材料将直接从本地及周边区域进行采购,减少了原材料运输损耗及采购成本,提升了产品供货速度。”蜜雪冰城集团副总裁、四川滴水川石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建涛接受采访时表示。
不过蜜雪冰城目前触及的范围是东南亚,相对于欧美这个出海目的地离中国市场并不算太远。且该品牌海外门店数量已经达到一定量级,建厂的投资转化率相对可观。而对喜茶这样目前海外门店极少的品牌而言,投资建厂目前并不现实。
不过喜茶也在借助加盟模式去到更多的海外市场。
自3月初喜茶宣布开放海外事业合伙人申请起,到6月伦敦店定档,8月初开启品鉴会并正式开业,出海速度不可谓不快。
而喜茶事业合伙助手微信小程序上的开放合作区域显示,目前喜茶已开放了海外市场包括日本、新加坡、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阿联酋、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英国等的合伙申请。
过去大部分茶饮品牌在拓展海外版图的策略上,更偏向于先在小区域试点再缓慢铺开。
2018年,蜜雪冰城以品牌英文名“MIXUE”,在越南河内开出首店,以此为跳板,蜜雪冰城的触角向印尼、缅甸、老挝等周边国家延伸,到2022年,蜜雪冰城才开始进军经济更为发达的日、韩、新加坡。另一茶饮品牌霸王茶姬也选择了先深耕东南亚。
以平价定位进入海外市场时,首先试探低线市场无疑是保险的举措。而喜茶一口气开放的海外区域囊括了经济发展、地域文化情况都差距极大的各类国家或区域,对比过去的收缩与蛰伏,喜茶披露出的海外拓店策略称得上是“大跃进”。
不过从伦敦首店开业便停业的状况来看,喜茶需要准备的事情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