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小菜园全直营模式下的高负债急剧扩张,因食品安全等屡屡被罚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4
核心提示:日,小菜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菜园)递表港交所,保荐机构为华泰国际、瑞银集团。小菜园国内运营主体为安徽小菜园餐

日,小菜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菜园)递表港交所,保荐机构为华泰国际、瑞银集团。小菜园国内运营主体为安徽小菜园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作为新徽菜连锁餐饮品牌,成立于2013年的小菜园目前拥有548家直营门店,门店全直营的情况下,招股书披露公司存在资产负债率较高、门店多分布于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平均现金投资回收期约13.6个月等情况。

01 全直营模式下的高资产负债率

目前公司旗下拥有“小菜园”、“观邸”、“复兴楼”及“菜手”等品牌。

2021年-2022年、2023年前9个月(以下简称:报告期内),小菜园实现营收分别为26.46亿、32.13亿、34.29亿,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27亿、2.38亿、4.30亿。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已超2022年全年。

小菜园表示,业绩增长主要由于门店表现出色、门店增长迅速、门店层面经营利润率提升、销售与客流增长等所导致。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建立了由548家直营门店组成的全国门店网络,覆盖中国不同地区,基本上均是“小菜园”品牌旗下。

小菜园董事长汪书高曾表示,小菜园不会做加盟模式,不求速度。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港湾商业观察》表示,开设直营门店可以保证对门店的控制力,有利于品牌形象的统一和维护,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客户体验和服务质量。另外,直营门店也可以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和资金运作,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然而,开设过多的直营门店也会带来一些弊端。首先,开设直营门店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租金、装修、设备购买等,这会给公司的现金流带来一定的压力。其次,直营门店的管理难度较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管理和运营。如果门店数量过多,可能会使得公司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从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因此,开设过多的直营门店是否会给资金造成一定压力,取决于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管理能力。如果公司拥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开设适量的直营门店可以带来更多的利益。

全直营模式下,报告期内,公司流动资产总额分别为2.29亿、3.51亿、7.44亿,流动负债总额分别为6.98亿、5.83亿、6.08亿。同期,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91%、75%及67%。

江瀚指出,资产负债率是衡量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从报告数据来看,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确实较高,这可能会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然而,资产负债率的高低与直营门店的经营模式是否存在一定关联,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如果公司的直营门店数量过多,可能会使得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上升。但是,如果公司能够有效地进行财务管理和资金运作,资产负债率的高低并不会对直营门店的经营模式产生太大的影响。因此,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关注财务状况和资产负债率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和控制。

此外,报告期内,小菜园门店数量分别为379家、422家、497家。在往绩记录期间,公司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小菜园”品牌门店,报告期内,来自“小菜园”门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98.7%、98.8%、99.1%。

小菜园表示,公司的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小菜园”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倘无法维持或提升“小菜园”品牌形象知名度,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2013年,公司于安徽开设首家“小菜园”门店,2014年于江苏开设首家小菜园门店,2016年于北京及上海开设首家小菜园门店,在中国一线城市开展业务;2018年,公司开设100家小菜园门店;2023年,公司开设第500家小菜园门店,在这一年,公司开始应用炒菜机器人。

同时,小菜园计划于2024年、2025年及2026年分别新开设约160家、190家、230家“小菜园”门店。

小菜园提出,在地理位置方面,公司将加深对现有市场的渗透,并将业务扩展到新市场。凭借公司在长江三角洲的成熟门店分布,公司计划进一步拓展周边地区,如陕西及福建等。公司亦计划增加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及其他中国地区的门店分布密度,逐步形成“长三角、京津冀、粤闽赣”的门店网络布局。

小菜园指出,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该等地区的大众便民中式餐饮市场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除扩展中国门店网络外,公司计划拓展至其他市场,例如香港及新加坡。公司相信增加门店的业务版图及密度将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推动收入增长。

另一方面,小菜园表示,公司可能无法以与过往相同的速度或计划的速度开设新门店。公司在开设新门店方面的延迟或失败可能对公司的增长策略以及公司的预期财务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在获取新门店场地时,公司可能面临中国餐饮业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在审批流程中向政府部门申领有关重要牌照及许可证时,公司亦可能会遇到延误,而有关时限并非公司所能控制。此外,由于公司的大部分店长及厨师长均为从门店基层晋升,因此可能没有足够有经验的现有门店雇员协助开设新门店。即使公司能够按计划开设新门店,该等新门店可能既无法取得盈利,亦无法取得与现有门店相若的业绩。

02 门店多分布于三线及以下城市

报告期内,“小菜园”门店多分布于三线及以下城市。详细数据来看,报告期内,“小菜园”于三线及以下城市(包括县级市及县)分别拥有191家、213家、228家门店,门店收入占比分别为45.3%、45.7%、43.4%。

同期,“小菜园”于二线城市门店数分别为44家、49家、54家,门店收入占比分别为14.2%、12.9%、12.1%;于新一线城市门店数分别为92家、102家、133家,门店收入占比分别为27.4%、28.3%、28.3%;于一线城市门店数分别为48家、55家、78家,门店收入占比分别为13.1%、13.1%、16.2%。

报告期内,“小菜园”于三线及以下城市(包括县级市及县)堂食顾客人均消费分别为63.7元、63.1元、63.3元。整体而言,“小菜园”门店堂食顾客人均消费分别为66.1元、65.8元及65.2元。

报告期内,公司整体翻台率分别为3.3、2.8、3.3。其中三线及以下城市(包括县级市及县)翻台率分别为3.1、2.7、3.2;一线城市翻台率分别为3.4、2.6、3.5;二线城市翻台率分别为3.9、3.1、3.6;新一线城市翻台率分别为3.3、2.9、3.5。

公司表示,与2021年相比,门店于2022年的部分堂食业绩指标整体有所下降,如单店堂食日均销售额、单店日均堂食顾客量、翻台率等,主要因2022年COVID-19疫情影响令堂食消费受影响。

03 门店的平均现金投资回收期约13.6个月

报告期内,公司分别录得门店层面经营利润率15.9%、14.2%及20.9%。

小菜园表示,公司门店层面经营利润率由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的15.6%提升至2023年同期的20.9%,这主要由于公司收入增速高于成本及开支增速。公司亦在原材料及消耗品和门店层面租赁及物业管理相关开支方面实现强有力的成本管控。

同时,公司预计开设每间新“小菜园”门店的前期支出介乎130万元至170万元,主要根据门店的规模及地点而定。这些前期支出主要包括与装修、购买设备有关的成本以及与开设门店相关的其他一次性支出。

在截至2023年9月30日已实现现金投资回收的门店中,于2021年、2022年各年及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开业的门店平均现金投资回收期分别为15.2个月、10.3个月和7.3个月。于往绩记录期间开设并已实现现金投资回收的“小菜园”门店的平均现金投资回收期约为13.6个月。

据悉,小菜园计划于2024年、2025年及2026年动用手头现金、经营所得现金流量以及公司当时可能寻求的其他外部融资为公司的门店网络扩张提供资金。

截至2024年、2025年及2026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开设新门店的计划投资成本预计分别约为2.08亿至2.72亿、2.47亿至3.23亿、2.99亿至3.91亿。

就公司已开业及预期于2024年开业的新门店而言,自2023年9月30日起直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已投入约1080万,其乃由公司现有的内部资源拨付。

04 餐饮类企业上市难在哪?小菜园的扩张计划

此外,报告期内,小菜园社会保险缴款及住房公积金供款的未缴总金额分别约为 1930 万元、2410 万元及 1860 万元,合计达到了 6200 万元。

公司对此解释:1,拥有庞大的员工团队,流动率高;2,若干员工不愿意全额缴纳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因为员工个人为此也需要额外供款;3,若干员工选择在其居住地或家乡参加农村社会保障供款计划。

总体来看,近两三年以来,国内餐饮类企业赴港上市虽然热情高涨,但迄今尚没有成功的案例,这其中包括了杨国福麻辣烫、捞王、七欣天、乡村基、绿茶等。

有市场人士认为,餐饮类企业普遍存在竞争激烈,且食品安全频发等问题,这就意味着投资者普遍对餐饮类企业不感兴趣,估值也无法提升,毕竟在餐饮行业像非常具有服务特点的海底捞属于少数。从资本市场角度,餐饮类企业需要明确告诉投资者自身的最大亮点,优势,与护城河,以及未来的提升与回报计划。“目前消费并不算好的环境下,一般餐饮类企业想上市显然比以往更难。”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消费者2023年8月9日表示,购买的土豆丝,两份米饭,在腰肝合炒内发现了头发,商家仅退款,不承担食品安全赔偿,并表示这不属于食品安全问题。

还有消费者在同年12月11日投诉称,12月3日中午在苏州邻瑞广场小菜园消费400多元,餐后要求开发票,服务员表示当天没有发票,留个手机号码第二天开,一直到6号都没接到任何电话,6号我又给服务员打电话,她让我加他微信,微信加完又是没给开票,一直到11号都没任何回复,发微信给他也不回复,我想请问一下,小菜园你们是想偷税漏税吗?消费者基本的要求都不能满足?

值得关注的是,在食品安全方面,小菜园近年来也屡屡被罚。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息,2022年9月16日,启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小菜园南京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启东凤凰荟分公司做出行政处罚,罚款一万元并没收违法所得87元。原因为当事人于2022年5月21日配送入库海蜇头(小)1桶,供货商为南京市江宁区吕四水产商行。2022年5月22日当事人利用上述海蜇头作为原料加工醋椒海蜇3份,用于对外销售,当日南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对上述醋椒海蜇进行随机抽样,并经安徽中青检验检测有限公司检测,因检验项目中铝的残留量(以即食海蜇中A1计)的实测值超过标准指标,被判定为不合格。检验结论为“经抽样检验,铝的残留量(以即食海蜇中A1计)项目不符合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要求,检验结论为不合格。”

2022年11月12日,扬州市邗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安徽小菜园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扬州蜀冈万达店做出行政处罚,罚款8000元。原因为当事人采购使用的年糕,经抽样检验,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项目不符合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要求,检验结论为不合格,且当事人不能提供被抽检批次年糕的合格证明文件,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五条第一款、第五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构成了采购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未查验供货者的合格证明文件的违法行为。

2023年11月20日,昆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小菜园(苏州)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昆山经开万达店做出行政处罚。原因为2023年6月27日,昆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委托江苏国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该单位的生姜进行抽检。根据江苏国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2023年7月21日出具的生姜检验报告NO:CTST/C202303021435F,该报告检验结论为:“经抽样检验,噻虫胺项目不符合GB 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要求,检验结论为不合格,噻虫胺残留量,mg/kg,标准指标≤0.2,实测值是0.34。”

2023年3月7日,镇江市润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小菜园南京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镇江万达店做出行政处罚,罚款6000元,没收违法所得550元。原因为2021年11月8日,该局委托镇江华大检测有限公司对当事人经营的青椒进行了抽样检验。2021年12月7日,该局向当事人送达了《检验报告》(No:BZD-CJ2106820),判定上述批次青椒经抽样检验,氧乐果项目不符合GB 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要求(其指标标准为≤0.02mg/kg,实测值为0.089mg/kg),检验结论为不合格。

2023年3月28日,滁州市琅琊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安徽小菜园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滁州苏宁广场店做出行政处罚,违法行为类型为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从事凉菜经营案。原因为,经查明,当事人是一家在苏宁广场515号从事餐饮服务的经营者。在经营中当事人取得了食品经营许可证,许可项目为热食类食品制售。2023年2月6日,当事人在美团外卖网上开始经营有凉菜。至案发时止,当事人销售凉菜84份,共计货值金额1688元,违法所得1688元。

2023年6月19日,砀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安徽小菜园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宿州砀山分公司做出行政处罚,罚款5000元。原因为其经营性使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

2023年11月17日,天津市滨海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安徽小菜园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天津滨海万达分公司做出行政处罚,违法行为类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原因为2023年9月22日,该局收到天津市滨海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委托第三方监测机构天津市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院对当事人安徽小菜园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天津滨海万达分公司使用的餐盘(复用餐饮具)进行监督抽检,检验结论为不合格。

从不少消费者投诉及处罚来看,小菜园在做好菜品的同时还需要更注重消费者服务,食品安全也任重道远。

本文源自港湾商业观察

前一个餐饮老前辈曾跟我说过,开餐饮店,第一个要考虑的因素,就是房租,无论开的是什么餐饮,高端也好,低端也好,房租是餐饮最优先考虑的因素,而这个因素,是你需要去争取,去找,能压多低就多低。

< class="pgc-img">

那个时候我还觉得,干餐饮,只要有生意,房租贵一点也无所谓。现在才发现,当时的自己是多么的天真,我想很多餐饮小白,也跟我以前的想法一样,有生意就行了,找个人流量好一点的地方,房租贵一点也可以。

< class="pgc-img">

有个同行,他是做湘菜的,他的案例,我觉得就非常的有代表意义。他干餐饮都好几年了,算是我认识的餐饮人中,从业比较长的了。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在当地开了一家湘菜馆,他说当时因为房租比较便宜,所以就租了这个地方,自己也没有考虑太多。

< class="pgc-img">

后来周边盖房子的越来越多,人也是越来越多,他店里的生意也是越来越好。开店第一年的时候,他就赚到了钱,然后到第三年,合同到期的时候,房东给了他一个方案,再连续租七年,房租可以更加便宜,当时他觉得赚钱,也就同意了。

< class="pgc-img">

后来他说到这个事情,都要说他现在都感谢当时的自己签了,因为后来周边的其他店的房租越来越高,而他的还是保持不变,所以他店里的菜品价格才会一直保持不涨价,这种情况下,他都还有钱赚。

< class="pgc-img">

他自己算了一笔账,如果他的店的房租是跟周边一样的,那他的店,在很早之前就跟其他店一样关门倒闭了,因为赚不到钱,钱都给到房东了。周边也就剩下他一个店,是开了有十年时间的老店了。

< class="pgc-img">

而最近合同到期,房东已经是他的儿子接手了,房租更是高得离谱,他自己算了下,即使他店里面的菜品涨价一轮,他都赚不到钱,而且现在的生意也是越来越差,周边也开了不少的湘菜馆,没有办法,他也就只能选择合同到期之后就关门倒闭了。

< class="pgc-img">

这才是餐饮的实际情况啊,房租是餐饮所有成本中,最重的一个因素啊,你们说呢?

值25亿的网红餐饮一夜崩塌,只因与外卖平台“为敌”?

原创2024-03-15 23:00·红餐网

#精品长文创作季#网红餐饮“黄太吉”一夜崩塌,败光2个亿。创始人亲自复盘:战略误判,不自量力,与所有外卖平台“为敌”。

< class="pgc-img">

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何沛凌;编辑:洪君。

12年前,煎饼品牌“黄太吉”横空出世,一个煎饼摊,月流水可以做到150万+,堪称疯狂。因为打法超前、业绩出众,黄太吉备受业内外追捧,前后累计融资超3亿元,估值25亿,成为现象级的初代“网红餐饮”。

煎饼店老板赫畅,也因此被送上中国第一代创业者「教父」的位置,一时间风头无两。

然而短短5年后,黄太吉却在一夜之间“崩塌”,资金链断裂、裁员千人、批量关店、债权人上门讨债、创始人上失信名单……

黄太吉为什么突然一败涂地?外界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因为产品“不好吃”,体验不好;有人说是仅靠营销术上位,红得快死得快;也有人说是因为盲目创新,多品牌运营失败……

前不久,退网5年的赫畅高调宣布回归,亲自揭开了黄太吉的崩塌之谜。赫畅坦言,真正为黄太吉招来“灭顶之灾”的是关键时刻的战略误判:把所有外卖平台从友商变成了对手,和所有平台博弈,犯了不自量力的大忌。

< class="pgc-img">

黄太吉败光2个亿,

只因与外卖平台“为敌”?

“黄太吉的失败,不是因为好不好吃,而是我在关键时刻,做出了不可原谅的战略误判。”赫畅在回归长文《赫畅|我42岁,从25亿到退网5年后的再次归来》中写道。

< class="pgc-img">

他坦言,这个“关键时刻的战略误判”就是选择自建外卖平台。

2015年,黄太吉掉头做精品外卖平台,不仅花费巨资,自建外卖厨房、外卖工厂店、骑手团队,还开发了黄太吉外卖APP平台。

< class="pgc-img">

在赫畅看来,这一步棋为黄太吉招来了“灭顶之灾”。

据媒体报道,2015年时黄太吉在北京国贸附近有四家门店,每天四家店的外卖订单总量是1000单左右,产能已经接近天花板。于是,赫畅萌生了开“外卖工厂店”的想法,将外卖业务从门店剥离出去,成立单独的外卖店进行统一管理,从而提升门店堂食和外卖业务的效率。

接下来,赫畅迅速推进黄太吉外卖工厂店的建设,2015年7月到10月,短短3个月就在北京共开出了10家店。

与此同时,黄太吉开始花费巨资打造外卖平台的软硬件生态,建立了自己的配送标准。为了更好地推出外卖爆款单品,黄太吉还提升了标准化工艺,采用标准化装备,构建了一条标准化供应链。

公开资料显示,得益于自主研发的外卖APP,黄太吉可以从一体化多平台订单的数据接入,整合所有流量平台的订单;外卖员可以通过APP接单、找地址、评价打分等;通过第三方配送平台的后台数据,黄太吉还能查看被延误的订单集中区域,然后定点开设工厂店,按需配置产能部署。

< class="pgc-img">

根据赫畅当时的构想,凭借“移动化联网+外卖餐饮”的模式,黄太吉将跳出传统餐厅的桎梏,成为一个借助自身外溢产能优势吸引多方优质品牌进驻,链接生产端和消费端的平台。“黄太吉如今想做的事情跟小米一样,在餐饮行业里把产品的供给能量变为成本最低,然后让大家进驻。”

然而,现实并没有按预期推演。

据赫畅自述,“一夜之间,黄太吉被所有外卖平台集体下架。”

“有一天中午12点,我发现黄太吉的外卖派单系统,怎么还没响呢?数据怎么不跑呢?外卖员都在店门口闲着。我一看后台,一个订单都没有;再一看,坏了,店没了。”

< class="pgc-img">

彼时,黄太吉每天的外卖销售额在100多万元,外卖收入在总收入的占比高达70%,失去外卖派单后,黄太吉失去了用户和流量,现金流迅速断掉,遭遇千人裁员、批量关店的噩梦,濒临绝境,最多时欠银行和供应商几千万债务。

虽然赫畅很快“回心转意”,于2016年与平台合作共建餐饮外卖链,但为时已晚,黄太吉没能抢救回来。

2016年以后,黄太吉陆续关店,赫畅也陷入各种官司纠纷。

“这一步棋,把所有外卖平台从友商变成了对手,把生意做成了博弈。这就是五年来,我和黄太吉花了2个亿,吃到的最大教训。忽视自己的生态位,只求做大做满,去和所有平台博弈,犯了不自量力的大忌。”

“不去‘招惹’外卖平台,而是和他们加深合作共赢,也许中国的餐饮格局,真的会被改写。”

< class="pgc-img">

小小煎饼摊估值25亿,

曾梦想成为“中国麦当劳”

黄太吉一度有多火?

目光拉回至2012年7月28日,黄太吉第一家门店在北京国贸CBD的建外SOHO正式开业,这家面积不足20平米、仅13个座位的煎饼果子店,开业就引爆了餐饮圈、互联网圈以及投资圈。

当时,消费者对煎饼的印象仍以路边摊为主,便宜、打包带走,量大管饱就行。黄太吉一改路边摊的煎饼形态,品牌化、标准化,以门店堂食的场景服务消费者,刷新了大众对煎饼的认知。

< class="pgc-img">

它的煎饼套餐定价约20元,门店开进了CBD,且装修时尚小资,让煎饼的消费场景一下子变得高大上起来。小小的煎饼,变成了可以覆盖三餐时段的快餐。

同时,从互联网从业跨界而来的赫畅,将互联网营销思维应用在黄太吉的宣传上,制造了一系列刷屏级营销。

当时,新浪微博大火,黄太吉在微博上炮制了众多出圈话题,“开豪车送餐”“最美老板娘”“门前停车防贴防拍攻略”等脑洞大开的营销,赚足了眼球,引爆了流量。没花一分钱广告费,就让黄太吉火遍了大江南北。

< class="pgc-img">

凭借一系列动作,黄太吉迅速走红,被打上“网红餐饮鼻祖”的标签。

当时,CBD的白领们普遍乐意为20元一个的“煎饼界爱马仕”买单。彼时有新闻报道称,唯品会、百度、小米等互联网公司的员工热衷于在网上晒订购黄太吉外卖的订单,甚至以比拼订单金额大小为乐。

线上、线下都拥有源源不断的热度,黄太吉的业绩水涨船高,“近乎疯狂”。

用赫畅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煎饼摊,月流水可以做到超150万元,在所有外卖平台都是排名第一的品牌”。

2012年7月28日-2012年7月28日这一整年时间里,黄太吉门店的常态就是排队。在一周年店庆时,微博时代的网红、互联网大咖悉数到场,几千人来给一家煎饼店过生日。

< class="pgc-img">

资本也迅速递来了橄榄枝。据中国经营报报道,2013年1月,黄太吉就获得了第一笔数百万元的天使轮投资,在2015年8月B轮融资后,黄太吉的估值达到近2.5亿美元(约16亿元人民币),2016年4月,饿了么对其进行数千万元的战略投资。

而据赫畅回忆称,黄太吉累计融资达3亿6000万,估值达25亿元,背后的股东阵容包括了饿了么、盛景网联、红杉资本、创业工场麦刚、百度副总裁李明远、小米创始人黎万强、蓝港互动董事长王峰、YY联合创始人李学凌等。

< class="pgc-img">

在这一时期,赫畅曾立下目标,要将黄太吉打造成挑战麦当劳、肯德基的餐饮品牌。“以这样的势头下去,5年之内黄太吉就有可能被市场认为是可以挑战肯德基的品牌。”

也正是基于这一野心,2014年起,黄太吉开始了大手笔的布局计划,先后推出系列子品牌、精品外卖共享平台等。

但这一系列动作,却加速了黄太吉的灭亡。2017年11月,赫畅承认战略失误并表示,黄太吉将放开加盟以及推出一系列配套政策。但这未能挽救黄太吉的衰落,2018年11月和2019年3月,黄太吉先后两次被法院列入失信执行人名单,再往后,市场上已鲜少能听见黄太吉的消息。

< class="pgc-img">

初代网红鼻祖,如何影响餐饮业?

回归当下,黄太吉虽然已经沦为“时代的眼泪”,但毋庸置疑的是,其以及创始人赫畅都给餐饮业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先说说初代餐饮大网红赫畅。赫畅宣布回归后,餐饮圈反响热烈,贾国龙、王刚、李剑、袁泽陆等一批知名餐饮品牌创始人纷纷“力挺”。众多餐饮人转发其回归长文,回忆黄太吉和赫畅如何影响了自己和行业。

< class="pgc-img">

前不久,红餐网亲自采访了赫畅。他告诉红餐网,自己虽然“退网”5年,但一直未离开餐饮、消费领域,近年来一直有通过投资等方式参与孵化一些餐饮、食品项目。

“我目前投资的两大主要方向是大单品和餐饮出海。大单品方面,我做了面向家庭客群的新品牌‘海麦斯抓饭’,特色产品新疆辣皮子辣酱颇受顾客欢迎,在各大电商平台能买到。餐饮出海方面,目前在印尼、中东和英国等国家和地区都有项目正在落地。”赫畅表示。

对于眼下的餐饮行业,他坦言,餐饮业已经进入正规军时代,入门门槛更高,但市场空间相对更大。

“现在做餐饮仍然大有可为,但需要注意创业的方法,餐饮行业不是厨师行业,当下餐饮业的竞争是充分、全面、专业的商业要素的立体竞争,创业者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回归后的赫畅目前正忙于“上课”。其将其创业和管理公司的经验,结合《毛选》的理论开发成一门创业课,开设了《创业之道 毛选知道》私教班,以毛选为指导思想分析创业模式。

< class="pgc-img">

赫畅认为,当下99%的创业者都面临两大创业难关。一是,缺乏心力;二是,缺乏战略判断力,不能识别陷阱与机会。在他看来,这种种问题,都能在《毛选》里找到答案,他的使命之一就是“把《毛选》‘翻译’给千千万万的中国创业者”。

再来说说黄太吉。黄太吉可以说是中国餐饮一个新时代开启的标志。

首先,黄太吉从路边小店的一张煎饼果子起家,迅速融资3亿多,并创造出25亿的估值,让更多资本和人才,开始将目光投向餐饮业。

< class="pgc-img">

传统观念中,餐饮就是小本经营,很难跟资本挂钩,也很难吸纳人才。而黄太吉的走红,让很多人看到,餐饮原来也可以这样商业化,餐饮也可以有这么高的估值,同时也让很多不同行业的人,萌生了跨界做餐饮这个想法。

正如豪虾传创始人蒋毅所说,2012年以后,餐饮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只是餐饮老板与餐饮老板之间的竞争,也不再只是餐饮老板和营销专才之间的竞争,而是全面升级为餐饮老板与互联网人才及金融人才团队之间的竞争。

另一方面,某种程度上,黄太吉的出现也被视为传统餐饮业与互联网的分界线,守旧与创新的分界线。资本和互联网渗透进餐饮业,传统的餐饮经营模式开始受到冲击。

以营销打法为例,商业人士王博闻在评价黄太吉时称,黄太吉当年的营销手段是“颠覆式”的,“就像第一次亲自用了苹果手机。”

其采用的“饥饿营销”的方式,以及在互联网上策划的“奔驰送煎饼”“美女老板娘”“开外星人讲座”等噱头话题,到现在依然被很多人津津乐道。

< class="pgc-img">

既有营销模式的高度,又有病毒话题的深度,在短短时间内以极低的成本获取大量用户和海量流量。黄太吉让业内外看到,餐饮原来还可以这样玩。它的打法也吸引了一批效仿者,此后兴起的一批网红餐饮品牌,大都是借鉴或采用了类似的思路。

长远来看,互联网的流行,确实深刻影响了餐饮的发展,不仅改变了餐饮业的营销和消费方式,更深刻改变了诸如门店治理、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竞争逻辑。

传统的餐饮业逐步从单一的线下竞争,逐渐变为了线上、线下双战场竞争的格局。

从上述两个方面来看,赫畅创立的黄太吉,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实现最初的商业构想,但其给餐饮业带来的影响仍是不容忽视的。

可以想见的是,未来,黄太吉还会一直作为经典营销案例被人们反复研究。

注:本文配图来自赫畅、创业悍匪公众号、黄太吉传统美食官方微博;封面图来源于图虫创意。

来源:红餐网

编辑:朱丹

责编:牛栋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