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区临汾路街道拥有7万多居民人口,社区治理既有人文厚度,也有浓情暖意,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体会到幸福感和满足感。
静安区融媒体中心临汾路街道采编基地推出系列报道,讲述街道辖区内“小人物”的“大故事”,分享他们在服务社区、爱岗敬业等方面的一个个瞬间,感受他们微光成炬、一路向阳的精神力量。
近期,位于岭南路上的餐馆“新旺美食林”成为了全国各地考察团来上海参观、考察的点位之一。
云南、山西、河北……餐厅负责人俞迎春回顾来自各地的考察团说:“起初,这些团队是看到了位于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四行仓库等地方张贴出来的‘好人好事’事迹介绍过来的。我会和他们分享,我在临汾路街道党建引领下,办社区长者餐厅、关爱孤老、参与社区活动等的经历和体会。”
今天一起去看看, 这家餐馆究竟有什么吸引力?
服务老人 反哺社会
“热心公益 心系百姓”“有情有义 热心助残”“信息社区 爱心楷模”……在餐馆走廊里,5米左右的墙上挂满了一面又一面锦旗。
评选上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名单,获得上海市“慈善之星”、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等称号,俞迎春各类奖状、荣誉证书码放起来有厚厚一摞。
俞迎春是谁?
这是一家怎样的餐馆?
中午时分,记者来到了这家餐馆。餐馆内的场地不大,却散发着浓浓的人情味。几位老人在窗口排队购买套餐,还有老人坐在大堂里吃饭,俞迎春熟稔地与老人们打着招呼。
在这里,老人花费15元就可以购买1份盒饭套餐,包含4个菜、1碗米饭、1份例汤。此外,近期天气炎热,门店还为老人免费提供酸梅汤。
几位老人坐在大堂里吃饭,有的老人堂吃完了,还带了饭盒打包带回家,晚上再吃。
吴伯伯刚买了一份饭,找到座位坐下,他买的套餐里有一份虾、一份马蹄炒肉丝、一份茭白炒木耳、一份南瓜,手里的小票显示一共15元。吴伯伯说:“很合算的。”
张伯伯告诉记者:“这是我平时经常来的长者食堂。这里的菜品种类多、服务态度好、价格便宜。我很喜欢这个食堂。”
周边的老人们对这里非常熟悉。2020年,这家餐馆作为临汾路街道第三家社区食堂,为方便周边老人们用餐提供服务。
不仅如此,从2004年起,每逢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俞迎春都会主动邀请孤老们来到餐馆团聚,并坚持每日为5名困难老人提供“免费的午餐”。
他的店铺张贴了“老年人全时段优先服务”的温馨提醒,他认为乐于助人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
他说:“待人好一点是做人的本质。在我们老家,经常烧了菜之后,大家互相端来端去地分享。比如我这里有的老食客忽然生病了不能来堂吃,我给他送饭上门,这些事是很正常的。”
反哺社区是他参与社区服务的初心。2000年,他揣着500元现金从崇明农村来到了临汾路街道,在岭南路上落了脚,开了一家餐馆。
“创业初期,人生地不熟,从选址、办理营业执照、装修、招人都得操心,家人在生活上也遇到不少问题。临汾路街道给予了我全方位的关心,让我在临汾创了业、安了家。”俞迎春感慨道。
担任路段长 守护街区
这两年,临汾路街道通过“将支部建在路上”,创新了精细化治理街区方式。2.21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被划分为四个街区,在党建引领下,每个街区都组织小商户成立了一支自治力量。
第三街区党支部书记肖维奇负责阳曲路、岭南路等几条小街。他体会到,有的地方两新党建具有楼宇式的特点,有大型的商业体、有高大的商务楼,而临汾路街道辖区是靠马路上的一家家小店支撑起居民的“柴米油盐”。他认为,街区治理要调动起小商户的参与,要依靠他们积极加入服务街区,才能将街面“守”起来。
截至目前,第三街区党支部已经发展了5名商户加入中国共产党,其中就有俞迎春。“一名党员一面旗。”肖维奇说,“俞迎春把这面旗竖起来了,把这块的商户都带动起来了。”
与此同时,街区网格党建全面推进后,他作为“路段长”,每天坚持早晚2次巡逻。在巡逻中,他与其他店主沟通交谈,及时了解员工变动情况,关心店家和员工的困难。同时,积极动员、带领员工和路段上的其他店家一起行动,清扫街面,擦洗公共设施等。
若发现有碍市容环境的现象,他会及时劝阻或随手清除,如遇不配合的,及时向街区汇报,确保街面的环境整洁。比如,近日他发现人行道上有油污,于是安排了店内的员工进行清洁,维护了街面的整洁。
此外,在第三街区党支部引领下,他积极参加社区的各项公益活动,还在高温天设立休息点,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免费提供饮料和纯净水。
谈及未来,俞迎春表示,将继续努力,带动更多的沿街店铺守护这片区域,为周边居民服务。
来源:上海静安
山脚下有个万家庄,庄里有个万大爷,万大爷有一个儿子,年方四八,干活像打铁,实打实,脑子也有点实在,不机灵,说话办事总显得傻乎乎的,人都叫他万憨憨。
在脱贫致富的热潮中,憨憨在镇上开了一个饭店,起名“憨憨饭店”。他给员工们说:“试营业三天,每天至少赔钱1000元。”
头一天,在张灯结彩,鼓乐声中,请来了百余位客人,大家吃得酒足饭饱,满嘴流油,十分满意,晚上一结账,净赔钱1380元,憨憨十分满意;
第二天,客人更多,大厅、包间全都坐满,大家吃得满意,赞声不断,晚上一结账,净赔钱1580元,憨憨十非满意;
第三天,中午一餐,晚上又一餐,净赔钱1880元,憨憨十分满意。“
“憨憨饭店的饭菜好,质高价廉,服务周到。”人们的赞许声不胫而走,口口相传。
第四天正式营业后,客人餐餐爆满,憨憨决定连开两餐,才满足了大家的需求······真是好饭店招来八方客,万憨憨日进上万元。到年底,憨憨已名列“全镇十富”。
这时憨憨又做出了三项决定:一是过大年时,请全镇六十岁以上老人免费聚餐;二是高考结束后,请全镇金榜题名的优秀学子和老师免费聚餐;三是赞助五名贫困学子读完大学。这三项决定出台后,立即引起了社会轰动,有关领导前来赞扬,媒体记者前来采访,弄得“憨憨饭店”名声大振,很快在县城又开了三家连锁店。到第二年底,县文明办授予憨憨饭店“文明饭店”锦旗一面,县老龄委授予憨憨饭店“敬老楷模”一块牌匾,县教育局给他颁发了“助学先锋”的荣誉证书,憨憨的资产已名列“全县十富”。记者们采访时问他:“开饭店人很多,你能迅速崛起的秘诀是什麼?”
“舍得把自己的钱给别人花!”憨憨傻乎乎地说着,“嘿嘿!”一笑。
<>月1日上午11点30许,位于河南周口太康县高朗乡前庙行政村孙庄村孙庄饭店门前热闹非凡,充满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很多乡亲们围坐一团,各个脸上充满喜悦之情,这里即将进行的并不是一场婚宴,而是该饭店的主人孙明理要请这些乡亲们吃大餐,而其宴请的都是村里和敬老院的孤寡老人。
饭店的店老板孙明理可能很多人并不太熟识,而他的哥哥相信很多人都认识,他就是被大家亲切地称之为“羊肉哥”的孙合理。
其实,孙明理也像他哥哥孙合理一样,富有爱心,七年前在村门口开了饭店后也是经常力所能及去关爱帮助困难乡亲,经常给村里或者附近的残障人士送些吃的,只不过他性格有些腼腆,不善言辞。
“羊肉哥”的孙合理几天前带着妻儿回到了家乡,帮助弟弟孙明理打理饭店,受哥哥孙合理的影响,同样善良朴实的弟弟和弟媳提出了想请乡亲们吃顿大餐,立刻得到了哥哥孙合理和嫂子刘晓爱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村里的志愿者乡亲的积极响应,大家为了这顿大餐各司其职,到集市上采购食材,鸡、鸭、鹅、鱼应有尽有,非常丰盛。
12点许,热气腾腾的饭菜被端上桌,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饭菜,每个人都是乐呵呵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而孙合理的小女儿孙梦露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帮着大人端菜送水。
兄弟俩之所以有爱心,是因为从小就受他们奶奶的教诲。他们的母亲天生弱智,兄弟俩降生后,由奶奶一手带大,由于家境清贫,乡亲们给予了很大帮助,他们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因此,他们的奶奶从小就教育他们长大了要力所能及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孙合理十几年前来到郑州,摆摊卖羊肉串和烧饼,经常帮助弱势群体和环卫工人,从2010年开始免费向环卫工人、残疾人、贫困家庭送爱心羊肉,从此有了”羊肉哥“的美称。
弟弟孙明理于七年前开始在孙庄村西南路边经营两间饭店,开始干饭店的念头是为了让奶奶吃上丰富可口的饭菜,还能给周围村庄的孤寡老人和残障人士偶尔改善一下生活。
孙明理含蓄愐腆,实在本份的形象在附近村庄尽人皆知。由于饭菜质量高,价格低,饭店的生意一直很红火。他与妻子诚信经营,十年时间便盖起了漂亮的酒楼,有十几个单间,还买了一辆宽敞的汽车。开了饭店的他以哥哥孙合理为榜样,经常帮助村里的困难乡亲。
2月1日上午,孙明理夫妇俩以及嫂子刘晓爱还有一些乡亲们忙着饭菜,而羊肉哥孙合理则开张自己的面包车去村里和高朗乡社会托养中心接五保户、孤寡老人。
这顿普通的“家宴”,驱走了冬天的寒意,在冬日的暖阳下,十多位老人心里,已经花开春暖。
吃完饭后,兄弟俩开着车一一将老人送回家。在送老人回去的路上,75岁的司善连老人连连点赞,“车接车送,吃得真得劲儿,明理、合理你们光顾得照顾我们了,连饭也没顾上吃,你们比亲儿子还亲”。
兄弟俩得到了乡亲们的赞许,心里也是暖烘烘的。
”羊肉哥“孙合理表示,只要自己的烧烤店继续开下去,送爱心羊肉活动就不会停止,而孙明理夫妇同样表示,自己的饭店如果继续看下去,会力所能及帮助困难乡亲,春节前请困难乡亲聚餐。
< class="pgc-img">>图为:2019年2月1日上午,河南周口太康县高朗乡前庙行政村孙庄村孙庄饭店,饭店老板孙明理夫妇请困难乡亲、五保户吃大餐,喜迎新春佳节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