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都有名字,这样可以让别人快速记住你,奶茶店菜单上每一种饮品也会有自己的名字。但是取名字是一个技术活,奶茶店菜单可不是随便写写的,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
轻餐君通过对奶茶店菜单的分析,有了一些经验,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奶茶店产品取名的方法,希望对各位茶饮老板有所帮助~
奶茶店菜单的2大类
1、产品命名
产品的命名也是一项技术活儿,面对几十款产品时,特别的名字会帮助产品脱颖而出。
① 最常见的逻辑=原料+品种
产品的名字直接选择原料来命名,顾客看见原料会自然的联想出味道,有助于顾客选择产品。
例如:珍珠奶茶、柠檬水等这类
② 网红文案
丧茶以一句丧气满满的文案+简单的原料介绍,为茶饮名称。直接将一杯普通绿茶,成功进阶成一杯网红饮品,在众多饮品店脱颖而出。
③ 产品名字与品牌定位契合
我们观察喜茶的菜单,会发现每款产品都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它把茉莉花茶称作绿妍,把珍珠称作波波,寒天晶球称作脆波波,芝士称作芝芝,“春不夜、夏会醉、秋晚归、冬未眠”等茶极客特调系列名字更是充满意境。
如此产品名称贴合当下年轻消费者的喜好,也让喜茶区别于其他茶饮品牌,走出了自己的品牌风格。
菜单和品牌相辅相成,无论是产品名称还是店铺风格,最好符合品牌的调性,用符合你品牌的调性去和消费者沟通。
2、品类名称
清晰的品类名称,可以让顾客在点餐的时候对奶茶店所经营的饮品系列一目了然,从而更快地找到自己想要的饮品。
① 简单,字体放大/加粗
奶茶店毕竟是要速率的,所以奶茶品类名称最好是简单明了,让目标顾客一眼就能看清有哪些品类,快速下单。
②品牌+种类
古茗把招牌茶用品牌+种类(奶茶、芝士等)来命名茶饮品类,即加强消费者选购概率,又使品牌得到了很好宣传。
③ 古典特色
从茶饮名称来看,茶颜悦色使用了古典的中文名称。如把红茶系列称为「红颜」,把绿茶系列称为「浣纱绿」,把增加了坚果、巧克力等配料的奶盖茶系列称为「豆蔻」,也有饮品取名为「蔓越阑珊、人间烟火、素颜锡兰」等四字词语。
整个菜单看起来古香古色,古典同时不失个性。
茶饮起名字的6个“套路”
1、以店铺的定位取名
在给产品命名之前,先奶茶店整体定位分析,明确奶茶品牌的宗旨。把重点放在产品品质上,再在产品的寓意中取名,打出店铺的特色。
2、把目光集中在消费者上
以目标顾客的爱好、特点、价值观等,来取一个能迎合他们高消费品位的名字。如奈雪以高知女性消费者为主,旗下的老佛爷宝藏茶来表达女性的独立与高贵。
3、采用叠词、重复的手法
这个确实是一种有效的取名“套路”,人都是有惰性,如果通过重复的手法表达叠词,可以收获朗朗上口的效果,强化传播力,快速占领消费心智;此外,还可以增加品牌亲和力。像喜茶的“芝芝莓莓”等。
4、附加价值
产品名字想达到短小精悍境界,又好念好记,往往可遇不可求。“康师傅”就是个精悍的典型例子,好念好记之外,还有心理的附加价值在(不曾是品牌名,而且意味着健康)。
5、有意思的成语
茶颜悦色就以“人间烟火”、“深深乌龙”等诗情画意的成语来命名产品,在茶饮市场开辟了特色鲜明的新中式茶饮细分品类,成功实现自我定位。
6、营造感官体验突出卖点
通过营造嗅觉、触觉、味觉的感官体验,直接突出产品的优势,传达给消费者独特的利益点,有效深化大众对产品亮点的记忆。比如吾饮良品的暴打柠檬,让人自然联想到制作柠檬的那一面。
奶茶取名的注意事项
1、名称品类要清晰
有的奶茶店会给饮品取一些好听的名称,例如:带有开心、梦幻、可爱等等含义的名称,虽然好听,但是你会发现,一个品类的下面却拥有着不同类型的饮品全在一个系列里面。
这样容易造成,消费者进店时没有店员的介绍很迷茫,无法判断哪一杯是奶茶或者是其他系列。
2、比好听更重要的是“好识”
当你吐槽着“蚂蚁上树”这样的菜不知道是什么时,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奶茶菜单也让消费者摸不着头脑。名字当然要好听,但也要保气正通俗感并与产品有关联性。
既然是有空间的茶饮店,也常常是点好之后,再入坐体验感。如果产品的命名不够明白,会产生一走程度的沟通成本,也会给顾客户造成“麻烦”的体验感。
3、让顾客在点产品时能产生一定故事化联想,效果更佳
比如先赋予产品一个独持的寓意,然后加入水果的词,最后是基底茶的描述,比如:青郁芒芒乌龙茶。这样在一款六个字的产品名上,就会把商家想提炼的特色和原本产品的基础表达出来。
这样的产品命名方法论让消费者易懂.也增添了一部分传播价值。
4、具备认知和传播基础后,寻找自己的风格
“满杯XX”、“霸气XX”,分别是喜茶和奈雪的茶每次推新品起名字的惯用结构。
XX代表的就是加入的水果名。“满杯”、“霸气”则能很直观地带来产品“分量十足”的感知。
由此形成一个系列,一方面容易让顾客对品牌产生进一步认知,加深印象和期待值;而下次系列再出新品也不用纠结了不是?
5、别照搬”别人家名字“混脸熟,消费者不傻
人家“满杯XX”、“霸气XX”,那些水果名都懒得换直接照搬的:人家“奶茶三兄弟”,那些非要来个“三姐妹”的。连产品名字都模仿,是不是太缺乏梦想了?
硬生生照搬别人家名字毕竟模仿来的,逃不开一个尤其是具有人家品牌特色和风格的,即使产品本身味道口感都是上乘,消费者的印象也很可能因为名字而减分“像”字。
消费者看菜单,商家关注产品结构在展现起名功底之前,品牌不妨问一下自己,自家产品的分析做好了么?哪些是招牌拿手的、哪些是赚人气的、哪些是利润高的、哪些与库存动态挂钩?
去思考它们在菜单上的主次位置、呈现方式、以及淘汰机制。
而那个漂亮而有距离感的名字,可能让顾客体验打折不说,也很难达到理想中“记忆点”“差异化”的效果,毕竟这种呈现在外的显性要素,太容易被复制的。
:本文由新响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茶饮赛道,越来越卷。从奶茶到水果茶,再到新中式茶饮,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市面上流行的新茶饮产品已经经历数次迭代,新冒出来的新茶饮品牌多如过江之鲫。只可惜,大多都是无效内卷。
想卷出圈不容易
新中式茶饮卷到这份上,但是真正能够脱颖而出的品牌并不多。毕竟,一个品牌到底有没有价值,得看它能不能拿出“新”东西。新的产品,新的营销,新的套路。市场才没有兴趣去听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你必须拿出消费者没见过的东西,才能镇住他们。在新中式茶饮这条赛道上,同质化现象太过明显。那些新中式茶饮品牌卷天卷地,自己累,消费者更累。
是野心还是敬畏心
1、老牌网红,茶颜悦色;
2、后起之秀,霸王茶姬。
茶颜悦色成立于2015年3月,在一众新茶饮品牌还在奶茶上折腾时,它直接跨越到了新中式茶饮,从国风入手,成为最早将“中国风”与新茶饮结合的品牌。
不过,茶颜悦色和其他品牌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它至今仍未开放加盟模式,旗下门店均为直营。这或许与创始人吕良的个人经历有关,在创立茶颜悦色之前,吕良多次创业,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因此他对茶颜悦色的大火始终抱着谨慎的心态:
“我胆子小,对市场有敬畏之心,如果误把时代赋予的红利当成自己实力,走出去就是下一个死去的网红。”
与之相比,霸王茶姬的胆子要大得多。在成立之初,霸王茶姬就暗戳戳对标茶颜悦色,两者走的路子都差不多——2017年11月,霸王茶姬在云南昆明开设第一家门店,直接放弃水果茶,主打“原叶鲜奶茶+东方新茶铺”。虽然风格复刻的是茶颜悦色,但在扩店问题上,霸王茶姬从没含糊过。
霸王茶姬的创始人张俊杰从不掩饰自己的野心,他在创立品牌之初,就宣称自己要打造“东方星巴克”。创立前三年,霸王茶姬门店总数一直维持在200-300家左右。2022年公司开新店640多家,年底门店总数达到1070家。2023年8月4日霸王茶姬在北京朝阳合生汇开出第2000家门店。与此同时,霸王茶姬还在海外布局,目前已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地开出70多家门店。据说,霸王茶姬预计2023年在东南亚开设至100家门店。
霸王茶姬在泰国的菜单
霸王茶姬如此大规模开店,或许与其背后资本有关。今年7月,霸王茶姬被曝出与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合作,探讨在美IPO的可能性。就在当天,霸王茶姬还被曝出获得美国对冲基金Coatue的融资,投后估值30亿元。尽管霸王茶姬否认了IPO传闻,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他们疯狂开店是为何。生存是第一要务
新茶饮品牌要想在市场迅速站稳脚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开店,用门店数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即便是疫情时期,也挡不住新茶饮品牌开店的脚步,从2020年到2022年,新茶饮品牌门店的数量从37.8万增加到了48.6万,两年增加10.8万家。只是,这些新茶饮品牌千算万算,没有算到的,是消费降级。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很多人的收入都在下滑,普通人口袋没钱,大幅缩减饮品消费的开支,新中式茶饮那些卷天卷地的操作就好像给瞎子抛媚眼。曾经的现制茶饮消费心理学,是让消费者觉得物超所值。而现在的现制茶饮消费心理,主打一个平价。那些曾经标榜“高端”的新茶饮品牌,纷纷走上了降价之路,喜茶在2022年初就宣布了全面降价,乐乐茶、奈雪的茶等品牌也加入了降价大军,开始推出平价产品。两家“出头”的新中式茶饮,在价格上也控制得很到位,茶颜悦色的价位在12-18元,霸王茶姬价格控制在20元以下。
只是,降价意味着利润缩减,同时,低价竞争也会引发茶饮品质锐减。要知道,现在加盟一家新茶饮品牌并不轻松。以霸王茶姬为例,由于品牌对门店选址、装修都有严格要求,开设一家门店,加盟费需要60万,有的加盟商甚至3年才回本。还没上市就开始压缩利润空间,这些新茶饮品牌真的能讲好接下来的故事吗?
结语
文|蒋晓<>编辑|朝海>
中式快餐从火锅手里接过“茶饮”的接力棒……
总第 3184 期
餐企老板内参 杨柠睿 | 文
老乡鸡、乡村基、老娘舅
中式快餐纷纷对茶饮“下手”
老乡鸡请老乡喝茶了!
这几天,内参君的朋友圈被老乡鸡“轮番轰炸”,除了“估值超过181亿”、“要冲刺A股上市”等热门话题外,老乡鸡没有愧对自己的网红身份,还做起了自营饮品,上新:“鸡笼香柠檬茶”、“清新生椰乳”、“芭乐绿茶”三种新茶饮,330ml的分量,售价分别在5、6、7元。
“极致的性价比+今年的茶饮潮流元素”让网友直呼过瘾,纷纷评论“可以像早餐喝豆浆那样,闭眼点单了。”
中式快餐店的自营饮品,今年似乎格外热闹。
“店内自营”、“独立开店”、“跨界联名”
中式快餐发力饮品的三种不同类型
不止是老乡鸡,中式快餐瞄准茶饮蓄谋已久。
上月10号,乡村基上线“玫珑瓜气泡水”、“清爽柠檬茶”,定价8元;老娘舅不甘落后,紧追步伐,在原有饮品杨梅汁和橙汁的基础上,向新茶饮靠拢,上新了“梅柚淳”、“芒桃淳”,定价在10元档;吉野家在月底接力,上新“桃汽花果特饮”、“斑斓叶厚椰乳”,定价15元。
事实上,在探索店内自营饮品模式前,快餐品牌们大多以“独立开店、跨界联名”这两种方式开拓茶饮之路。
去年年初,乡村基实现门店破千、根基扎稳后,便在大本营重庆“低调”的开出了第一家独立特色茶饮店,面积20平不到,主打“ 乡村基手摇茶 ”,售价在12-22元之间。
独立开店,似乎标志着乡村基正式跨界,进军茶饮赛道。
“乡村基手摇茶”,走的是“高性价比”路线,与此相仿的还有云海肴自家茶饮品牌“洱汀”,而鹿港小镇的“鹿港茶饮”,更是借着自家快餐品牌响亮的名号“红极一时”,客流量甚至能与专业茶饮“选手”比肩。
然而,乡村基手摇茶、洱汀、鹿港茶饮却皆止步于“红极一时”,面对“经久不衰”败下阵来。
究其原因,已经形成相对稳定市场竞争格局的“新茶饮赛道”中,下沉市场几乎被“平价雪王”蜜雪冰城占领,而在中端市场中,也早有书亦烧仙草、古茗等迅速崛起的强势品牌。
中式快餐品牌开出的独立茶饮店,在这场“无声的硝烟”中渐渐减小了声量。
独立开店“此路不通”后,便是“快餐品牌+茶饮品牌”的跨界CP联名。
秉着“专事专办”的态度,费大厨与喜茶强强联手,共同推出大厨认证的“超解辣杨梅冻”,堪称餐饮界最佳CP;煎饼道和书亦烧仙草的联名概念店也在长沙亮相,进一步拓宽彼此的消费闭环。
快餐与茶饮,两者天然的互补性让这个联名不仅能够落到实处,更能让彼此从销量、品牌声量等多方面获益,实现1+1>2的效果。
伴随着老乡鸡、乡村基等一众中式快餐品牌,大面积上新自营饮品,中式快餐发力茶饮的三种模式,正式揭开序幕。
< class="pgc-img">>为什么快餐扎堆发力饮品?
其实“餐+饮”的趋势一直在,升级也一直在。这阵风,可以理解为“从火锅吹到了快餐”。早在去年内参君就曾在《大批火锅店极力推甜品,不务正业还是增收奇招?》的文章中表达了这一趋势。
以川渝火锅为“创意领军”,吼堂、爸爸炒料、楠火锅等一众火锅品牌都曾做出特色各异的甜品、饮品。其中也有不少夺目的战绩:
重庆老甘家,通过“店中店”模式,单店月营业额增加近8万,全年触达近百万;朱光玉火锅更是疯狂——15平的店中店,日流水8000-10000元,全年增收300多万。当时,一位老板评价:疫情常态化下,各个餐厅都在寻找新的利润以增收出路,这是不可抗拒的趋势,“不仅是火锅,各个餐饮业态对饮品、甜品的需求都在增加。”
果不其然,在看到流量后,不甘寂寞的中式快餐品牌,开始学习起火锅甜饮品的“店中店”模式,就此开启对“自营饮品”的探索。
为什么中式快餐偏爱自营饮品?
- 找新趋势:中式快餐品牌向“全品类”融合
“品类融合”正成为中式快餐品牌们的统一动作。
内参君在之前的调研中发现,几大主流快餐品牌正以“扩充品类、增加时段”的方式调整门店运营结构,其结果就是“菜单越来越厚,模式越来越趋近南城香”。
老乡鸡在深圳首家门店的经营上,便采用了新业态及多结构营业模式,早上卖快餐、下午卖下午茶、晚上门店变酒吧。只不过相比之下,酒吧营运时段较短,茶饮产品则可以在全天售卖,尤其是正餐时段。
中式快餐的行业内卷、渠道变化和消费习惯跃迁,使得头部品牌对于“自营饮品”模式,不但要做,还要做好。通过扩充品类、丰富甜品、饮料等产品线,给顾客完整的消费体验,满足消费者一站式需求。
- 画新群像:引进新茶饮,触达以年轻人为首的新消费群体
近几年,中式快餐从“增量市场”一路争夺到“存量市场”。这就逼着大型连锁快餐企业们,纷纷开启“产品内卷”,想尽办法在存量市场上寻找新的增量。加之疫情反扑客流下滑,快餐厅都在尝试寻求“上新品”以自救。
如今,快餐赛道在“产品内卷”的压力下,扩充品类方向高度一致,主食集中在“米、面、粉”上,小吃则以炸物、热卤为主。纵向扩充产品线已经不能“救国”,横向扩充产品线就成为了眼下的“上上签”。
另外,跨品类经营可以帮助品牌获得更多线上流量。比如老乡鸡5-7元新茶饮的定价,用符合自身产品线定位的价格,从购买心理上降低了决策成本。借此获取高性价比的流量,拓宽场景和消费人群,有效提升进店率。
- 定新曲线:用新的盈利模式来提升客单价、增加营收
都知道茶饮毛利高,可以提高餐厅坪效。
快餐连锁品牌都想把饮品销量搞上去,但是拿着饮品进店的顾客越来越多。独立开店可能跑不过专业选手,所以要围绕自己的产品做配餐型饮品才有可能增量。
一方面,自营饮品可以更大限度提升门店坪效、提升营业额;另一方面,针对连续下降的盈利趋势,像现制饮品这样的自有产品相对标品毛利更高。
从实际效果上看,通过茶饮作为凑单、满减神器,既可以丰富产品组合,又可以有效拉升了客单价、增加了营收。
- 促新流行:跟风创新的同时,解决差异化问题,使品牌年轻化
从2021年开始,大量中式快餐品牌放弃了“粉、面、饭”的初始定位,加速向“全品类”融合。这也使得品牌曾经苦心经营的“个性定位”,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退。
而一杯带有最近流行元素的新茶饮,在餐饮企业可以在同行中得到更多获客机会的同时,也意味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个性弥散”、“差异化不足”问题。
新茶饮重在新字,跟风创新的同时很容易使人和当下火热的茶饮品牌联系起来,给中式快餐品牌注入新力量,使品牌定位年轻化。
小结
不同于洋快餐很早就开始做自营饮品、火锅赛道去年发力甜饮品,中式快餐在眼下激烈的竞争中,也开始了横向扩充产品线,发力饮品。一杯性价比高且符合当下潮流的新茶饮,或许就是中式快餐打造品牌差异化,为门店引流的好方法。
而供应链的成熟,无疑给了快餐品牌跨品类经营的底气。
据与三分甜(甜饮品供应链品牌)合作的餐饮品牌营销数据显示,在良好的甜饮品门店运营支撑下,甜饮品的门店客流点单转化率可以达到30%以上,销售额占比能达到10%左右。
目前快餐品牌发力自营饮品这件事,数据看起来很美, 但本质还是要回归到顾客需求上,回归到品牌的基因上,找准品牌定位,打造最适合品牌自己的“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