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的三伏天
很多年轻人戏称“靠奶茶续命”
一杯冻奶茶立马神清气爽
但是……
喝时一时爽,减肥千万难
还会出现健康问题!
记者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获悉,一名18岁高中生小海(化名)因为喝太多奶茶导致痛风急性发作,手脚关节上长满了一块块白色的“钻石”,脚肿得无法走路!日前,在风湿免疫科专家的治疗下,小海大步走出了医院,“再也不喝奶茶了!”他说。
1天1杯奶茶 高中生关节长“钻石”
今年18岁的小海来自广东佛山高明,是一名高中学生。平时没别的爱好,就是喜欢喝奶茶。“一般每2天就要喝一次,1天1杯也是会有的。”小海说。
然而,因为这一小爱好,小海4年前就生了病,并且发作的时候疼得嗷嗷叫,无法走路,更令人震惊的是,手脚关节上长满了一块块白色的“钻石”,这是怎么回事呢?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原来,小海是奶茶喝太多导致了痛风发作和痛风石形成。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郑少玲解释,小海爱喝的奶茶是高糖软饮料,高果糖成分进入人体后,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过多尿酸,痛风就找上门了。
“第一次来我门诊就诊的时候,小海四肢已经长满痛风石,无法走路了。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一查尿酸特别高,达900umol/L。我们立刻安排了抗炎和降尿酸治疗,暂时把血尿酸水平稳定到400umol/L,现在慢慢可以站立、走动。后续我们还要继续为他积极降尿酸,争取关节上的痛风石能够逐渐溶解变小甚至消失。”郑少玲告诉记者。
其实,早在4年前,小海已经出现痛风发作病史,但是他没有规律吃药,也没有忌口。“我记得那天是打球回来,右手无名指疼痛肿胀,几天没好,去到当地医院一查:尿酸很高,可能是痛风。因为当时不是很严重,医生开了药并叮嘱注意饮食、控制体重就回家了。之后也早已忘记医嘱,该吃吃该喝喝,手脚上的痛风石静悄悄地长出来了,现在想想,真是后悔莫及。”小海说。
7月14日,经过省二医医生团队治疗,小海终于出院,他是走着出去的,经过这次,他表示:“再也不喝奶茶了,也会好好吃药,控制饮食,定期回医院复查。”
痛风年轻化明显 00后已“中招”
近年来,痛风的年轻化趋势越来明显。90后已经被痛风“绊倒”了,00后已中招。
郑少玲表示,痛风发病年龄不断提前,00后痛风也更加常见了。当出现单个关节的红、肿、热、痛时,应注意可能是痛风急性发作了。她进一步解释,这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年轻人好高嘌呤饮食、少运动、饮用含糖饮料等因素有关。
1. 高嘌呤饮食
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大家所熟悉的海鲜、红肉、动物内脏、浓汤、火锅等均属于高嘌呤食物,摄入的嘌呤量增多,肾脏无法及时地排泄的话,体内就会堆积过多尿酸,超过了血尿酸的溶解度,尿酸盐结晶就会沉积在关节软骨上,刺激局部炎症产生疼痛感。
2.常饮含糖饮料
含糖饮料、碳酸饮料在儿童、青少年的痛风发病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很多孩子喜欢喝碳酸饮料或者功能性饮料,甚至常常以饮料代替水。不仅孩子喜欢,甚至很多家长也认为里面含有维生素、电解质,作为运动后水分补充是很好的选择。
但是这些含糖饮料都属于高果糖食物,果糖在人体代谢过程中会转化为合成嘌呤的底物,使尿酸生成增多。此外,大量摄入果糖可刺激长链脂肪酸合成,导致高甘油三脂血症,引起机体对胰岛素抵抗,造成代谢紊乱。
3. 缺乏运动
工作、学习压力大又长时间缺乏运动,体重增加,水摄入减少,不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容易出现肥胖、高血脂、高尿酸、高血糖等代谢综合征,是痛风发病的高危因素。
因此,郑少玲医生提醒,日常生活要更加注重痛风的预防与日常管理。尤其是有痛风家族史的,小孩一旦出现高尿酸血症,家长应高度配合医生给与小孩的减重、饮食、用药等全面的指导与随访。
支招
尿酸高怎么办?
少吃甜 多喝水 多运动
在日常接诊过程中,郑少玲经常遇到因为尿酸高前来咨询是否为痛风。她表示,尿酸高不一定是痛风,平时做好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预防与控制高尿酸。
1. 多运动。
但不可以做剧烈的运动,最好选择游泳、太极拳之类的有氧运动。
2. 多喝水。
最好喝苏打水、碱性水,至少是白开水,每日的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到2000毫升,减少饮用浓茶、咖啡、高果糖含量的甜食饮料。
3. 多吃素。
多吃紫皮茄子、上海青、生菜。忌食菠菜,所有的豆类都要少吃或不吃。
4.少吃甜食、肉类。
避免摄入富含高嘌呤的高果糖含量的甜食、饮料和汽水。限制牛肉、羊肉、猪肉及动物内脏、高嘌呤含量的海鲜。
5. 控制体重、规律锻炼、戒烟限酒。
限制含酒精饮料,尤其是啤酒和白酒。
来源|广州日报、青春上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情期间,不能外出享受各式美食是很多人心中的遗憾。曾几何时,奶茶是多少人的“续命水”,如今也不得不长时间告别。但不少网友也因此发现,两个月没喝奶茶,皮肤竟然好了不少,曾经困扰已久的痘痘问题也消失了。
例如,有网友提到:在家待了快两个月,减少了起码四分之三的糖摄入量,明显感觉皮肤平滑了好多,突然对奶茶也不是很渴望了;另一位网友也表示:掐指一算,两个多月没吃过糖,最近一次喝奶茶是元旦,难怪最近皮肤都细腻了很多。
< class="pgc-img">>真有这么神奇?皮肤变好跟不喝奶茶有多大关系?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个概念——糖化。
皮肤变差的“元凶”——糖化
“糖化”,全称非酶糖基化(NEG),是指身体内蛋白质、脂肪、核酸和葡萄糖通过氧化、重排、交联等一系列过程,结合成不可逆的非酶糖基化终产物(AGEs)。简单来说,糖化就是糖跟蛋白质、脂肪等结合在一起,让它们失去“战斗力”。
举例来说,如果流经皮肤的血液中糖分过多,糖分就会附着在皮肤中的胶原蛋白上,形成AGEs。胶原蛋白有什么用?胶原蛋白负责皮肤的弹性与紧致!而胶原蛋白糖化后就失去了弹力和支撑力,长此以往,就会导致皮肤松弛、塌陷、暗沉,形成细纹等。此外,糖化还会导致细胞的代谢废物难以排出体外,容易产生痤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青春痘”。
因此,要想皮肤变好,一定要注意预防和阻止糖化——抗糖。
< class="pgc-img">>如何有效抗糖?
糖化是由于体内糖分过多导致,所以抗糖首先要减少糖的摄入,控制血糖水平。常见的甜品如奶茶、蛋糕、糖果、巧克力等都含有大量的糖分,进食后会直接引起血糖升高。其中,奶茶含糖量有多高呢?上海市消保委曾做过检测,发现一杯奶茶的总含糖量相当于13块方糖,即使是“无糖”奶茶的含糖量也不低。
除了少吃甜品,还可以选择升糖指数低的食物。升糖指数低的食物往往富含膳食纤维,进入胃肠道后消化吸收慢,可以减缓糖分吸收的速度,避免血糖波动,阻止糖化。常见升糖指数低的食物有粗粮(如糙米、燕麦、全麦面包等)、蔬菜(如西蓝花、萝卜、甘蓝等)和水果(如苹果、桃、梨等)。
< class="pgc-img">>看来,平时的各种肌肤问题还真的跟奶茶脱不了关系。为了复工后比旁人更加光彩照人,你还不戒掉甜品吗?虽然疫情导致我们与不少美食暂别,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爱美人士不妨趁此机会控糖,解决皮肤问题,也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把健康带回家#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 id="js_content">参考资料:《甜点大危机!吃糖导致皮肤老化,了解一下?》,新华网,2018-06-12
我还年轻,身体很好,多熬几个晚上,多刷一会手机没关系,多吃一点东西也可以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