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黑才开门的包子铺,之前一夜之间在广州火了起来。作为细分赛道的领跑者,网红店包馔进入广州后,大大小小夜包子店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目前,这些夜包子店经营情况如何?
近日,羊城晚报记者来到包馔·夜包子的几家分店发现,入夜以后年轻顾客逐渐变多,但未见排长龙。分析师认为,夜包子的火热又一次证明了传统行业值得再做一遍,而这阵热风能刮多久,第一个要看的就是品质;夜包子店的同质化过程,其实也是大浪淘沙的过程。
夜经济捧出新宠儿
继上海、杭州、南京、北京等城市后,包馔·夜包子开到了广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2家店。网友表示,其曾在上海创下三四个小时排队纪录。一位店里的顾客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他去年年底在广州店也曾排过一个多小时的队,“包子是现做的,但每份都要等好几分钟,顾客一多就容易排长龙”。
5月26日晚,记者来到位于猎德大道的包馔·夜包子(珠江新城店)体验,店面呈现靓丽的天蓝色,不像传统包子铺,更像拥有巴士外形的茶餐厅,不时有顾客来店。记者大约等待5分钟后收到了6个小包子,为现包、现蒸、现卖。
店里主要卖5款18元的小笼包,口味有川味麻辣、川味火锅、香菇酱肉、川味卤肉、鱼香肉丝。对比5月初网友晒图显示的4种口味,有1处更新、1处增加。
一份6个小笼包
此外,经过梳理发现,不同位置的包馔·夜包子店,营业时间也不尽相同。例如,广州店的营业时间为8时至24时,珠江新城店在18时至凌晨4时开店,棠东店在9时到次日1时营业。店员告诉记者,这可能是根据不同客流量作出的调整。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夜包子店的火爆,是整个夜经济开始兴起、崛起的一个重要标志。
小本生意缘何火爆
为什么一家只卖5种包子的店铺、大众印象里的“小本生意”能在多个城市异军突起?什么样的顾客更青睐夜包子?
从小笼包口味也能推测出,夜包子最早在成都流行。夜间娱乐完的都市“夜猫子”可以在店里补一顿夜宵。
“这条街上有很多酒吧、麻将馆,有时年轻人玩完就想找个地方清醒一下,顺便吃点健康的养生夜宵,这可能就是夜包子火起来的原因。”在珠江新城店,一位住在附近的顾客陈小姐告诉记者。她手上拿的打包盒上印着“年轻就要热气腾腾”。
创始人姜华曾公开表示,夜包子是在响应成都打造夜间场景下孕育而生的,其定位Z时代的年轻人以及川味麻辣小笼包。“看上去我们的竞品是做包子的友商,实际我们是用包子跨界拓展夜宵市场。”他表示。另据朱丹蓬分析,夜包子是在布局新生代、靠近新生代、满足新生代、“讨好”新生代。
产品同质化靠啥突围
“吃夜包子认准包馔”——这是曾印在打包盒上的广告语,但实际上,目前广州已出现了多家店名相似的包子铺。
记者在嘉禾望岗一家夜包子店的菜单上看到,除了有川味麻辣小笼包等“经典选手”,还卖梅干菜肉小笼包、咸蛋黄鲜肉小笼包等其他菜品。其他店名相似的店铺也是如此。
朱丹蓬分析,国内许多传统行业同质化比较高,创新升级迭代的速度偏慢。从火极一时的螺蛳粉,到重庆小面,再到很多的新中式点心等,创业者以及资本发现,其实很多行业都值得重新再做一遍。但是,一些创业者会出现一窝蜂上的现象,每到一定的节点,行业就会进入同质化,这也是大浪淘沙的阶段。
但到底能红多久?有谁能跑得出来?朱丹蓬对记者表示,要从网红到“长红”,以下几个维度最关键:第一个是品质;第二个是创新升级,以及迭代的速度及质量;第三个是食品安全;第四个是场景的创新;第五个是服务体系的完善;第六个是整个客户黏性的提升。
店名相似,谁来接招
包子铺遍地开花,无独有偶,此前知名糕点铺鲍师傅也遇到了店名相似的同行,甚至卷入了“鲍师傅”商标纠纷案。据江苏东银律师事务所律师朱叶介绍,鲍才胜公司对多地213个侵权门店提起了诉讼,认为许多店铺属于“山寨”。
曾有消费者表示,在不同的鹿角巷店铺喝到的饮料口味差别很大。今年2月,奶茶品牌鹿角巷发布声明称,在商标注册过程中让假店钻了法律空档,导致品牌消费者喝到假鹿角巷。
遇到店名相似、重名的问题,是否还得消费者来接招呢?鹿角巷线上运营负责人王延晨曾表示,正品门店信息需要消费者仔细甄别。
经常去逛广州正佳广场的市民或许留意到了,椰小婉餐厅去年清场,2020年它被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认定构成不正当竞争,勒令其停止使用与椰妹相似装潢,椰妹在佛山等城市的打假也获得一审胜诉判决。没错,椰妹作为原创的正牌,在椰小婉之后才进驻正佳广场。
学习与借鉴前辈,也许是许多餐饮生意起步的必经之路,但避免侵权与抄袭,也应是行业的底线。
记者打开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网站,搜索结果显示,属于第三十类(其中可查糕点等食品行业的公司)的商标里,有26个人次申请了含“鲍师傅”或“鱼包师傅”的商标名称,有45个人次申请了含“鹿角巷”的商标名称,并且还有数百个与鲍师傅、鹿角巷名字相似的商标。不过,目前只有姜华申请含“包馔”的商标名称。
转自| 羊城晚报、金羊网、羊城派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彦
来源: 羊城晚报
年强势翻红的珍珠奶茶,喜茶也忍不住“下手了”。
上周六,一家名为“喜茶波波站”的小店,在湖北县城低调试营业。只卖珍珠奶茶,仅8个单品,开业活动期间最低15元2杯。
喜茶又做出了什么不一样的珍奶专门店?我第一时间进行了打探。
探店喜茶波波站
8个单品、活动期间15块2杯
上周六,喜茶的珍珠奶茶专门店“喜茶波波站”,在湖北勋西县试营业了。
资深珍珠奶茶爱好者、小红书博主“欧的王”,第一天就到门店进行了探访。结合多位博主的探店视频、电话采访,我发现这家店有3个看点。
- 延续了喜茶“真”的产品基因
喜茶波波站门店不大,但门头上“真奶真波波,真诚放心喝”的slogan格外惹眼。
门口放置巨型奶瓶,店内张贴“瓶瓶真牛乳”的海报,更有“茶叶、波波、牛奶”的实物展示,潜移默化引导真材实料的消费联想。
图源小红书博主@欧的王(oldwang) 已获授权
喜茶在2022年就曾发布过“真奶倡议”,上个月公布“四真七零”健康茶饮标准,这家店从广告语到门店场景再到出品,都延续了喜茶“真”的产品基因,自带信任背书。
- 开业期间,15元2杯,价格带进一步下探
菜单极简,有8个单品,其中黑糖波波真乳茶、黑糖波波真牛乳,分为杯装和奶瓶两种包装形式,严格意义上仅有6款产品。
这6款产品基本是相同的茶汤、牛奶、波波,区别在于是否有茶、波波。
单杯售价12元~15元,在开业“买一送一”促销下,15元就能买到2杯。
有业内人士指出,消费降级加上县城市场,这个促销价格或会持续。而且基于原料种类简单,该店型的运营效率应该会高于喜茶常规店。
- 研发自动煮珍珠机,将效率做到极致
我还看到了这家店的“秘密武器”——自动煮珍珠机。
真正好吃的珍珠,基本需要煮30分钟、焖30分钟,而且煮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防止粘锅。
市面上珍珠奶茶专门店的普遍痛点是,“珍珠煮得太慢,高峰期供应不上”,一家店即便天天排队,出品杯数也有限。
“喜茶这个珍珠锅,不开盖每几分钟自动搅拌一次,这就很厉害了。”一位探店人士告诉我。
借助喜茶的品牌力、用好的原料、相对低的价格带、再通过设备解决效率痛点,这家店如果规模化复制,或许就是“火箭速度”。
< class="pgc-img">>珍珠奶茶会像柠檬茶一样
成就千店品牌吗?
提到珍珠奶茶专门店,很多人都担心品类太窄、天花板太低,很难做成大品牌。
但联想到曾经卖不到黄河以北的柠檬茶,如今已经诞生出数个千店品牌。
珍珠奶茶的市场前景,到底有多大?
1、先来说品类的热度,存在感越来越强
1987年,从第一杯珍珠奶茶在春水堂诞生至今,珍珠奶茶一度是茶饮的代名词,是不折不扣的饮品母品类,很多奶茶产品的演变都是基于此延伸。
曾经“火遍两岸三地、排队6小时、被山寨几千家”的鹿角巷,真正火起来靠的也是一杯“黑糖鹿丸鲜奶”,本质也是一杯珍珠奶茶。
2019年,喜茶上新波波奶茶时,创始人聂云宸一句“万物皆可波波冰”,直接冲上了微博热搜,还引发了一场10万+网友的大讨论。
如今,提到喜茶的代表性产品,多肉葡萄之外,“黑糖波波系列”一直都是隐藏爆款。
去年冬天,快乐番薯推出的老红糖珍珠奶茶,两杯9.9元,带动整体业绩增长了11%。
今年6月份,茶百道也推出过10元2杯的黑糖珍珠奶茶。
可以说,每一届消费者都需要自己的珍珠奶茶,说珍珠奶茶能卖一百年也不算夸张。
2、再来看品牌发展,多个品牌快速规模化
珍珠奶茶几年前主要作为一个经典款,是很多奶茶店菜单中的一个选项,这几年,专门店开始在全国各地崛起。
广西诞生的煲珠公,以一句“做女儿也放心喝的老红糖珍珠奶茶”,在广西、广东等地开出了300多家门店,店月均营业额15~20万,此后各种煲珠妹、煲金珠等已经开出数千家。
去年2月,一家名为“陈文鼎”的珍珠奶茶单品店在广州横空出世,十几平小店一个月用掉2吨珍珠,一年多开出了100多家门店。
随后江苏诞生了永民手作,主打“用牛奶做的珍珠奶茶”,今年年初起势,目前窄门餐眼显示有44家门店。
今年,上海还诞生了阿狗手打手作,也主打珍珠奶茶。大众点评显示,已开出十几家门店,其“龙井珍珠奶茶”广受消费者追捧。
厦门品牌快乐番薯也孵化了“快乐番薯老红糖薯圆奶茶”专门店,其负责人告诉我,借助自研的自动奶茶机,目前已经开出55家门店。
柠檬茶能征服北方消费者,能克服过冬难题,发展出千店连锁,从品类热度和品牌发展的角度看,珍珠奶茶同样具有机会。
< class="pgc-img">>千店进击
珍珠奶茶还有哪些瓶颈?
目前来看,珍珠奶茶品类至少有3个痛点。
第一是冷冻珍珠的仓储和运输。
煲珠公创始人杨思宇曾告诉我,其品牌主要在南方发展,北方暂未开拓,一个核心原因就是“冷冻珍珠的运输和仓储”问题。
市面上的珍珠有常温和冷冻两种形式,从口感和健康角度上,冷冻珍珠更有优势,但对品牌考验大,必须有冷链物流、冷冻仓库。
第二是珍珠煮制的效率问题。
杨思宇回忆起首店的爆火时刻,“每个人都拼了命地做,6口大锅不间断熬煮,一天的出品极限是3000杯。”
现熬珍珠十分影响门店出品效率。对于珠奶茶专门店来说,门店小、SKU少,要实现盈利就要大量、高效出杯,缩减人力和运营成本。
第三是如何度过夏天。
夏天是清爽型鲜果茶的主场,而浓郁饱腹的珍珠奶茶似乎更适合秋冬。
品类单一的珍珠奶茶专门店,如何安稳过冬?
煲珠公的做法是研发“水果味珍珠”,比如芒果、桃子味,把珍珠奶茶也做出果味清爽感。既承接流量、又做出特色。
具有千店量级的喜茶、快乐番薯,也在通过供应链实力、设备自研能力,尝试解决效率问题。
随着珍珠奶茶专门店越来越多,市场规模越来越大,相信供应端会逐渐解决冷冻珍珠的仓储物流,成本也能被摊薄。
届时,至于“夏季卖什么”,对于经历过大规模产品内卷的茶饮研发人来说,并不难解决。
以上问题解决了,这个品类就具备千店规模的底盘,才能真正起飞。
< class="pgc-img">>茶饮行业,不应给任何品类设限。
曾困于广东的柠檬茶,已经开遍全国,涌现多个千店连锁;轻乳茶也曾是一个小品类,如今成就了门店数超5000家的霸王茶姬、门店1000多家的茶话弄。
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必删
>文 | 华商韬略 闫瑢
近日,周杰伦成为海澜之家全新代言人的话题热度一路飙升,而他也曾凭借“你是我的优乐美”的广告词引发奶茶消费狂潮。奶茶的新品层出不穷,你可知道它是舶来品?
茶在中国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而“奶茶”诞生于三个世纪前的英国。
1680年代,英国皇室琢磨出了在茶水中加鲜奶和砂糖的喝法,一时风靡英伦,至今,“伯爵奶茶”、“皇室奶茶”的名称仍然存在。
后来,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奶茶经由中国香港传入中国台湾。
1980年代,台湾春水堂老板刘汉介研究出了冰泡沫红茶和珍珠奶茶,短短几个月,春水堂的奶茶卖疯了!
随后,台湾的奶茶品牌开始走进大陆市场。
1996年,仙踪林和快可立先后在上海开出直营店。90年代后期,Coco、大卡司、避风塘等品牌,进入了上海、广州、苏州等城市。
但是,当时的“奶茶”却并不名副其实。商家为了节省成本,用奶精替代鲜奶冲调饮品并辅以珍珠、椰果、果酱等调料,价格定在1-10元之间。
此时,奶茶作为饮品界的时髦品,它的用料却很廉价。直到2004年,一众新品牌的出现才推动奶茶行业发生改变。
85°C、快乐柠檬、贡茶、茶风暴等品牌相继出现,而此时的奶茶也终于加入了鲜奶。
如果说,包装和用料的进一步提升是台湾奶茶品牌在大陆市场扩张的新阶段,那么,奶茶用料的质的飞跃还要从本土品牌的崛起说起。
2012年5月,聂云宸作为创始人开出了一家名叫“皇茶”的奶茶店——这正是当下估值160亿的“喜茶”的前身。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必删
>继喜茶之后,2013-2016年间,茶颜悦色、鹿角巷、煮叶、奈雪的茶等新式茶饮品牌相继崛起。
此时,创始人们另辟蹊径,开始通过口感、健康、时尚切入市场。在底茶萃取方面,店面的设备更专业,配料也多用低脂奶和新鲜水果。
这些新式茶饮品牌有多重视用料和制作技术呢?
喜茶号称坚持用100℃高温水,60秒高压萃取,并且每个茶袋只用一次,而奈雪的茶主营“茶饮+软欧包”,当日没卖完的软欧包会被直接销毁。
越来越多的大陆奶茶品牌重视用料质量,随之而来的是成本的不断提升。
新式茶饮成功从低端消费进入高端消费的领域。目前,一杯网红奶茶的售价在15-36元之间,远高于用奶精勾兑的奶茶价格。但是,在消费升级的时代下,消费者们都愿意以高消费购买更健康的产品,
据凯度消费指数显示,三分之二的消费者会对新鲜制作的饮料进行消费,并对其价格并不敏感。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必删
>除了在用料方面更加重视质量,各奶茶品牌也积极融入本地餐饮文化。比如,四川人嗜辣,成都的一家喜茶店则在茶饮中加入藤椒。在长沙,喜茶联名文和友,推出了臭豆腐甜品。
目前,奶茶作为舶来品已经越来越融入本地的饮食文化,你对本土奶茶饮品还有什么期待呢?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