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上旬,即新东方上市前几天。 在美国巡回演出中的于敏洪叫新东方中国区总监徐小平,他回忆说,当他们谈到创业精神的历史时,他们两个不由自主地感动了。 电话。 谈到兴奋,于敏洪不禁对即将前往美国的徐小平说:“顺便提一下,小平带了一些新东方入学指南,并在纽约地铁上发送了。 “忘了,上面有贴纸!”
一个多月后,新东方已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第二只中国民营企业概念股(另一家是尚德科技, 选择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其他公司大多是大型国有企业。 几位创始人在上市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拍摄的照片现在静静地放在了俞敏洪办公室的窗户上。 刚刚度过沉默期的于先生不再表现出任何激动。 相反,他谨慎而又累。 来到这里既礼貌又安静。
上市加速
新东方加快上市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商务部,国资委和国家外汇管理局 外汇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 该规定将于9月8日实施。根据规定,将完全批准国内公司在海外上市所使用的“红筹”模式。 幸运的是,几年前,新东方引入了普华永道和德勤等机构进行审计和咨询,因此提交给美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报告得到了迅速批准,新东方有机会进行路演。
对于IPO来说,9月初并不是一个好时机,因为美国人在8月进入暑假,而华尔街投资银行家也都休假了,所以很多年以来都是第一次秋天。 会在9月中旬举行。 为了赢得与时间的竞争,投资银行家提前为新东方定价。 当然,新东方在股票定价方面做出了牺牲。 最终,新东方成为假期后首家面向投资银行家的上市业务。
1亿美元的担忧
上市后会发生什么? 这是俞敏洪问得最多的问题。
新东方IPO发行了总计750万张美国存托凭证,约占股份总数的21%,共募集了1.125亿美元。 根据招股说明书,该公司计划用1850万美元偿还债务,并用2000万美元扩大学校的网络并支付其他一般运营资金。
多年来,新东方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率。 从2002年的2.38亿元人民币到2006财年的7.7亿元人民币,新东方的营业收入基本上保持了30%的增长。 振幅。 于敏红强调教学质量控制,新东方一直对其培训机构采用直接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保证教学质量,但扩展速度有限。
就在新东方上市前一天,另一家英语培训机构Global IELTS收到了软银SAIF的2500万美元投资,其中包括500万美元的认股权证。 Global IELTS是一家国内的IELTS考试培训公司,并且还在TOEFL考试培训等领域与新东方竞争。 与新东方不同,全球雅思考试在北京,上海和其他地方以外的二线城市采用了特许经营连锁模式。 这使全球雅思在短短几年内在40多个城市开设了200多个分支机构,并占领了中国雅思。 考试培训市场的绝对份额。 获得该投资后不久,Global IELTS就以数千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广东留学机构启德教育。
“在外语教育市场上,资本市场过去没有太多参与。现在有两起涉及上市和大量资金的案例,这将导致公司在此领域 就资本市场而言,一些并购也将加速,小公司将被收购。这也是一种趋势。” Zero2IPO副总裁董小金说,他是全球雅思考试融资项目的顾问。
于敏红的目标是成为一个与美国阿波罗集团相当的教育机构。 美国阿波罗集团(Apollo Group)于1994年在纳斯达克(Nasdaq)上市,具有成熟的市场导向的教育企业运营模式。 职业培训市场占有很大的份额,目前是美国最大的私立教育集团之一。
俞老师喝杯茶
新东方学校从2000年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革,东方的几位创始人的权利根据不同的业务部门重新组合在一起,原始的利益结构被打破。 因此,从2000年到2004年初,新东方公司在此类利益纠纷中涉案长达四年。 在此期间,新东方学校注册并成立了新东方教育集团。 最终,这种转变使新东方三驾马车的两个核心成员徐小平和王强退出了管理层,但仍然保留了他们在新东方的股份。
对于于敏红,新东方上市后,他的变化并不大。 他仍然需要不到2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吃东西,而且他仍然穿着牛仔裤,而那条牛仔裤是他花100多元买的。 即使他没有教过一个学生六年以上,人们仍然称他为俞老师。
“老师”这个名字不仅满足了俞敏洪作为知识分子的心理需要,而且在新东方从融资到上市的过渡过程中,新东方精神的代言人“俞先生” ,还享有各种意外的好处。
早在2004年,许多国际首都就已经发现了新东方,但于敏红当时并没有接受投资的意向。 他的解释是“因为我们当时不想公开上市”。 但是,也许新东方内部的人事纠纷是俞敏洪没有时间考虑融资的重要原因。 直到2004年,原新东方三驾马车中的王强和徐小平才离开新东方的管理职位。 新东方主席胡敏建立了新的培训渠道。 理顺内部关系的于敏洪成为新东方的董事长兼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