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运动品牌Keep要做外卖生意了。近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Keep上线小程序“Keep轻食”,主打轻食沙拉外卖。目前Keep轻食仅在北京五环内进行配送。值得注意的是,该外卖平台并没有实体门店,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了《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无实体店不外卖”。在业内看来,目前外卖行业的规范性依旧不高,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显然,“实体店”这个硬性指标对keep目前来说压力很大,行走在“灰色地带”的边缘还能走多远?
跨界轻食涉嫌违规
北京商报记者从Keep轻食小程序上看到,目前上线的种类有手卷、三明治、沙拉、鲜榨果蔬汁、零食5类商品,每种商品的sku并不是很多,像手卷和三明治仅各有2种。另外,在每个产品的页面上都标注了热量饱腹感、脂肪等信息,比如墨鱼吞拿黑三角的标注上热量值是375kcal,饱腹指数是3,脂肪是15g。从价格上看,与其他轻食外卖相比价格不算高,沙拉在17元-36元左右不等,三明治在17元左右。
目前Keep轻食仅在北京五环内开通了配送服务,用户需要每天在22:00前下单,最早预定第二天的商品。据了解,预计上海和深圳将在之后开放。
Keep轻食客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仅支持次日达,1小时内极速达服务还未开通。另外,该轻食产品仅支持线上订购,并没有实体门店。
北京尚左律师事务所律师毛伟旗表示,按照规章的规定,无实体经营店做线上外卖的这种情形是属于违法的。对此,关于Keep上线轻食的合理性和安全性等具体情况,北京商报记者采访Keep,截稿前并未受到任何回复。
实际上,Keep在健身领域里一直在做对标竞品。据了解,Keep已在线下开设运动空间Keepland,并发售跑步机等KeepKit系列智能产品和运动服装KeepUp。而此次跨界到餐饮行业是它的第一次尝试。
150%高毛利
Keep跨界轻食餐饮的玩法,在健身休闲产业品牌中尚属先例。2017年,青鸟体育正式宣布全资收购健康餐O2O品牌“贝果轻食”,与之不同的是,“贝果轻食”与青鸟健身、青鸟瑜伽等实体门店打通,开设实体门店,并采用O2O+B2C模式为门店周围消费者提供餐品。
轻食行业的市场份额占比越来越重成为企业纷纷布局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涌现出大批主打轻食的餐厅,随处可见各种轻食餐馆。在各大外卖平台上,销售轻食的商家也越来越多。北京商报记者打开美团外卖搜索“轻食外卖”就出现约1000个门店,月销售量几千份甚至上万份的店铺不在少数。同时,一些餐饮连锁品牌也相继推出轻食品类,包括瑞幸咖啡、肯德基、吉野家等,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吃得健康”正在成为下一个消费需求点的同时,也有大量品牌黯然退出。3月份,主打主食沙拉的O2O电商品牌甜心摇滚沙拉被曝面临倒闭危机。北京商报记者在大众点评网查询到北京6家甜心摇滚沙拉线下门店,其中陆港城店、软件园店两家门店显示歇业关闭,亚运村店显示尚未开业,国贸店、大六部街店两家门店并无异常标识,但没有显示店铺电话。记者联系到一位曾在该品牌工作过的工作人员表示称,该品牌线上线下业务在年前已经关闭,并非关店调整,“我们家沙拉以后都没有了。”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随着整个健康意识的不断升级,消费者对于饮食已经从温饱型走向了专业型。轻食在最近三年依托消费升级以及西式生活的延伸已经从导入期进入了初级的成长期的,也让整个行业进入了高度竞争阶段,目前来看轻食市场的毛利在150%左右。
模式存食安风险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需求呈碎片化,这也催生了大量线上外卖、新型私厨模式兴起。值得注意的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中表示,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
实际上,有大量私厨外卖依旧存在“钻空子”的现象。有媒体报道,“回家吃饭”App并未对入驻家庭厨房提出经营许可证及营业执照的要求。朱丹蓬表示,通常当一个产业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会出现规模化市场的影响力以及监管体系对它的重视度。从目前来看外卖的发展还是非常不规范的,依旧存在“钻孔子”的现象。并且仅支持线上订购无确切实体门店,相关部门无法监控整个质量内控体系、食材、员工、顶层设计等,从而会存在食品安全的风险。
轻食这个小众市场未来发展前景是客观的,若想持续性发展下去必将往品牌化、高端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而这就需要企业的规范性以及法律法规不断跟上行业创新。
北京商报记者 郭诗卉 郭缤璐
<>< class="pgc-img">>宠剧《亲爱的,热爱的》火了,“现老公”李现火了,还火了一批李现代言的品牌,puma、keep、味全,均被网友大赞“有眼光”、“押对了宝”。
今天,我们讲到的是keep。很多人不知道,比起“押宝”代言人,健身APP keep更擅长“跨界”,不仅跨界开了健身房,售卖跑步机,还做了轻食沙拉,且反响不错。
< class="pgc-img">图源:微博截屏
>< class="pgc-img">>keep跨界做的沙拉轻食长这样
keep轻食于今年3月份正式上线。对于本次跨界,与其说keep跨进了完全陌生的餐饮领域,不如说是其在运动、健康领域内的又一次内容延伸。
1、主要餐品是运动日常餐食与功能食品
目前,keep轻食推出了墨西哥鸡肉翡翠手卷、烧烤牛肉全麦三明治、西班牙风味虾谷物沙拉等餐品,几乎均是一些饱腹沙拉、低卡饭、三明治、手卷等健身餐。
< class="pgc-img">>据了解,keep还会在未来针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四个营养维度为餐品贴上标签,让健身运动人士吃得“明明白白”。
除此之外,keep此前已在电商部分推出了鸡胸肉、坚果、蛋白棒等健康零食,未来还或可上架蛋白粉等补给产品。
所以,keep轻食可以被认为是keep原有运动健身业务上的纵向延伸,与原有业务一脉相承,让keep的本次跨界看起来“顺理成章”。
2、做外卖,“定时”配送
4月1日,keep轻食产品正式开始配送,keep轻食可以依靠小程序预定,只不过,用户需要至少提前一天预订,keep方面会在隔日固定时段安排配送,这么做的目的是在确保食材新鲜的基础上,精确出单数量,严格把控出单质量。
3、北京“始发”
北京是keep轻食的第一站,初始时只针对北京五环内开启了配送服务。接下来,则计划陆续针对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开放。
< class="pgc-img">图源:Keep微信公众号
>< class="pgc-img">>keep也跨界试水的轻食,并不“轻”
作为一个餐饮业的“网红”品类,在keep试水之前,沙拉轻食的风就已经吹起来了。
创业形式层出不穷,新品牌不断入驻,沙拉轻食迎来了一时喧嚣。然而,喧嚣过后,大批沙拉轻食品牌从爆红到没落的经历,也让人们意识到看起来轻体量运营的沙拉轻食其实并不“轻”。
1、甜心摇滚沙拉主营业务停摆
成立于2014年的甜心摇滚沙拉,在2015年靠“300半裸斯巴达肌肉男送沙拉”爆红网络。根据公开报道,甜心摇滚沙拉先后获得4轮融资,最近的一轮融资在2017年12月完成,累计获得了过亿投资。
时至今年初,甜心摇滚沙拉的官方微博、微信、知乎等平台突然停更,管理层也集体失联,主营业务陷入停摆状态。自此,曾经红极一时的甜心摇滚沙拉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
2、大开沙界缩减门店
2017年,一家开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不远处的餐馆引起全国公众的不满,因为它的名字叫“大开沙界”,这家取自谐音的餐厅名称不仅激起了民众的抵制,还吸引来了相关部门喊其进行整改。
< class="pgc-img">图源:微博截屏
>此时搜索大开沙界,这个沙拉轻食餐厅已经在全国开出了40余家分店。2018年,大开沙界的分店规模达到50余家。
不过日前,大开沙界联合创始人肖羽却直言:“资本寒冬已到,大开沙界能做的是缩减线下门店,首要任务是止损。”
3、米有沙拉“被讨债”
米有沙拉王令凯曾在采访中豪言要做沙拉届的星巴克,要改变中国人的餐饮习惯,5年内所有人把沙拉当主食。
米有沙拉,也曾辉煌一时,曾一年开出20家店,被视为创业楷模。而近日,米有沙拉再次进入公众视线却是因为一条“催讨欠款”的微博,一位自称供应商的人微博艾特米有沙拉老板“催债”。
并且,米有沙拉的官方微博已于2018年9月停更,大众点评网上,米有沙拉多家门店都已处于“暂停营业”的状态。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增量市场的轻食为何频频“减量”
减肥与吃“草”、健身与沙拉,一直是好搭档。健身人士成为沙拉轻食的首批用户,健身减肥人士越多,沙拉轻食越容易获取用户。仅这一点来说,在大健康的社会氛围下,沙拉轻食就是一个增量市场。
口碑平台给出的数据显示,2017年外卖平台上的沙拉订单量占比从2016年的1%跃升至5%。美团点评数据显示,2018年轻食类订单量同比增长5%,轻食类门店数量从2017年底的600多家迅速增长至目前的3500家。
千亿规模,增量市场,为何沙拉轻食品牌的发展却频频受挫呢?
1、概念混乱
作为一个舶来品类,轻食的本意是指健康、快速、简单的食物。而如今在国内,俨然已经成为沙拉的另一个代名词。
或是以沙拉为主,做着“轻食沙拉”的生意;或是打着轻食的“时尚概念”,卖着汉堡、快餐等与轻食毫不相关的餐品,致使人们对轻食的概念理解出现混乱,培养市场更是无从谈起。
2、消费心智不成熟
针对轻食市场的“增量不增”,很多人将其归咎于国人对于健康饮食意识不高。
其实不然,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的速食主义,国人的饮食健康意识并不差,差的只是把沙拉当主食的习惯。饮食习惯使然,大多数国人难以接受以“草”当主食的饮食结构。
沙拉轻食要想成为真正的规模市场,至少还要经过三至五年的培养期。
< class="pgc-img">>3、受众人群有限
沙拉日记的老板曾在关店后写了一篇关于创业历程的长文,文中提到:“现实的商业世界为‘小而美’留下的空间太少了,要么做大做强,要么就是死路一条。”
做沙拉轻食不仅意味着“小而美”,且是局限消费人群中的“小而美”,所以,这也注定沙拉轻食想要做大做强,更难!
4、自嗨经营
大多沙拉轻食品牌发展空间均瞄准了一线与新一线城市,因为二三线城市沙拉轻食的受众人群更为局限。
大开沙界肖羽曾在采访中直言成都与南通店的经营状况“不太好”,两家分别位于城市高新区与新市中心的店“没有看到好的成长速度”。
融资、扩张……被资本吹大的泡沫所迷惑,迅速扩张市场,在欠缺对目标市场的考察时便盲目开店,自嗨式经营后便是亲手戳破美丽又危险的泡沫。
5、贵,却利润不高
一些低脂肉类,一份蔬菜基底,再加上一些坚果与全麦面包丁,就可以卖到40至50元一份。有人计算一份轻食算过利润在150%左右,真有那么高吗?
其实,除了食材以外,主要依靠外卖平台的轻食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成本就是平台抽成。
并且,相对于其他外卖品类,轻食的包装更注重颜值。那么,除却平台抽成、包装成本、人工成本、房租成本、营销成本等成本的轻食,留给餐厅的利润空间已经不大了。
所以,在消费者眼中性价比不高的轻食,并没有“很赚钱”。
< class="pgc-img">>参某说
基于全球范围来看,轻食是大势所趋,但针对中国的特殊餐饮文化来说,轻食可能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成长期。
资本从2017年前的热情跟投到2017年后的冷却观望,大概也是看到了这样一个漫长的成长期。
相对于其他轻食品牌,keep轻食之所以更被看好,是因为其APP上的1.6亿健身用户可以直接过渡至轻食用户上。用户群体,是keep跨界的底气所在,也是其他轻食餐厅最大的短板。轻食市场,从成长到成熟,还需培养。
< class="pgc-img">>欢迎在评论区写留言,与我们互动讨论!
原创声明:本文作者大筝,由餐饮界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餐饮界(canyinj.com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天看到一则消息,运动科技公司Keep酝酿已久的线下健身房Keepland终于低调开业,同时还发布了智能跑步机。
Keep是当下非常受欢迎的一款运动健身APP,号称"你的移动健身教练",上手方便受众很广,连我爸几乎每天都用,还会po朋友圈,真的挺难得,绝对是长辈朋友圈里的一股清流。
Keep在线上卖了一系列哑铃、健身服、瑜伽垫等健身周边产品后,终于开始布局线下。
首店位于北京华贸中心东区4楼,约283平米,休息区和教室分别为 133 平米和 150 平米。目前只开设了团课,一节课为 24 个人,配备一个教练。看了一下预约情况,一些热门课程基本都约满了,有时间再去体验。
健身房课程需要提前在APP里预约,一节课79元/60分钟。吐槽一下,APP里还真不太容易发现,我已经帮你们找出来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如今的商业环境下,一味埋头苦干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品牌会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发展到一定时期会适时推出和自身有关联的一些副牌或者干脆彻底地玩儿跨界。
今天,我们一起来扒一扒那些"不务正业"的品牌们都做了什么。
演而优则导
和Keep一样,很多品牌一直专注自己熟悉的领域,达到一定规模便会适时推出附属新品牌。就像娱乐圈的"演而优则导"。
MUJI无印良品酒店
MUJI是来自日本的性冷淡界代表家居品牌,在国内非常有人气,一些优质大型购物中心都能见到它。今年初的时候,MUJI在深圳开设了全球首家酒店,以前的文章中也介绍过。
其实在酒店之前,MUJI已经发展出了好几个小品牌,比如MUJI BOOKS,MUJI CAFÉ等等。当然,客群也是在专注中继续延伸扩大。酒店这个大项目基本上整合了现有的好几个品牌,更能从多角度体现品牌价值和文化,强化顾客的体验和粘性。
双立人餐厅
"双立人"应该大家都不陌生,老牌的德国厨房用具品牌,1731年创立于德国索林根的一间教堂内,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商标之一。
以其完美的德系品质为国人所熟知,并在中国的高端厨房用具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近些年,随着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以及国产本土品牌的相继崛起,它曾经的光环似乎在渐渐褪去。
不过,今年1月份在上海开业的这家餐厅可能会让人眼前一亮。没错,就是THE TWIN双立人之家餐厅。
餐厅还请来了德国米其林餐厅的主厨,菜品和环境都直逼米其林餐厅,价格却是能让人接受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它的主要还是增强顾客对自家产品的体验感,扩大品牌影响力。
这里不仅有对外正常营业的餐厅,还有双立人美食学院,平时会开设各类厨艺课堂。当然,餐厅和美食学院里所有的厨具均使用自家产品。
店内装修风格也极具现代感,低调中不失品味。
餐厅设有生鲜吧,供应全球顶级生鲜食材。还有仅限这家店供应德国啤酒。不仅如此,还请来了德国米其林餐厅的主厨,菜品和环境都直逼米其林餐厅,但价格却是能让人接受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它主要还是增强顾客对自家产品的浸入式体验感,扩大品牌影响力。不过效果据说还不错,很多人上完美食学院的课程后都是整套的买回家。
还邀请了吴尊来站台,真好看~
魔都向来不缺品相好腔调足的餐厅,双立人餐厅虽然并没有脱离宣传产品的本意, 不过也算是品牌前进路上不可忽略的一步。毕竟,不进则退。
纯玩儿跨界
GREYBOX COFFEE
高端实体花店最有代表性的品牌应该非roseonly和野兽派莫属,各自的商业模式也都很成熟,背后的资源也都旗鼓相当。
早几年野兽派在上海新天地就开出了一家the beast café,小清新路线,仅此一家未成规模。相较而言,roseonly的精品咖啡布局就显得认真许多。
成功打造了高端爱情信物品牌的roseonly母公司表示,"就像当初看到高端鲜花市场的空白一样,我们发现中国精品咖啡市场也存在着空白。"这种空白是指,虽然现在独立精品咖啡店很多,但具有影响力的连锁品牌存在缺失。的确,目前市场上除了来自上海本土的seesaw coffee初具规模,开始大力在北上深布局之外,并未有其他精品咖啡品牌连锁化。
店内空间以黑灰白和原木色的极简线条为主,配备的咖啡机也是号称咖啡机里的劳斯莱斯 La Marzocco,咖啡豆都是从世界范围的庄园直采,牛奶是澳洲进口。
各种专业配备,品质自然不会差,价格自然也不便宜,一杯标准果香的flat white售价45元,定位高端商务人士。
btw,说到跨界咖啡的品牌,简直多的数不胜数,以后有时间再聊吧。
海澜之家家居
以"男人的衣柜"被大家熟知的服装品牌海澜之家最近可谓搭上了新零售的快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牵手。它进军家居的品牌"Heilan Home海澜优选"也已悄悄问世,不过目前都集中在其总部江阴市的周边城市无锡、苏州等,附近的同学可以去逛逛。
店内整体的基调可以说是本土版的无印良品,极简、木质、日系风贯穿其中,有机会可以试试支持国货。
东田私家菜
东田造型诞生于北京,早期几乎承包了明星们的造型,也因此在京城名声大振。老板李东田也和很多明星成为了好朋友。本来是招呼朋友们吃喝的地,慢慢觉得把它变成一门生意也不错,于是就有了东田私家菜,以北京菜和精致川菜为主,以前去吃过,但印象不深了无功无过吧。
三里屯太古里,通盈中心,望京等,也已经开了好几家店。后来还延伸出了东田运动的健身房,东田老板的商业头脑还是不错的。
了解更多资讯,敬请关注UP私享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