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霞仙人
平头,大脸,目光犀利,张钢天然有种大哥范。1964年张钢出生在内蒙包头,当地民风彪悍,但张钢在同龄人中也一直是“大哥”的角色,加上他为人也比较慷慨,身边总是呼前拥后跟着一帮兄弟。
< class="pgc-img">(1959年包钢的第一座高炉产出第一炉铁水,周总理曾亲自慰问炼铁一线工人)
>当时国企讲究“接班”(孩子继承父母的工作),张钢父母在包钢这个铁饭碗工作,1981年,17岁的张钢进入包钢技校学习。
张钢好面子,总爱请身边兄弟们吃饭,为了有钱,他在技校读书就琢磨起了倒卖服装的生意。3年读书期间,他200元钱做本钱,竟然赚了300多元钱。要知道那时候他父母一个月的平均工资才47元。
01不想当工人的大哥,辗转生意路
20岁的张钢毕业后正式进入包钢,成为体制内的工人,在80年代是人人羡慕的铁饭碗,但是张钢却一直觉得自己“不该如此”。
< class="pgc-img">(1980年包头7:30早高峰)
>他天天看新闻研究趋势,和各路人士打交道。1988年,当了两年火工后,张钢还是离开了包钢,一直思想比较成熟和大哥范,让他做这个决定时,家人和朋友也不太能反对他。
张钢也采用了一个折衷的办法:停薪留职。每年给包钢交一笔保证金,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后,张钢看清了形势后,就不再交了。
失去稳定收入后,在社会摸爬滚打也非常不易,服装生意是张钢的起点。不过,他发现倒卖服装是个账期长、资金压力大的生意。1991年,张钢眼睁睁看着一个好朋友,生意已经做到10几万了,一两笔货没有进好,全砸了,弄得身无分文。
1993年,张钢也有10多万元的资产,但他还是下定决心不做服装了,天天担心天天愁的日子,他受够了。
< class="pgc-img">(九十年代流行“手拿大哥大,走遍全球也不怕”)
>此后张钢就依靠自己的第一桶金到处结交朋友,看看机会。当时,他发现身边的老板朋友们都喜欢用“大哥大”(中国第一代手机),他的兄弟张宁平(现在是小肥羊股东之一)正好打算向他借钱去“向老板们倒卖点大哥大”,他说他也要入伙。
就这样两个内蒙汉子跑到广州进了10台大哥大,一台成本5000元,上号3600元,电信局一台手机卖到12500元,卖一台能赚3000元,纯利润。1995年时,内蒙老板们都向张钢他们买大哥大,供不应求。张钢此后说,内蒙第一批手机(大哥大)就是他引进来的。几年间他们就赚了百万。
02 大哥做火锅
卖大哥大让他认识了不少老板,1995~1998年左右,张钢没事就和包头各路老板们下馆子,他几乎是所有包头餐馆的熟客,老板们看见“大哥”都很开心。
火锅在当时还是个新潮事物,喜欢吃喝的张钢第一个尝鲜,他发现有家羊肉火锅店特别好吃。后来张钢经常光顾这家火锅店,这家店味道很独特,自己也特别喜欢,干脆和老板套近乎买下了这家火锅店,把做法和底料也研究透。
作为一个吃货+生意人,他发现火锅店是个好生意,首先大家社交都喜欢去吃火锅,火锅工序也比较简单,管好底料和半加工食材就行。他决定大干一番,拉了老兄弟们入股。
因为他经常社交,他决定把火锅店叫一个非常生活化,而且小孩都可以脱口而出的名字“小肥羊”。
其次,他首先要保证自己这个“超级吃货”都喜欢自己做的火锅,张钢说:“我们家有一个大桌子,专门用来涮火锅。那段时间,我身边的4、50个朋友几乎都来吃过小肥羊的火锅。”
人脉+好产品+好营销,小肥羊一开店就很火爆,店里每天每个桌子翻台数量能达到5桌,店门外开始排队。
2000年小肥羊就走出了包头冲向全国,张钢作为老大哥把新开的店加盟权都给了自己兄弟和亲戚们。
2002年,小肥羊3天就能新开一家店,每家店营业额一天下来就能达到17万元,大家围着张钢赚得盆满钵满很开心。
但是小肥羊也进入了“梁山好汉”的困局,很多熟人借着小肥羊的牌子开加盟店赚钱,却管理不善,品质得不到保证,甚至损害了小肥羊的品牌。
张钢把这些情况都看在眼里,他知道江湖大哥式的创业走不远,他需要有专业人才帮他。
在内蒙,叫得上号的管理人才大家都知道,提的最多的,就是蒙牛的孙先红和卢文兵,这可是蒙牛的二把手,手段了得,相互传着传着,就传进张钢心里。
张钢找到他们,为了能将他俩留下,张钢将5%的股份几乎以送的方式给了他们。
有了职业人才,张钢也在考虑是否要借助外部资本力量。
这时欧洲最大的投资机构3i集团亚太区副总裁王岱宗找上门来,他非常看好小肥羊的前景,那会国内餐饮业还没有引入外资的先例,张钢虽然敢于尝试,但是他也不敢下决心冒这么大风险。
王岱宗对小肥羊的现状看的很透,他告诉张钢,如果小肥羊想要继续发展下去,必定有资本进来帮他进行管理改制,这种家族式的企业注定无法上市走不远,张钢咬牙一试。
< class="pgc-img">(2008年小肥羊成功上市,成为“中国火锅第一股”)
>2006年,3i集团、知名投资基金普凯基金为小肥羊汇入资金。有了3i和普凯的强力支持,小肥羊于2008年在香港上市,张钢的身价也飙升至10亿。
3i集团还带来了肯德基香港公司前行政总裁杨耀强。为了更好的拓展市场,张钢到处考察海外市场,但他很少管理小肥羊的经营,杨耀强加入后,张钢将权利下放给他。
03大哥退隐,被百盛收购
为了拿到更多好处,张钢和3i资方签了对赌协议,业绩不达标就要赔偿投资方。上市之后,张钢作为老大哥的一些作风也给公司带来了负面影响,很多跟着小肥羊的老兄弟,不听职业经理人杨耀强的指挥,甚至形成了新旧两派斗争。
问题摆到了“大哥”张钢面前,面对这帮出生入死的兄弟,他狠不下心,最终,杨耀强还是在2009年离开了小肥羊。
随后,3i和普凯将股权卖给了肯德基的老爸——百胜集团。他明白这时候如果兄弟们还不放手,不是什么好事。他说服自己的兄弟们,可以把一部分股份卖给百盛。
本以为嫁入百盛“豪门”会让小肥羊称霸餐饮届,可结果是,小肥羊日渐羸弱。2011年,小肥羊被爆出丑闻,“在地板上砸骨头”、“菜单夹和羊肉放在一起”,脏、乱、差成为小肥羊标签。
面对这样的窘境,张钢只得低头,将股权全部卖给了百盛。也许就像港片里退隐的大哥们一样,面对江湖纷争和兄弟们的争论,张钢的雄心不再了,他扛不起来小肥羊了。
< class="pgc-img">(2013年小肥羊新logo揭幕)
>张钢这一路走来,从餐饮江湖霸主到黯然离场。成也其大哥作风,豪爽仗义,兄弟们跟随,然而败也其大哥作风,只是兄弟义气而不顾商业规律。
----------------------------------------------------------------
关注韦物主义
向牛人学习
源:第一财经日报|2016-01-06 06:50:20
兴衰小肥羊
被全球最大餐饮集团收购后,小肥羊反而在萎缩。为什么?
张志伟
乌兰道9号,曾经是包头市标志性建筑的小肥羊大厦,如今再普通不过,甚至还很难找。
2015年12月25日傍晚,一、二层的火锅餐厅看不见一棵圣诞树,服务员身上也缺乏节日气息,要知道,自2012年2月,小肥羊就已经纳入全 球最大餐饮集团百胜旗下。近四年,创始团队各奔东西,而百胜接盘的小肥羊究竟发展怎样,因为私有化而不为外界所知,不过,多名小肥羊内部及接近小肥羊的人 士透露,由于内外部因素,这两年客流量减少了。
“并没有去怀疑这桩收购,而是想着如何做得更好。”曾见证小肥羊上市、退市并在百胜工作,直至2014年才离职的李奇(化名)认为,2012年 以前创始团队的第一棒无疑是完美的,至于第二棒有没有接好,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他否认小肥羊被“雪藏”之说,“谁都不会拿40多亿开玩笑”。
在收到《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采访提纲后,百胜方面以极其精简的官方表述予以回复,对小肥羊近四年来的门店数量变化、整合效果等问题,避而不答。
追忆那段“快乐时光”
“目前全市区仅存活一家牛肉火锅店,因为大多数人只认涮羊肉。”平安夜,在从包头机场到市区的路上,一名当地做过火锅生意的出租车司机这样介绍包头。路上两旁的确火锅店比比皆是,但都离不开“羊”字。
1999年8月,小肥羊就诞生于这个城市里,在距离小肥羊大厦500米的乌兰道旁,当初全国第一家店的租赁场地已经改为其他用途,“小肥羊”的 牌匾却仍未摘去。“推开窗子,就能够闻到这家店传出来的香味。”李奇回忆道,2002年,他从外地调到包头工作,单位就在这家总店旁边。
恰恰这一年,小肥羊创始人张钢邀请时任蒙牛副总裁孙先红来公司考察,当时主管蒙牛投融资和上市的副总裁卢文兵作为孙先红的陪同,随后孙和卢以1元/股的价格分别入股小肥羊3%和2%。又过了两年,2004年卢文兵在张钢的力邀下空降小肥羊,担任主管上市工作的副总裁。
2004年,小肥羊以43.3亿元的营业额名列全国餐饮企业百强第二,全国门店数量最高峰时达到721家。投行出身的卢文兵,深知上市需要引入 外资,也深谙外资看重什么。“(如果)一家餐饮企业没有运营标准,没有运营手册和管理体系,外资看到我们就会觉得基础管理很弱,不靠谱。”到2005年7 月,小肥羊的财务已经“只有一个声音,那绝对是总部”。
2006年7月,小肥羊引入3i和PraxCapital两家私募基金共计2500万美元投资。“这在当时是开先河的,从来没有听说哪家餐企获 得外资青睐,因为当时餐饮业大多都在野蛮生长。”一名接近小肥羊的人士向本报记者称,在张钢的放权下,卢文兵对小肥羊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2004到 2007年间,小肥羊调整加盟政策为“以直营为主,规范加盟”,运用“关、延、收、合”四字诀整顿加盟市场。截至2007年5月,小肥羊的连锁店数量已由 最高峰的721家减至326家(直营店105家、加盟店221家)。
2008年6月12日,小肥羊如愿成为“中国火锅第一股”。2009年3月25日,百胜斥资4.93亿港元入股小肥羊20%股份,原本要做“中 国的百胜”的小肥羊,随后逐渐落入百胜口袋。2009年10月21日,百胜增持小肥羊股份至27.3%,2011年5月3日,百胜宣布将以总额近46亿港 元现金私有化小肥羊,直至2012年2月2日小肥羊在港股摘牌。
百胜步步为营的同时,也是小肥羊创始团队频频套现的过程。
“有钱了,但是团队散伙了,打造一支优秀的团队是何等不易啊!”一名同行高管为小肥羊3年零8个月的短暂资本之路感到可惜,在他看来,小肥羊当时完全有能力去整合内蒙古肉羊全产业链,但他们放弃了。
时至今日,业界对小肥羊创业团队“急功近利”的质疑仍不断,也在怀疑资本的价值,“但餐饮连锁行业及肉制品加工和养殖业,尤其是初创时期,没有 资本助推是很难有所作为的。”经过多年总结思考后,李奇认为,从30张桌子的第一家店到登上百胜这艘巨轮,1999年到2012年的小肥羊完成了完美的第 一棒,“如今创始团队私下聊天的时候,还经常追忆那段快乐的时光”。
今“肥”昔比
百胜接棒之后,小肥羊“跑”得如何?
带着种种疑问,本报记者在圣诞节前后踏上了寻访之旅。首先来到小肥羊的发祥地包头,走遍大街小巷,反倒是“小尾羊”曝光率比较高。本报记者了解 到,小尾羊全称是“内蒙古小尾羊牧业集团”,成立于2001年,在小肥羊风风火火的那些年,小尾羊与其他“各种羊”一道,尾随在小肥羊身后。
截至目前,小肥羊在包头市主城区共计6家店(数据来自小肥羊官网“餐厅查询”),小尾羊则共有11家店(6家小尾羊火锅涮、4家欢乐牧场自助餐 厅、1家温都戈冷鲜羊高档餐厅)。另据小肥羊官网数据,目前小肥羊在中国内地的门店数为202家左右;而小尾羊后来居上,目前凭借在全国600多家门店的 规模位居全国火锅50强的第一位。
2014年3月,时任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主席苏敬轼介绍,正式收购小肥羊后,百胜集中精力解决了小肥羊体系松散、缺乏标准化管理、继续扩张 瓶颈三大问题。“刚接手时,小肥羊近一半是加盟店,加盟商的自由度还是很大。”苏敬轼介绍,为了减少风险,百胜原有系统与小肥羊对接,这个工作量非常大, 要把小肥羊原有的物流配送、员工培训、菜单等都整合起来并不容易,耗费了比较久的时间。
对此,百胜方面向本报记者回应称,“百胜收购小肥羊后启动了品牌升级工作,并发布了小肥羊2.0版本全新品牌形象和运营标准,全面提升餐厅环 境、菜品、服务质量。”在传承和发扬小肥羊品牌“一锅汤、一盘肉”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百胜坚持“立足中国、融入生活”的总战略,将传统厨艺与先进的管理 理念和科技供应相结合,努力将小肥羊打造成为知名火锅连锁品牌。
对于这几年小肥羊门店数量变化以及整合效果,百胜方面并没有做进一步的回复。
日前,本报记者以顾客的身份采访小肥羊全国部分门店,有的店表示“比以前好多了。例如,菜品摆放更规范,让人看着更有食欲了”;有的店反映“客流量变少了,当然也有外部环境因素,火锅行业竞争更激烈了”;也有一些店对此不予置评。
“当年(2011年前后),百胜对中国市场更加重视,判断中餐崛起不可避免,而火锅占中餐市场三分之一,小肥羊又是火锅里面的老大,且上市之后 更加规范和标准化。”熟悉餐饮行业的两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专家,在这方面的观点不谋而合,而对于收购后的整合效果,均表示不容乐观。
“收购后,小肥羊原创团队散伙了,新进管理层对中餐的理解不及原有团队深刻,整合效果不尽如人意。”一位中餐行业的研究专家进一步分析称,西餐 的精髓是管理,中餐则有太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饮食文化,一些简单的细节,比如纸巾是否收费,南北方消费者对调料的不同需求,等等,老外是没法深入领会 的。
标准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前期确实容易复制、扩张,但火锅这种餐饮业态消费频率不高,如果频繁消费会有厌倦感,并且标准化也造成菜品更新慢,这方面难以与炒菜及西餐的创新相媲美。百胜方面向本报记者称,旗下必胜客每年更新的菜品在20种以上,肯德基为了满足年轻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也是在不断创新菜单。
小伙伴们渐渐长大
市场经济,不进则退,火锅行业也不例外。
在小肥羊面世的前五年,一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于一体的大型直营连锁企业海底捞,已经成立了。目前,海底捞在中国37个城市 开设了135家直营餐厅,自2010年6月以来,海底捞官网上一直对外告示:为保证服务质量和品牌信誉,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加盟、合作、特许经营等申请。
凭借着服务和口碑,海底捞近年来发展势头备受关注。坊间一直传闻公司IPO的消息,每次海底捞都予以否认。因为一直是非上市公司,海底捞的家底 也很难为外界知晓,不过根据和邦生物(603077.SH)的招股书,海底捞作为第八大股东意外被曝光其股权结构与财务情况:海底捞的第一大股东为简阳市 静远投资有限公司,持股50%;其余均为个人,其中持股最多的为张勇,持有25.5%的股权。而简阳市静远投资有限公司也是张勇等海底捞自然人股东共同投 资的公司。根据上述招股说明书,海底捞截至2011年底的总资产为9.51亿元,净资产为7.25亿元,2011年的净利润为2.92亿元。
“面临‘过度服务’等指责,海底捞方面一直在强调核心竞争力不是服务,而是公司打造的人力资源体系。”一位餐饮行业观察人士称,服务是由人来执行实现的,火锅连锁发展到一定规模,比拼的就是人力资源,而这些并非有钱就能砸出来的。
除了海底捞,1998年在北京创立的呷哺呷哺,截至2015年6月30日,已在中国8个省份的31个城市以及北京、天津、上海3个直辖市拥有 499家直营餐厅。2014年12月17日,呷哺呷哺在港交所正式上市,公司201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0%至11.21亿元,利润同比增长 42.7%至1.18亿元。
小肥羊归入百胜旗下后,同样发源于包头的小尾羊获得内蒙古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准备打造成“中国第一羊”。目前,小尾羊涵盖肉羊养殖、食品加工、餐饮连 锁三大业务板块,其中,门店数量超过600家的餐饮连锁板块,已经完成股改,正准备在2016年2月份左右在新三板申请挂牌,养殖和食品加工板块2016 年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并引进对牧业有资源和背景的投资方,2017年也准备登陆新三板。
“小肥羊卖给百胜后,更加坚定了我们做‘中国第一羊’的目标。”一位小尾羊核心高层向本报记者称,这么多年,小尾羊与小肥羊相互学习,在竞争中成长。“有借鉴,但更多的还是走自己的路。”
小肥羊被百胜收购的这桩案例给业界太多商业启发。“大家当时都觉得中式餐饮尤其是火锅,需要通过收购和加盟等快捷方式来提高市占率,但现在来看并非那么简单。”上述餐饮业人士进一步分析称,其实百胜内部也在反思,对于接了这么一个“烫手山芋”,也很疲惫。
或许是吸取太多的经验教训,不仅海底捞,呷哺呷哺也在官网上一再强调:目前公司所有门店全部为直营店,不接受任何加盟申请。
<>2012年为转折点,在之前的4年里,小肥羊于火锅业仍然像教科书一般,成为“中国火锅第一股”、“嫁入”豪门成为肯德基、必胜客的表兄弟,并被写进各种各样成功学的案例之中。但最近4年,背靠餐饮巨头百胜集团这棵“大树”,小肥羊却频频传出关店、客流量下滑等消息。图片:CNSPHOTO提供
最近,春华资本联手蚂蚁金服以4.6亿美元买入百胜中国预计不到6%股权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然而,就在百胜中国旗下,除了人们所熟知的肯德基、必胜客等餐厅外,还有被百胜中国重金收购、曾经有“中国火锅第一股”的小肥羊。但不同于前二者加速拓展门店的是,小肥羊——这个早期风靡中国一时的火锅店,近些年来随着门店数量的急剧减少,似乎正在悄然淡出人们的视线。
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2月,百胜中国以近46亿港元现金完成了对小肥羊的收购,持股量高达93.2%,剩余6.8%股权则由创始人张钢和陈洪凯持有。就在一年后,百胜再次加码,以现金收购小肥羊全部股权,换句话说,百胜中国花去了将近50亿港元的高价将小肥羊私有化,而曾经的“火锅第一股”的称号也随着小肥羊从港交所的退市而隐匿。
辉煌的过去
回顾小肥羊的发迹史,其前身是成立于1999年8月的“小肥羊饭店”,创始人为包钢工人张钢,并于2001年7月完成连锁店整合以及股份制改革,变身为“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在2002年,小肥羊的营业额就达到了25亿元,一跃成为当时中国本土餐饮业的佼佼者,两年后营业额几乎翻番,达到了43.3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在小肥羊的巅峰时期,全国门店数量一度曾达到721家。2006年6月,小肥羊引入外资风投3i和Prax Capital,并于2008年6月12日登陆港交所主板,上市筹资近4.6亿港元。
一名接近小肥羊的人士表示,2004到2007年间,小肥羊调整加盟政策为“以直营为主,规范加盟”,运用“关、延、收、合”四字诀整顿加盟市场。然而截至2007年5月,小肥羊的连锁店数量已由最高峰的721家减至326家(直营店105家、加盟店221家)。
两年后,在2011年5月3日,小肥羊发布公告称,百胜集团将以6.5港元/股的注销价格(溢价30%)、总额近46亿港元现金完成对小肥羊的私有化,之后其总持股量达93.2%,剩余6.8%股权则由小肥羊创始人张钢和陈洪凯持有,中国商务部也于2011年11月批准了此项私有化申请。
彼时的小肥羊,看似是抱上了百胜这棵大树,然而事实证明,树荫底下却未必好乘凉。参照肯德基、必胜客的打法,标准化的流程、规模化的复制,背靠百胜餐饮强有力的品牌,小肥羊在全国甚至全球的大规模铺店成为当时理所当然的一种设想。然而,经过这么多年,小肥羊的门店却眼看着越来越少,究竟问题到底出在了哪儿呢?
今“肥”昔比
以2012年为转折点,在之前的4年里,小肥羊于火锅业仍然像教科书一般,成为“中国火锅第一股”、“嫁入”豪门成为肯德基、必胜客的表兄弟,并被写进各种各样成功学的案例之中。但最近4年,背靠餐饮巨头百胜集团这棵“大树”,小肥羊却频频传出关店、客流量下滑等消息。
“当年(2011年前后),百胜对中国市场更加重视,判断中餐崛起不可避免,而火锅占中餐市场三分之一,小肥羊又是火锅里面的老大,且上市之后更加规范和标准化。”熟悉餐饮行业的两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专家,在这方面的观点不谋而合,但谈到收购后的整合效果,均表示不容乐观。
标准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前期确实容易复制、扩张,但火锅这种餐饮业态消费频率不高,如果频繁消费会有厌倦感,并且标准化也造成了菜品更新慢,这方面难以与炒菜及西餐的创新相媲美。百胜方面向记者称,其旗下必胜客每年更新的菜品在20种以上,肯德基为了满足年轻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也是在不断创新菜单。
“收购后,小肥羊原创团队散伙了,新的管理层对中餐的理解不及原有团队深刻,整合效果不尽如人意。”一位中餐行业的研究专家进一步分析称,西餐的精髓是管理,中餐则有太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饮食文化,一些简单的细节,比如纸巾是否收费、南北方消费者对调料的不同需求等等,作为外来者的百胜是没法深入领会的。
“有钱了,但是团队散伙了,打造一支优秀的团队是何等不易啊!”一名同行高管为小肥羊3年零8个月的短暂资本之路感到可惜,在他看来,小肥羊当时完全有能力去整合内蒙古肉羊全产业链,但他们放弃了。也有声音指责称,即便百胜收购小肥羊是步步为营、早有计划,然而小肥羊创始团队的频频抛售套现,是最终肥了自己腰包,却“饿瘦”了原本壮硕的小肥羊。时至今日,业界对小肥羊创业团队“急功近利”的质疑仍不断,也在怀疑资本的价值。
“大家当时都觉得中式餐饮尤其是火锅,需要通过收购和加盟等快捷方式来提高市占率,但现在来看并非那么简单。”一名不愿署名的餐饮业人士分析称,其实百胜内部也在反思,对于接了这么一个“烫手山芋”,也感到很疲惫。
或许是吸取经验教训,海底捞、呷哺呷哺等火锅业态的门店在官网上一再强调:目前公司所有门店全部为直营店,不接受任何加盟申请。
对于啃不动小肥羊这块硬骨头,百胜方面又是如何回应质疑的呢?
私有化小肥羊两年后,百胜高管针对小肥羊表现不佳的情况发声:时任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主席苏敬轼介绍,正式收购小肥羊后,百胜集中精力解决了小肥羊体系松散、缺乏标准化管理、继续扩张瓶颈三大问题。
“刚接手时,小肥羊近一半是加盟店,加盟商的自由度还是很大。”苏敬轼介绍,为了减少风险,百胜将原有的系统与小肥羊对接,这个工作量非常大,要把小肥羊原有的物流配送、员工培训、菜单等都整合起来并不容易,耗费了比较久的时间。
同时,百胜方还回应道:“百胜收购小肥羊后启动了品牌升级工作,并发布了小肥羊2.0版本全新品牌形象和运营标准,全面提升餐厅环境、菜品、服务质量。”在传承和发扬小肥羊品牌“一锅汤、一盘肉”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百胜坚持“立足中国、融入生活”的总战略,将传统厨艺与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技供应相结合,努力将小肥羊打造成为知名火锅连锁品牌。
然而,对于这几年小肥羊门店的数量变化以及整合效果,百胜方面并没有做进一步的回复。
不进则退
从遍布街头巷尾、购物中心的火锅店不难看出,国内消费者对这种美食仍然十分喜爱,但庞大的市场也吸引着资本与品牌不断加入。目前,全国火锅商户已超过35万家,竞争者的壮大对小肥羊的江湖地位形成了明显冲击。在中国饭店协会排出的“2016中国火锅餐饮集团20强”中,小肥羊仅位列第9。
除去自身发展受阻以外,火锅业态近几年还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搅局者”。发展势头日益迅猛的海底捞、呷哺呷哺等都在积极做出许许多多的创新,并且随着推陈出新的产品、活动而为越来越多消费者所熟知。
据公开数据显示,港交所上市的呷哺呷哺2016年上半年显示净利润增长18.6%,不满于现状的呷哺呷哺还走起了“高端火锅”的新路子,自创品牌“凑凑”火锅,将火锅与茶饮巧妙地结合。开店至今,据中国商报记者实地探访,非节假时段该门店的落座率与排队率都比较高,慕名而来的食客不少,且大多数集中在青少年及白领人群。据悉,“凑凑”火锅店首家落地北京市三里屯通盈中心,呷哺呷哺官方透露,接下来有进一步展开“凑凑”的门店扩张计划,大有欲与海底捞分食高端火锅市场份额的野心。
再看看目前发展势头较快的海底捞,在小肥羊面世的前五年,这家以经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于一体的大型直营连锁企业就已经成立了。
目前,海底捞在中国37个城市开设了135家直营餐厅,自2010年6月以来,海底捞官网上一直对外发布告示:为保证服务质量和品牌信誉,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加盟、合作、特许经营等申请。凭借着服务和口碑,海底捞近年来发展势头备受关注,坊间一直传闻公司IPO的消息,每次海底捞都予以否认。
小肥羊归入百胜旗下后,同样发源于包头的小尾羊获得内蒙古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准备打造成“中国第一羊”。目前,小尾羊涵盖肉羊养殖、食品加工、餐饮连锁三大业务板块,其中,门店数量超过600家的餐饮连锁板块已经完成股改,而其养殖和食品加工板块也在今年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造,并引进对牧业有资源和背景的投资方,据消息透露,小尾羊火锅2017年也准备登陆新三板。
有报道称,据一名已经离职的小肥羊员工表示,问题大部分还是出在资本收购后的标准化管理,这名员工分析道:“通常情况下,很多本土品牌的优势会在收购后变弱”。
“吃火锅是‘最原始’的餐饮做法。”一名火锅店的经营者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良,火锅种类的划分更加细化,比如以“麻、辣、烫”著称的重庆火锅属于南派火锅,还有以涮羊肉为代表的北派火锅和新派火锅等等。显然,火锅作为一种中国特色的餐饮文化,很难用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去“经营”,消费者味蕾的感受需要多元化的体验。
包括“火锅在内的餐饮行业已经从无差别消费进入了有差别消费的阶段。”陕西经典派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林指出,有差别消费的需求是什么?一是特色二是实惠,“小肥羊等不少传统火锅在经营上过于单一,不进则退。”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指出,从小肥羊的业绩表现和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小肥羊属于企业发展要剥离的部分,但就品牌价值而言,未来变数还较大,继续经营还是有一定机会的。
然而,在这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瘦身”后的小肥羊,究竟还能“肥”得起来吗?
沉默的“小肥羊”
●百胜中国花去了将近50亿港元的高价将小肥羊私有化,而曾经的“火锅第一股”的称号也随着小肥羊从港交所的退市而隐匿。
●“收购后,小肥羊原创团队散伙了,新的管理层对中餐的理解不及原有团队深刻,整合效果不尽如人意。”一位中餐行业的研究专家进一步分析称。
●目前,全国火锅商户已超过35万家,竞争者的壮大对小肥羊的江湖地位形成了明显的冲击。在中国饭店协会排出的“2016中国火锅餐饮集团20强”中,小肥羊仅位列第9。(记者 贺 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