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不好的人,一时半刻是很难通过实践的方式,去锻炼自己的口才。
所以在缺乏实践机会的前提下,私底下多花一点时间做一些相关的口才练习,反复锻炼自己的口齿,相信当你重新回到现实生活当中时,你也有足够的底气去表达自己。
是的,私底下的锻炼其实就是一种“自身资本的积累”,其中包括自信心的重构。如果你对于自己的口才充满自信,你自然就不会对人前的谈话感到胆怯。
问题是,私底下要怎么锻炼,或者去锻炼些什么,才能够对我们的口才有实质的帮助呢?
以我的经验来看,我们锻炼口才的目的,只要是为了能够在与人聊天的时候,更好地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而已。
基于这个目的,那么锻炼的内容,就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对话的构建和应对;
2,长表达的合理性和严谨性;
3,突发言语状况的处理;
这三方面,可以说涵盖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碰到的大部分说话场合了。只要在私底下把这方面的基本功锻炼好,那么再结合实践的经验,你自然就能成为一个口才很好的人。
而锻炼的方式只有一个,就是“自言自语”。
< class="pgc-img">>自言自语如何帮助我们锻炼口才?
这里说的“自言自语”,并不是指那种精神出问题,而控制不住自己自说自话的行为表现。
我说的“自言自语”,就是围绕着某个特定的目的,主动控制自己开口去说出相关话语的锻炼方式。
在心理学上,适当的“自言自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纾解心理的压力,而且对于我们大脑的语言区域,也会起到积极的锻炼作用。毕竟说话是一种技能,是需要我们多说多练才能够更好地运用出来。
而那些口才不好的人,由于很少主动开口说话,在现实生活中也缺少相关的实践经历,久而久之,他们的说话能力也就慢慢“退化”了。
在这种情况下,私底下通过自言自语的方式,让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多开口,这样对我们的语言能力就会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
当然,这种锻炼方式,是无法锻炼到我们的心理素质的。因为这涉及到我们大脑中的一种神经细胞,叫做“镜像神经元”。
镜像神经元会让我们非常在乎别人的反应方式,它会自动解读别人的言行表情反应,从而导致我们产生出相应的心理感受,如快乐、轻松、害怕、尴尬、不安等。
所以为什么站在台上说话,很多人都会感到非常紧张?就是因为有几百双眼睛看着你!这些观众的反应信号,很容易就被我们大脑的镜像神经元捕捉到,从而对我们的心理产生影响。
须知道,人是有趋利避害的天性,一遇到危险的情况,自然就想逃避,即便这种危险是虚构的。除非你蒙着眼睛去说话,或者心理素质已经强大到适应了这种紧张的感觉,才不会被其影响到自己。
而想要锻炼好自己的心理素质,就只能通过实践的方式,不断让大脑适应别人不同的反应方式,直到镜像神经元变得“麻木”。这一点的锻炼,私底下就无法做到了。
不过也有解决方法的,就是你在私底下锻炼时,最好是对着镜子练习,或者把自己的锻炼情况录下来,直至练习到自己觉得满意为止。
这样做,至少能让大脑了解到你的表现是怎样,从而提高你在他人面前说话的稳定性。毕竟你说得怎样,你自己已经“有眼看”了,无法他人多言,也就减少了别人对你影响。
有了这些基本认知,接下来就可以锻炼自己了。
对话的构建和应对
在日常生活中,对话是聊天的最基本形式。所以对话,无非两种结果:
1,能聊的,就要懂得怎么构建话题,交流想法;
2,不能聊的,就要懂得怎么结束话题,拒绝交流。
第一个结果就不用多说了。
针对第一个结果,在私底下锻炼的时候,你就需要一个人分饰两个角色。一个扮演你自己,一个扮演跟你聊天的人。
而那个跟你聊天的对象,可以参考你身边的家人朋友,模拟他们的口吻来跟你展开对话,看看你会怎么回答以及做出反应。
一般来说,想要构建一个轻松自然的聊天,有三个要素需要你做到的:
- 懂得抛出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
- 懂得对已有的话题进行内容上的拓展
- 懂得在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提问
虽然这三个因素,跟你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个人经历多寡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需要你每天都要做个有心人)。但如果你在与别人聊天的过程中,懂得结合这三个要素构建对话,起码会让你的交流更加“像样”。
当你意识到当下这一刻,需要找个话题跟别人聊天时,或者你意识到现在谈论的话题,不能随便一两句说完就算,那么你也懂得怎么抛出话题,拓展话题。
所以在私底下锻炼时,先设想一个具体的情节,然后把自己代入进去。例如设想你在麦当劳吃早餐,朋友自己的老同学,这时你会怎么上前聊天呢?
你就需要一人分饰两角去锻炼了,如:
你:嘿,小张,没想到在这里碰到你啊!
小张:小陈是你啊!(你设想对方的其中回应)
你:对啊,这么巧啊!你也喜欢来麦当劳吃早餐吗?(抛出跟对方相关的话题)
小张:方便嘛,吃完就去上班了,不用花费太多时间。
你:我也是这样想的,所以通常都是一个人过来吃早餐。有时候不知道吃什么,懒得想,就索性来M记吃了。(对已有的话题进行拓展)
小张:你现在做什么工作了?(设想对方主动问你问题,构建话题;也可以设想对方没有主动问你问题,你就要懂得接着上一句,主动构建问题)
你:广告策划,已经做了两年多了!上一次跟你见面之后,没多久我就换工作了。
小张:没想到你居然会转行做广告策划啊!
你:为什么会有种惊讶的感觉呢?(根据对话适当提问)
这样私底下的模拟锻炼,不仅可以让你熟悉与人见面时的聊天流程,同时还能够让你提前熟悉怎么打招呼、怎么问话、怎么聊下去的处理方式。
这样你心里对此有谱了,当你在现实生活中真的面对这种情况,至少你也调取这种锻炼记忆,帮助你去应对当下的情景。
所以,根据自己可能遇到的不同聊天场景,给自己设想出不同的对话模拟练习,就能让你变得更会聊天。
< class="pgc-img">>长表达的合理性和严谨性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发言通常都是“短句表达”,就是两三句话。
但是一个表达能力强的人,他们就可以围绕着一个主题,说出一大段长内容的表达,而且还能给人非常合乎逻辑的感觉。
如果没有经过系统的锻炼,一般人很难做到这样子。因为大家都习惯了那种短句聊天的方式,对于说一大段话的做法,会觉得有点应付不了。
固然,在现实生活的沟通中,我们确实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去说一大段话。但是这种“高级说话”能力,会应用在很多特殊的情况上,如工作面试、述职汇报、说明讲解或者自我观点的阐述等。
如果面对这种情况,你都能够应对自如,那至少可以表明,你在表达能力这方面比一般人都要强,从而顺带让人觉得你在其他方面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了。
那私底下要怎么锻炼这种说话能力呢?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提取别人的表达结构,再将自己的思想套入到这个结构中,然后不断自言自语进行锻炼。
也就是说,先从“有稿子”的状态练起,然后再慢慢练到“脱稿”的程度。
这个稿子,可以是你要学习表达结构的文章。例如有些表达是用到“金字塔原理”去组织语言的,那么你就先去分析这个稿子的内容,了解金字塔原理这个结构是怎么回事,怎么运用等。
然后再把这种结构,套用到自己要表达的观点上面,反复练习,从“有稿”练到“脱稿”,从“不流利”练到“很流利”。如下文:
这个世界有两种类型的人:成长型思维的人和固定型思维的人。
成长型思维的人在面对挑战时,往往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即便受到挫折,他们也认为这只是暂时的,然后积极从挫折中吸收教训,直到完成挑战。
而固定型思维的人则害怕挑战,害怕自己表现得不如想象中那么完美,即便挫折和失败只是一时的也会让他们自我怀疑,从而失去前进的勇气。
你觉得你自己,是哪一种人?或者想要成为哪一种人呢?
读完这个例子,你能够分析出其中的表达结构吗?
< class="pgc-img">>很明显,就是列出两种相互反对的对象,然后分别进行说明,最后抛出问题,让读者做出选择。
一开始时,把你看到的例文大声朗读几遍,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做复述练习。有了感觉后,就把这种结构运用在我们平常聊天中,你可以这样说:
其实当我们有了心中想要的目标之后,只有两种选择:去做和不去做。
选择去做,你就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这个目标上面,付出自己的时间和努力,心无旁骛,不怕困难,每天完成一点点,直到最后实现目标。
选择不做,你就不要对此心心念念,既想要,又不去付出,然后又经常为此感到后悔、遗憾和惋惜。反反复复在心里不断纠结,虚假又苦了自己。
所以,你认为自己有了目标之后,会努力去争取,还是从来不行动,却老大徒伤悲呢?
我们不一定要完全按照这种结构,逐字逐句地去“仿造”,大概按照这个流程去组织语言就可以了。毕竟有时候说着说着,我们就很自然地说下去了,只要说的话不偏离主题就行。
平时你在阅读时,看到别人的表达很好,你就可以用这种方式去学习别人的表达结构,再通过自言自语的方式去锻炼自己,从不流利锻炼到说得流利。
当然,法无定法,当你积累的表达结构多了,久而久之,你就能够做到“无招胜有招”,懂得用自己的结构去构建一大段的表达了。
突发言语状况的处理
跟别人聊天,我们也肯定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状况的。
例如别人用开玩笑的方式去“刁难”你,或者不小心说提到了你的“痛处”甚至故意问你一些问题去考验你等。
这种情况,很容易“杀你一个措手不及”,让你感到不知所措的尴尬。这时,你怎么去应对这种情况,就能够决定你接下来的谈话主导权。
通常来说,应对的方式是根据别人的言语来决定的。别人跟你开了一个不恰当的玩笑,你也应该有玩笑的方式“回击”;别人不怀好意地刁难你,你也应该展示你的不客气。
而这,就涉及到你的思维灵敏度了。在你去锻炼的时候,最好学习一些不同思维形式的锻炼方法,包括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类比思维、批判思维等。
例如别人跟你说:“你是不是真的这么蠢啊!”你回答说:“能够跟你这样的人交朋友,我可以聪明到哪里去呢?”
这就是聚合思维的结果,其推理过程是这样:因为聪明人是不会跟傻子做朋友,既然我是傻子,那么你也是傻子了。
所以多学习一些思维形式,会对我们的语言反应有非常明显的帮助。至于平时私底下要怎么锻炼呢?
就是先设想自己可能会遇到的突发状况,或者把自己曾经遇到的突发状况重现出来,然后想出新的应对方式去替换它。
< class="pgc-img">>例如你曾经遇到同事让你请吃饭的情况,当时你的回应可能是这样子:
同事:小李,近来业绩挺好的嘛,什么时候请我们大伙儿一起吃个饭庆祝一下啊?
你:哪有!比不过你们!
同事:别谦虚了,你这个月的业绩都超过我们很多人了,请我们吃个饭不过分吧!
你:这么多人吃,我怎么请得起!
很明显,这种方式有点“小绵羊”的味道。所以在私底下锻炼时,你就重现这个场景,一人分饰两角,把你的回应方式纠正过来。如:
同事:小李,近来可风光嘛,业绩这么好,什么时候请我们大伙儿吃饭庆祝呢?
你:看来我终于引起你们的注意了,平时都不见你们对我这么热情啊!
同事:大家都忙着嘛,你懂的!那不是正好吗?请大家吃饭就顺便聚聚会了。
你:不是吧!你们都已经让我习惯了低调,现在又让我高调请你们吃饭,我会受不了的。
同事:同事之间别这么计较啦!
你:我才不计较呢!下次有机会再买奶茶回来请你们喝,吃饭的话,我就无能为力啦!
这是重现场景后的对话调整。
在现实生活中,你未必能够说出这些话。但当你在私底下不断进行这种练习,一人分饰两角模拟对话的场景,你不仅可以流利地说出应对的话语,而且还会养成用新的应对方式去处理突发状况的思维习惯。
久而久之,你自然就不会对这些场景感到惊慌失措了。
友中专毕业(就是高中没考上,上的技校,那种学校都是混日子的,去过的应该都懂),她属于是啥也不会的那种,而且让她学什么,她都学不成,哪怕手把手教,当时会了,过一星期半个月,又啥都忘了。
我能和她谈恋爱也是非常看重她一个优点,就是老实。但是老实狠了也有个缺点就是没主见。不过这些我都不在意,她没主见,我可以有!
自从去年订完婚我两就同居了,也打算今年年底结婚的,但是同居后我才发现日子过的真的很累,比如就连每天中午怎么吃,晚上吃什么,买什么菜,都要来问我,有时候问烦了,我就说你想吃啥,然后她就自己也不知道吃啥了,她不会做饭,大部分都是我工作之余抽出来做饭,不然就是点外卖。这让我感觉很疲惫,我想,我请个保姆来也不至于如此吧!
谈恋爱期间,也是断断续续见面,工作地方也不一样,所以见面机会不多,双方也不是说不了解吧,只能说不彻底了解,大部分都是手机聊天,同居后才知道蠢萌和蠢是有区别的。
让她在奶茶店上了个班,老板给了她3000一个月,因为她之前在别的奶茶店干过几个月,老板就多给了300,正常员工2700,她去的当天就有个同事问她多少钱一个月,她老实的没啥心眼,直接就说3000,然后她同事说她2700,她当场就说,哎老板给我3000呢,为啥你才2700,你干的时间比我长啊。我才刚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同事直接不说话了。她回来之后把这事说给我听。。。我当时就说你是真笨,然后就给耐心她解释,我说你这样跟你同事说,不怕你同事嫉妒你吗,老板给你比老员工都高的工资,你还说出去,老板知道就能高兴你吗,她就是一点点的智慧都没有,我觉得跟单纯没关系了,这就是纯粹的笨!
干了一个月之后她有点嫌这工作累了,我看着也挺辛苦的,我就说随便你,你想辞职辞职吧,因为我的工资挺高的,我觉得养活她不成问题,之后她在家每天基本就是看电视剧,不过让她打扫卫生这一方面做的还是特别好的,就是干事慢一些,干什么事都很慢慢吞吞的,我也想试着培养她,可她就连一个普通的常识都不知道,比如我晚上说睡不着,她就说吃点安眠药就行了,(她并不是开玩笑说,在她认知里,安眠药就是困了就可以吃的东西,她的常识里没有安眠药能吃死人这一说法,哪怕换一个亲戚邻居这么说,她也是这样回答,我是彻底了解她的,只有我解释一番,她才知道)我推荐让她看一些我觉得还不错的书,比如余华的活着,她看几页就看不下去了,也不能硬逼着让她看,让她学点ps,以后我的工作也可以带着她做,她学几天就一会想看电视,一会想吃零食,一段时间学了一点小工具的使用,几天后再让她搞一下她就忘了!
虽然有点没脑子,但是我感觉也都能接受吧,不过之后我才发现,她这种没脑子放在有的事情上是真的会恶心到你。
就拿这两天发生的一件事来说吧
前段时间她妈打电话给她说,她弟弟没钱交学费了,让她打1000块钱过来交学费,她没有啥钱,只能找我要,然后我就给了她1000块钱,差不多这件事情过去一个多星期,她妈又来电话了,说家里没钱买菜了,让她再给1000,她又来找我,我当时就说:你要能过就过,不能过就直接走,我想我话都说到这种地步了,她应该不会再要了吧,毕竟什么家庭能顶住你一个多星期就要2000块钱,结果她说:我爸还没工资呢,发工资我就还你,你相信我。这话说完我当时真的火大,(这件事已经不是我觉得钱多少的事了,哪怕我再有钱我是跟你结婚,你弟弟问我要学费我给,买菜我给,以后结完婚你家5个人吃喝拉撒我都照顾遍吗,我知道她家里存款还有十几万,因为光订婚的时候给什么压箱钱,我家就给了好几万。。。。我当场就说你没钱了就跟你爸妈说没钱了,你别答应了之后再来找我要!
这只是这两天发生的一个小事,之前还有特别多。。。说不完。。。(如果你们还想听,我可以再说几段更狠的。。。
反正总结就是感觉她在生活中没有一样能帮助到我,反而但是在拖累我,遇到大事小事都是我来解决。而且我工作之余还要照顾她。她爸人不错,但是她妈是有点贪小便宜的人,不过这些我都感觉无所谓,毕竟我和她是谈了3年,才订婚的,有一些感情,但是现在我在想,现在还没结婚,要是真结婚了,这以后日子过得会不会特别难受啊!
但是凭良心说,她跟我的日子,我一点苦都没让她吃过,她想吃火锅我带她出去吃火锅,去饭店吃饭也是随便她点,有时候在家点个麻辣烫都点了七八十,我本来租1500的房子,挺小的,她来了我直接租了3500月租的房子,反正她在我身边,衣食住行我一点不吝啬于她,我个人是觉得有钱没钱,得看钱得看花在什么事情上,就像法律上偷1毛钱都是犯罪一样。
我想象中的两个人应该是互帮互助。而不是我像找个女儿,她找个爸爸。
再说个事吧,去年我买苹果12手机,因为工作原因需要两部手机支撑,然后旧手机是苹果11,她想用我的苹果11,我说行,你的旧手机给我用吧,我的苹果11给你,然后她拿着我的苹果11回家过节,几天后他妈就直接打电话给我说:听说你换手机了,旧手机不用了,正好她妹妹的手机坏了(她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她是老大)。我当时就说那不是坏了,我是很你女儿换着手机用的。。。。怎么可能手机坏了,我还一直在想怎么可能手机坏了,就刚好过节回家的时候坏,结果我发现那部手机里,她妹妹在镜子前拍了个照片,还故意把苹果标志漏出来。。手机壳都摘了,然后我就一切都懂了。
<>< class="pgc-img">>家好,我是阮光锋,是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硕士,同时也是一名营养师。
此外,我是中国食品辟谣联盟专家团成员,连续三年获得颁发的「十大营养健康创作者」奖项。
今天,我想和你说说奶茶。
奶茶深受年轻人喜爱,网上还有一个 #浅谈当代人热衷奶茶现象# 的热点话题。
然而,奶茶也经常被人们诟病。最近有一个测评机构对上海 27 家奶茶店的奶茶进行了检测并发布测评报告。
这个报告列举了奶茶糖分高、脂肪高,还有咖啡因和反式脂肪等四宗罪。称奶茶对身体健康有很多危害,奶茶正在摧毁中国年轻人的健康。
奶茶真的有这么大危害吗?还能放心喝奶茶吗?今天和大家聊聊奶茶。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质疑一:
奶茶含咖啡因,让人失眠又伤身?
这是给奶茶的第一宗罪。
这个检测报告中称,51 件样品的咖啡因含量平均高达 270 毫克 / 升,最高的更是达到了 828 毫克 / 升,一杯奶茶等于四杯咖啡,喝了会导致人焦虑失眠、消化道溃疡、骨质疏松等危害。
在奶茶中有咖啡因并不算奇怪,现在很多饮料中都有咖啡因。而且,只要适量,咖啡因并不会对健康有害。
实际上,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正常人适量摄入咖啡因是安全的。
美国 FDA、欧盟 EFSA、加拿大卫生部(Health Canada)等国的健康机构均认为,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每天摄入不超过 400 毫克咖啡因是安全的。青少年、孕妇对咖啡因的确更敏感一些,一般也不鼓励他们摄入咖啡因,但并不表示他们完全不能碰。
< class="tt-applet-card" data-content='{"app_group_id":"6595066248747286787","schema":"sslocal://microapp?app_id=tt2f4659fbb06c9695&meta=%7B%22name%22%3A%22%E4%B8%81%E9%A6%99%E5%8C%BB%E7%94%9F%22%2C%22icon%22%3A%22https%3A%2F%2Fp1.toutiaoimg.com%2Fimg%2Fdeveloper%2Fapp%2Ftt2f4659fbb06c9695%2Ficon86f5a~144x144.jpeg%22%2C%22orientation%22%3A0%7D&start_page=pages%2Findex%2Findex%3Fdxa_adplatform%3Ddxys","orientation":"0","min_jssdk":"","app_id":"tt2f4659fbb06c9695","summary":"有疑问?马上问专业医生 →","state":"1","icon":"https://p1.toutiaoimg.com/img/developer/app/tt2f4659fbb06c9695/icon86f5a~144x144.jpeg","type":"1","name":"丁香医生","cover_img":""}'>(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客户端查看)>总的来说,只要是适量摄入咖啡因,并不会对健康有危害。
质疑二
奶茶糖分高,有害健康?
好喝的奶茶,少不了糖。这也是奶茶被诟病的第二宗罪。
测评结果就说,在 27 件正常甜度奶茶中含糖量介于每杯 11 克至 62 克之间,最高的糖含量达到 13.2 克 / 100 毫升,也就是一杯 750 毫升的奶茶中,最高的含 99 克糖分 ,相当于近 20 包糖!远远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中规定的「每天糖的摄入量不超过 50 克,最好控制在 25 克以下」的建议。高糖会导致癌症、老的快、骨质疏松、变笨、肥胖、厌食、龋齿等危险。
奶茶中的糖分的确比较高,而糖摄入太多也是不利健康的,吃糖多了会长胖,太胖会增加患癌风险,但说糖会导致癌症就太夸张了。
实际上,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糖摄入过多对健康的影响,证据最充分的其实是会导致龋齿和肥胖,其他的证据不是很充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糖的指南也是基于这样的依据做出的推荐。
我也不建议大家多喝含糖饮料,包括奶茶,但要说它会使人得癌症、老的快、变笨,那就属于强加之罪了。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质疑三
奶茶脂肪含量超标
一杯奶茶等于六包薯片?
很多好喝的奶茶都会加很多奶油,脂肪肯定少不了。脂肪是被诟病的第三宗罪。在各种媒体上常能见到关于「奶茶脂肪超标」的指控。
奶茶中脂肪的确比较多,多喝并不好。但说奶茶中脂肪含量严重超标完全是歪曲解读。
奶茶中的脂肪含量根本就没有标准限量,它引用的脂肪摄入量那是营养推荐量,并不是标准。而且,那个推荐量也包括了日常膳食的所有脂肪,才不应该都让奶茶背锅。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123rf.com.cn 正版图片库
>质疑四
奶茶里都是反式脂肪酸?
传统认为奶茶是用牛奶做的。但是,现在很多奶茶都是用的奶精。这是奶茶杯诟病的第四宗罪。
报告中称,部分奶茶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超标,最高的一杯达 6.2 克,远超标准。反式脂肪酸有引发心血管疾病、损害记忆力、诱发糖尿病、影响生育。
的确,现在很多奶茶都是用的奶精做的。但是,即使奶茶使用奶精替代牛奶来调制,也不代表吃进去的都是反式脂肪。
实际上,奶精中反式脂肪酸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多。数据显示,奶茶 / 奶精的反式脂肪平均含量仅为 0.41 克 / 100 克 。
反式脂肪酸是否会对健康产生危害,还是要看究竟吃了多少。世界卫生组织(WHO)2003 年建议反式脂肪酸(TFA)的供能比应低于 1%。而我国男性和女性的 TFA 供能比均为 0.2%,2011 年北京、广州这样的大城市的居民的 TFA 供能比为 0.3%。
也就是说,我们中的多数人反式脂肪摄入量都不会超过推荐标准,偶尔喝点奶茶也不用太担心。
总的来说,奶茶是一种普通的饮料,它糖分高,脂肪也多,的确算不上健康,但偶尔喝喝其实也不用太担心,说它摧毁中国年轻人的健康就完全是妄加之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