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
不少路过四川北路的上海市民发现,
天兴百货的沿街商铺纷纷关门停业。
这家老牌百货商店怎么了?
记者从虹口区相关部门获悉,天兴百货即将启动转型改造,未来将打造成一座“运动城”。
上海长远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国金体育管理中心9月2日下午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并发布“虹口现代运动城”实施方案。
毗邻虹口足球场、鲁迅公园,并与多伦路文化名人街、甜爱路街区紧邻的天兴百货大楼整体呈L型,门牌号为四川北路2068号-2134号,房屋占地面积2556㎡,建筑面积11464㎡,总层高6层。
天兴百货于1995年开业,主要经营综合性商贸百货零售和提供部分服务消费功能,是四川北路商圈北部区域的一处重要商业综合体。
记者今天在四川北路近多伦路处看到,天兴百货大楼外围已经围起了绿色的围挡,原先沿街的便利店、奶茶铺等店铺已经关门,相关拆除工作也陆续启动。
近年来,随着消费需求、消费模式、消费场景的不断变化,天兴百货原有的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商业运营和促进服务消费的节奏。
为此,长远文化携手国金体育以实施城市更新为抓手,优化商圈空间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业态转型升级,推动功能要素与空间布局相适应,计划对天兴百货大楼进行整体改造,打造集运动、购物、休闲、培训等于一体的“虹口现代运动城”,与四川北路商圈北段的虹口足球场、鲁迅公园等进行协同发展,围绕“体育+商业+潮流”的多轮驱动模式,探索打造更具活力的开放式商业街区。
国金体育管理中心副总经理徐辰告诉记者,未来这里将被打造成一个年轻化、以运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商场:“我们想设置一些新兴的运动,包括匹克球、壁球、射箭等年轻人欢迎的业态,到运动城里。以运动为核心,配套一些餐饮、购物,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消费体验。”
“虹口现代运动城”是虹口区创新引领四川北路提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据预计,该项目将在明年第二季度左右完工,面向大众。
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项目推进,着力培育四川北路商圈北段的商业新模式、消费新场景,推动消费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引入一批服务质量好、创新动能足、带动作用强的服务业品牌,积极培育壮大体育消费、健康消费、文化娱乐消费、教育和培训消费等,提升服务品质、增强消费动能、优化商圈环境。
今年以来,虹口区以创新引领为牵引,在载体建设、空间焕新、环境提质、文化传承、招商服务、促进消费等方面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持续发力,深入推动年内38个重点项目落地,创新存量商圈更新改造、优秀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利用和区域整体环境一体更新的路径和方法,在实施城市更新、提振服务消费、加大有效投资、优化营商环境、深化社会治理上下功夫,加快四川北路商圈商旅文体展深度融合,持续推动四川北路提升发展。
转自:话匣子
来源: 新民晚报
伙伴们,
大家平常会使用共享充电宝吗?
最近,全国多地的共享充电宝
因为“集体涨价”再次引发关注,
不少网友纷纷表示,
遭遇了“充电宝刺客”,
共享充电宝快用不起了!
那么,目前昆明市场上
的共享充电宝是否也涨价了呢?
一起来看看↓
昆明市中心的南强街广受年轻人青睐,沿街各种咖啡馆、网红餐厅、风味小吃摊林立,每走几步就能看到一台共享充电宝机柜。
< class="pgc-img">>这家奶茶店外,同时设置有怪兽、街电、美团三家共享充电宝。计费规则都未在机柜附近标明,需要扫码后才显示。
< class="pgc-img">>其中,怪兽充电宝每小时3元;街电半小时1.5元;美团半小时2元。三家都是24小时30元,部分设有99元封顶价,免费时长则从2分钟、3分钟到5分钟不等。
< class="pgc-img">>对比条形码2021年9月播出的新闻,几家共享充电宝一年以来的计费标准总体没有明显变化,部分品牌将24小时20元的价格上调到24小时30元,与同行持平。
但如果对比2018年共享充电宝投用初期来看,价格则呈现一路上涨趋势,从每小时1元涨到2元,到如今普遍的每小时3到4元。
< class="pgc-img">>市民:“我觉得还好,但是能低点更好。”
市民:“还是有点高,两到三元吧!”
市民:“现在的价格感觉还是比以前偏贵一些。”
< class="pgc-img">>2021年3月,多家媒体曾报道,部分省市的酒吧、夜店、热门景区等地的共享充电宝价格,高达每小时10元,一度被大家调侃为“比特斯拉充电都贵”。
有市民表示,的确遭遇过类似情况,即便同一品牌的充电宝,也会看场所定价。
< class="pgc-img">>市民:“大部分都是1.5元半小时,要么3元一小时、4元一小时,差不多都是这样,但是去一些景区等地方,可能就会到5元一小时,或者3元半小时。”
< class="pgc-img">>2021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多部门召开行政指导会,要求哈啰、青桔、美团、怪兽、小电、来电、街电、搜电等8个共享充电宝品牌经营企业限期整改,明确定价规则,严格执行明码标价,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和竞争行为。当时,共享充电宝行业价格出现过小幅回落。虽然价格稳住,但服务和体验却并没有明显提升。
< class="pgc-img">>市民:“以前用共享充电宝,基本上一两个小时都能充满,现在是充不满,充得有点慢。还有还的时候没有空位,就得再找。”
< class="pgc-img">>有业内人士指出,低价进入,收割市场后持续涨价,似乎是共享经济领域的普遍现象。共享充电宝急于涨价的本质,还是基于摆脱成本高、盈利难的困境。但对消费者来说,再便利的共享产品,都有一个可接受的价格上限,如果持续价格趋高、但服务和体验跟不上,还不如自带充电宝来得方便实惠。
市民:“再涨价就不会使用了。”
< class="pgc-img">>记者:宗枸宇 俞超
来源:YNTV2都市条形码
者 | 陈淑雅
编辑 | 苑伶、杨轩
“不如开一家小店吧。”在厌倦职场的某个时刻,产生这样念头的人不在少数。
开店的原因多种多样——它是较低成本的创业方式之一,是很多上班族的投资副业,也是文艺青年对一种生活方式的向往。然而很少人明确知道,开店真正赚钱的是极少数,虽然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但很多从业者告诉36氪,这个数字大概只在5-10%之间。
“大多数人觉得自己能赚钱是错觉。听起来开个店成本不高,但越做投入越大。优柔寡断一点的人只会赔得更多。”十五告诉36氪。
2018年他曾在北京朝外SOHO开了家奶茶店,所在铺位一年转手了三次:这里本来经营着一家贡茶加盟店,不到半年倒闭了,他接手后把装修改了改,换成另一个牌子的奶茶店;几个月后做不下去,转给了一个律师和某知名互联网公司高P;最后仍然经营不善,铺位被电子烟品牌悦刻接手,在那里开出了一家线下直营店。
很多人低估了开店的难度。实际上,这是一个门槛很低、但成功率也很低的事情。商铺交易平台乐铺在北京地区的数据显示,每年新开业的小店中,约有70%在当年就倒闭关店——这不包括亏钱但仍在坚持的门店。
为什么开店这么难?这是一个竞争极度激烈的红海,获客难、运营成本高,市场变化快且信息不对称,对选择加盟的人来说,一不小心还会成为一颗绿油油的韭菜。夸张一点说,你需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才能取得赚钱的生意经。
今天,36氪将从品牌、选址、运营管理三个方面,分析开店过程中会遇到的“坑”,以及这个领域正在发生的新变化,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核心提要如下:
识别快招骗局,如何避免成为韭菜?
为什么加盟明星品牌也未必挣钱?
怎么看待选址?大数据选址靠谱吗?
门店管理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账要怎么算?
快招:加盟还是韭菜?
说起加盟,是一部长达20年的血泪史。
加盟的本质是品牌方与区域加盟商之间的资源互补——品牌方输出成熟的运营方法论,提供供应链和系统支持;而加盟商享受品牌红利,利用自己在区域的社会资源和商业资源,双方共同合作把生意规模做大。
如果发展顺利,加盟带来的势能是巨大的:以正新鸡排为例,创立前十余年以直营模式开了1000家店,在2013年开放加盟后,到今天在全国开业门店数已经超过2万家。
很多小白在开店时也会优先考虑加盟,因为连锁品牌的产品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市场验证了需求,具有一定竞争力;而且加盟省心省力,从品牌、选址、装修、培训到供应链都能得到一站式的支持。
问题出现在加盟的商业模式上——品牌会向加盟商收取一次性的加盟费和保证金,以及在后期运营过程中通过提供供应链赚取差价。由于加盟费来钱速度太快,一般定价从5万至上百万不等,周期短、利润高,很多人看准了“赚快钱”的商机,在特许经营模式出现不久后,臭名昭著的快招很快成为主流。
什么是快招?就是不提供产品和服务,只通过包装品牌、山寨品牌、甚至制造大量空壳品牌,以虚假宣传向加盟商收取加盟费获利。在过去20年,市场信息不对称严重,这些快招公司轻而易举赚取了大量财富,被欺骗的加盟商也数不胜数。
等到加盟商想要起诉时,快招公司已经卷钱跑路;就算发起诉讼,无奈维权不易,加盟商在前期合同签约时没有注意条款,很多约定仅限于口头承诺,发生加盟纠纷时快招公司可以推说是加盟商自己运营不佳,在法律层面也存在灰色空间。
快招的本质其实是销售行为,最大的成本就是利用地方报纸、电视广告、搜索排名等手段大量市场投入。餐饮情报联合创始人张凯亮向36氪介绍,一般快招公司的广告费用会占到加盟费收入的30%,去掉一些电销等人力成本,剩下50%几乎是纯利。
而对于正经做加盟运营的品牌来说,由于涉及后期的产品和服务,具有很高的运营成本,没有能力拿出这么多的营销费用。因此,这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品牌也深受其害——很多在区域发展很好的优秀品牌,还没走出一个城市,就已经被各种山寨品牌拿走了品牌红利,最典型的就是鹿角巷。
湖南长沙的明星品牌茶颜悦色,是很多到当地旅游的年轻人的打卡美食之一,虽然品牌坚持不开放加盟,也没有到外地发展,但是目前在长沙之外的山寨门店至少有上千家。现在在百度搜索关键词,首先出现的还是“茶l颜l悦色”、“茶颜i悦色”等山寨品牌的加盟广告。
此前秦皇岛有两家规模较大的快招公司,最疯狂的时候一年投放广告的预算可以达到十几亿,不过现在已经转型;而位于上海的通路快建,旗下累计运营近5000个品牌,团队多达2000人,最近也已经破产清算。
这种传统模式的没落,是因为寻找“韭菜”之路被颠覆了。享开店创始人戴喆铭告诉36氪,快招式微与百度在移动互联网的没落有关。在PC互联网时期,通路快建主要通过百度搜索排名批发流量,每年都有2-3亿的预算,由于体量大可以签框架协议,一条线索只需要几块钱。
而进入移动互联网时期,快招公司批发流量的成本结构发生了变化。移动互联网并没有百度这样一家独大的平台,流量被微信、微博、字节系多个平台瓜分,快招公司不适应新的投放规则,再也没法“闭着眼睛投”。
戴喆铭介绍,现在抖音一条线索定价在100-150元之间,具体根据关键词不同有所差异。从整个行业来看,招商比较厉害的团队一条线索可以控制在40-80元。
更重要的是,随着信息的流通速度变快,想开店的人越来越多是懂得寻找信息的年轻人,加盟骗局很难成立,不能像过去那样轻易割韭菜了。加盟商有很多途径了解品牌的真实情况,知乎、抖音上也常常能刷到“如何识别加盟骗局”等内容。
如果想要加盟一个品牌,需要做好充分的背调工作,包括企业工商信息、门店数及分布、外卖情况、其他加盟商反馈、是否有加盟投诉等。要注意的是,必须要仔细核实该品牌是否真的开放加盟,以及对接的工作人员是否来自品牌方。
品牌化仍是趋势,看准新加盟的机会,现在行业出现了很多专为加盟商提供透明信息和教育培训的平台,比如餐饮情报、大白开店、商机去哪儿、加盟家、蛋解创业、海螺餐创等,加盟商也可以充分借助这些平台获取知识和信息。
加盟明星品牌一定能赚钱吗?
图片来自瑞幸官网
不过,就算小心翼翼避过了快招的坑,千挑万选加盟了已经得到市场认可的明星品牌之后,等待加盟商的可能还是一个坑。
曾经红极一时的瑞幸咖啡,顶着最快赴美上市公司的光环,于2019年7月推出了开放加盟的小鹿茶。然而不到一年时间,公司爆出财务造假事件,现在面临退市,前途未卜。精密的骗局引发众多一二级投资人的反思,但对于只想老实开店的加盟商来说,想要判断一个品牌背后的公司财务状况,实在有些勉强。
甚至于,很多加盟商还没意识到即将面临的困境 ——
“我不觉得公司会倒闭,其实品牌挺好的。这是你们媒体自己的主观想法。”小鹿茶的加盟商赵林对36氪说道。
赵林在去年11月加盟了小鹿茶。他表示,当初选择小鹿茶,是看中了瑞幸的营销能力和知名度,觉得“瑞幸咖啡广告做得挺好,名头很大,而且上市公司资金雄厚”。
他的店开在北方一个小县城的商场里,前期保证金、装修费、设备一共投入20万。在疫情之前,每个月店铺租金6000元,店里有4个员工,每月人力成本1万元左右。生意比较一般,处于不赚也不亏的情况,回本则遥遥无期。
在赵林看来,瑞幸事件更大的影响体现在营销宣传上。“小鹿茶的品牌太新了,在四五线城市知名度不如瑞幸咖啡,原来加盟时承诺的明星宣传和国家队赞助现在都没有了。顾客不认可,APP没推广开,我们也没办法做外卖。很多加盟商都对这个比较失望。”
名创优品也是一个面临很大争议的公司。从2013年发展至今,名创优品门店数量已经超过4000家,营收达200亿左右,成为了中国“十元店”的代表品牌。
名创优品的加盟商能赚到钱吗?电商在线曾报道,加盟商需要向名创支付3笔钱:8万加盟费、75万货品保证金、至少56万的装修预付款。店铺所有开支由加盟商负责,但是无需负责门店管理,营业额中只有38%的营业额(食品为33%)属于加盟商。
再算上租金和人力成本,加盟名创优品的投资成本非常高,回本周期也很长。而随着同类型店铺的增多,这个行业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2019年名创优品迎来了一波关店潮,有媒体报道,关店数量多达850多家,占当时门店数量的近三分之一。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为了应对竞争,名创优品旗下还孵化了许多新品牌:比如和「诺米NOME」几乎一模一样的「NOME」,双方还发起了对商标“NOME”的争夺战;为了狙击「生活无忧」,名创优品又做了一个风格相似、名字相似的「生活优品」来专门打下沉市场。
尽管今年疫情对线下实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但名创优品并没有计划放缓步伐,甚至将2020年的开店目标增加一倍至1200家。可以说,在品牌竞争与扩张的过程中,是加盟商帮助承担了大部分风险。
实际上,品牌也具有红利期,在已经经历了高速发展的后期,再选择加盟明星品牌未必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以1点点为例,经过多年发展,虽然品牌和产品至今仍保持着一定竞争力,但问题是商圈已经几乎被占满,想加盟也很难找到合适的位置。
某位行业从业者告诉36氪,1点点在宁波郊区的纯加盟费在60-70万,需要2-3年才能回本,而年投资回报率跟“存银行差不多”。
1点点还设置了较高的门槛,赵林在加盟小鹿茶之前曾考虑过1点点,但是因为对方要求加盟商在3年内开满15家,觉得难度较大便放弃了。
此外,对待网红品牌更需要谨慎。一般品牌的生命周期都不长,而个别品类的天花板更是明显。比如在前几年大火的舒芙蕾,围绕这个品类出现了很多网红品牌,但到现在几乎销声匿迹了。
不必过于迷信明星品牌。在选择加盟时,品牌及品类的成长空间才是更为重要的考量因素。
选址:能否赚钱的关键
图片来自pexels
开店想要成功,核心要素可以大概归结为品牌/产品、选址、管理,而其中选址是决定成败最为关键的一环,其重要性占到50%以上,不亚于创业选赛道。
“选址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但很多人太草率了,到附近看一眼就走。如果选址踩了雷,你后期再怎么努力都没用。”戴喆铭建议,实际选址时起码要踩点三次,分别在工作日中午、工作日晚上、周末全天,因为三个时期是完全不同的人流情况,测算出来的门店模型差异也非常大。
如果选择加盟,很多品牌方会介入选址环节,他们有自己的一套选址标准,不过有的品牌标准松,有的品牌严格,实际也不一定有保障。问题在于,具体人员操作不可控,经验选址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杰哥就职于某家知名日本便利店的选址部门,负责评估铺位。他告诉36氪,该便利店品牌直营和加盟的门店各占一半,如果是后者,加盟商一般会找好铺子让他们帮忙现场评估。评估指标包括人流、周边小区、商圈、业态情况等,做好评估之后还需要以PPT形式在每周固定时间上会,由领导决定铺位能否通过审核。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负责评估的人员也可能会有自己的小心思。出于KPI压力,个别员工会夸大铺位表现,对加盟商拍胸脯说肯定能赚钱;或者出于利益,在加盟商自己找来的铺位被否之后,员工会私下推荐“更合适”的位置,借机赚取一笔铺位转让费。
另外房东也是一个变量,不是所有的房东都很善良,交易过程中摩擦难以避免。如果门店运营不错,房东可能还会眼馋你的生意。
酷食塔汉堡在某三线城市有个加盟商,开业之后生意红火,房东是一家地产商,说销售是偷了公章自作主张签约,表示合同不作数要收回铺位。结果不久后品牌接到了地产商的电话,提出要加盟,不过最后品牌被拒绝了。
除了“人”的因素,行业难以解决的一个大问题是经验选址。对于个体小商户来说,选址更多时候靠感觉和拍脑袋;品牌方在多年运营后至少有一套自己的选址逻辑,能帮助避开一些明显的坑,但实际上能有多精准,也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过去行业出现了一些创业项目,希望利用大数据提高选址效率。平台与各类数据库合作捕捉铺源周边信息,包括半径一公里内人口总数,小区、地铁站、银行、学校等聚客来源,周边房价,餐饮人均消费,周边业态占比等,组成一份详尽的分析报告来帮助商户做出科学快速的选址决策。
理想情况下,商户只需告知开店区域、租金、面积等要素,即可获得找铺帮助。而在沉淀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平台还可以针对不同行业建立不同的选址模型,比如餐饮、零售百货、亲子教育、美容美发等,结合业态经营特点和门店模型来科学找铺。
然而事实是,这个方向至今并没有跑出一家成熟的公司。
“这个事最大的问题是无法完成闭环。”乐铺创始人张家鹏向36氪表示,大数据选址本质上只能是顾问的角色,因为开店能否成功,选址占了50%,另外50%的因素却是不可控的。就好比利用大数据相亲,最后如果双方离婚,原因很难归结于大数据不够准确。
乐铺过去花了5年时间整合了高德、京东等多维度的数据,更多是在铺位撮合层面提高了交易效率。但就算如此,也已经是难度极大的工作:过程像是“开荒”,行业没有任何标准;数据极度非标,房源状态的“保鲜”也是难题;原来行业极不诚信,交易还存在很大的摩擦。
总结来说,店铺相关的存量数据很少,线下数据的采集方式也非常有限。这导致目前行业只能做到一定范围的选址推荐,但没办法精准到具体的位置。而现实中,就算是同一条街的不同铺位,月租金也可能相差几万之多,导致的回本周期也是天差地别。
事实上,有些出乎意料的情况大数据也难以预测——十五在朝外SOHO开的奶茶店隔壁是一家煎饼铺子,生意一度非常好,谁知在该写字楼办公的多为P2P公司,在经历暴雷清退之后人去楼空,店员也不得不挣扎着跑到楼外面努力叫卖。
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大数据也很难知道你店门口什么时候要修路。
最后,本质上选址还是一件重资源的事情。杰哥告诉36氪,带着优质铺位资源的加盟商,在与品牌谈分成比例时会是强势的一方,比如医院、学校、地铁口、车站的铺位,因为这些都是稀缺资源,大部分都已经被二房东拿走,很多时候品牌方也很难获取。
“我们会建议想开店的人先确定位置,再选择品类。因为房租成本占到了总成本的30%,在相同人流的情况下,如果你有资源拿到便宜2000元的位置,那生存的压力会小很多。”张凯亮表示。
管理:你会算账吗?
图片来自pexels
如果你选择了一个还有较大红利的品牌或品类,找到了一个不错的铺位,那么接下来就要集中精力对付管理和运营了。不过要先明白,一开始就想做甩手掌柜并不现实——除非运气很好,因为这过程中的坑,必须要老板自己亲自走一趟才能完全清楚。
刘强东在《我的创业史》里曾分享了自己在大学开餐厅时,掏心掏肺却被员工勾结伤害的故事。餐厅一亏再亏,当时自认为“还懂一点管理”的刘强东,却怎么也查不出账的问题在哪。最后有个员工实在看不下去告诉他,收银员和后厨成了小情侣合伙骗钱,买菜的人翻倍报账,厨师每晚十点带着十几个人在餐厅喝最贵的酒……
兔悠便利店创始人景怡曾告诉36氪,便利店是员工内盗问题比较严重的行业,尤其是还在采用人工记账和审核的门店。便利店每天有十几个供应商送货,大一些的超市能有上百个供应商进进出出,高频的进销流水,无盘点体制很难防止内盗。
类似的新闻还有很多:湖南有家小超市的女收银员每天偷200多元,7年时间蚂蚁搬家盗走营业款52万;南宁一家永辉超市,收银员半年就拿了6万,最后被刑事拘留。
这些都是第一次开店的小白极有可能遇到的情况。实际上,员工的管理并不简单,运营门店也要做好风控。如果老板不能亲自到店,也要雇佣一个非常靠谱的店长。
在人员的管理之外,开店最重要的还是要算清楚账,不过不会算账的人不在少数。
要开一家店,初期一次性投入包括加盟费、保证金、设备成本、门店转让费、装修费用、办证的隐性成本等,每月经营成本包括房租、人力成本、水电费、营销费用等。而在计算每月盈亏平衡点时,很多人会忽视的是装修和设备的折旧费用。
百年老店毕竟是少数,一般小店生命周期都不长,市场变化快,消费者常常喜新厌旧,因此投资回收期非常重要。
“在早期快速发展的品牌投资回收期会比较短,优秀的是3-5个月,正常的话一般在8-10个月,像火锅这种大店一般10-15个月。”餐饮情报张凯亮认为,开店最好一年时间回本,然后再挣个半年或1年的钱就差不多了。
大白开店创始人胡忠表示,除去运气很好的情况,现在开店的回本周期一般在7-12个月。号称1个月回本的品牌基本是骗子——这么容易的钱,品牌为什么不自己赚?
大白开店现在专门针对第一次开店的小白用户,提供在线入门教育服务和加盟前第三方独立评测与咨询服务。对于很多小白用户,他们建议要控制初次投资意向,因为第一次开店的失败率比较高。比如有80万预算的情况下,先开一个20-30万成本的小店,如果失败了还可以有第二次机会。
而且从平台接触到的案例来看,15-20万规模的投资比较容易成功,而50万以上的投资则失败率比较高,因为其中有很多想当甩手掌柜,认为花钱请个店长就可以坐等分钱。
总结来说,开店想要成功,核心是开源节流:一方面,尽可能想办法提升流量、转化率和客单价;另一方面,在不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在每个成本点中寻找更佳的方案。
正如前文所说,在市面上开业的门店中,赚钱的其实是少数。不过很多人开店并不完全为了赚钱,而是通过开店获取一些别的东西,那就是另外一种算账方式了。
某位创业者在上海运营着一家咖啡馆,每个月亏损在2万元左右——这也是大多数咖啡馆的经营现状。不过他把门店同时作为办公场地,这样算下来并不亏。
他表示,现实生活中有类似想法的人还有很多:有个郑州的小伙要出国留学,为了感情的稳定把自己家的铺位给女朋友开店,亏钱也无所谓,关键是给她找一些事情做;对做生意的老板来说,每个月在外请人吃饭的预算,也足够支撑一家亏损的餐饮门店,而且在合作伙伴面前还会“显得很有实力”。
不要抱有幻想
图片来自pexels
现在去看街边或商场的小店,可以明显感觉到门店形象的升级。不仅有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还有更好的视觉效果,艺术化程度越来越高,空间的体验也在提升。用乐铺张家鹏的话说,“感性的成分在增加”。
为什么?一方面,是需求带动的升级,主流消费人群90、00后对线下消费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供给也随之变化,现在年轻人普遍有一些可用于投资的钱,可以为了自己的兴趣开家店,实际运营中也会有很多个性化的思路。
同时,喊出“让天下没有难开的小店”的口号,很多创业公司也在努力降低开店的难度。从前期加盟、选址、装修,到后期运营、供应链、外卖、营销,每个环节几乎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服务和产品,此外还有各种开店创业教育平台提供“软性服务”。
不过这些只能是辅助,毕竟选择“帮你避坑”的服务这件事本身,也有可能是一个新的坑。在确定离开职场开店之前,还是需要谨慎考虑。
2020开年疫情不可避免带来了关店潮,但是这些门店很快就会有人接手。每年有千万家门店倒闭,千万家新的门店开业,在一波一波循环中,线下商业不断更新且充满活力。
但对于参与其中的个体来说,有多少能迎来好结局呢?
(注:文中十五、赵林、杰哥为化名;36氪作者高歌对本文亦有贡献。)
————————
互联网工具和服务让你开店更容易了吗?欢迎与我分享你的经历和观点~ 微信:chenshuya66,加好友请备注公司、职位和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