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民声民生
近日,郑州一家火锅店贴出
的停业通知走红网络
与普通的停业通知不同
这家火锅店细数了开业后
因洪水、疫情三度暂停营业的经历
随后,这张
写满“辛酸史”的停业通知
意外走红网络
引发不少网友共鸣
都称这是2021“最惨火锅店”
生意刚有起色又遇上疫情
“最惨火锅店”第三次暂停营业
1月7日,是2022年元旦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周五,这本应是餐饮业的黄金期,是正忙的时候,但36岁的贾东明的火锅店里却没有一个客人,异常冷清,甚至没有开灯。
“小V家火锅鸡紫东路店,因郑州疫情,禁止堂食,暂停营业。”贾东明拿出前一天打印好的海报,固定在易拉宝上。这已经是这家火锅店开业半年来第三次宣布暂停营业了。
除了通知暂停营业外
海报中最醒目的是六个大字
“我们的辛酸史”
贾东明将这半年来的经历
浓缩成11行字,道出他的辛酸
↓↓↓
“6月10日,签合同装修;
7月18日,试营业;
7月20日,遇洪水停业;
7月26日,恢复营业;
8月1日,报出疫情停业;
9月3日,恢复营业;
9月份,受疫情影响生意惨淡;
10月份,努力经营,稍有起色;
11月1日,又报出疫情受影响;
12月份,鼓足劲头干,生意回升;
1月3日,郑州又报出疫情,
被通知禁止堂食,暂停营业。”
贾东明自己设计的海报
贾东明的火锅店开在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南边的紫东路上,元旦假期的晚上是外出用餐的高峰期,火锅店的生意连着2天都很不错,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这一切。
1月3日,郑州市在例行核酸检测中发现2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部分街道被划入防范区,餐饮场所禁止堂食,贾东明的火锅店就在其中。
开业两天就遇上特大暴雨
随后又因疫情停业1个月
贾东明回忆,2021年6月10日,他租下这间临街的店面,一个月房租3万元。
2021年7月18日,火锅店开始试营业,试营业当晚生意很火爆。第二天中午,郑州下起了暴雨,但是雨水也没有阻挡顾客的热情,晚上仍有不少客人来用餐。
贾东明的火锅店一度生意红火
但喜悦只持续了两天。7月20日,郑州持续暴雨,早上9点,火锅店门口的道路开始积水,积水有1米多深,路被淹了,于是迫不得已贾东明只得关门。这是贾东明的火锅店第一次关门停业。
当天,河南郑州遭遇特大暴雨灾害——7月20日16时-17时,1小时降雨量201.9mm,超过中国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
特大暴雨灾害过去后,贾东明的火锅店在2021年7月26日这一天恢复营业,因为此前通过线上促销卖出去700多张优惠券,生意还是不错的。
然而,这样的情况只持续了一周。2021年7月31日,郑州市出现疫情,因疫情防控要求,餐饮场所暂停堂食,火锅店又暂停营业了。这是第二次关门停业,一停就是一个月。
2021年9月初,这一波疫情渐渐平息,火锅店再次恢复营业。但受疫情影响,当地外出用餐的人非常少,导致火锅店生意惨淡。而赚的钱甚至都无法支撑店里每天的房租、人工和材料开销。所幸,房东主动提出减免1万元房租,让贾东明稍稍松了一口气。
熬过生意惨淡的9月,迎来了2021年国庆节。国庆假期期间,火锅店生意还不错,但大部分人都是用了优惠券来的。
“卖一锅鸡就是100元出头的价格,我们当时在美团上打出3-4折的促销,卖出去一锅,我就要赔一锅,但是(优惠券)卖出去了就得兑现,客人来了我们肯定要接待”,贾东明说。
“10月份,努力经营,稍有起色。”贾东明回忆,2021年10月的时候,带着员工天天加班,常常凌晨1点还在店里讨论怎么改进经营情况,连菜单都改了3个版本。他的火锅店请了十多个员工,每个月员工工资合计4万多元,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股东退出、房租续交、现金流吃紧
计划春节后重新开业
就在生意即将步入正轨的时候,2021年11月初,郑州市又出现了疫情。到这时,贾东明和另外5个合伙人已经投进去了70多万元,“别说回本,连盈亏平衡都遥遥无期。”说到这里,他的声音有些哽咽。
让他更难受的是,一位合伙人突然提出要撤股。算上贾东明,火锅店一共有6位股东,“我们这几个合伙人,经济都不是很富裕,有人是借钱来投,有人还透支了信用卡。”他说到,“前期亏三四千元,大家心里都很难受,更别说亏几十万了,所以有股东想退出,我也能理解。”
到了2022年元旦前后,店里的生意终于又好了起来。没想到刚刚松一口气,2022年的第三天,郑州市又出现了疫情,火锅店第三次关门停业。
如今,贾东明贴出“辛酸史”海报火了。网络上,众多网友发布评论给予他鼓励“郑州人2021年太难了”“这家餐馆真不容易,疫情结束一定去捧场”……
“看到这些鼓励我真的很感动,也给我增添了不少动力。”贾东明表示,“其实除了我,疫情这两年,餐饮同行们都很不容易,但我们还是有信心做下去,春节后我们就重新开业。”
希望疫情早日过去
也希望贾东明的火锅店
能够早日顺利开业!
来源:生活报、红星资本局、新闻坊
国人对于火锅的钟爱,可谓是独享一份。吃火锅时,三五知己围坐在热气腾腾的火锅周围,注视着自己喜欢的美食下锅,一边聊天一边享受美食,这无疑是很多中国人十分享受的一件事。
< class="pgc-img">>由于受到大量中国人的喜爱,近年来国内火锅市场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火锅市场规模为9758亿元,占据了整个餐饮板块的较大份额,预计2024年将突破10000亿元。
按理来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那些从事火锅生意的连锁品牌,日子会越过越好。但在这过程之中,却有一个20多年的网红火锅品牌近日被曝出倒下,令人唏嘘不已。而这个网红火锅品牌,就是大家熟知的——呷哺呷哺。
要知道,呷哺呷哺可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火锅上市品牌,巅峰时刻的呷哺呷哺,在全国范围内门店超过1200家。然而门店开得多,并不意味着就赚得多。
< class="pgc-img">>资料显示,2021年,呷哺呷哺公司净亏损2.8亿元,2022年净亏损则进一步扩大至3.3亿元。2023年年收入同比增长25.3%的同时,亏损总额达1.95亿元,也就是说呷哺呷哺这三年来,亏损约8个亿。
曾经“一餐18元就能吃饱”,如今一人60还不够
呷哺呷哺可是国内最具性价比的火锅连锁品牌,其背后的创始人贺光启也是一个白手起家的厉害人物。最开始的时候,他在台湾从事的是珠宝首饰的加工和销售,不过在看到火锅行业存在巨大机遇后果断转行,于1998年11月创办了呷哺呷哺。
贺光启是个做生意的高手,他率先把“一人一锅”台式小火锅的模式引进大陆,这在当时的北京还是十分新颖的。经过10年的扩张,呷哺呷哺于2014年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火锅第一股”。
< class="pgc-img">>凭借着快速扩张的优势,上市后的四年是呷哺呷哺的巅峰时刻,即2015年至2018年,呷哺呷哺的净利润从2.63亿元增长至4.62亿元,几乎实现了成倍增长;而在呷哺呷哺业绩最好的时候,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更是让人羡慕,巅峰市值超过300亿港元,但是如今只剩下可怜的15.42亿港元。
呷哺呷哺的成与败
在这10年发展中,让呷哺呷哺最受人欢迎的原因,并不是一人一锅的创新模式,而是它的消费真的非常实惠亲民。还记得刚出来那会儿,去呷哺呷哺吃火锅,两个人花不到百元就能吃一顿美食,而且是还是荤的,这个价格在当时火锅圈里十分划算。
< class="pgc-img">>不过现在,呷哺呷哺生意做大了之后,许多消费者纷纷在网上留言表示,呷哺呷哺无论是在味道,还是在价格方面都大不如从前,如此一来也被年轻人所“抛弃”了。
而根据呷哺呷哺最新的数据显示,其单人餐均价为58元,双人餐均价130元。但事实上,想要吃好一些的话,最终价格往往还要比均价高出不少。
至于呷哺呷哺这几年“增利不增收”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近年来火锅行业发展迅速,以至于吸引了大量从业者入行搅局,呷哺呷哺在这个过程中也备受压力。二是,随着人工成本以及店租成本、物价的上涨,呷哺呷哺很难在保持过去低价的策略优势。
不知道大家对此怎么看呢?
< class="pgc-img">>能熬过三四月的,都是神仙店了”
“三月营收与去年同期相比,真是拦腰斩”......
在厮杀激烈的火锅赛道,有人调整战略方向,一边练内功一边等待市场好转,但有火锅店也已经悄悄退出这场竞争。
第 1565 期
文 | 大龙
1.27万家火锅企业“阵亡”
“春天”并未真正到来
最近,在行业的交流中,有不少火锅店的老板纷纷开始焦虑,门店生意不好,眼看很多兄弟品牌陆续关店,有的火锅店已经开始让员工调休了。
很多火锅店的老板,都想与爆火的天水麻辣烫一样,能够有一个机会,体验一下甘肃天水的热闹。
也有火锅老板告诉火锅餐见,原本同一条街打价格战的火锅店,已有多家店黯然离场。
企查查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新增火锅相关企业1.14万家,期间注销吊销企业数量1.27万家。
在社交媒体,火锅店闭店、转让的案例不胜枚举这里不乏一些全国连锁、区域大牌子。
河南信阳火锅某火锅(万达店),也在3月11日发出“关店会员退费公告”。公告中写明因特殊情况不适合继续营业,决定于2024年3月11日闭店,有充值的会员可以来办理退费事宜。
此外,3月26日,该品牌(菏泽万达店)正式闭店,门店负责人发布短视频称,“满含泪水拍完这个视频,没有永远的巅峰也没有永远的低谷!江湖再见!”
无奈、不舍,充斥在创业者表露的字里行间。
3月17日,位于浙江绍兴银泰火锅店某王门口,赫然放着一个闭店的通知,上面写道:本店将于3月17日关店。据了解,此店成立于2018年,作为人气火锅店,它的关闭也让很多人表示惊讶。有网友表示惋惜:每次去都排队,怎么说关闭就关闭了。
通知还写道,如果还想吃某王的话,就只能去绍兴柯桥万达店或者万和城店就餐。
不止是生意艰难,也有头部火锅在对其门店进行优化。
一个多月前,某奴毛肚火锅在平顶山的一家门店也宣布闭店,缘由是店内环境设施老化,并推荐顾客到就近的门店享受优质服务。
除此之外,前段时间网红知名火锅“某某锅”,在经历了短暂的高光时刻后,也走向滑落,目前显示位于广州、深圳、上海等地的门店,均为“歇业闭店”状态。
火锅店开始闭店,也是火锅行业现状的一个缩影。随着开店数量的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内卷”愈发激烈,在行业加速洗牌之下,想要实现突围更是难上加难。
餐饮关店潮来临
一众火锅利润承压
闭店歇业、成本压缩、品牌收购,这两年火锅行业似乎很不平静,从头部连锁品牌到中小商家,都受到了波及。火锅餐见此前就曾报道,2023年火锅店闭店3.37万家,今年经营状况压力骤增。
很多品牌最终也没有熬过出头之日,用关店来压缩运营成本,成为了很多火锅店的必经之路。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品牌火锅店纷纷闭店呢?
1、网红不是长久之路,口碑下降成为闭店原因之一。
即使有流量夹持,也难逃闭店魔咒。像网红火锅店某某锅的闭店,自身也存在了一定的原因。
闭店前期,就有消费者反馈,“某某锅的产品、服务已经出现下滑。”“上菜很慢,服务员态度也不好……”由此可见,客流量的下滑、口碑的下滑都导致了某某锅的运营不堪重负。很多网红火锅店,开业时依靠线上流量等传播,迎来爆火,但是后期不注重对产品的把控,最终口碑下滑。
2023年5月,某某庄卤味火锅位于广州、北京、上海等地的门店全部关闭,品牌有明星加持固然很好,但是一波流量之后,就剩下了冷清了。
所有流量最后依然是靠品质、服务来支撑,当品质下降的时候,人流就会随之下滑,这也让火锅店走向闭店之路。
2、行业“内卷”加剧,为生存大打价格战
对于火锅行业来说,锅底、菜品、人工、房租等成本居高不下,但是行业价格内卷,很多情况下支撑不了运营开支。不少火锅品牌因此出现资金链断裂、门店持续亏损。成本和盈利达不到平衡,但是品质不能下降。造成一些门店退出市场。
曾经有火锅品牌老板告诉火锅餐见,他们家只是火锅底料的成本都在79元,如果降低成本品质势必受影响。
目前,很多商家开始采取降低价格,利用抖音退出团购,价格的内卷虽然短期内看到了巨大的流量,但是在核算成本的时候,就会发现盈利基本没有,有老板说就是在赔钱赚吆喝。
从营销到供应链,每个环节都在内卷的环境里”摸爬滚打”,当利润率长期受到严重挤压,一些火锅店只能闭店。
有火锅资深从业者认为,这波闭店潮可能将持续到年中,一些盲目进入餐饮圈,认知跟不上的老餐饮人都会逐渐淘汰,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加速了行业的洗牌。
3、没有充分的理由吸引顾客到店。
有些火锅餐饮品牌并不注重营销,甚至不去做相关的营销服务。
当你不动的时候,就会有品牌在这个方面努力。比如火锅店门口外摆、在吃火锅的时候给予顾客一定的情绪价值,这些都促使顾客想要去店内消费。
就像,海底捞以服务为行业头部,怂火锅将情绪价值给足;后火锅、萍姐将火锅店的场景、氛围给全面打造好,每个火锅品牌似乎都在使出全身的力气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火锅餐见了解到,有些火锅店品质很好,味道也不错,但是并没有做任何的营销或者有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动作。酒香也怕巷子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时候火锅店还是要多去做一些动作,吸引顾客进店。特别是在商场店,更需要一个进店理由,让顾客在众多的餐饮品牌中选择你。但有时候,真诚也是必杀技。
总结
在内卷加剧的火锅市场里,火锅赛道依然是“热辣滚烫”。而越来越多的火锅店在这波流量里,使出浑身解数。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摆在面前的问题早已不是多赚少赚,而是如何活下来度过寒冬,又或者是更好的活下来才能“剩者为王”。
不好的时代终将过去,对于火锅人来说,好与不好都需要提高自己的认知,苦练基本功,什么时候都有机会!